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怎么提问

小学语文怎么提问

发布时间:2020-12-20 23:28:45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1小学 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过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抓住题眼.激发兴趣

很多学生起初对语文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抓住课文的突破口,从文中的题眼人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对学习才会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学生为了找出答案,会认真思考与探索,初读文章的时候,也会主动思索文中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题眼一般是整篇课文的关键陛词语,能够将课文的中心内容体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题眼,可以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



例如:在课文《天鹅的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启发学生找到题眼的亮点,利用“故事”这个词语,提出以下问题:(1)课文讲了夭鹅的什么故事?(2)作者是如何在故事中突出天鹅的形象的?(3)天鹅主要有哪些精神与品质?教师通过这些题眼为学生提问,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的兴趣,迫切希望从文中找到答案。

2.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的时候学习表现不积极,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抓住突破口,重视为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让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冲突”。这样学生为了想解开这些“冲突”,可以将思维兴趣激发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内容,实现了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课文《珍珠鸟》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技巧的运用,开始直接问:“这篇课文主要想体现什么理念?”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激发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兴趣,之后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生可以顺利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这里能够看出,教师要利用各种契机,提出有利于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3.因材施教,整体提升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过于关注成绩较好的学生,经常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从课堂表现上看,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表现得比较活跃,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能够主动思考,而成绩差的学生,学习信心一般不强,担心自己回答错误被教师批评。对此,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课文《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要问学生故事发生的时间、描写了哪些人物、主要发生了什么事等,通过采用这样的提问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效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的讲课内容将进一步深入,并对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进行归纳,谈一谈自己获得了哪些启示。这样的提问方式就非常有层次性,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从整体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4.突破难点,促进探索

教师合理运用提问的技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有重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需要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中,重难点内容就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讲:“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之后播放录像,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到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教师可以问学生:“黄山上有哪些奇松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教师运用这种提问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自己的内心情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② 如何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动提问

一、改变方法,让学生学得主动。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时那种万分激动,喜悦的心情,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很有帮助。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选择时机,让学生勇于探索。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堂提问要新鲜。
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诱导。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包容。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课堂提问要设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想的风筝》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风筝是刘老师的理想?我们应怎样对待生活?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③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学习心

一、跳一跳摘果子——注意课堂提问的难易度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符合本堂课的问题,而且所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能过于简单。曾经听一位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这样提问学生:你知道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哪些声音?海底动物活动时又有什么特点?老师一问,学生马上纷纷举手回答。试问,学生这样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说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还是说明学生的基础好呢?恐怕都难说明。只能说明老师的问题太简单。这样的课堂表面看上去很热闹,课堂气氛很好,好像学生全都会,实则什么也没学进去,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与肤浅性提问相反,有的老师提问则过于深奥。一个问题抛下去,学生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无从思考,索性放弃,乖乖地等待老师的答案公布。这样的课堂提问,就像花瓶一样只是一种摆设,只能成为教师的“个人专利”,会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同样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能让学生觉得太深奥难懂,也不能让学生无需动脑,立马可得,必须让学生经过大脑的积极思维后得到相应的解答,让学生“跳起来摘得到”。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快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把握好“问点”——注意课堂提问的角度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提问的地方很多,但只有掌握好角度,才能使提问更加有效。
1、以“文眼”为切入口
教版教材主编张庆曾提出“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阅读教学主张。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课文的“文眼”进行提问,突破一点,拨通全文,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一个“苦”字贯穿全文,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在外寻访药材的生活吗?”通过讨论,学生得出那就是一个“苦”字,然后抓住这个契机,我不失时机地引出下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李时珍所历经的千辛万苦呢?”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文本进行探究,从在外跋山涉水,行走之苦;夜宿古寺,住得艰苦;就着山泉啃干粮,吃得很苦;借着月光,连夜记录,苦上加苦等几方面,真正感悟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劳苦、为民造福的伟大形象。
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如同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河面,激起学生一波波理解的涟漪,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2、以“留白”为切入口
语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有许多“留白”之处。教学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提问,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如《荷花》一课中“这满池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可顺势问道:“荷花会有哪些姿势呢?”学生通过看图、调动已有经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那朵已经开放的荷花,真像一位穿着白沙裙的小公主,随着微风翩翩起舞。”“两朵对开的荷花,多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啊!”“你看,那朵荷花弯着腰,多像一个低头梳头发的小姑娘啊!”……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提问,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3、以“难点处”为切入口
教材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课堂提问注意准确地抓住难点,有效地设计提问,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如教《诚实与信任》一文时,我反复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完后问道:“为什么作者说‘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具有深刻内涵的难句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的那份诚实,感悟小红车主人对“我”人格的那份高度信任,进一步感受到人性的那份美好与崇高,这样从文字的表面意思,直抵人物的精神境界,使文章思想内涵得以升华。
4、以“矛盾之处”为切入口
某些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学时如果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实际上就等于找到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循循诱导,往往能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艄公在滚滚的黄河之上,驾驶羊皮筏子时的镇静和机智,我抓住这样一个句子巧妙发问:“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面,大胆地破浪前行”一句中,‘小心’‘大胆’这两个词语是反义词,同时来形容艄公的行为难道不矛盾吗?”学生通过积极思维,终能悟出“小心”“大胆”在文中的妙用:“小心”表明艄公有高度责任心,身系乘客的安危,马虎不得;“大胆”则凸现艄公那种大智大勇,从容不迫以及高超的驾驶技术,这二者的结合便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艄公的敬佩之情。
总的来说,“问点”有很多,但提问的宗旨,是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本质意义,少提或者不提直述表面的问题,所提问题力求能引起学生“愤惬之感”。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注意课堂提问的思维深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拓宽思维的空间,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学完《三袋麦子》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土地爷爷来到我们班,送给同学们每人一袋麦子,你打算怎么处理这袋麦子?”于是,同学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要学小猪,大饱口福一番;有的说会留一点儿作种子,其余的学小牛留着慢慢吃;有的还提出了不同于书上的做法,说可以把麦子分成三份,一份留着吃,一份留着种,还有一份保存起来,以后慢慢享用;还有的同学甚至想到把自己丰收的麦子拿到集市上卖,然后把所得的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大家各抒己见,各呈异彩的答案,飞扬的是学生的个性,闪现了学生的思维亮点,流泻出学生的主体情感。

④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进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一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否具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很重要一点,那就是看教师设置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我们知道问题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开放式问题,另一种就是封闭式问题。顾名思义,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就不唯一需要加入答者自己的理解,而封闭式问题答案就只能是“是”或者“不是”。我们知道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需要的是我们读者一个个性化的阅读,需要的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既然是个性化阅读,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那么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者一个“不是”能够说清楚的。需要的答者自己的一个阐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问要有效,就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3、逻辑性的设问
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语言思维的训练。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思维就体现在他的逻辑性上。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就必须要设置具有逻辑性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是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否则的话,那你提出来的问题,学生思考了半天也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不能够连成一条线。我们都知道,要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要让学生的思考能够进一步老师的问题就很重要了,它能不能够统领全局,能不能把问题串联起来,以及把一个个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珠链,提问就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问有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构建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提问并不仅仅是教师抛出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学过程。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策略性地调节提问的发展,推动学生参与教学对话。
1、鼓励学生提问
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维的训练,然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只能完成老师所要教给学生的任务,然而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来讲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也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老师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疑惑,此时如果学生自己不说我们教师就很难知道了。所以,在构建有效提问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把学习的主人这一主要因素考虑进去,那就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
2、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时间耐心等待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赶时间很多时候抛出问题后根本就没有费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时甚至没有仔细去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尺都给忽略了,那么我们又怎么去衡量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呢?所以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都要用到抽象思维,学生要用抽象思维来思考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思考的时间就要久一点。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3、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回答
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来回答,肯定就有一些回答是不符合要求的,这个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就是在质疑。如“是这样的吗?”“这样恰当吗?”“你怎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等等。其实学生这样说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说不定他的理由还是有理有据的,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老师发出质疑的语气之后,学生就心中没底了,就觉得自己真的回答错误了。老师此时何不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回答呢?哪怕他是错误的回答。我想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证明之后一定会发现问题在哪里,一定会进一步再进行思考的,而这将成为他学习的一大财富。
4、尊重个性化的回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创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阅读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和我们生活经历、理解能力、自身的素质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息息相关的。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许有的人理解得要深一些,也许有的人理解得要浅一些。但是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对文本的一个思考和感受。教师没有理由去否定他们,而是应该去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体会。
三有效提问的方法
1、由点及面的提问
提问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以来就给学生一个笼统的提问,这样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就像无头苍蝇找不着出路。而是应该从一个点散发开去,最后形成一个面。当然这个点不能太过细碎。
2、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进行提问
小学生既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时候,就必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逻辑思维学生感觉要容易一点,老师也要轻松一点。
3、由浅入深
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索溪峪的“野”》为何说索溪峪是“野”的?首先就要让学生先找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才是为何说它是“野”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一步一步推进的,是慢慢来的。否则以来就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说索溪峪的“野”的话就无形中把问题给拔高了。
教育的责任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提问的艺术在于促进思维发展。只有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焕发出提问的精彩,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问的有效性的方法,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的摸索、总结。

⑤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唤起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是启发式教学重要手段.

⑥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我认为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首先要知道有效提问必须具备目的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目的性即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 针对性即课堂上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假如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会骄傲自满或不屑一顾;问题太难,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何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当然,老师应因人而宜地设计问题。 激励性即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一、提问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二、所提的问题必须精心设计,既要有梯度也要有角度更要有要深刻性;三、提问过程中必须有恰当的及时的评价。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点”。所谓提问的“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 二、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有效的、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在合理的、关键的地方恰当地提问,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异。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

⑦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方法

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做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做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1.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说他们这样想是‘错了’?”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方志敏的好品质,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1)提问的内容要有思维价值。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穷人》一文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2.提问要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了万里长城,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个奇迹。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也是因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⑧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基本特点”的语文课并不多见。按理说,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学得最得心应手的学科,学习的效果也应该是令人满意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专家们在寻找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人指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显现着生命的灵动。我觉得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去”,因为只有语文课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沉浸于学习语文的氛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会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统一起来。而当前,语文课离这样的境界似乎还很遥远。下面先列举一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亟待解决的现象,并由此谈谈相应的对策。现象之一:无序剖析,思维零碎散乱。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少教师对其精神实质并不了然于心,以致在实践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流行语常常挂在语文教师的嘴上:在初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所谓的研读课文时,“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在解决问题时,“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这些流行语之后,课堂常常举手如林,但学生往往是只顾自己读,只顾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说完,至于别人读的哪一句,至于别人对同一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再加上,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整体感知,就匆匆进入领悟文章语句的内在含蕴,学生的理解也就注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学生各自为阵,你读喜欢的这一句,他读喜欢的那一句,你谈对这一句的理解,他谈对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这严重地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长期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层次性、严密性。现象之二:浮于表面,认识浅尝辄止。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⑨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学生从老师的提问中,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等信息。教师则可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 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其思维与想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其交际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正是新课标所要求的.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1、用提问创设学习语文的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冲动。 新课标要求把文体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情景之中,创设出学习文本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记得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采用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节日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热腾腾的美味佳肴,笑着,聊着随着我的渲染,同学们渐渐陷入了幸福的回忆之中。 突然我话锋一转,但是一个小女孩,在圣诞节的夜晚,她又在干什么呢?跟我们的经历一样吗?几句话有把学生带回观实的文本学习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去寻找答案。2、围绕课题进行提问,常常能直奔主题,揭示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题是文本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地挖掘,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难忘的启蒙》一文,围绕课题就可提出什么是启蒙?我们的启蒙老师是谁?课文写了我的启蒙老师几件事?学生了解之后,就可再次提出我的老师给我留下的启蒙是什么?学过〈〈难忘的启蒙〉〉我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几个问题可以说涵括了本课的目标、任务。既好操作,又省时省力,像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曹冲称象〉〉、〈〈将相和〉〉、《草船借箭》、〈〈捞铁牛〉〉等。3、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点而制定的。课文的难点,要根据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确定。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要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围绕教学重难点 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要有层次坡度 。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层层设问,不仅顺利突破 重难点,还能 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4、课堂提问难易适度,目的明确,吸引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回答来掌握所学知识;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如果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而提问,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设计的问题要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讨论,不能太深奥,太空泛,以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实为基准, 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果问题太难,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产生畏难情绪;问题太简单, 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 也就达不到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目的。5、设计的问题要适量。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避免过分简单、深奥、琐碎和杂乱。问题设计要少而精,紧扣课文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力求透彻,讲究效率,用相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具体做法上可适当提炼问题的精度,力争做到一问多能。6、设疑结尾。在一堂课接近结束时,教师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设计应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课文意思。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所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应给学生设计拓展性问题,或设计将所学的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运用到课外学习中的问题,或设计鼓励学生到课外了解更多知识的问题,如学习完《奇异的植物世界》后,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奇异的植物?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大语文观。 二、课堂提问的要求1、要指令明确,要留有余地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就马上要学生回答,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不可能回答好问题。到底停顿多长时间较合适呢?这要随问题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已形成的学生能力结构中思维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对比较简单的铺垫性、过渡性的问题,或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个问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些;对比较关键的问题或为了巩固复习而提出的问题,停顿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较重要的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时教师还可再等待一定时间,让学生的答案在大家脑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学生补充和评价,或转入新的问题。2、要启迪思维,正面诱导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忌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要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不要厉声指责,讽刺挖苦,特别是有些教师让一些课堂纪律表现不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就给予惩罚,以此来维持班级纪律,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3、要时机得当,形式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引导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上多动脑筋。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疑难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提问;切忌不顾教学内容,信口开河,使学生无法理解,造成逻辑混乱,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可以是直问直答,也可以是层层递进;既可以是定向提问,也可以是多角度回答,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如果什么时候都是一种提问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4、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总是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不要定人而问,不能总是让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而剥夺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一般来讲,简单的问题请潜进生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请中等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请优等生回答,要让每一类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不要不分对象,一视同仁,什么时候都提简单的问题,或什么时候都提难问题,从而影响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答案给予评价和总结. 学生作出的正确回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尤其是程度差的学生,更需要表扬。适时的表扬可使学生有成就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课堂提问的参与性。教师的肯定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提问本身还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然而对回答不对或不全对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及时调整、给予适当的引导暗示、帮助,以达到改正学生错误的效果。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一种知而不敢答了。 总之,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在课前认真准备,课上灵活运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怎么提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