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小学语文中高段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意识
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阅读总量严重不足。这些学校的阅读教学一般表现为“教课文”,教师只重视对课文的学习,醉心于对有限文本的深挖细掘,很少有组织地开展课文以外的阅读,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检查评价不够,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佳,阅读总量不足。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或者进城务工子女,父母亲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别说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但与此同时,小学高段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多数学生家庭具备网上阅读电子图书的条件,学校的城域网、班班通、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等硬件条件也有利于改进阅读教学实现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为此,笔者立足城乡结合部学校实际,针对小学高段课内外阅读的开展,重点围绕解决“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开始了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与探索。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实现课文“长文短教”
所谓“单元整体教学”,初级阶段一般就是教师以“教材的单元”为一个主题,引导学生整体学习,而不再一篇一篇地讲授课文;高级阶段则是指教师在对课程标准、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后,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主题,并以一个完整的教学主题作为一个单元的教学。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比较长的课文,老师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二至三个课时甚至更多。从课堂观察来看,大多时间是“无病呻吟”的阅读理解,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在笔者看来,单篇课文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一个课时。笔者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大大压缩了每一篇课文的学习时间,尤其是较长课文的教学时间,从而实现了课文“长文短教”。
二、挖掘整合阅读资源,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大大节约了学生学习教材文本的时间,语文课堂富余的时间可以让学生“群文阅读”了。下一个问题是:读什么?
不解决阅读资源的问题,“群文阅读”就成了无源之水。要使“群文阅读”的源头“活”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探索了以下几个途径:
1、从图书室来。我校搞“书香校园”建设,把关在图书室的书,放到了学校走廓、过道等开放的空间,让学生随时取阅。这是一种进步。但我们也发现,其实把图书从“禁闭室”放出来后,还是很多学生不读书。所以,学生的阅读不都是“自发的”,还需要相应的活动或任务才行。我们还尝试了在每个班建一个“流动书架”,将学校图书根据学生年级的差异适当分类,装入“流动书架”,让这些图书在班级流动起来。
2、从家长来。笔者通过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每期给孩子买一本课外书,并将这本书带到教室放在“图书角”,与其他同学分享。然后以此资源为基础,组织相应的阅读活动。由于这些图书来自学生自己,学生自然非常关注自己提供的图书被同学使用和认可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阅读兴趣。
3、网络上来。学校网络图书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全区的教育城域网,学校共享了十万册网络图书。除此之外,还可以网上查阅、下载大量电子书籍。笔者通过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根据单元主题阅读计划,适时上传电子书籍供学生在家时利用网络网上阅读,或者下载印发给学生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安排阅读活动任务,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有了资源,阅读的活动怎么开展?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即使大量的图书摆在面前,也不会像老师期待的那样自主阅读。必须有大量的活动或任务,才能驱动学生的阅读。
1、设置固定的“每周一读”课。笔者从语文课中每周拿出一个课时,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让学生静静地自主阅读。读什么,有时让学生完全自主,有时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给学生阅读提出方向性的要求。
2、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拓展。开展拓展型阅读,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操作方法:一是根据文体,选读同类型文章。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名篇名著”主题时,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等世界名著。二是根据作者,阅读系列作品。如学习古诗词后向学生推荐作者的其他诗词。三是根据内容阅读相关的文章。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初识鲁迅”主题时,推荐学生阅读《故乡》,以了解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变化;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体会鲁迅对长辈和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网上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
3、创新阅读成果展示平台。笔者在班级中主要创建了四大展示平台,一是开展“好书推荐卡”设计活动,二是创办阅读手抄报,三是制作阅读黑板报,四是开展课前三分钟“小先生”活动。
经过一年多的“群文阅读”指导的实践探索,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达到课本的10倍以上。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强,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从而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和“我会读”。笔者也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小学语文高段课堂“单元整体教学”为基本方向,以“长文短教”、
“群文阅读”为基本目标,以课内“单元整体阅读”、课外“根据主题推荐篇目自主阅读”为基本特征的课内外结合群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最终实现了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优教、学生优学”,“简单教学、高效教学”,大面积、整体性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B.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读写结合能力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群文阅读教学,给了教师极大的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的自主权。但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往往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用教材教”、教师主动权缺失的弊病,但也对阅读材料的选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前,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热点、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确定一个关联点,再根据关联点,去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 文章的选择应根据师生实际,从预设的教学中心目标(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方法中心、价值观中心)、文章要素(主题、体裁、语言形式、表现手法、深度等)、作者(年代、国度、写作特点)等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服务。
“群文阅读”阅读量的增加,决定了不能再以传统单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作为目标,而应对原来的具体、细化的目标,做必要的整合。在整合传统单篇文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群文”的目标,使群文教学的功效充分显现出来。 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使目标的表述立足“群文”,尽可能地设定保底目标,目标的点更集中,不必过于细化,用“大目标”来体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阅读群文,不仅能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学主题,更是依照例文写作,掌握写作方法的极佳机会。群文阅读,学生自然会在阅读中对一类主题文章、一类写作方法有较深的认识,产生不吐不快的感悟;也会在多篇文章的表达方法中,对某一类写作方法,由于“见多”,运用起来有范例,也会更熟练、更准确。此时,抓住时机进行练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群文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发展和有效补充,是阅读教学的新命题。如何有效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所有教育同行不断探索。群文教学,应该准确定位、大胆设计,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把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绽放精彩,应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的核心理念。
C. 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注意些什么
解读单元整合精华 领悟群文阅读精粹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北街小学黄勇
初次接触“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还应该得益于200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德阳市岷江东路逸夫学校举行的全市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观摩活动。在认真品味了钟老师那堂耐人寻味的示范课,聆听人教社王教授的精彩点评后,我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让自己吃惊的想法:德阳的小学语文教学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回顾这么多年走过的历程,还得从语文课程改革说起。语文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小学教师需要采用什么教学方式,运用哪些教学资料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我们要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美,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可以想象,单从课堂上利用教科书是不够的。有不少的前辈告诉我:让孩子们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是,我们不由得会想到:我们该孩子读什么?让让孩子怎么读?
课标同时要求: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问题和要求提出来了就得想方设法解决,这时,我们惊喜的发现我们的语文课本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我们从无绪中似乎看见了点点星光。这就是课本中的单元导读。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单元整合的精妙之处。
一、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语文新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导语写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导语在这里其实就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要求让学生通过导读、目录等对本单元的编排有个整体认识,明确编排意图与学习任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相应的说明方法。
但是,我在实践中摸索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读一两遍课文就能抓住重难点,但缺乏整合意识,抓不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合说起。
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内的整合,教材从编排上加强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联系。编者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及略读课文之间基本都是用了“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明确提示了略读课文的要求和方法。体现了从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间的整体感更强。我们发现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性质。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对于精读课文,在座的都是专家,我就不再罗嗦,这里就谈谈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略读课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其比例越来越大。而且随着略读课文比例增大的同时,选读课文的比例也同时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对略读课文教学重视程度和要求要相应提高,所花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要不断的增加。任何忽视略读课文教学的行为都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相违背的。同时,如何对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选读课文教得更“活”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的一次重大挑战。教师的教学要区分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达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必须保证“两个要求三个目的”。“两个要求”指的是:一在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训练的重点;二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重点考察把握文章大意,评价浏览,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个目的”包括:目的之一,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是一种与精读有较大差异的阅读方式方法,即“粗知大意”的阅读,粗知大意并不是降低阅读要求。要求阅读的速度更快,阅读效率更高,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有针对性,与生活中的阅读联系的更紧密。略读能力的形成与精读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个人的潜心努力和长期的实践磨炼。目的之二,是在训练学生略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品质。要求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摸索符合个性的读书方法。目的之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精读课文的训练重点。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有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二是通过它倒上去推测出精读课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更趋一致,联系更加紧密。
三、单元之间各项学习内容之间的整合
我们发现,在每一组中从导语到,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布置有铺垫,有复习还有交流,每一册教材都成为了互联的整体。在实施这样的各项学习的整合中,我们特别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学习的重点是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导语、思考练习、选做题机上口语训练习作的训练、课后拓展中我们就是在对学生掌握方法进行层层辅导和形成,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说到资料的搜集,其实就和我们在课内外的阅读有直接的关系了。这其实就涉及到“群问阅读”的范畴。为此,我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我们认真研读了冯学敏老师及其他专家对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策略研究和相关著作,通过我们的反复实践,构成了我校的与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模式。
以课本单元目标为基础,充分发挥人教社《同步阅读》教材的巨大作用
我们清楚的了解,现在上市的各类课外阅读书目繁多,不少书籍上标注着配合人教社教材使用,这样的书目上百种。但是我们如果潜心去阅读又会发现,能够和教材配套使用的书目寥寥无几。我校从2005年开始征订的《同步阅读》却很好的解决了配套的问题。《同步阅读》紧扣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安排了丰富的可读性非常强的篇目来供师生同读(特别适用于班级读书会这种形式)。通过对《同步阅读》的充分挖掘,现在它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我们的首选课外阅读书籍。怎样切实的将此读本和课本相结合呢?
冯学敏老师研究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其中冯老师设计的《群文阅读记录表》一直为我们所采用。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七组教学中,单元文章从八国联军入侵的贪婪到日寇的凶残,由抗战结束时对祖国团聚的向往到香港回归的举国欢庆,重演了中国近现代史中最让人铭刻在心的一幕幕场景。我校教研组从单元教学开始就让学生搜集有关八国联军侵华和抗日战争的资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教材中的62-65课。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查找我国在这期间所蒙受的奇耻大辱。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在单元结束时汇报情况,同时回归单元主题: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借助课外书籍的丰富资源,为语文教学添砖加瓦
在每一个爱读书的家庭,书柜里总少不了孩子的图书,很多孩子在买到书后总是先看插图,然后跑马观花的浏览一遍就搁置一边再也不看。在家访中我发现了这个孩子阅读的宝库,学期初,我都会要求孩子把上学期放假以后购买的新书书目添写到班级读书角的图书目录里。这其实就是为我们发掘课外书籍的丰富资源所作的铺垫。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四篇说明性文章时,不仅从课本和《同步阅读》中要求学生了解怎样使用说明方法来说明身边的事物,还从图书角目录中选取了《少年网络全书》《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中的部分文章分小组传阅。通过孩子们阅读后填写的《群文阅读记录表》,我发现了很多在本单元中可以更深更广延伸的知识点。经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拓展学习的习惯。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模式,解决了我们身边很多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行列中,我们只是在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迈出了有限的一步,我们将沿着这种模式,更好的研究使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D. 单元整合61群文阅读"三年级"怎样想问题 看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版情,以“培养阅读兴趣、权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为目的,编写本教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会摇尾巴的狼》《孩子和蜗牛》《战胜命运的孩子》《我的花园》……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2.让学生在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学会用科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看问题和想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附后)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我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五彩缤纷。我们每天都听到或看到甚至亲身经历着一些有意思有乐趣的事,你能把它们说给大伙听听吗?
(学生说,师与其他同学倾听,一起分享。)
E. 小学语文教学可否从单篇到"群文"的教学新思考
可以。
单篇文章阅读、多篇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种阅读方式,三者不可替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课文,用大量时间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读,关注精读、朗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有时需要细嚼品味式的慢阅读,有时也需要整体把握式的快阅读。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不仅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关注略读、默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让教材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主题是“父母之爱”,课文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学会看病》。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别样的父母之爱,体会父母之爱的深沉,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策略,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也可以先分课教学,再利用“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上好单元总结课,把单篇课文教学时获得的散乱的知识系统化,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基于略读课文拓展的群文阅读课,让略读课文教学简略而丰厚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选编了一篇略读课文,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我们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人奇事》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为了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我们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发现诗歌描写内容、古诗与现代诗表达方式、不同诗人表达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充分感受诗歌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确定主题、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