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怎样标自然段

小学语文怎样标自然段

发布时间:2020-12-23 16:28:38

小学语文的小节指自然段吗

不一定,小节可能是一个自然段,也有可能是几个自然段。一小节叙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❷ 小学一年级人教版课文上册自然段怎么标识别

每段开头标上数字,从第一段开始标1,第二段标2,以此类推
给个例子 1 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2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
3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4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5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6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7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8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深地鞠一躬,就上路了。
9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10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
11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12我说:“那就不要搬了。”
13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14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15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16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17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18独臂老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
19母亲说:“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20“为什么?”
21“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22老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23母亲笑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现在明白了吧,不明白在问哦

❸ 小学语文老师怎么教学生分段

分段方法、概括段意方法、列小标题方法
一、分段方法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凡是记叙事情的文章,都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有时作者采用“顺叙”的方法,先写原因,接着写经过,最后写结果;有时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再写原因和经过。不管文章怎么记叙,我们阅读时只要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找出来,把它们单独作为一段。
2、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有些文章是以时间的变化来叙述的。阅读时,我们先找出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分析文段内容与时间的联系,再将同一时间的内容归为一段。(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段合为一段,而应以一个时间段的内容联系为主。)
3、按地点的变换分段
一般游记、参观、访问类的文章多采用此种方法。我们阅读时只要把文章中标明地点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然后把属于同一个地点的内容归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另换一段。
4、按事物的内容和性质分段
一般状物、几事写人的文章,多可采用这种方法分段。我们在阅读时只要了解了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述人或物的,那么,一个方面就可归为一段。
5、按文章的结构分段
有些文章的开头有个总起段或接尾有个总结段,有的两者都有(即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在分段时把总起段和总结段各为一段,把中间分述的内容合为一段。
二、概括段落大意
1、串连法(抓住自然段的意思进行综合概括)
一个段落只有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个段落有几个自然段组成,首先概括出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这些自然段意思综合起来,最后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段落大意。
2、取主法(抓住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
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话,都有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在一个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段落里,与段的中心联系密切的详写的自然段,就是重点自然段。归纳段意,就以重点自然段的意思为段意。
3、摘句法(抓住段的中心句归纳段意)

❹ 小学语文自然段起什么结构是哪些结构

自然段是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自然段结构有普通段、开篇段、过渡段和结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对话段,多见于文学作品。

“自然段”也称“标点段”,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层次和段落组成的。一个层次通常包含若干个段落,所以又称为“大段”或“功能段”。

段落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分述、转折、强调等情况造成的停顿,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望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

段内的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也体现某种层次关系。层次和段落有联系,又有区别。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靠内在的逻辑性来显示区别;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和读者理解的需要,是话语中相对独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现。

(4)小学语文怎样标自然段扩展阅读:

其他文体中自然段的表现方式:

1、诗歌是分行写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换行空格视为一节(自然段),诗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为分节的标志,如《帐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2、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话或诗歌等“换行空格”写,这样的自然段就不能看成两个自然段。

3、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对话采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写,如《诺言》、《心愿》等。按理说应把对话划在相应的自然段中,但是,不把对话划到相应的自然段中对文章的理解也无影响,因此现在教学中普遍把这样的对话每起一行也算一个自然段,这样使教学简化,效果也好。

4、书信体文章的自然段标序号,我觉得是从问候语开始,称呼与落款、日期不标序号,因为这是相对固定的书信体特有的格式;而问候语和祝颂语因人而异,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时不一定只有一个自然段,还可能有两三个自然段甚至更长。

❺ 怎样来划分课文的自然段

一、时序法

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

小学生语文课文分自然段的方法是什么

二、空序法

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三、地序法

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先后移动的次序组织材料的课文,可以按地点移动的顺序分段。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四、事序法

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阶段性来分段。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五、事类法

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六、总分法

有的课文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总的概括再写桂林的山水美。

除此以外,还可以不同的代表人物为依据分段,如《再见了,亲人》可以按老大娘、小金花、大嫂老中青三代人为依据分段。还有的课文既可以按地点的先后变化,也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分。如《渡船》既可围绕如何给小孩看病这个中心事件的发展经过分段,也可以渡船为线索分段,按“乘船回村→船到河心→船到对岸”考虑分段。

❻ 小学语文自然段起什么结构,是哪些结构

文章段落之抄开头的作用袭
⑴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⑵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
⑴对上: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或
①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或 ② 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本身: ⑵本身: 渲染…气氛; 突出表现了… ⑶对下:引出下文…
或①引出下文 为下文…作铺垫 或埋下伏笔); 或②与下文…形成对照 或相呼应); 或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❼ 小学一年级自然段怎么分小孩应该怎么理解

如何教一年级的孩子认识自然段? 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 简单告诉学生开头空了两个字位置的就表示一个自然段.

❽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标自然段是什么意思,怎么标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标自然段意思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划分。每一个自然段前都空两格,所以自第一段起,只要首字符空了两格就是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划分层次,即通过对段落的分析,分析出这个段落在文中有几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

1、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2、并列式: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3、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还有先分述再总结。

(8)小学语文怎样标自然段扩展阅读: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❾ 小学语文课文怎样用分段符号

小学语文课文用分段符号需要根据如下标准制定:

1、开头为两个空格的专就是一个自然段。属

2、每一段的段后用双斜线划分,也就是在段落后画//。

3、/是放在段尾的,段首不需要。

4、逗号用于一句话的结尾,使一篇文章理清层次,连贯成一个主要内容,使中心更加明确。

(9)小学语文怎样标自然段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课文分段的方法如下:

1、按时间的变化分段。按时间的变化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文章分段。

2、按地点的变化分段。按地点的变化分段,就是以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分段。先要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把同一地点的内容归并为一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必须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等几个基本部分。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先要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然后仔细分析思考。

5、按文章的总—分结构分段。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指总起分述的文章。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然后找出主要事例在文中的起始和结束。

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雨点儿怎么分自然段落

每段开头标上数字,从第一段开始标1,第二段标2,以此类推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怎样标自然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