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就没有刚开始那么浓了,有时候就是流于形式了。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学习,真正提高学习效果,感受数学的美?
二 作文教学的困惑。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难以操作的一项教学工作。就目前来说,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作文指导,包括训练体系的确定和作前的指导,现在多数作文训练非常盲目,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有效的作文训练体系,每次上作文课之前,急急忙忙随便想个题目就让学生写,甚至有些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距离很遥远,这样造成的结果可想二知,学生抓耳挠腮,老师看着学生习作愁眉哭脸;其次,每次写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导,如何指导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语文同仁伤透脑筋的问题。二是作文批改,因为每写一次作文,每个老师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学生作文,耗时耗力,发到学生手中,学生看后,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学生连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师的心血没有换来丝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讲评,到底怎样的作文讲评模式才能使学生有真正的收获,起到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现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学到底如何指导、批改以及讲评?
三、课内阅读教学的困惑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养主要包括阅读欣赏和写作两大能力;而语文素养,我的理解就是学生文字素材在大脑中的积淀,以及据此而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水平及层次。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的我校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就是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所以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一: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关于“应用多媒体”的困惑
现在的课堂教学,似乎没有现代化手段就是一节不成功的课。所有的优质课比赛中,没有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大多数老师都会认为课件用的越花哨,课就是成功的。
在这里,我很困惑:课堂教学中老师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实例的,有时候只需要一块小黑板就可以达到目的,需要用多媒体吗?是否应该把“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一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对待多媒体?多媒体在哪些情况下适合为教学服务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时间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以来的几点困惑,当然,困惑不止这些,由于认识非常肤浅,谈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恳切希望我们学校的全体语文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㈡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以学生读为主,正确处内理好读与教师的导容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要以学生的读为主呢?
第一,读,既是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的精髓,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
第二,读为主,是阅读教学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的。
第三,只有让学生读,才能真切地体会课文的深意和情味,悟出文章的道理。
二、 以学生读为主,还要处理好读与思的关系
三、 在读中培养语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四、 重视情感的熏陶
五、 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讲纪律,但学生不听。是因为老师对每位学生太重视。
课文选材不当是主要问题,例如小学课文里选用的翻译作品多数都很不恰当,例如纪伯伦的东西、雨果的东西,很多很多所谓名家的东西。由于翻译的缘故,带有翻译文章洋式表达法,对于儿童形成典范的中文表达非常不利。还有一些政治正确表达拙劣的作品例如“划了一个圈”之类,还有似是而非、观念偏执的《少了一个马掌钉》,《一枚金币》,还有看了让人毛骨悚然而语言牙碜的关于捐眼角膜的那篇。这么糟糕的教材怎么教啊。
扔了草帽就可以躲过轰炸,消灭敌人,还要分析其中的智慧。让人想起清朝的大臣认为英国人的腿不会打弯,摔倒了就怕不起来。何其智慧!!
问题:太乱,太吵,课堂效果不佳
原因:上课的时候有好多同学讲话、起哄
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提一下些低年级,并且非常容易的题目给他们做,然后不用举手的方式去向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回答,答对后大力的表扬,鼓励。以后题目慢慢的加难,就算他没有回答的出,你也不要去批评他。与此同时:逼! 对一些必须掌握的字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读和默写出来。并规定一定的处罚措施。对一些经常性偷懒,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并告之父母,要家庭配合。上课时使用分组讨论法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㈣ 小学语文问题
膝 溪
B D C A
互帮互助 勤勤恳恳 无微不至 堂堂正正 积极发言 朝气蓬勃 唇枪舌剑 能歌善舞 艰苦努力 可塑之才
在各门功课中,语文是我最感兴趣的,其他的就学的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地批评,但又鼓舞我要认真仔细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提高。
B
㈤ 有关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的几个问题
1、是讲课,不要太紧张,放松些
2、自己提前准备
3、不要吧
4、不要太过紧张就行,否则难办了···
㈥ 关于小学语文的问题。请帮忙,谢谢
,
代人受罪的人(替罪羊 ) 思想陈旧的人(老古董 ) 目不识丁的人(睁眼瞎 ) 随声附和的人(跟屁虫)外强中刚的人(纸老虎 ) 不明事理的人( 糊涂虫 )
2,
什么样的人最勇敢(视死如归 )
什么样的腿是最长的(一步登天 )
什么样的胃口大无边(气吞山河 )
何处学步是笨蛋(邯郸学步 )
哪里捞针是空想(海底捞针 )
3,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
欲知山中事( 可问砍樵人/须问砍柴人)
4,用李白的诗形容你和同学的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
三顾茅庐(有备而来/好难请/架子不小)
六点钟的分时针(顶天立地 )
十步九回头(难舍难分 )
回答者:疯情无限 - 大魔法师 八级 1-23 19:17
1.代人受罪的人( 替罪羊)思想陈旧的人( 老古董) 目不识丁的人( 睁眼瞎) 随声附和的人( 应声虫) 外强中刚的人(纸老虎 ) 不明事理的人( 糊涂虫)
2.什么样的人最勇敢?视死如归
什么样的腿最长? 一步登天
什么样的胃口大无边?气吞山河
何处学步是笨蛋?邯郸学步
哪里捞针是空想?大海捞针
3.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欲知山中事,须问砍柴人
4,用李白的诗形容你和同学的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5,歇后语
三顾茅庐(有备而来
)
六点钟的分时针(顶天立地 )
十步九回头( 难舍难分
㈦ 关于小学语文课本的一个问题
下面是原文自己看吧
那天早晨,我去上学,去得非常晚,我好害怕被责骂,特别是,阿麦尔先生跟我们说过,他要考一考分词规则,而我连头一个字都不会。这时,在我的头脑里冒出了逃学、去田野跑一跑的念头。天气是那么暖和,那么晴朗!我听见乌鸦在小树林边鸣叫,普鲁士人正在锯木厂后面的里贝尔草地上操练。所有这一切都比分词规则更吸引我,但我还是顶住了诱惑,加快脚步向学校方向跑去。
从村政府门前经过的时候,我看见许多人站在小布告栏前。这两年来,所有的坏消息,诸如吃败仗啦,征兵征物啦,还有普鲁士占领军司令部发布的命令啦,都是从那里来的。我边跑边想:“又有什么事吗?”
当我跑着穿过广场的时候,正在布告栏前和徒弟一起看布告的瓦克特尔铁匠朝我高喊:“小家伙,不用赶得那么急;你去得再晚也不会迟到的!”我以为他在跟我开玩笑,便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阿麦尔先生的小教室。
正当我对这一切感到惊诧莫名时,阿麦尔先生在椅子上坐下,用刚才对我说话的那种既温和又庄重的声音,对我们说道:“孩子们,我这是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①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新的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请你们专心听讲。”
这几句话使我惊呆了。啊!这些坏蛋,他们贴在村政府布告栏上的就是这个消息。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只是刚刚学会写字!今后永远也学不到法语!法语就到此为止了!我现在是多么悔恨自己蹉跎光阴啊!悔恨自己从前逃课去掏鸟窝,去萨尔河溜冰!我的那些书,我的语法课本,我的神圣的历史书,刚才背在身上还觉得那么讨厌,那么沉重,现在却像老朋友一样,让我难舍难分。
还有阿麦尔先生。一想到他就要走了,再也见不到了,我就忘记了以前的处惩和挨打。可怜的人!
他身着漂亮的节日盛装,为的是庆贺这最后的一堂课。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村里的老人都坐在教室后面。这好像在说,他们后悔从前不常来学校。这也像是对我们的老师四十年的优秀教学,对今后不属于他们的国土表示他们的敬意的一种方式……”
“我不责备你,我的小弗朗茨,你可能受够了惩罚……事情就是如此。每天,我们都对自己说:算了吧!我有的是时间。我明天再学。现在,你知道出了什么事……唉!我们阿尔萨斯人的最大不幸就是把教育拖延到明天。现在,那些人有权利对我们说:‘怎么!你们声称自己是法国人,可你们即不会说也不会写你们的语言!’……我可怜的弗朗茨,造成所有这一切,责任最大的并不是你。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
“你们的父母没有尽心让你们好好读书。他们宁愿把你们打发到田里或纱厂里去干活,为的是多挣几个钱。我自己呢,难道我一点也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也是经常让你们到我的花园浇水以此代替学习吗?当我想钓鳟鱼的时候,我不是随随便便就给你们放假吗?”
我时不时地从书本上抬起眼睛,看见阿麦尔先生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东西,仿佛要把这个小小教室里的一切都装进目光里带走……可想而知!四十年来,他一直呆在这个地方,守着对面的院子和一直没有变样的教室。唯独教室里的凳子、课桌被学生磨光滑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自己亲手种下的那棵啤酒花如今爬满了窗户,爬上了屋顶。这个可怜的人听到他妹妹在楼上的卧室里来来回回地收拾行李,想到自己就要告别眼前的一切,这对他来说是多么伤心难过的事啊!因为,他们明天就要动身了,永远离开自己的家乡。
他竟然还有勇气把我们的课上完。习字过后,我们上了历史课;接着小家伙们一起唱起了Ba Be Bi Bo Bu。教室后头,奥泽尔老人戴上了眼镜,两手捧着识字课本,跟我们一起拼读。我发现他也一样专心,他的声音由于激动而颤抖,听起来很滑稽,叫我们又想笑又想哭。噢!我将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最后的一课……
突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而后是祈祷的钟声。与此同时,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完回营的号声在我们的窗户下回响……阿麦尔先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面色十分苍白。他在我的心目中,从来也没有显得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他说道,“我的朋友们,我……我……”但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喉咙。他没能说完这句话。这时,他转过身子,拿起一截粉笔,使尽了全身力气,在黑板上尽可能大地写下几个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里,头靠着墙壁,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手向我们示意:
“课完了……你们走吧。”
㈧ 小学语文(关于三字经的问题
以前背过,O(∩_∩)O~
1.昔孟母,择邻处
2.融四岁,能让梨
3.香九龄,能温席
4如囊萤,如映雪
㈨ 关于语文的问题(小学6年级的)
1.陕北的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编辑本段]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编辑本段]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编辑本段]独立式窑洞(箍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编辑本段]陕北窑洞建造技术和结构特点?
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㈩ 如何去解决小学生语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的教学虽然面向的是小学生,但却比教中学生、高中生语文要难得多,中学生、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语文思维模式,而小学生刚刚开始启蒙,对语文学习完全没有概念。而现如今教师教学多沿用经验,但是时代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有些教学方式停留在经验教学层面,因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形成许多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正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只局限于课本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自身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对小学生今后学习的影响。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无法分辨哪些该学、那些不该学,正是因为这样,小学生所有的知识来源大多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以课本知识为准,没有丝毫的知识性拓展,课堂教学单调而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并且由于课本的编纂时间与教学时间有差距,实际情况不断改变,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定版,因而教学内容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小学生所处的年代使他们无法理解距离他们年代较久远的历史背景,比如小学课本里那些描写具有悲惨命运小孩子的文章,本意是要让小学生对课本中的人物产生同情,进而珍惜现在的生活,但如果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学生就无法理解课本,也就达不到想要的阅读学习效果了。
(二)教师过于严格使小学语文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自古以来就有“头悬梁,锥刺股”等刻苦学习的故事名言,也有“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等关于教学方式的成语,这也就使教师们在思维中陷入一个僵局,认为学生如果不刻苦,教师如果不严格就无法达到想要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们将严格教育奉为金科玉律,在小学生们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严格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严肃纪律,规范学习行为,但却不能长久。也就是说,严格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语文的学习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小学生们学习语文本应当是从中享受语言、陶冶情操,但教师们的严格教育却使语文学习这件美好的事情变成了小学生眼中的负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小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对学科的感兴趣程度都是在小学阶段逐渐形成的,一旦小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就很难在以后的学习中改变印象,可以说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小学生尽管已经步入学习阶段,但他们本质上还是处于童年时期,如果想让他们对一件事情保持着持续深入探索的状态,就要让他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的不足就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传授,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将一种教学方法延续到最后一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单调枯燥,小学生在学习中昏昏欲睡,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正确,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限于课堂,认为在课堂上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就可以了,忽视了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重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这样就成了教师单方面教学。
二、解决措施
(一)联系实际,高效教学
既然有的课本知识脱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联系现实生活对课本知识作出符合小学生年龄段的讲解。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课本的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上帮助小学生提高课外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立足于现实,辅之以实际的生活背景,以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严格宽松相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严格式教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宽松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较轻松,但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懒散的状态,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将严格教学和宽松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时也能够劳逸结合,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师生交流
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不高,对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即学的内容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教学方式却能将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出不一样的感觉,教师将教学方式多样化,使学生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中领会不同层面的语文知识。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课后交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对教学方式所提出的建议,根据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过去的经验上,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改变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而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能力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在探索中创新,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