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28课怎么来写彩色的

人教版语文28课怎么来写彩色的

发布时间:2020-12-23 17:35:22

❶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8课彩色的非洲学完这一篇课文你喜欢彩色的非洲吗为什么请解答一下

答:喜欢,因为辽阔的非洲,是一个多彩的世界。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都显现出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分向往。

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28课的课文主要内容

我也上六年级,课后题应该是:1.课文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
2.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
3.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4.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是答案:1.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是因为作者十分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能体现出作者与这些自然界朋友的深厚情感。

2.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4.这样写不但写出了乔的古老还写出了桥的奉献精神
表达出作者与鸟儿和露珠之间的深厚友谊
你也可以看这个:http://..com/q?ct=17&lm=65536&tn=ikaslist&pn=0&rn=10&word=%C9%BD%D6%D0%B7%C3%D3%D1%BF%CE%CE%C4%B8%C5%C0%A8
拜托,评个最佳吧!这个答案绝对对!

❸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 怎样教学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泽东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这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了毛泽东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泽东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上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毛泽东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

善抓细节,通过细微之处来表现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这说明毛泽东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试想,若没有一种普通群众的情怀,谁去管日复一日的碾米声和村子里有几台碾子?“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这几处细节描写,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他不仅想着群众,而且能做、会做普通群众所做的生活小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二是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这是毛泽东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毛泽东讲话的态度是严肃的,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看出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这是毛泽东对警卫员说的话,提醒他要注意工作方法.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与群众的情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语气是那样和蔼,态度是那样诚恳.

③“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这是毛泽东说服警卫员去送茶水的一段话,其中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一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的重要作用;二是我们进行革命斗争也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摆在特殊位置”意思是认为首长、领袖的生活待遇应该不同于普通群众.这几句话表现了毛泽东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这是毛泽东的一贯的思想,一贯的作风.

④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这句话意味深长,表面是说由于毛泽东当时在花山,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来碾米的老人对毛泽东似曾相识,但未完全确认眼前的首长就是毛主席.深层来讲,毛泽东的所言所行,和普通群众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他就是一名普通群众,或者说是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一员,老人感到亲切,似曾相识.

(2)对词语的理解.

夜以继日:以,用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局面: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

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本课的叙述通俗易懂,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按照课文前面“导读”要求,安排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重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注意不要脱离课文,要紧紧抓住那些细节描写,扣住具体的词、句来体会.

2.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是难点.教学时,教师可结合第一自然段的阅读,简介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那时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仍然惦记、关心普通群众,真是难得.其二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如“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可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可以适当拓展,布置学生搜集毛泽东的有关资料,阅读关于毛泽东的其他文章,以加深对毛泽东的了解,并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做准备.

4.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较多,且大部分是不大常用的字,如“碾”、“簸箕”、“沏”、“舀”、“笤”.教学时,除让学生反复读记外,还可结合有关实物,帮助学生记忆.课文中,有些方言词,如“旮旯”,可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予以讲解或布置学生通过查字(词)典,了解词义.

5.课文后面的“词语盘点”仍分为“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均出自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应分别在各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读写或读记的任务.

四、相关链接

花山 花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当时,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正在积极筹划全国的战略决战.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总任务.

石碾 用圆柱形石头做成的粉碎粮食用的加工工具.这种工具自南北朝后使用比较普遍,现被碎米机等代替,有些农村地区还可以看到石碾.有的地方靠人力,或靠马、牛、驴等,先进的用水能,推动石碾转动.

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

(1)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2)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4)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

(5)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十分有用.

(6)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应、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七彩的非洲教材全解的内容预习

28 彩色的非洲

我认识到的生字:
1、斓lan(斑斓.五彩斑斓) 2、炽chi(炽热.炽烈) 3、沛(充沛.丰沛) 4、硕shuo(硕大.丰硕) 5、炬ju(火炬.目光如炬) 6、蟒mang(蟒蛇.巨蟒) 7、渗shen(渗入.渗透) 8、旺wang(兴旺.旺盛) 9、聆(聆听.聆取) 10、犷guang(粗犷.犷悍) 11、瓤rang(瓜瓤.瓤子) 12、悍han(凶悍.强悍) 13、薯shu(红薯.薯条) 14、篝gou(篝火.篝灯)

课文划分之我见:
一(1):非洲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二(2—7):非洲的各个方面构成了七彩的世界。
三(8):非洲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绿树、红土、鲜花以及人的饿生活、艺术等构成了七彩的世界,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我的疑问: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我查找到的相关资料:
非洲是世界第一大陆。它形成如一个巨大的不等边三角形,南窄北宽,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大西洋环绕四周,沿海岛屿不多,最大的岛屿是马达斯加岛。在非洲生息着不同肤色的居民,其中黑人多,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非洲的全名叫做“阿非利加洲”。四分之三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几乎全年都是夏天,故被人们称为“热带大陆”。

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梗概是什么

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而影响乡亲们内的正常生活,叫容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给碾米的乡亲们喝。
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地认识到毛主席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工作的伟大情怀。正因为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人民群众,所以他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他所领导的革命才能够成功,才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❻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八单元第28课的课文。

课文简介

这篇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深刻反映了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的群众。

原文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有动静了呢?”

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了,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警卫员解释道:“这碾子一转,对您工作干扰太大。”

毛主席递给他一支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说:“这怎么会呢?多年的战争生活,使我习惯了在各种环境中工作。这样吧,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碾米。”

“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长正和一个端簸箕的大娘说话。警卫员迎上去,问:“村长,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树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拢了拢搭在耳下的头发:“不,俺去西头。”说着转身就要走。警卫员忙对村长说:“村长,是首长让我请乡亲们来花椒树下碾米。”村长沉思了一下,说:“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首长的事呢。”警卫员再三解释,村长才答应了,对那位大娘说:“那你就去花椒树下碾吧。”

警卫员帮大娘端着盛满玉米的簸箕回到了花椒树下的碾台。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碾台吱吱扭地转了起来。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就叫他。他走进去,毛主席把笔放下,说:“任务完成的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

说着,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警卫员知道,这筒茶叶是在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他站在那里,表示为难。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席敬了个礼。毛主席笑着说:“快去吧,炊事员还等着你呢。”

茶沏好了,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凉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说:“乡亲们,来喝茶吧。”开始,乡亲们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来。

茶水对这山旮旯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喝茶水的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毛主席给乡亲们说起喝茶的好处,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了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

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咱们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6)人教版语文28课怎么来写彩色的扩展阅读

关于花山

课文中毛主席所在的“花山”是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以北的一个小村子。1948年春夏之交,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曾在这里住过几天。当时,人民解放军已转入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正在积极筹划全国的战略决战。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前往西柏坡的目的是为了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于1949年3月5日胜利召开,讨论了中共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提出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总任务。

关于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毛主席在花山

❼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3件事。
第一件事是毛主席在花山时不因为自己的工作回而影响乡亲们的正答常生活,叫警卫员将集中到村里另外一台碾子上碾米的乡亲们请到自己屋外的碾子上碾米。
第二件事是毛主席将一直舍不得喝的茶叶拿出来,让警卫员沏给碾米的乡亲们喝。
第三件事是毛主席利用工作间隙,帮助乡亲们推碾子碾米。
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对人民群众无微不至的关怀,充分地认识到毛主席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工作的伟大情怀。正因为毛主席无微不至地关心着人民群众,所以他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所以他所领导的革命才能够成功,才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受到了很深的教育,那就是:关心人民,关心他人,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赢得他人的拥护。

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8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是有两封信组成,告诫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与朋友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❾ 怎样写才像四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8课那样的作文呢给妈妈的一封信

如何辅导学生临场作文技巧,是值得毕业班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命题要新颖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富有新意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开端。平时训练时,教师要让学生重视文题对作文的重要性。要鼓励学生尽最大可能创造出新颖的作文题目,以争取作文得高分的第一良好印象。如,面对题目《_________的一幕》,有的学生填写“尴尬”,就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若是材料、话题类作文,要在认真读懂材料的前提下,拟出一个好题目,如,话题作文:情节感人的文学作品使人如醉如痴;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精彩激烈的体育比赛使人激动不已;充满真情的电影电视使人回肠荡气……请从下题中任选一题作文,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读_______我真______》
(2)《听________我真_______》
(3)《看_______我真_______》。
学生在认真分析话题提示时,明白了“读”、“听”、“看”的内涵,于是陕西一考生拟写《读<唐诗宋词选>我真痴迷》,便使作文拥有了一个成功的作文题,也使这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留下第一个“满分”印象。
二、开头要引人
好开头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动人效果。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最好先在稿纸上写出开头的段落,然后再自我感受几遍,若能让自己激动起来,那么也定能感动别人。如考生写《人生最需要掌声》的开头:“人生最需要掌声。许多人时常感叹:知音难求。何为知音,知音难道不就是人生中的鼓掌者吗?”这是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是个能激动自己的开头,如同刚打开水闸门一样,使自己的写作如洪水般一泻千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好了开头,也便留给了批阅者“成功的一半”的印象。2014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
三、内容要情真
构思内容,要做到以真情感动人。切勿内容假、大、空,切勿写自己并不了解的内容,不能感动自己当然便不会感动别人,因此在选择写作内容时,要选择自己受感动的内容,这感动自己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而且往往是一些琐屑的小事件,小细节;或者是自己曾阅读过的有很深印象的书刊登载,写作时可以将旧内容换新角度使用。写自己的真感,如《尴尬的一幕》。考生写一细节:走廊上,与老师擦肩而过,自己试着努力想对老师说声“老师好”,可终于没有说出来,面对老师的微笑,自己低头而匆匆逃过,感到尴尬至极。这是一个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实情流露,更是文章内容的精华细节。真情的细节内容构成文章的血肉躯体,是好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分作文的关键,因为好细节才能打动批阅者心。
四、结构要创新
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日记体式、剧本形式、小标题式、镜头组合式、问答式、应用文体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体,且这种新框架极利于考场作文获取优分印象。如考生写《吴诚信的就症报告》,结构上以“病情”“病因”“处方”的体式布局谋篇,给阅卷者以新颖的结构感,因此这篇作文在考场中获得了满分。
五、书写要工整
工整、流利的书写给人的印象是:如同步入卫生清洁的场地。读一篇书写工整的作文,如见到漂亮的罗敷,使“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工整的书写是考场作文给评卷者的良好直观印象。并且,工整的书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书写工整,如同出门做客时整洁的穿着,是一种自重、尊人的表现。
考场作文,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作文辅导,让学生掌握战略战术,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取考场优分。

❿ 实验小学二丨班下册语文练习册28课答案是什么

练习册哪里出的?我看看我又没有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语文28课怎么来写彩色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