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20:07:15

1. 有没有详细整篇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增强师生间沟通和互动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广大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提问策略,使它的功能和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有效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有重要作用.但运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出现了许多问题:
视频时长:24:34达照法师回答学生提问播放:8176次 评论:9431人
1.提问过于简单.这会导致虽然让学生思考但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这样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问表达不明确.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它来交流思想感情,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却常常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和讽刺等不恰当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不能科学准确地传递信息,使学生产生误解,茫然不知所云,而且还有失师德,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
3.问题空泛、难度大.有些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没有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 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呢?
4.提问急于求成.有些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甚至有些提问没有创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这篇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切忌问题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默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提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切忌问题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默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重视学生质疑,发展学生能力

现代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是学生探求知识的有力手段.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都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良好的班级氛围往往和教学教学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更加愉快,更勇于提问不同见解,形成良好的提问观.例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时,我开门见山地出示课文题目,直接提问:“看完这篇课文的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课文题目让学生提问,接着教师可以完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这种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提出问题、获取新知的成就感.

4.教师要给出学生适时的评价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课堂提问的评价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激励学生能更好开展思考.学生回答之后,如果教师立刻给予正确评判,这样就会诱发其他学生产生思维趋同的情况,也就自然失去了个性化的思索.在听到学生给出错误的答案之后,教师如果给出错误答案,就会让学生立刻产生一种挫败感.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教师不仅要广开言路,还要注意保护好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即便出现了批评也不要打击学生别的自尊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还需要允许学生能有不同的见解,不能轻易就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结论,需要将学生出现的暂时性的错误,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在进行《一面》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描写外貌的句子,然后再问:鲁迅先生为何那么瘦之后,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回答,是因为鲁迅先生将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忘我工作.这时,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这名同学善于将课外学到的知识巧妙运用到课文的分析中,这种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借鉴.这样,学生在回答之后,从教师那里及时掌握到了一些反馈性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审视自我,有效改进语文学习方法,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04).
[2]何淑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
[3]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等.教师课堂交往行为的对象差异研究[J].教育评论,1995(2).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 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3.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回容而进行的问答教答学形式,也是非凡的语言和提问艺术。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调控的有效手段。教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始终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4.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 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5.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学习心

一、跳一跳摘果子——注意课堂提问的难易度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堂课的问题,而且所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能过于简单。曾经听一位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这样提问学生:你知道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哪些声音?海底动物活动时又有什么特点?老师一问,学生马上纷纷举手回答。试问,学生这样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还是说明学生的基础好呢?恐怕都难说明。只能说明老师的问题太简单。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上去很热闹,课堂气氛很好,好像学生全都会,实则什么也没学进去,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与肤浅性提问相反,有的老师提问则过于深奥。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无从思考,索性放弃,乖乖地等待老师的答案公布。这样的课堂提问,就像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同样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让学生觉得太深奥难懂,也不能让学生无需动脑,立马可得,必须让学生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后得到相应的解答,让学生“跳起来摘得到”。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好“问点”——注意课堂提问的角度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提问的地方很多,但只有掌握好角度,才能使提问更加有效。
1、以“文眼”为切入口
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曾提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阅读教学主张。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课文的“文眼”进行提问,突破一点,拨通全文,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一个“苦”字贯穿全文,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在外寻访药材的生活吗?”通过讨论,学生得出那就是一个“苦”字,然后抓住这个契机,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下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李时珍所历经的千辛万苦呢?”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进行探究,从在外跋山涉水,行走之苦;夜宿古寺,住得艰苦;就着山泉啃干粮,吃得很苦;借着月光,连夜记录,苦上加苦等几方面,真正感悟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劳苦、为民造福的伟大形象。
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如同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河面,激起学生一波波理解的涟漪,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2、以“留白”为切入口
语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提问,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如《荷花》一课中“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可顺势问道:“荷花会有哪些姿势呢?”学生通过看图、调动已有经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朵已经开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着白沙裙的小公主,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两朵对开的荷花,多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啊!”“你看,那朵荷花弯着腰,多像一个低头梳头发的小姑娘啊!”……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提问,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3、以“难点处”为切入口
教材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课堂提问注意准确地抓住难点,有效地设计提问,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如教《诚实与信任》一文时,我反复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完后问道:“为什么作者说‘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具有深刻内涵的难句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的那份诚实,感悟小红车主人对“我”人格的那份高度信任,进一步感受到人性的那份美好与崇高,这样从文字的表面意思,直抵人物的精神境界,使文章思想内涵得以升华。
4、以“矛盾之处”为切入口
某些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学时如果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实际上就等于找到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循循诱导,往往能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之上,驾驶羊皮筏子时的镇静和机智,我抓住这样一个句子巧妙发问:“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面,大胆地破浪前行”一句中,‘小心’‘大胆’这两个词语是反义词,同时来形容艄公的行为难道不矛盾吗?”学生通过积极思维,终能悟出“小心”“大胆”在文中的妙用:“小心”表明艄公有高度责任心,身系乘客的安危,马虎不得;“大胆”则凸现艄公那种大智大勇,从容不迫以及高超的驾驶技术,这二者的结合便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艄公的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问点”有很多,但提问的宗旨,是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本质意义,少提或者不提直述表面的问题,所提问题力求能引起学生“愤惬之感”。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注意课堂提问的思维深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学完《三袋麦子》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土地爷爷来到我们班,送给同学们每人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处理这袋麦子?”于是,同学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要学小猪,大饱口福一番;有的说会留一点儿作种子,其余的学小牛留着慢慢吃;有的还提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做法,说可以把麦子分成三份,一份留着吃,一份留着种,还有一份保存起来,以后慢慢享用;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大家各抒己见,各呈异彩的答案,飞扬的是学生的个性,闪现了学生的思维亮点,流泻出学生的主体情感。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