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条框来啊
1.内容简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5.教学准备
6.教学方法
7.教学课时
8.教学过程
9.教学反思
有这些 就OK啦 当然这些中 最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了
㈡ 小学语文如何精心设计问题
一、课堂提出的问题,课前要根据课文内容通盘考虑,做到环环相扣。
在上语文课之前,除了要钻研教材,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外,还要在师生互动环节的提问上做通盘的考虑,既要考虑把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成一个一个的问题,又要做到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衔接,一定的梯度,使整节课浑然一体,扣住学生的心弦。
这就是心理学上认为的目标的定向。如果问题是一忽儿东一忽儿西,学生的思维不能集中到一个点上,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一旦学生对问题失去了兴趣,课堂气氛又怎能活跃起来呢?
课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设问。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感到一读就懂,但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线索,因而对课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师课前设计教案时可以从全篇的主要内容入手,精心设计提问,做到问题环环相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亲人指的是谁?再见了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可见情谊非常深厚,课文是从哪些段落表现他们情谊深厚的?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从整体上看清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二、课堂提出的问题应简明扼要,切忌绕弯子。
语文课堂提问与其说是一门技术,倒不如说是一门艺术。因为汉语言文字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同样的意思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语句表达出来。而语文课堂提问却应该简洁明了,少用专业术语和绕弯子。有时本来很活跃的课堂,因为一个问题问得不当,学生没有弄懂意思,往往气氛很快沉闷下去,教者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不知什么原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因此要对提问进行巧妙地设计,使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
1、在关键的内容上设问。
所谓关键的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词句和章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一个苹果》一文时,可以选取课文中苹果的来历和经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苹果出发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2、在内容的矛盾处设问。
不少课文在内容上会有些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正是作者落墨的着力之处。在这些地方提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很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挑山工》,为什么挑山工所走的路比游人长一倍,而所用的时间却并不长?在这里设问,能够造成学生思维的起伏跌宕,让他们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3、在内容的重复处设问。
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在这样的地方设问,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分析体验作品的感情内涵。如《林海》中,“感到亲切、舒服”出现了三次,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这种感情的?又如《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三、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在语文素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不但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上要设计提问,还要在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上提出一些问题,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在思维上也有所拓展和提升。
一些课文会在结尾处设置悬念,让学生展开想象。这时教师可以在内容的拓展处设问启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的思维。如《凡卡》一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通过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在实施课堂提问时要使所提出的问题简明清晰,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什么,自己要怎么做,并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决问题。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所做出的总结、评价或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理解认识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课文去进行判断推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㈢ 怎样才能设计有新颖的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老师的负责人程度,想要设计出有新颖的小学语文板书设计要多用心考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维相结合哦。
㈣ 小学语文 怎样合理的设计问题
问题,是发展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设计一些具有开发学生智力而又难度适宜的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去思考探索呢?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应当根据学科及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
下面就浅谈一下使本人受益的几种方法:
第一,观察法。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能不能精细地观察事物,是检验学生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多凭借教材,提出观察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观察,引导他们借助视觉感官触发灵感。
如教《叶公好龙》时可提问:大家看看插图,当真龙来探叶公时,叶公是一副什么样子?这样子反映了他当时内心是怎么想的?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就能领会课文没有明白点出的意思,更深刻地理解其寓意。
第二,求异法。
求异思维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多提求异性问题既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创造意识和心理品质。
如教《黄河象》,一位老师这样提问:对于黄河象的来历,你有与科学家不同的假想吗?有位学生当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黄河象”不一定是象群中的第一头公象,也不一定是它先喝水而其他象还没喝水,可能象群都喝到水了,只不过是其他象站立的位置没有危险,而那公象却站在倒霉的位置上……瞧!一个求异性的问题竟激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点燃了积极思维的火花。
第三,想象法。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活跃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想象。学生的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对问题就越有创见,所以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
如《珍贵的教科书》中写道,指导员在牺牲前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指导学生加以想象:指导员究竟想说些什么?让学生以想象为省略号作注脚,填补语言上的空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发现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多种类型的教材,各个教学环节,都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发现。看图,可通过指示观察方法,引导发现某个目标;阅读,可设置疑点,接通思维流程。
如教《燕子》最后一节时,可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节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通过仔细阅读,会发现课文把几根电线说成是“几痕”,接着引申:为什么用“几痕”?学生边看图边品味课文,便会领会出作者用词的精确。
第五,情境法。
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这类问题要求教师通过教具或电教手段,再现教材的情境。
如教《画》,可先出示一幅有山水花鸟的彩图,然后让学生扮演诗人并亲自感受:你远看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你侧耳细听画中的流水,听到声音了吗?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春夏秋冬四季在变化,但画中的花有变化吗?接着演示赶鸟动作,让学生看看鸟儿有没有受惊飞走。这样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品味课文的诗句,比老师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第六,推理法。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
如教《海龟下蛋》第五段时可提出:究竟海龟怕不怕人?它觉察到旁边站着人没有?学生联系上下文,细读精思,进行分析推理,即可作出准确判断,并从各个角度加以印证。
第七,探究法。
抓住课文中理解上的难点,进行深入探索,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而且往往能引发学生新的见解、新的感触。
如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可提出:作者出国既然是为了“求得更好的武器”,为什么却又说“我这样不负责任的离开中国,真是个罪人”?学生在深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对特定时空中人物矛盾的思想感情便会引起共鸣,爱国的激情、自强的精神也会油然生发。
第八,比较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新发现、新发明便成了空中楼阁。比较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在语文教学中不管运用哪种比较,都不应只停留在“懂得区别”的水平上,而应当着眼于发展——在比较中引出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火柴所产生的幻想进行比较:
(1)五次擦火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
(2)五次擦火柴所产生的幻觉有什么不同?其原因和结果又怎样?
提出这类比较性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入境识斯真”。
以上各种方法并不是全部,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总结,一定会探索出新的方法。实际运用这些方法时,往往是复合交叉的,教学时要不拘一格,应当灵活地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㈤ 说说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哪些好的做法
小学语文作业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我结合浙江省的经验和自己平时设计的有效作业尝试,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一、设计自主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有时候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形,明明自己把作业要求讲的很清楚了,可是学生交的作业还是不知所云,乱七八糟。究其原因,那是因为作业缺乏自主性,学生并不明确作业的目的,因而让学生知道“我为什么要做作业”“我能完成什么作业”是让他们有效地完成作业的关键。上完一节课,教师与其硬性规定学生你应该完成哪些作业,还不如放手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技能,想想自己能完成课后习题或练习册中的哪些题目。让学生找相应的练习,为自己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做作业的主人,不做作业的奴隶。
如教完《小珊迪》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动,借着他们沉浸于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不失时机的问:“你觉得我们可以为《小珊迪》这篇课文设计什么作业呢?”同学们兴致高昂,有的说续写故事,有的说分角色朗读表演……丰富多彩的设计让我也为之惊叹。而学生在完成自编的作业时不仅兴趣浓厚,作业质量也比老师布置的时候要高得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学生而言,不想做语文作业的根本原因就是对作业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所以当我们在语文课上通过种种途径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作业也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快乐的事,从而激发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当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常常会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让我们为之惊叹。
因此在教完一篇课文后,我都力求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
例如:
1、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如学完《祖父的园子》后,让学生回家抽空到乡下田洼里去做做拔草、播种、浇水或者捉蜻蜓、捉蝴蝶……感同身受地体会一下作者童年的快乐!
2、画一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教学《画风》这类优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图画再现美景。
3、演一演。教学《晏子使楚》《将相和》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演一演。
4、查一查。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去书店,上网等查一查相关资料,以帮助学习。
三、设计创新型作业,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教师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适合自己地发挥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比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中,在上课前让孩子做的课前作业是:通过各种途径可以是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采访身边的人,“你有没有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如果有你是怎么选择的?”
设计巧妙、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创新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创新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
四、设计针对性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此外,作业的人文性还要尽可能地集多项训练功能于一题。如在学生写句子、写话这项作业时,我先要求学生写完后必须自己先读一读,再读给同学听一听,使听说读写的训练融为一体。再如抄生字与抄词语、组词语结合,抄字、组词、写句结合。还在作业本上与学生进行笔头交流,作为一种因材施教、综合训练的好形式。批语有鼓励的、批评的话,有订正要求,有告诉学生错误原因的话,也有传授新知识的内容。新知识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个使用正确,但不会书写而用音节代替的词语。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机会,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之,有效的作业设计是一门艺术,让我们老师拿起我们手中的“艺术之笔”,带领学生找到属于他们的胜利果实。
㈥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如何设计
学生语文作文设计如何的标志的话,首先你应该可以去上一下1对1的课程,然后多去理解一下大自然的美和多观察一些这类的书,你就能够写得非常的好。
㈦ 怎么设计小学语文教案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版目的权(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㈧ 怎样设计一节小学语文课
首先你自己应该觉得你可以吧这堂课上的很精彩,那么自然你会很轻松!其次要把课本吃透,然后脱离课本,给学生上不一样的一节课,这就需要运用你自身的知识储备结合你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本知识需要,让学生觉得新颖而且喜欢接受,还有要由精彩的导课,可以和学生谈天说地,但要学会引导学生自己说,说那些看似与课本无关,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学生记忆一定深刻!你当然也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