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0-12-23 18:01:26

❶ 如何让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教学论文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是课程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往往离不开提问的环节,那么有效提问在一堂课中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让语文课堂提问更有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首先,教师要确定好提问的目的。 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剖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力求表述清楚、详实、准确,切忌笼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可转化为一系列小问题、浅问题,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触类旁通,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文本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确提问要得到怎样的结果,是激发学生思考,是有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便于理解下一个教学内容,还是考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那类“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的问题往往没有意义,更谈不上时效性。所以,教师在提问前要确定好提问的目的,便于课堂有效进行。
其次,教师要讲究一定的提问策略。提问策略包括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提问与解疑的方式方法和技巧艺术。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成问题是教学中问题设置的关键。首先,教师应该通过文本中的隐含意义或者使用间接语言、采用疑问句等方式将文本变成易于学生探讨的问题,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其次,教师应根据学情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做好预设;再次,教师提问时还要注重提问方法,讲究提问艺术,相准提问时机,把握提问节奏。
当然,教师的提问也不应一成不变。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使用探询性问题,激发新信息,或重新调整问题,使课堂有效的进行。同时教师要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提问。教师若在课堂上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提出问题,然后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大脑思维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类问题的提问更有效,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接受效果会更好。
最后,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提问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关键问题,围绕这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展开,所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紧紧围绕课程重难点设计,把握文章的穴位,以一个中心问题贯穿全文,实现全文的整体生成。在教学中我尝试过一些课堂教学提问方法,认为很有效,现将其归纳如下:
1. 问题的设计紧扣课的教学目标,即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巧妙设计出探索性问题,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一篇课文的许多细微之处常常隐藏着疑难的问题,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领悟文本,并能设计出恰当的探索性小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揣测作者的想法,深入感悟文本,达到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把握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我设置了如下问题:“菲利普夫妇是怎样对待亲弟弟于勒的?概括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经过。他们变来变去的态度中不变的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几个问题时,一下子就明白了课文要揭示的主题。又如在讲《孔乙己》一课时,要让学生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教师可把握介绍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的文字,文中写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教学时教师可问:“为什么孔乙己穿了长衫却站着喝酒?他“唯一”在何处?这句话作用是什么?”如果学生解决了这个疑难问题,也就能把握住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这个小问题就成了学生分析整篇文章的钥匙。
同样,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抓住关键巧妙的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指明思维方向,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讲《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抓住胡屠户“打”和“骂”范进这两个“眼”上提问:胡屠户打了范进几次,骂了些什么?前后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便于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再如,讲《孔乙己》课文时,针对课文几处出现的“笑”设疑提问,发掘课文深意:孔乙己一出场,伴随他的是什么字?哪些地方表现他可笑?人们笑孔乙己,反映了什么?造成这出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把学生带入积极学习的情景之中,给学生提出了思维的方向,使学生对新知识更加深刻,并有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使整个教学和谐自然,浑然一体。
2. 问题阶梯式,环环相扣的设置,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很“麻烦”的问题,当遇到较大、较难一下子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将这类问题进行合理拆分,围绕一个大的主题进行层层“锁链式”的提问。例如,《故乡》中,“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话的含义。若教师直接让学生谈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可能无从下手,出现思维空白期,不利于教学展开。但教师将其拆分成如下问题,可能就会好很多,如:(1)“可悲的厚障壁”指得是什么?(2)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若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再谈及含义则就水道渠成了。再比如《故乡》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中“我”的心情,可提出以下问题:文中的故乡是什么样的?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勾勒出这种景象?这些词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这种提问就是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最终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互相关联的提问,再加上正确引导,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思维方法予以引导,提高学生探究、剖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将问题化难为易。
3. 抓住契机,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学习每篇课文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当有意地给学生设置一些“障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记得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只是沉浸在对优美文段的赏析中了。为此,我就文中的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提问:“似乎”、“确凿”矛盾吗?学生一下被“激活”了,老师质疑课文?我们也讨论一下。通过互相讨论思考,最终明确是不矛盾的。还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可见,抓住契机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 将一些具有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以深化学生所学内容,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上完课或某个问题解决以后,教师不能把眼光停留在现有知识水平上,而应进一步使其课堂走向课外,由课本走向生活。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思考题: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一个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菲利普夫妇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提问切中要害,学生就会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如在《我的老师》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曾经最喜爱的老师,是否也像作者一样,数次站在一边默默地深情注视过老师,曾经也模仿过老师写字,也无在漫长的暑假里,是否也在梦里见到老师……这样,抓住课题这个兴趣点提问,以故事理解故事,以情感去体验情感,以这种以己推人的方法,回眸自己,理解别人,认识生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课文并及时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口。
当然,课堂的提问模式还有很多,比如师生平等,发挥学生自主求疑优势;拓展学生思维,提出延展性思维的问题等.正如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思考的本领就是在思考的训练中形成的。有效的提问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极为重要的一环,不可漠然处之。
课堂提问就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提问,巧妙设计课堂提问,把问题问得巧妙,问得有水准,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有效教学中,由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认真思考,对知识进行加工重组的“问题”,应该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

❷ 有没有详细整篇的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毕业论文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增强师生间沟通和互动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广大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提问策略,使它的功能和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有效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有重要作用.但运用不当,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出现了许多问题:
视频时长:24:34达照法师回答学生提问播放:8176次 评论:9431人
1.提问过于简单.这会导致虽然让学生思考但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这样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2.提问表达不明确.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它来交流思想感情,课堂中教师提问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却常常使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和讽刺等不恰当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不能科学准确地传递信息,使学生产生误解,茫然不知所云,而且还有失师德,无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学习氛围.
3.问题空泛、难度大.有些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没有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 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呢?
4.提问急于求成.有些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甚至有些提问没有创意,篇篇文章都是雷同的提问,“这篇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切忌问题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默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提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切忌问题平平淡淡,老调重弹.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默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重视学生质疑,发展学生能力

现代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是学生探求知识的有力手段.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都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良好的班级氛围往往和教学教学效率有很大关系,而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更加愉快,更勇于提问不同见解,形成良好的提问观.例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时,我开门见山地出示课文题目,直接提问:“看完这篇课文的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课文题目让学生提问,接着教师可以完全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这种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提出问题、获取新知的成就感.

4.教师要给出学生适时的评价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课堂提问的评价对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激励学生能更好开展思考.学生回答之后,如果教师立刻给予正确评判,这样就会诱发其他学生产生思维趋同的情况,也就自然失去了个性化的思索.在听到学生给出错误的答案之后,教师如果给出错误答案,就会让学生立刻产生一种挫败感.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后,教师不仅要广开言路,还要注意保护好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即便出现了批评也不要打击学生别的自尊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师还需要允许学生能有不同的见解,不能轻易就给出正确或者错误的结论,需要将学生出现的暂时性的错误,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比如,在进行《一面》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分析描写外貌的句子,然后再问:鲁迅先生为何那么瘦之后,学生在思考一段时间后,学生回答,是因为鲁迅先生将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忘我工作.这时,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这名同学善于将课外学到的知识巧妙运用到课文的分析中,这种学习方法值得大家借鉴.这样,学生在回答之后,从教师那里及时掌握到了一些反馈性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审视自我,有效改进语文学习方法,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升语文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及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04).
[2]何淑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
[3]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等.教师课堂交往行为的对象差异研究[J].教育评论,1995(2).

❸ 论小学中年纪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论点是什么如何这论文答辩自述

论小学中年纪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完整的问题给你参考

❹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可以取哪些题目写一些小

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❺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论文的创新点怎么写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
有效提问
创新点的,。是

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艺术,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究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些误区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进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
(一)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使学生茫然失措。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使学生茫然失措,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二)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厌倦抗拒。卖弄花枪,玩花拳绣腿是教学之大忌。有人为哗众取宠,表现其改革精神,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这样的课堂提问,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因为它无助于认识的深化。
(三)陷入浮光掠影的误区,使学生浅尝辄止。这样的问题浮光掠影,学生都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一问一答,似乎体现了提问教学法,其实这样的发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实质,浅尝辄止,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思维萎缩。
(四)陷入单调直露的误码区,使学生思维僵化。这些提问的共同点就是过于单调直露,不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按部就班地抛出一个个知识点,激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容易使学生思维僵化。
(五)陷入惟我独尊的误区,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回答。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的思路,要么一声断喝,要么置之不理,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六)提问思考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教师就让学生回答。
二、课堂提问的新视角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确是当前语文教研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提问重精
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的问题,因为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巳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的不足。这种方法很值得提倡。对于课文的学习都应该提出一些有广度的问题。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有位教学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提问重情
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即激发情趣,兴趣盎然的教与学。目的是让老师有感情的教,学生有感情的学。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可以洞察世态万象。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把这种感情溶进到你的言语中,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细致的。从而达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能出能进。例如一个典故,文学常识,小到一个字,一个词语的讲解。教师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趣味因素。不可三言两语,轻描淡写的走过场。对于一个典故,你可以就此讲一个故事,学生都喜欢故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字词有意思的多。对于文学常识,教师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不要用记忆性的思维来回忆,溶进自己的理解,感受。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解,这样就有意思得多,对于一些文学常识可以展开纵向或者横向的思维,不要因讲授知识而执意于此。就拿单个的字词来说吧,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意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世界。
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
(四)课堂提问重效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教师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问了什么?怎么问?鲤鱼又是怎么说的,说了什么?(第二、三次对话问题相仿,略)。教师B: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教师C: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的设计共有4个小问题。前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2句中,后两个问题指向的阅读范围都在第3句中。我们暂且不论这些问题的思考价值,就引向的阅读空间来说也实在很小,答案一目了然,学生无须深入阅读。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三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想到,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发散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否则,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提问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❼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哪方面找论文题目和题材

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