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让小学语文融入生活经验

让小学语文融入生活经验

发布时间:2020-12-20 16:31:01

A. 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活"起来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是启迪灵魂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否快乐,是否有所收获,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控和掌握的,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课堂,快乐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语文课堂以“情”为首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们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刻浓浓深情的语文时光
1、注重开发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我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 ’”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出来,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高潮,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这样问学生:“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和学生一起学习体验!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中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是这样说的:“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例子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我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B. 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所以,我们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希望。
那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化抽象为具体
善于把握和利用生活中资源,能把抽象的语言表达得更形象。在课堂中创设再现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自己去琢磨、尝试、发现的相关情境,能有效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我事先了解到城里的绝大部分孩子因为没见过搭石,更没走过搭石,缺乏搭石方面的感性认识。于是,我在前一天傍晚冒雨赶了很多路,找来十多块旧砖块(在选择砖块时,我又根据教材中的细节描写就新旧砖块作过认真对比:新砖块太平整,走起来不能发出文中形容的“踏踏”声,只有旧砖块才能产生这种效果)。当学生学到“什么是搭石”时,我就让他们学着文中的描述亲自来“搭一搭”。第一次搭的学生只能将大概的意思用一排砖块表达出来,但未能把握“二尺左右间隔”的含义,距离搭得很密。此时,我就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里的“搭石”和文中的“搭石”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反应快的学生马上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同学搭的搭石没有按“二尺左右间隔”搭。我就因势利导,“那么,就象这位同学搭的密密麻麻多搭些石头在这儿可以吗?”同时又请学生上来摆设并试着跨一跨、走一走,学生马上得出结论“不可以”,学生在尝试过程中认识到:“二尺左右的间隔”是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合理间距,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既方便人们一步一步迈步子,又不会阻碍水流的通过,搭石也才会更坚固。至此,关于“搭石”是什么、怎么搭的等问题,学生已也然于心。
搭石完成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内涵,我再次安排几名学生分组上来走一走,边走边体会“走得快容易保持平衡”、“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动作协调有序,还有踏踏的声音”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紧紧抓住“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展开深化,让学生从中明白:作者对“搭石”描写如此细致生动,用词如此科学和准确,是他亲自实践、仔细观察、认真体会的结果;同学们对课文的掌握如此轻松,一点不觉得枯燥反而充满乐趣,也是因为大家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和体会的结果。课文内容的描写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在课堂中让学生体验现实,就是要以生活为情境,回归生活,用形式多样的生活材料为课堂增添乐趣,化呆板为生动。“情境”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使他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在如临其境之中不断产生共鸣。
二、以自然为依托,把自然融入课堂,化枯燥为愉悦
“大自然是人类生活的根基,智慧的源泉。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绚丽色彩及富有音乐感的声响,又成为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课本。我们应该顺乎自然,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经验,让儿童回归大自然,投入周围世界宽阔而丰富的怀抱中去。”的确,大自然是最丰富、最生动的教材,大自然课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感。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正好我们学校操场东边就有完整的一面墙长满爬山虎。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带上语文书和笔,直接将课堂搬到了操场。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着重抓住以下环节:一是让孩子们实地观察爬山虎的茎、叶、脚,让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看到的样子,由同学互相记录,然后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句子,和作者比一比谁说得好。二是让孩子们到文章中去读读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然后到实际的爬山虎身上去寻找答案。三是将现实中观察到的、文中没有描写到的关于爬山虎的一些细节,在课文后面进行补充描述或续写。在这三个环节之中,同学们始终充满兴趣。在同学们依托“自然”这一教材自学了本课后,我组织大家开展“你问我答”,即以课本为题目,以观察到的爬山虎为内容展开竞赛。孩子们因为有了先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铺垫,充满自信、对答如流。他们在自然情境中学会了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合作学习。同学们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正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既紧扣教材特点,又突破教材难点。
以自然为教材,变抽象为具体,变间接为直接,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活情趣,让教材中那些原本显得“枯燥”的内容,在学生都变成了具体、直接、生动的对象,可闻可见。学生对这样的教学能不感到愉悦吗?
三、在生活中创新,延伸拓展教材,化单一为多彩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广泛,其潜在的生活美更是丰富多彩。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头活水,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习作,都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真可谓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生怕上作文课,总觉得作文没东西可写。于是我在引导学生多读书的同时,更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即学会在生活中求创新,延伸拓展教材,化单一为多彩。如在阅读了名著《西游记》中“猪八戒偷吃人参果”一节后,我就专门买了一些人参果,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每人分别尝一小块),然后让学生二度创作《“猪八戒”吃人参果》;学生在作文中不知如何描写心理活动,我就从家里搬来一盆罕见的“落地生根”植物,用它做奖品,层层设计悬念(会是什么礼物?这次是谁获奖?下次有我吗?为什么老师给他这样的一棵?……),举办了别开生面的表彰会,学生的心情从头到尾都在变化,表彰会开完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片段描写”也收到了奇效,学生们感叹:“哦,原来生活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并不难,只要写出真实感受就行了!”显然,设计层层悬念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做好有效的铺垫。为了学生在作文中能更好地添加提示语,我又充分地运用文本,常常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课文的理解,给课文添加各种各样的提示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从课堂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延伸开去,通过生活中多样性的教育活动延伸和拓宽教育空间,有利于丰富“教育源”,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的心灵身在学校中无处不受到滋润、感悟,从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

C.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生活化的课堂,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首先,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小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小学生去辩论,去表达。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个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2.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对风的感受,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作业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3.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

D. 如何理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自尝一尝”,如果把语文教材内容比作是“梨子”的话,那么,要想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就要亲自体验体验,也就是“尝一尝”。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融入生活化气息。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观察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引导小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呢?下面主要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课堂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语文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进一步深刻感悟生活的多元化。
小学语文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直面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体验生活。比如:在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路边或河边的小柳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枣园里摘枣的情景,让学生对小柳树和小枣树有更多的理解。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小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雷锋叔叔,有的学生找到了乐于助人的同桌,有的学生找到了高年级的学长,有的学生说到了帮助盲人过马路的大哥哥,还有的学生讲到了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陌生人。教师做最后总结:“只要大家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雷锋叔叔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写作文往往是小学生最为头疼的课业之一,在小学语文作文课上,常常演变为学生搜肠刮肚地“编”作文,这是小学生缺乏生活感的表现。只有学会观察生活,才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才能写出更加深刻的文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融入到作文中去。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设定作文题目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写自己常见的事物或者是自己曾经真实经历过的东西,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胡编乱造作文。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给学生设定的作文题目是《我爱学校的白杨树》,因为学校操场上有一大片白杨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过与白杨树邂逅的经历。为了让学生能写出贴近生活实际的好作文,我还特意带学生到学校操场仔细观察那些白杨树。我说:“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白杨树的树干挺拔。”“白杨树的叶子哗哗响,仿佛在欢迎我们。”“我们学校的白杨树像是学校的卫士。”然后,我再次引导学生:“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学校的白杨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与它有过什么故事吧?”于是,学生纷纷讲起了自己与白杨树的故事。如此一来,学生写作兴趣浓厚,写出的作文也都各具特色。有的学生写白杨树的挺拔傲然,有的写自己在白杨树下读书的场景,有的将白杨树比作哨兵,有的将白杨树比作自己的父亲,有的学生甚至还引用了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生动丰富的白杨树跃然纸上,承载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多做练习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布置作业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布置一些全班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练习题,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距,层层递进,布置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
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时候,可以布置如下作业:抄写古诗一遍;熟读并能够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写出每句诗的意思;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古诗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这首诗是送别名诗,尤其是后半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我们展现了浓浓的送别情谊,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诗句。第一题和第二题是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到的,而第三题和第四题则可以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这样,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新颖、选做题的取舍都让小学生眼前一亮,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作业的布置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总之,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更是生活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将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 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E. 如何告别传统语文式课堂怎样让生活融入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更有趣

第一:有趣的导入是语文课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 “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等。如设计“美丽的小路”的导入,我首先播放各式各样的美丽的小路的图片,为这节课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教学的组织形式尽量丰富一些。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枯燥单一的形式容易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因些课堂上要注意动与静的搭配,个体与群体活动的交互,防止疲劳。我们可以根据文本,适当安排一些表演,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我就请了一部分同学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孩子们都是想上台表演,但是我有一个要求,表演之前的要熟悉课文,记住自己要说的台词,这样孩子们就很乐意去记熟课文了。不同的角色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又可以练习孩子的朗读。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
《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兴趣也来了。
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我在上《兰兰过桥》时,展示各式各样的桥的图片,及资料后,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激烈讨论,纷纷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桥,未来要建造的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
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中适当地穿插一两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学习“胖乎乎的小手”时,我首先请全班同学唱《我的好妈妈》;当学到《棉鞋里的阳光》时,就播放学生刚学的《小乌鸦》,从而让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长辈,怎样孝敬父母。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自然巧妙地整合美术、语文、音乐、科学等学科进行教学,使学生很喜欢语文课。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丰富。 今天的课堂,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也可以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而且是这部戏的主角。师生合力上演的是一部轻喜剧,而不应该是沉重的历史剧、主流剧、形象戏。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当然,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像精彩的台词,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这对我们低段的教师尤为重要。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住着学生。激越高昂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斓,让学生兴趣盎然。反思我过去的教学语言,语气、语调有点单调,有时还过于严厉,声音有点响。每次外出听课,那些优秀的教师,首先是悦耳的教学语言,像磁铁一样吸引每位学生,基本功很强。在这方面,我应加强练习,平时注意上课讲话的语调,做到抑扬顿挫,有时还可以幽默一些!
第四:贴近生活——让语文课亲切起来。语文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比如古诗的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那我就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告诉他们说其实古诗就像你们写的日记,诗人把他们把看到的、想说的用古诗写出来,你们却是用日记写出来。在学《山行》这首诗时,我告诉学生是诗人杜牧在行山时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觉得很美,于是就把他看到的风景写下来了。通过这样的解说,学生心里就不会觉得古诗难学了,而且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的背诵,而不是死记硬背。
第五: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实践性、操作性的作业,更能吸引学生。尽量为学生拓宽一些知识,学生对未知的知识往往很好奇,强烈的求知欲其实都有。比如在学完了有关秋天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如果让他们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肯定不太乐意,如果让他们把心目中的秋天的特点画下来,他们就很高兴!这样以绘画的方式让孩子记住秋天的特点,在画的过程中,肯定也会回想起课文中描述秋天特点的词语。其次,在批改作业时,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在作业本上盖个“好”字、“优“字等;学生日记写得好,写些表扬性的评语,拿出来展览等等,要及时表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让学生有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成功的感受!从而喜欢语文。
我想,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钻研,我的课堂教学会吸引我的学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喜欢我的语文课堂。体验成功的语文课就像品尝一杯醇香的美酒,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幅精美的油画,使人仿佛进入了艺术的境地,它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

F. 怎样让生活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
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
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抓住“联系点”。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找准“冲突点”。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
3、诠释“困惑点”。对学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处着重讨论。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写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晚上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学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一样悬在空中,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能不累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爬楼梯、爬山的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有的说,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肯定很累,但老人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快乐;有的说因为他每天打扫,他已经锻炼出来了,习惯这样工作了;还有的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够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学生走进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与思想融为一体,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老人那种乐观、豁达、顽强的精神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补充“空白点”。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并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
例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同学们都见过夕阳,但真正去观察它、领略它、感受它的却不多。这一课安排在该册的最后一课,学习这课时,已是隆冬时节。教师可根据“前移后续”的原则,在深秋最美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了解夕阳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到学习这课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学习课文以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隆冬时节的夕阳,并与深秋时候的夕阳作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扩大视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科普类课文和《秦兵马俑》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体验。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五下),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学《快乐的节日》(二下),可以与学生一起以某个节日为主题,设计、开展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绍了海洋丰富的物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除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是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可以请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等资源组织学生设计广告,介绍物产等等,都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
三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针对当地的特产种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
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G. 怎样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融合

一、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和意义 1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是新课程实施的方向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2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改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技能的训练,是在叫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语文的用处很广泛,生活中时时离不开听说读写,语文素养的高低在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而现在学生的语文能力每况愈下,学生不会处理实际问题,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应用文体不会写,学生家长也觉得汉语是母语,不用努力学习也不会太差 致
使语文学科不被重视 语文成绩也是最难提高的学科 我们语文教师是最挨累不讨好的,语文课堂气氛沉闷这是一直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
3、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活化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能力 将语文和社会生活紧密挂钩,实现开放式“大语文观”,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体系意义深远。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沃土,是语文能力的根源,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把缤纷多彩的生活之水引入语文学习,无疑会给语文学习注入生机和活力。
让语文走进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H. 如何构建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生活化的课堂,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首先,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小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小学生去辩论,去表达。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个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2.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对风的感受,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作业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3.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学思想,学会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正确利用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知识面的拓展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让教学活动充满创新元素。只有学校与教师都做好教学人员培训,才能让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让小学语文课堂有机会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诸多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结合,促进语文教学意义的突出。生活化的课堂,会让文学作品的意义得到彰显,也能够推动学生更深层次地去体验与学习,通过语文学习感受世界的魅力。

阅读全文

与让小学语文融入生活经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