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八年级下册语文卷子人教版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卷子人教版答案

发布时间:2020-12-21 15:39:26

A. 文科爱好者(语文)八年级下册的卷子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分 )
A、提防(tí) 烧灼(zhuó) 憧憬(chōng) 锐不可当(dāng)
B、寒噤(jìn) 烛芯(xīn) 瓦砾(shuò) 荒谬(miù)
C、溃退(kuì) 地窖(jiào) 僵硬(jiāng) 赤裸(luǒ)
D、歼灭(qiān) 纳粹(cuì) 肃穆(mù) 阻遏(è)
2、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镌刻 佛晓 地窖 融合 B、鞠躬 洗劫 制载 颤巍巍
C、绥靖 仄歪 业已 荡然无存D、匍匐 逞强 飒飒 张惶失措
3.下列作品,作家及体裁不对应的一项是( )(2分)
A《.蜡烛》------萨特--------小说
B.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消息
C. 《芦花荡》-----孙犁-----小说
D. 《 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散文
4.根据下面语境,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 ,另一个强盗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 ,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A.行窃 洗劫 劫掠 放火 B.行窃 洗劫 放火 劫掠
C.洗劫 放火 行窃 劫掠 D.放火 劫掠 洗劫 行窃
5、下列文学常识按篇名、作者、朝代和选本的顺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望岳》 —— 杜甫 —— 唐代—— 《杜诗详注》
B.《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 《陶渊明集》
C.《核舟记》—— 张潮—— 明代—— 《虞初新志》
D.《爱莲说》—— 周敦颐——北宋—— 《周元公集》
6.下列句子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2分)
A.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B.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C.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D.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C.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8、古诗文默写 (4分)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2)《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反衬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3)《长歌行》以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喻光阴易逝,以诗句 ,
劝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4)《刻舟记》选自张潮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主体部分按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
9.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4分)
(1)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
(2)天快要亮了。蜡烛也快要燃尽了。老妇人在地上到处找,终于找到了一小片带锈的洋铁。( )
(3)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
(4)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型石碑。( )
10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入侵伊拉克,残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是正义的战争
二、语言的表达和运用。(10分)
1、仿写句子。(2分)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
成熟的稻穗低垂着头,那是告诉我们要内敛谦虚。
执着的鸿鹄冲向天空,那是告诉我们要志向远大。

2、捍卫和平,远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可战争始终没有真正地远离我们,战争也就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你知道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吗?下面请你写出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不少于两本)和两句战争名言。(4分)
小说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水管漏的厉害,院子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
一位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
(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 .
(2)假如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 .
三、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回答文后的题目。(25分)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章选自 (朝代)诗人 的《 》。(3分)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悉如外人 咸来问讯 B.便要还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皆出酒食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4分)俨然:__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
语: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
〈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
〈6〉、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2分)
①交通:古义 今义
②无论:古义 今义
〈7〉、桃花源中的村民为什么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2分)
答:
〈8〉、人们常用“世外桃源”来形容风景秀丽、与世隔绝的地方,你愿意生活在“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2、汉匡衡(人名)好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及(烛光透不过来)。衡因洞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有文氏者,家富多书,衡乃助其劳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之,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其言,与之书,终成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3分)
(1)好学( ) (2)洞壁( )(3)求偿( )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文。(1分)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3〉.给以上文段加一个小标题。(1分)
题目:
〈4〉.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后谈谈你的想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共27分)
1、我的父亲 ( 共14分)
我的父亲曾经为我苦了一生,把我养大,送我进学校,为了造屋子,买了几亩田地。六十岁那一年,还到汉口去做生意,怕人家嫌他年老,只说五十几岁。大家都劝他不要再出门,他偏背着包裹走了。
“让我再帮儿子几年!”他只是这样说。
后来屋子被火烧掉了,他还想再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来。我安慰他说,三年以后我自己就可积起钱造屋了,还是等一等吧。他答应了。他给我留下了许多造屋的材料,告诉我这样可以做什么,那样可以做什么。他死以前不久,还对我说:“早一点造起来吧,我可以给你监工。”
但是他终于没有看见屋子重造起来就死去了。他弥留的时候对我说,一切都满足了。但是我知道他倘能再活几年,我把屋子造起来,是他所最乐意的。我听到他弥留时的呻吟和叹息,我相信那不是病得痛苦的呻吟和叹息。我知道他还想再活几年,帮我造起屋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含义。(2分)弥留( ) 呻吟( )

(2)“我的父亲曾经为我苦了一生,根据父亲对我的爱,从中体会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2分)

(3).“大家都劝他不要再出门,他偏背着包裹走了”。“偏”这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4).对“我相信那不是病得痛苦的呻吟和叹息”一句怎么理解?(2分)

(5).本文围绕哪件事描写父亲对儿子的深情?(2分)

(6)本文赞颂了什么?(2分)

(7).父亲为儿女做的事很多,你能写出两件事吗?从中你有什么体会?(2分)

2词典的故事 (13分)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1)原因 经过 结果 (3分)
(2).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3分)
答: ?b>D?b>D?b>D ?b>D?b>D?b>D
(3).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4) 作者为什么”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2分)

(5).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请体会这一细节
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3分)
答:营业员心想:“

(三.)名著阅读。(4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品的主人公是 。
(2)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具有怎样精神和品质?
(四) 、综合探究(10分)
1、炼下列材料中包含的信息。(不少于2条)(4分)
有人到微软找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在经过西试和实际操作以后,人事部门告诉他被录取了,向他索要E—mail以寄发录取通知书和其他文件。他说:“我没有计算机。”人事部门告诉他,对于微软来说;没有E—mail的人就等于不存在的人,所以微软不能用他。
他很失望地离开微软,口袋里只有10美元。他只好到便利的商店去买10千克的马铃薯,挨家挨户转手卖出。两个钟头后他卖光了,获利100%。他又做了几次生意。把本钱增加了一倍。他发现这样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于是他认真地做起这笔生意来,一些运气加上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买了车还增加了些人手。5年内,他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挨家挨户”贩运公司,提供让人们在自家门口便可以买到的新鲜蔬菜服务。
信息一:
信息二:
2、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2分)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二项。(2分)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2分)
四作文(50分)
(一)希望,是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是平凡生活中的小小期待。希望是生命之舟的原动力,是补充能源的加油站。希望可以将人引向辉煌,也可以将人诱入歧途。希望,创造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故事。希望,蕴含着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
请以“希望”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天500字。
(二).以《误会》为题作文
要求:写清你与某人之间所发生的一次误会,交待清楚“误会”的发生与排解,要有突出的心理描写,并写出此次“误会”给你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两题选作一题,围绕话题自拟题目。(3)不少于600字。(4)书写工整,规范。

B. 八年级下册语文新课标答案(人教版)

成为孔豆网会员 你就可以畅所欲言 有问必有答

C. 八年级下册语文卷子答案

仅供参考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3分)、请将下面成语,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并根据材料中的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正jīn危坐冥思xiá想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如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2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A、黄皮肤人的群落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3、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拟定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字)(2分)10月18日,有关部门公布了北航广西招生事件处理结果。主要当事人庞宏冰受到留党察看2年、行政开除、留用察看1年的处分,另两名主要当事人也受到处分。学校相关责任人受到行政处分。处理结果中称:广西招生事件是一起严重的违规收费事件,庞宏冰等人自作主张,擅自收取增招生和定向生的赞助费,严重违背了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要求。4、研究探索: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图后的【说明】和你所了解的知识,写出你思考的结果。【说明】图一是泰国皇宫洗手间的一句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图二是珍珠港景区美国人特意在垃圾桶前写下中文告示:垃圾桶在此!图三是巴黎圣母院的一则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他们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而其他国家的游客没有这种“礼遇”。我的思考结果:(2分)5、情景对话: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1)王晓敏的话言外之意是:(2分)(2)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2分)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2分)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策之不以其道不以千里称也D.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8分)阅读《五柳先生传》中一段文字,完成下面三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⑴每有会意()⑵亲旧知其如此()⑶衔觞赋诗()⑷晏如也()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⑴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⒌对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三)古诗文默写考查(10分)6.填写下面诗文的上句或下旬,并填写相应的作家或作品。(1)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个晋代人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其中“此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赤壁》(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楚有祠(1)者,赐其舍人(2)卮(3)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1)祠(cí):祭祀;(2)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3)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分)。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为蛇足者,终亡其酒。()8.翻译: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2分)9.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2分)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一)课内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A.①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②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10、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11、A段②处主要从哪个方面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3分)12、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13、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2分)(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秃的梧桐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⑾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cuì()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ɡɡ1ónɡɡ()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⑿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⒀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⒁——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⒂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⒄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⒅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选自苏雪林《绿天》)14、.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⑾段中应填的词语。(2分)15、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16、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17、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18、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19、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三)、课外说明文阅读理解:《谁让太阳变懒了?》(12分)①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朦胧”。②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照片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革命圣地”延安从卫星“太空之眼”中消失了。③科学家们的另一个警告更令人心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平均每天减少了一个小时,太阳越来越“不喜欢”地球,与地球“约会”的时间越来越短了!④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内部不断进行着四个氢原子核聚变成一个氦原子的热核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线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还使地球每年获得了60亿亿千瓦小时的太阳能。⑤现在,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每年可以“生产”2亿亿吨碳水化合物,虽然日照的减少不至于使人类灭绝,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甚至已有科学家提出今后人们将戴上面罩出门。⑥日照时间减少,后患无穷。不仅人类习以为常的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的感觉不复存在,利用太阳能建造的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空间发电站……也会因此缩短有效工作时间,从而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由于地球上的天气情况主要取决于太阳的辐射,日照时间的减少,将使到达地球磁场的太阳能辐射和带电粒子流产生变化,从而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⑦阳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能增进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扩张皮肤、肌肉,杀死皮肤表面细菌,增强人类皮肤防范功能的功效。日照时间的减少,势必缩短人类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类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的诱发机因增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⑧由此看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大气层不再受到污染已经是刻不容缓。为了我们的未来,请爱护我们的环境!20、通读全文后,请指出“让太阳变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答:21、“太阳变懒”其实指的是“日照时间减少”,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日照时间减少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后患。(答出4点)(4分)答:22第③段画线句子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请说说它在说明文中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23、第⑤自然段中“但恶性循环却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请你利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2分)答:24本文的结尾段采用的是何种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四、作文(40分)25.作文:题目1:那一次,我读懂了________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要求:1.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题目2:在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物使我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着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拼音与书写能力考查(5分)1、拼音部分:jīn(襟)xiá(遐)(每写对一个字得1分。)书写部分:间架结构匀称,笔画优美,整体效果好得3分;问架结构较匀称,笔画较准确,整体效果较好得2分;间架结构变形,笔画不到位,整体效果较差得1分。写错一个字扣O.5分,涂改一处扣O.5分。(除正楷和行楷外。用隶书等体式书写均可)2、Cab3、北航招生事件公布处理结果。4、答案有两个要点:一是结果,一是原因。答到一点给2分。例:在国外的一些公共场合,一些中国人不注意卫生(1分)、文明(1分)的习惯,以致受到特别提醒(2分)。5(1)张明不讲究公共卫生,只顾自己。(2)示例:幸亏你提醒,谢谢;我也能讲究公共卫生呢。)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一)课内文言文实词考查(4分)2、B(2分)(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6分)3、会意:领会主要意旨亲旧:亲戚朋友觞:酒杯宴如:自在的样子。错1字扣0.5分4、忘记个人得失,用这种方式终了此生说得就是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吧5、喜欢读书,但求对文章主要意旨的把握,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下功夫。(三)古诗文默写考查(10分)6、(1)劝君更尽一杯酒(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5)铜雀春深锁二乔(填出一空得1分,错别字、漏字和添字不给分。)(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5分)7、饮:拿着亡:丢失(1分)8、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2分)9、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答对一点即可。例如:做事要注意分寸,不要多此一举(2分)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30分)(一)课外说明文阅读(12分)10、本句运用比喻和反语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3分)。11、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3分)。12、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4分)。13、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2分)。(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18分)秃的梧桐14、憔悴葱茏(每字0.5分共2分)15、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16、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共3分)17、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18、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3分)。19、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3分)20、人类造成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21、让人类呼吸到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冬夏昼夜长短变化的感觉不复存在。加剧地球的能源危机。引起气压和气温的变化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22、这一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大气污染使日照时间越来越少这一事实,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23、因为日照时间减少,就直接减少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这样也就减少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数量,所以新鲜空气越来越少。24、议论有总结全文的作用。

D. 初二下学期语文试卷(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总分:150分包括卷面分5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读下列这段话,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 )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肌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bàn( )梅花,深黄的qìng( )口的蜡( )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2分)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 ②③① B、 ①②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3、参照加点的文字,将画线部分加以调整,使整段话更整齐、和谐。(2分)
正当平缓似锦绣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宽的峡谷。发出的声响如虎啸震川,浊流如奔涌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强烈的震撼。
画线部分应该改为:
4、班里要开展《感受母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语文老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以下活动:(8分)
(1)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或格言。(1分)
(2)仿写句子。(2分)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它像
, 。
(3)为了教育孟子。其母三易其居,古今中外象这样的事例不少,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请你写出一个著名的事例或能给人启发意义的故事。(不少于50字)(3分)
(4)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设计一句手机短信,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不少于15字)(2分)
5、古诗文名句默写填空(10分,前4小题每题1分,后3小题每题2分)
(1)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___。(2) ,儿女共沾巾。
(3)念天地之悠悠, (4) ,坐看云起时。
(5)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含情感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的凄苦处境的诗句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春天是一个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留下了不少描画春天的名句,请你写出最喜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填空(4分)
(1)《名人传》主要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 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其作者是法国的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 号潜艇的故事。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二、阅读训练与提高:(60分)
(一)鼾声 (21分)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①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②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7、这篇文章以_ 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横线上: 。(4分)
8、文中加横线句“父亲…………石头”表现父亲 (3分)
9、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0、简析这篇小说写“我”两次流泪的原因。(4分)
第一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二次是因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_________叙,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分)
12、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 (3分)

(二)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3分)
[美]海伦•凯勒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么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却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3、第一段中“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一句话重复吗?为什么?(3分)
14、第二段中为什么说“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3分)
15、第二段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3分)
16、如何理解“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这句话?(3分)
17、从文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对比作者的态度,谈谈你的生活态度。(4分)
18、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3分)
19、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4分)

(三)(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0、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朝文学家。(2分)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俟其欣悦 ( ) ⑵媵人持汤沃灌 ( )
⑶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⑷腰白玉之环 ( )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3分)
24、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作文。
1、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2、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3、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3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要求:1根据材料寓意作文,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rùn 瓣 磬 là
2、B
3、发出的声音如震川的虎啸,奔涌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
4、略
5、(1)(2)(3)(4)略(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略、
6.略
二、阅读训练与提高:(60分)
(一)(21分)7、时间 “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
8、对儿子坚定的盼望与思念。 9、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10、父爱如磐石,我感动又内疚;父爱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动。 11、插 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作铺垫。 12、父子之间深沉感人的爱。

(二)(22分)
13、不重复。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健康的人们不珍惜自己的优越条件,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下文阐述做了铺垫。
14、因为只有人们意识到将要离开世界时,才会感到生命的压力,感到时间的宝贵,才会珍惜生命,努力呈现出渴求生命而奋斗的真实一面。
15、对比,突出了健康人与盲人对待生命的截然不同的消极与积极的态度,告诉人们"应该珍惜现在"的道理。
16、这不仅是作者对生活发出的感慨,也是她人生哲理的总结,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当珍惜现在的生活。
17、乐观、坚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灾难。
18、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略
(三)
20略
21、⑴等待 ⑵热水 ⑶通“披”,穿 ⑷腰佩(用作动词)(4分)
2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分)
23、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意同即可,3分)
24、例: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2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六单元试卷(附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轩邈(miǎo) 衔觞(shān) 食(sì)马者 负箧(qiè)
B、清冽(niè) 谪(zhé)守 属(zhǔ)予 靧(huì)面
C、堕(huī)事 觥(gōng)筹 晦(huì)明 卷(juǎn)石
D、折戟(jǐ) 媵(yìng)人 外见(xiàn) 鸢(yuān)飞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互相轩邈(高) 造饮辄尽(往、到)
B、不以千里称也(出名) 緼袍敝衣(旧絮)
C、照汗青(指竹片水分蒸发如汗)千里共婵娟(指月亮)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3、找出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置酒而招之 B、黔娄之妻有言
C、无怀氏之民欤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连线题。(2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龚自珍 元朝
《水调歌头》 张养浩 清朝
《己亥杂诗》 苏轼 唐朝
《行路难》 李白 宋朝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B、《马说》一文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暗示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既不识别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身被埋没。
C、《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新隽永的写景美文,着力刻画了富春江的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处世情怀。
D、《醉翁亭记》一文骈散结合,写景和抒情相结合。
7、填空。(12分)
1)、文学常识填空:
①、《满井游记》选自《 》,作者 (朝代)文学家 。
因为是公安人,所以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世人称为 。
②、《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 文学家。
2)、古诗文填空: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 。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 。
④、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杜甫身处漏屋,还存忧国忧民的情思的诗句是 , 。
⑤、《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⑥、 , 。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⑦、《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的诗句是 ,

⑧、《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8、写出两句含山水的诗句。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20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这篇短文选自 ,作者 。(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造饮辄( )尽 或( )置酒而招之
不戚戚( )于贫贱 衔觞( )赋诗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嗜( )酒 汲汲( )衔觞( ) 黔( )娄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阅读回答:(10分)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2分)

2)、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并说明各自刻画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形象?(3分)

3)、 说说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2分)

4)、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回答问题。(2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弗( )之怠 走( )送之
又患( )无硕师 持汤( )沃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皲( )裂 容臭( ) 以衾( ) 俟( )其欣悦
3、写出文段中的两个通假字:(2分)
通 解释
通 解释
4、下面“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2分)
例:俯身倾耳以请
A.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人多以书假余 D、以衾拥覆
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作者求学的艰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7、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是 (2分)
8、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自己缊袍敝衣,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分)

9、文中极叙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刻苦,用意何在?(2分)

10、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2分)

11、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4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若夫( ) 春和景( )明 连月不开 ( )
尝求( ) 居( )庙堂 微( )斯人
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翻译下列句子。(3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上文第一段极力渲染 的气氛,第二段极力渲染 的气氛。(2分)
5、对文中照应手法的理解:“进”和“退”分别照应“ ”和“
”。“二者之为”照应 。“斯人”照应 。(2分)
6、前两段文字写“迁客搔人”在岳阳楼上“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的原因是什么?(2分)

7、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出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3分)

8、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的话回答)(2分)

三、作文。(30分)
1、话题作文:
书,各种各样的书。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着人类丰富的感悟。提起书,会有说不完的话语……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2、半命题作文。
将《我迷上了 》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3、以上2题作文任选一题。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A 5略 6、C 7 1)、①袁中郎集笺校 明
袁宏道 公安三袁 ②《艺文类聚》 吴均 南朝梁 2)、略 8、略
二、1、《五柳先生》 陶渊明 2、就 有时 忧愁的样子 酒杯 3、shì
jí shāng qián 4、(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地连饭也忘了吃。(2)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5、(1)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因此称其为五柳先生。(2)1、好读书,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2、性嗜酒,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3、著文章,展示了一个自得其乐的五柳先生。(3)、和“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其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4)是一个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二)1、不 跑 忧虑 热水2、jūn xiù qīn sì 3、“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4、A 5、①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 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人。6、三个方面:得书难,从师难,求学难 7、烨然若神人8、对比的写法,突出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苦9、勉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10、运用对比手法。①以自己年幼得书,从师,求学之难和同舍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②以自己年幼时奔走之辛劳,生活之清苦和同舍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作对比。 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11、言之有理即可
(三)1、像那 日光 放晴 探求 处在 没有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3、(1)、不因为外界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2)、在天下人忧愁之前而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4、悲凉 喜悦 5、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上文迁客骚人的悲喜 古仁人 6、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7、写作者的胸襟抱负,并与友人共勉。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E. 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26课 小石潭记 一1冽 缀 澈 2(1)向西,往西。(2)以……为乐(3)在空中(4)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5)像狗的牙齿一样。(6)格外。3(1)清澈。 凄清,冷清。(2)以……为乐。欢乐。(3)大约。可以(4)游动。游玩。4略。5略。 二(一)6说明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7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突出了潭水的清澄。8用鱼的活跃之态,衬托人的快乐。9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 10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二) 11 (1)边际。(2)城上如齿状的矮墙。(3)俯(4)小竹子。 12(1)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那些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2)(上天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13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 14以佳胜之地被埋没比喻自己徒有经邦济世之才却横遭斥逐,蛰居蛮荒,英雄无用武之地。抒发了作者凄苦、忧伤、愤懑不平的感情。 27课 岳阳楼记 一、 1A 2(1)降职或远调。(2)胜景,好景色。(3)虽然如此,那么。(4)边际。(5)日光。(6)放晴。(7)迫近。(8)日光。 3(1)“具”通“俱” 全,皆(2)“属”通“嘱” 嘱咐 4(1)顺利。 通向。(2)有时。或许,也许。 (3)怎么,哪。什么。 (4)看。景象。 5略6略7(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一) 8唐贤今人诗赋。 9暗指岳阳楼,站在岳阳楼上观巴陵最好的景色——洞庭湖全景。 10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1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二) 12写飞泉亭优雅的环境和观赏瀑布的闲适情 13(1)当时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大概是个仙人吧。 (2)没想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到了这种境界。 14 (1)万籁俱寂(2)好逸恶劳(3)以逸待劳(4)偃旗息鼓 15飞泉亭之功,是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观瀑的好场所。这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写人的活动和感受,最能体现这一主旨,所以须详写。 16第1段用虚写,通过想象中的观瀑活动,表现飞泉亭之功;第2段用实写,通过切身体验,盛赞飞泉亭之功。 17(1)言之成理即可。 (2)“一尺来长”的“诗集”实在费解,这里理解为“一尺来厚”较恰当。 (3)无统一答案,可各抒己见。此联内容尚合文意,但文字上可推敲处甚多。如上联有看有听,下联只有听,等等。 28课 醉翁亭记 一、 1chú hè láng fēi míng huì sù yì tuí 2略 3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络绎不绝、风霜高洁。 4.(1)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2)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3)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4)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5)表示转折关系,“却”。 5略 6略 7略 二(一) 8做事的意图本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9(1)因为他们在太守的治理下生活得安定快乐,衣食无忧。 (2)在被贬后能励精图治,治理有方,使百姓安定、富足、快乐,而太守饮宴时不事铺张,不讲排场,是一个与民同乐的好官。 10乐在山水之美,乐在百姓的安定快乐。 11“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作者因山水美、因百姓安定快乐而乐,因乐而醉。 12略 (二) 13(1)跟从,随从。 (2)第二年。 (3)下 14(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忧愁的人因此欢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我的亭子正好建成。 15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乐。 16骈散结合,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并在句末用 “也”字,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 29课 满井游记 一 1膏 堕 峦 鬟 曝 倩 2 yān zhāo cù xié huì léi jiǎn xiā 3(1)还。(2)就。(3)起。(4)才。 初,始。 (5)美好。 擦。 4略 5略 6(1)比喻(2)比喻(3)排比(4)拟人、借代 7(1)A (2)D (3)B (4)C 二(一) 8以“出不得”,引起人们对出游的关注。 9“始”字使时间更加鲜明,“乍”字则表现出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的景色。体现了早春独有的景色特点。 10(1)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若脱笼之鹄。(3)麦田浅鬣寸许。 11例如:“山峦为晴雪所洗……”一句,作者抓住了初春天气酷寒之后鸟兽们动作神态的特写镜头:林中鸟、水中鱼,都到浅滩或水面享受春天温暖的阳光。 12略 (二) 13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14(1)适合。(2)此、这。 15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16八月之望 17略 30课 诗五首 一 1(1)《陶渊明集》 陶渊明 《桃花源记》 (2)《李太白全集》李白太白 青莲居士 唐 (3)杜甫 子美 唐 现实 (4)岑参 唐 边塞 (5)龚自珍璱人 定庵 思想 文学 启蒙 2 (1)这样。(2)古代盛酒的器具。(3)渡。(4)相伴。(5)筷子。(6)水边低地。(7)哪里。(8)挂。(9)沙漠。(10)拉开。(11)遮盖,掩护。(12)落花。(13)渐近。(14)纵横交错的样子。(15)高耸的样子。 3B 4A 5(1)一(4)略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6)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9)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一)6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7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二)8~11略 (三)12(1)不要听到琴声和歌声就触动远谪的愁思,青山和明月都在陪伴着我们啊。(2)你们这些“轻薄为文”的人,身体和名声将一起泯灭,优秀的诗歌将如奔流的江河万古。13王昌龄虽被贬到龙标,但他照样悠然自得地生活,这种态度既表达了他的豁达乐观,也流露出他对朝廷的不满。 14杜甫反对那些对文化遗产肆意歪曲否定的作法,并暗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也将追随王杨卢骆,力求为后世留下佳作。

F. 八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人教版)答案

第一题:

(6)八年级下册语文卷子人教版答案扩展阅读

这部分内容主要考察的回是《醉翁亭记》答的知识点: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阅读全文

与八年级下册语文卷子人教版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