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

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23 10:52:25

小学语文教案格式

一、抄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袭、难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a、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b、学习生字词
c、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d、小组讨论、交流。
e、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
3、指导感情朗读,入情入境
4、小结,拓展延伸
5、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Ⅱ 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果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 望朋友采纳 谢谢!

Ⅲ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6人,经过一年级的努力,学生取得了一些进步专,如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属方面,是一套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它填补了小学生语文学科超前学习的空白,能满足广大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要求。正是为更好地培养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带你去采摘成功的果实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http://ufae81.chinaw3.com/xiaoxue/er.html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Ⅳ 大班快乐国学启蒙教案《江雪》怎么写

老师:同学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先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画。看,回一轮明月挂在床前,答诗人不由得思念自己的亲人。是哪首诗?
学生:学生读诗。
老师:继续诗诗,枫叶如火,比二月的春光还要艳丽,诗人不由停车驻足观望,想想看,是哪首诗?
学生:枫桥夜泊。
老师:有河吗?有船吗?想想看,哎哟,想不出来。你说
学生:山行
老师:好,请你来读。
学生:山行。
老师:你不仅会欣赏,而且还会想画面。这是看诗好的方法。来看这一首。这是?
学生:望庐山瀑布,学生集体读
老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写的一首诗。师板课题。读
学生:江雪
老师:打开课本,大声读,读出节奏,读准字音不要怕,自己读
学生自由读诗。
老师:大家读得真好,这位女同学来读
学生很慢地开始读,江雪
老师:嗯,看画面,很好,你把音都读准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好吗?看黑板,媒体,把书放下。

Ⅳ 一年级我爱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版的丰富多彩。

2、依据权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教育。

3、观察与演示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感受教师的温暖、同学的友爱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

2、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吗?(上学歌)

(二)讨论学习

1、你们喜欢学校吗?为什么?

2、讨论。

(1)看图说一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小学生在学校里都可以做些什么?你还听说学校里可以做些哪些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采用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四)情景练习。

1、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分别说了什么?

2、模拟练习。

(1)情境一:师生交流。(上学路上。)

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一个同学……

这个同学:老师早!

Ⅵ 求一份4到6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案(任意一课)详细要求请看问题补充,可以发到我邮箱,谢谢各位了!

(A)说说你有什么理解的性质是什么

课件制作两个门,一个门,说:“美丽的大自然”,另一扇门,上面写着“神秘的性质。” BR />
部门:学生,性质,既神奇和美丽,你想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或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吗?打开门(学生用鼠标点击)

[评论:课件设计的双门,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们自己选择,完全主动的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活动。

(B)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课件出示)

1。看到这些美丽的画面,请您谈一下自然界最美丽的?
2。面对大自然的美丽,你最想说什么?

3。探讨了祖国美丽的自然风景区。 (课件出示的自然风景图的祖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点评:依靠教师的教科书,拓展教学空间,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使用的课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长期的训练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会越来越丰满。
<BR]

(C)探索大自然的魔力/>播放录音:语言的本质,

真是太棒了。

总也看不懂

粗心的人谁不爱学习,从来没有看到。

师:大自然的神奇的是,它有自己的语言,它告诉我们许多独特的语言。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回去收集语言的本质,收集呢?

1。性质的语言,你的小组收集的方式,你的团队想告诉你。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一些组画,一些编译的童谣,有的组写的句子。)

集团录,收集代表的组头的显示。教师审查。

点评:这部分的设计团队,搜集资料,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人才对头性能。

4,保护环境的活动

面对如此美丽,如此神奇的自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你汲取教训,“红领巾”,这些地方写的警示标志(课件草坪,森林,园林,动物)

[点评:学生在课外据悉立即可以用在现实生活中,锻炼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五,总结

美丽和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环境,我们只关心的植物和树木的自然,自然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给我们一个更舒适的环境。

[评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觉得自己在实践中观察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综合技能,能力,相互合作。“综合性学习”活动,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和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寻找信息和报告各种形式的查找结果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扩大语言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学习的语言了广阔的空间,语言,体验学习的乐趣。

Ⅶ <江雪>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四、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2、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 ”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 ”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六、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Ⅷ 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教案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
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理解成诵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洞庭湖图片,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视频《白居易简介》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结合课文插图及媒体资源《独坐敬亭山:李白》,完成下列教学步骤: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有关洞庭湖图片。设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看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结合动画课件《望洞庭:刘禹锡》完成下列教学步骤:
1、学生边读边参阅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及动画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课文插图及动画课件《忆江南》,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利用视频资源《白居易简介》,介绍白居易情况: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阅读全文

与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