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上海小学语文教研

上海小学语文教研

发布时间:2020-12-19 06:50:29

❶ 哪位老师有《小学语文教师》这几年以来的合订本。我很想收藏~~

周一贯

我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师》最早的读者之一了。

1978年,我就读到了《小学语文教师》(那时叫《语文学习·小学版》)。在教育杂志少得可怜的岁月里,《小学语文教师》自然成了我的最爱,便长年订阅迄今。

30年在历史的时空中,也许只是弹指之间,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追随一本刊物的历程,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生命成长的长长身影和跫跫足音,片片思羽和瓣瓣心居……

曾经有一种想念叫“企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读者,当时,我又多么企盼能成为她的作者。

尽管从1981年开始我已陆续在全国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文章,而且风头颇劲,但两次投寄《小学语文教师》,却都没有被录用。这使我很懊丧。说实话,一方面我有对刊物是否门槛太高的埋怨,另一方面也有觉得自己火候未到的隐痛。两次挫折,我几乎断了再投稿《小学语文教师》的念想。好在其他刊物对我已比较熟悉,约稿不断,也就没有再为《小学语文教师》投稿了。

1996年,转机来了。当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编特级教师王燕骅的专题,王老师便托我为她写篇文章。我欣然应命,草就《“有境界便自成高格”———王燕骅的言语教学艺术》寄去,竟得到编辑部的好评,并让王老师转告希望我多为《小学语文教师》撰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约略算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大小文章迄今已有36篇之多,不仅是地道的“老读者”,也算是地道的“老作者”了。

曾经有一种深情叫“守望”

能高频率地在《小学语文教师》上亮出文章可不是一件易事。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全国小语教改态势有全局性的把握,前瞻化的审视和前卫式的表达。迄今我在全国教育报刊发表的一千多篇教学研究文章中,自认为较有创新意义和前沿价值的不少撰述,首先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上问世的。如发于1999年第3期的《破译黑箱:“课堂实录”研究和优课创作》,体现了把研究走势开始指向教学实践智慧的叙事探讨,这对于盛行于本世纪初的案例写作、叙事研究无疑具有前卫意蕴。2000年第1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硬设计”和“软设计”》,率先提出了“软设计”的概念,比较深刻地反思了传统预设的繁琐和僵化,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负面影响。2001年第7、8合刊的《“超文本”理念和大阅读策略》一文,较早地感悟于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呆板式地去“教教材”……

这些文稿的创生,无疑得益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引领。当时的执行主编谈鸿声,便是我最好的朋友,常常与我切磋刊物的编辑思路,组稿的重点专题。应当说,这些文稿的孕育是和他对我的影响不可分割的。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一本好的期刊又何尝不是一盏尘世明灯,它不仅可以照亮人们的心灵,而且可以引领人们前行的路程。《小学语文教师》给我带来的正是心灵的开启和精神的奋飞。

曾经有一种理由叫“感动”

到上世纪末,我在各家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已近百本,但遗憾的是没有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书。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国内外是享有盛誉的,我当然也想在这里有我的著作问世。

2001年,机会终于来了,谈鸿声主编邀请我为“名师精品设计”专栏组稿,并撰写“点评”。于是,从第9期开始连发,直至2003年末,共刊发了42位著名特级教师的100篇经典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编辑部又要我主编,结集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33万字)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杨文华老师任责任编辑。正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扶掖下,梦想之光照进现实,我终于有了第一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

在2002年第9期上,《小学语文教师》还把我这个一辈子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普通教师,列入了“走近名师”专栏,发表了我的以《开发生命》为题的专栏文章和王崧舟同志撰写的《试论周一贯先生的学术创新品格》和鲍国潮同志撰写的《细微之处见精神———记周一贯先生琐事》,这无疑是我的殊荣!世事如烟过白驹,坐看夕阳如画图。对于当时已退休的我,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鞭策,又怎能不让我一直铭感五内。

曾经有一种行走叫“奋进”

在我退休不久,谈鸿声同志也面临退休。记得有一次他告诉我,准备引进《山东教育》副主编李振村来主持《小学语文教师》。我大喜过望,不禁为上海人“海派”的气度胸怀和李振村勇闯天下的奋进姿态所感动。我与李振村同志虽未谋面,但文交已久。可以说《山东教育》是我教学写作的起步之地,李振村是《山东教育》的当家编辑,写得一手好文章,《山东教育》年年给我赠刊,其中我最爱读的便是李振村写的一些有关山东教育改革的特写,其文势纵横捭阖,而文脉又开合有度,令我赞叹不绝。这次他来《小学语文教师》必然会使刊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果然,2008年《小学语文教师》改版成功,以全新的姿态与全国小学语文教师见面了。

其实,我一直是改版的拥护者。早在本世纪初我就建议谈鸿声同志改版,他也早有此意,但不知什么原因,可能因为有些同志对32开本的传统版式情有独钟而不忍割爱,改版一直未能进行。当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精短、实用,在小语界确是有口皆碑,这大概与32的小开本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应当说,这并非就是本质的联系,非小开本的杂志一样可以精短、实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看到,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队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年轻了,学历提升了,视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他们已不满足于只看简略的“教学设计”,作模仿搬用,只浏览“豆腐干”式的短文,他们也喜欢读长篇论文,去从中感受哲理的撞击和诗韵的流动。他们更希望与刊物的交流是全方位的,既有动情的文字可读,也有悦目的图象、照片可看,还有美轮美奂的版式可赏。事实已经证明,这些方面在改版之后是可以更有作为的。就我和周围的老师交谈所知,改版后的杂志受到了热烈欢迎!

作为国内同类杂志中创办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自费订阅率最高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就这样始终行走在教改前沿,“奋进”正是她一贯的生命特征和精神状态。
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

文/张庆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有人把目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比作“似雾,似风,似雨”,可见还有不少困惑或疑虑。语文课程改革应怎样进一步深化呢?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还缺乏经验,难免会处置不当,乃至出现一些偏差: ——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 ——有的语文课还是老路子,课文掰得比较碎,仍有“牵” 的痕迹。 ——有的地区学生负担仍比较重。老师普遍对考试比较担心。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习惯势力使然,二是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工作滞后,三是对“课标”的理解不够全面。 一、 倡简 要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 有人说,语文并不简单,语文是复杂的呀!诚然,从语文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看,确实是复杂的,但怎么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就是“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课标”里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不啻是说--写多了,就会写了。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一厢情愿。语文学习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这就好比是新买的钢精锅,铮亮铮亮的。放在灶上煮饭,经过三五个月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再过个一年两年,又进而变成褐色。几年后,锅底甚至变成黑色的了。学习语文就跟“熏锅底”的情形差不多。大家经常说“某人的语文修养如何如何”,这“修养”二字恰好道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庄子》里有个寓言,讲的是“儵”和“忽”要在“混沌”的头上给他凿“七窍”。他们每天在他的头上凿一个“窍”。到了第七天,“七窍”凿好了,可是“混沌”也一命呜呼了。毫无疑问,“儵” 和“忽”的用心是好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混沌”就是自然的状态,是不该有“七窍”的。硬是给他凿出“七窍”,反而害了他。语文的学习本来就是综合的,你硬是要像数理化那样,进行线性的训练,这不啻是在“混沌”的头上凿七窍。 有些老师备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一、知识能力,二、方法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将语文学习的目标复杂化了。 须知:“课标”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举例来说,教学生写字,好像是纯知识技能问题。其实不然,在写字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从内心里喜欢汉字。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教给孩子怎么把一个字写好,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相接的部位要收敛,要避让;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得不好到写得好,自己动脑筋,自己体会怎么才能把字写得漂亮。这就是方法与过程。 认识了“三维”本是“一体”,就从本质上把握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简化头绪,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 简简单单地上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二、 务本 这里的“本”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的本体;二是文本。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讲得具体点,就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人文性突显出来。 我们讲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有人说,不能过于看重文本,毕竟文本不能解决学生发展的所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 超越文本的提法固然不错,但要超越文本,首先必须研读文本。如果对文本一知半解,何谈超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举一反三,如果“一”都没有举好,怎么能够反出“三”来呢?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如果教师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的教研组备课,一人备一个单元,然后互相交换,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钻研文本是自己与作者(其中还应包括编者)对话,怎么可以由别人来代劳呢? 现在大家谈预设与生成很多。“生成”看似带有偶然性,其实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学习氛围,离不开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好比烧开水,只有到达了沸点,才有气泡冒出来。如果预设就不怎么充分,课上得像温吞水,哪里会有“气泡”冒出来?所以我以为,老师吃透了文本,有了合乎学情的预设,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能够使智慧火花迸射出来的学习“场”。 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或学生的集体讨论来取代学生个人的阅读。 要强化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要力求读进去,读得正确、流利。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 怎么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呢?我觉得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二是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比如孙双金老师教《三顾茅庐》,就抓住“诚心诚意”这个带有纲领性的词语来切入,使学生领悟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纲举起来了,目(网眼)就张开了。 还要鼓励多读,熟读成诵,以形成积累,并通过适当的迁移,引导运用。 三、 求实 上课、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少。如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明明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读很好,却偏要让录音机代劳。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读自己的课本呢?为什么不可以老师自己范读呢?又如将合作学习与四人小组讨论等同起来,动不动就让四人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上两句,又立刻叫停。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实效呢?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又有何收获呢?

在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追求浮华、不讲实效的问题。上公开课,追求观赏性,可看性,花样多了,务实少了。 我认为,上公开课,应提倡以平常心上常态课。搞课题研究也要倡导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气。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即是研究的课题,自己的教学实践即是研究的过程,教学的效果即是研究的成果。提倡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做研究,或者写文章,才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于人有用,于己有益。 对于“训练”,在“课标”中似乎有点淡化了。其实“课标”所反对的只是过去充斥课堂的繁琐、机械的训练,是只对考试有用,而对终生无用的那些“题海战术”。如疲劳轰炸式的抄抄写写,连篇累牍地做模拟试卷…… 我们还是看看“课标”上是怎么说的吧:“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的。 习惯,不仅是指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连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也必须达到技能乃至习惯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张光鉴先生所说的“快速反应通道”,对学生才有实际的用处;离开了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达不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不能派上什么用场。这话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国外有一个统计资料很能说明问题。人对任何一个词汇或句子,都须要300遍以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才有可能终身不忘。而要想运用自如,其实践必须在1000遍以上。当实践次数达到3000遍以上时,这些词汇或句子就会被认定为母语。 我们强调的训练是基本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活化的训练。这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以及“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语文与生活”等栏目的设计可以看出来。这些练习是为了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具有开放性的,是面向生活的,是鼓励探究的,是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 四、 有度 所谓有度,就是应当把着力点放在调整和深化我们的认识上,避免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从而在新基础上建立新平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要实现重大变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从而出现新的不平衡。随着变革的逐步深入和经过不断调整,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是如此。通过学习“课标”,认识提高了,理念更新了,便试图打破课堂旧模式,建立教学新秩序。当此破旧立新之时,难免会有一些失衡、失度乃至失控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学习文本,适当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但要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可以看到过度拓展的情况。有个老师教《秦兵马俑》,让学生收集秦始皇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可是老师却用了大半堂的时间让学生各自展示资料,并节外生枝地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这就远离了文本,拓展得有些过了头。比如多媒体、表演的使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有的老师上《蘑菇应该奖给谁》,还没有让学生读课文,就开始放多媒体——反映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然后说故事,提问题。这不啻是剥夺了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机会。什么是阅读能力?就是“还原”文字符号的能力。学生看多媒体虽然也弄懂了故事,但他是看多媒体“看懂”的,却不是读课文“读懂”的。我个人认为,在语文课上,多媒体一定要慎用。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

读书,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式。在我从事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对我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书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是其中的一本。《小学语文教师》风格朴素,内容实在,里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实用性很强,非常贴近教改前沿。它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原来教学工作是可以这样多姿多彩的。读《小学语文教师》,就犹如与许多专家、优秀的同行娓娓谈心。在无声的环境中,我的思想在与他们碰撞,心灵在与他们交流,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热情在交流中高涨。不管教哪个年级,《小学语文教师》都给我出谋献策。《小学语文教师》让我如获至宝,捧着她就舍不得放下,细细品味,慢慢揣摩,其乐无穷。她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盏导航明灯,总在我迷茫、困惑时指点迷津,让我拨云见日。
现在,我的书架上又增加了许多书籍,这些书同样如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帮我打开阻塞前进的厚重之门。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感受到读专业书的乐趣和好处,永远不会忘记是她把我领进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天地。这确实是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
《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它对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切实的帮助,可以说,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伴侣、亲密朋友,它引领我不断的成长、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虽然我几年前工作有了变动,一名教师、一名教学管理干部到现在的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性质有了变化,但是我仍然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他仍然在给与我无穷无尽的帮助。

❷ 语文教学研究 是什么级别的刊物

语文教学研究 不是国家核心期刊也不是省级,只是一般类型的期刊

《语文教学研究》创刊时间是2006年1月,不具备核心期刊条件。

G62/63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名 序号 刊名 序号 刊名
1 课程、教材、教法 9 数学通报 17 化学教学
2 普教研究 10 数学通讯 18 历史教学
3 学科教育 11 高三数理化(改名为:高中数理化) 19 思想政治课教学
4 上海教育 12 中学语文教学 20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5 北京教育 13 语文教学通讯 21 生物学教学
6 天津教育 14 中小学外语教学 22 外国中小学教育
7 中小学管理 15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8 班主任 16 物理教学

I2中国文学类核心期刊表
文学理论
序号 刊名 序号 刊名 序号 刊名
1 文学评论 8 文艺争鸣 15 文艺理论与批评
2 文艺研究 9 新文学史料 16 名作欣赏
3 文学遗产 10 中国文学研究 17 小说评论
4 当代作家评论 1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8 当代文坛
5 文艺理论研究 12 明清小说研究 19 文学自由谈
6 红楼梦学刊 13 民族文学研究
7 鲁迅研究月刊 14 通俗文学评论

HO/2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名 序号 刊名 序号 刊名
1 语文建设 7 语言与翻译 13 语言研究
2 中国语文 8 方言 14 辞书研究
3 修辞学习 9 语言教学与研究 15 语言文字应用
4 古汉语研究 10 语文研究 16 演讲与口才
5 汉语学习 11 汉字文化
6 民族语文 12 世界汉语教学

❸ 求一小学教育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少年闰土》
课题选择途径:
语文书
课题内容:
鲁迅儿时的玩伴闰土

❹ 任萍芳是我小学同学,我很想找到她。听说她曾是上海建平中学很优秀的语文教师,曾在上海教学研究杂志著文

上海建平中学联系方式
校 址: 浦东新区崮山路517号 邮 编: 200135

❺ 小学语文知名特级教师有哪些

支玉恒、窦桂梅、于永正、张在军(方圆)、吴立岗、薛法根
支玉恒: 全国名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几十年,他勇于教改实践,追求完美,追求出新,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在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创造能力、合作精神、学习习惯的形成诸方面,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曾应邀到全国近 200 个城市讲学讲课,受到普遍欢迎。

靳家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曾被国家授予 “ 人民教师奖章 ” 。是小学语文导读法的创始人之一。原南开小学校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41 年,多次应邀赴全国各省市讲学,课堂教学获天津市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政府教育合作项目一等奖。
于永正: 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共党员,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1995 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 伟: 现任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教体局副局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园丁,青岛市拔尖人才。 1989 年,获得全国首届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第一名。 张伟 老师独创的“球形”阅读教学理论在全国小语界有广泛影响。
薛法根: 现任教于吴江舜湖实验学校。 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1999 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 2000 年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 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2002 年,获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发表教学论文 60 多篇,成为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人物。
吉春亚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 6 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另还撰写出版了教学专著等书籍 18 本,又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中国小学语文论坛》等报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80 多篇, 80 余次在全国各地举行示范课和专题讲座。

李雪琴: 四川省特级教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先进个人,其事迹被收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现任四川省绵阳市警钟街小学副校长。自 1978 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她主持和参与了“融合教育个案研究”、“快乐学习”等多个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教学设计 40 多篇。主编了校本教材《课改笔记》《大课程学习》,参与编写了地方教材《综合实践课程》、《走进新课程》等。
孙双金: 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曾任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青联委员,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本科学历,研究生结业。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和镇江市首届名校长称号,是省 “333 骨干工程 ” 中耀眼夺目的明星。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 1989 年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获一等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近百篇文章,上海百花出版社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一书。
王崧舟: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浙江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出版了五部学术专著,他的语文课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 100 多篇,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做教学观摩课并受到一致好评。

❻ 小学语文有哪些名师

: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 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 上海特级教徐善俊 特级教师支玉恒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
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浙江省嘉兴县集贤小学工作。次年经人介绍到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工作。婚后转到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教书,不久又转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改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报道,着重宣传介绍斯霞和学生的关系。1973年,江苏省教育厅调她到省教材编写组,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师附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次年,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辞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

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著,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写好作文的金钥匙><猪八戒学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入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小学语文典型课示例>等;出版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出版<张化万阅读教学><张化万作文教学><中国名师张化万>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1、12册)<现代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国情教育补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盛新凤,女,1970年生。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❼ 小学语文的主要名师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教学法或者教育流派

斯霞,女,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乡,取名碧霄;8岁时,进族里办的"斯民小学"读书,改为斯霞。1922年考上浙江省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到绍兴第五中学附属小学任教,1929年转浙江省嘉兴县集贤小学工作。次年经人介绍到肖山湘湖师范学校工作。婚后转到南京东区实验小学教书,不久又转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小学部工作。1947年,又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实验小学(1952年学校改名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工作。1956年被评为南京市先进工作者,小学一级教师,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江苏教育》、《人民日报》先后刊登《育苗人》、《斯霞和孩子》的报道,着重宣传介绍斯霞和学生的关系。1973年,江苏省教育厅调她到省教材编写组,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77年底,她回到南师附小,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次年,被评为小学特级教师,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英雄,全国"三八"红旗手,南京市人民政府任命她为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辞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职务,次年因病住院,不得不离开了心爱的讲台。主要著作有:《斯霞教育经验选编》、《我的教学生涯》。

霍懋征,女,汉族。中共党员。1921年9月出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北京第二试验小学教师、副校长,至今从教60年。是我国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荣获北京市教育工作者一等奖。多次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她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霍懋征老师一家三代八人选择了教师这一光荣职业,1991年这个教师之家当选“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成功的人民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教改实践,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经验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袁瑢(1923-)江苏南通人。女。交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上海实验小学教师、副校长校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妇联执委会常委。特级教师。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983年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于漪,1929年生,浙江人,1951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历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等职。著有《于漪文集》、《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音像教学辅导材料有《于漪语文教学课堂结构精析》、《妙笔生辉》等数十盒。

李吉林,女,1938年5月生,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6本专著,发表近二百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暑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1999年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支玉恒,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上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地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踢球多年的脚很灵活,而用手写字却很费劲,于是苦练三年,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语文教学起步较晚,然而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天道酬勤。他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

贾志敏,上海市人,汉族人,1939年出生。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民进市委普教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浦东区委委员。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46个春秋。由于他创造性的劳动,出色的工作而多次受到政府嘉奖。1994年,获上海市特级教师称号。1999年“五一”前夕,获“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奖”。2000年获“浦东名师”称号。现任上海金苹果学校小学部校长,浦东新区首届政协委员。贾志敏同志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文革期间,贾志敏教师在政治上受迫害,身心上受摧残,但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矢志不渝。42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他的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主,以训练为主,以激励为主”的风格。在作文教学中形成了“高、趣、真、活、实”的特色。提任校长以后,他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经验获得了成效。1992年,上海电视台录制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1994年上海教育台录制的作文教学系列片《锦上添花》相继在许多省市播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1999年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又录制了《贾老师教小学生作文》的光盘并面世,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前年暑假,贾老师应邀赴新加坡为当地华文老师传授语文教学经验,并获得极好的反映。

于永正,男,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85年,于永正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于永正同志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在小学作文教学上,他实践了“言语交际表达训练”,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于永正同志曾出版《教海漫记》、《于永正课堂教学与经验》等专著,并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靳家彦,男,1944年12月生,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从教38年,现任天津南开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荣获天津市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学专家。创立“小学语文导读法”,应邀赴30个省、市及大专院校讲学,做示范教学,受到广泛赞扬。出版《小学语文导读法》等专著17部,发表《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教小学语文》等论文200余篇,多篇获全国及省市奖。《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介绍“靳家彦教育教学艺术”。参加多种教材编写,培养徒弟20余名,均取得优异成绩。

张化万,男,江苏扬州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代小学语文>编委会主编,杭州市小语会副理事长.曾荣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研员、浙江省十佳校长、区劳动模范、杭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4年,倡议并参与组织实施了"杭州市上城区跨世纪园丁工程";5次代表浙江省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学的观摩会上执教示范课;先后带出了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王莺,培养了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虞大明等一批省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优秀教师. 曾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上示范课,作学术讲座;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主编或撰写<写好作文的金钥匙><猪八戒学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小学教育研究入门><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基础><小学语文典型课示例>等;出版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出版<张化万阅读教学><张化万作文教学><中国名师张化万>等课堂教学录像资料;主编<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1、12册)<现代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国情教育补充教材>等教材12本.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王崧舟校长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他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语感素养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他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音像专著工程。他认为“语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人文精神”就是“人”的精神,“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他认为母语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他主张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双基”教学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积累”和“语文基本习惯”的培养;他认为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关爱生命、着眼发展、依学定教、发扬民主、以读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鼓励创见、引导质疑、敏于点拨”,并独创“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现任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国家“十五”课题“现代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专家组成员。海淀中心学区课程改革领导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全国反馈教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青年教师研究会副理事长。从1994年开始搞“语文教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具体目标是“继承工具性,打牢语文基础;注重人文性,弘扬主体精神;体现民族性,遵循汉语学习规律。”

孙建锋,男,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培训对象。曾获江苏乍小学语文说课比赛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比赛一等奖;近年来,他应邀到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上课,课堂教学扎实,灵活,富有创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河北教育》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春亚,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中文本科学历。1964年生于美丽的太湖南岸,那“千山千水千秀才”的江浙人文沃土孕育的了她的聪慧灵气,再加上她博采众长、开拓进取,使她教学自成一派——带有浓浓“语文味”的且不乏诗情画意的“言语学习型”的教学风格。吉老师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曾主持和参与“语文思维训练”和“小学学科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等6项省级课题,其成果获得全国小语会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并由国家出版社出版。北京小学,是北京市最好的一所小学。吉春亚老师就是这所学校的唯一特级教师。

薛法根,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研究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0多篇,著有《智慧教学》一书。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

孙双金,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江苏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事迹收入《江苏教育名人录》、《中国当代教育名人录》和《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精品录》。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文章,出版了《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和中华名师丛书《美丽课堂》等专著。

盛新凤,女,1970年生。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湖州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她潜心研究,硕果累累,先后独立进行了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的研究。30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公开发表,80多次在省内外公开示范教学,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事迹曾多次被《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设计》、《浙江教工》、《湖州日报》、湖州电视台“奉献”、“关注”栏目等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作专题报导。出版个人教学专著《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虞大明,男, 1972年4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1995年5月获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同年10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荣获一等奖;1999年获浙江省首届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2004年荣获浙江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才艺大赛金奖;2004年被评为上城区首届特级教师。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以开拓、创新、勤奋的态度实践着“用心成长,享受课堂”的理想与追求。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发行。应邀赴全国各地讲学百余次,获广泛好评。2003年出版个人第一本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10余年来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❽ 上海市特级教师名单

黄浦区:
上海市第八中学
沈红旗
语文

上海市大同中学
杨 捷
化学

上海市格致中学
方梦非
物理
卢湾区: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生清
生物

上海市向明中学
芮仁杰
教育心理
徐汇区: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赵谊伶
物理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
景洪春
语文

徐汇向阳小学
李祯忠
科技

徐汇区科技幼儿园
高一敏
幼教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
余晓清
计算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潘国青
教育心理

上海市上海中学
吴立人
生物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余党绪
语文

上海市上海中学
王 辉
体育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徐欣幸
英语

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幼儿园
封莉蓉
幼教
长宁区: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
施志红
英语

上海市延安中学
陈永平
化学

长宁区教育学院
朱正刚
美术
静安区:
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
李家元
数学

上海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
徐则民
幼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步根海
语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陆伯鸿
物理

上海市一师附小
姜茗芳
语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赵才欣
地理
普陀区:
普陀区教育学院
吴永玲
政治

普陀区教育学院
陈镇虎
德育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陈颂基
物理
虹口区: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倪闽景
物理

虹口区东余杭路幼儿园
陈定儿
幼教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王哲光
德语
闸北区: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陈 军
语文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孟小龙
数学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王 钢
教育心理

上海市青云中学
蒋 青
英语

上海市市北中学
齐珊云
音乐
杨浦区: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常生龙
物理

上海市控江中学
张 英
英语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朱震国
语文

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陆亚芳
音乐

上海市控江中学
许 敏
数学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张根洪
德育
宝山区:
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潘小明
数学

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
薛定稷
计算机

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科技指导站
刘国璋
生物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
陈振华
教育心理
闵行区:
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孙联荣
数学

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单云德
语文

上海市七宝中学
李新华
美术

上海市七宝中学
胡 佳
数学
嘉定区:
上海市嘉定区成佳学校
夏月珍
音乐

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
汤成超
数学

上海市民办嘉一联合中学
沈金润
化学
浦东新区:
上海市建平中学
周增为
政治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范小辉
物理

上海市进才中学
张雪明
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刘 砚
英语

上海市进才中学
朱燕婷
音乐

上海市进才中学
王肇铭
物理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邹淑君
生物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英小学
谢忠新
计算机

上海市浦东新区罗山小学
陆 虹
数学

上海市杨园中学
曹惠良
体育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
李功爱
地理
松江区:
上海市松江二中
徐界生
生物

上海市松江二中
杨兴中
数学

松江区实验小学
赵小玲
语文

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马兰霞
德育
金山区:
上海市平乐中学
吴金瑜
物理

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樊汉彬
历史

上海市张堰中学
丁永章
生物
青浦区:
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
顾祖恩
物理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郑润洲
教育心理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李永元
语文
南汇区:
上海周浦高级中学
严林祥
历史

上海市南汇区光明学校
陈 飙
体育

南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黄建初
教育心理
崇明县:
上海市崇明中学
陈志刚
化学

崇明县民本中学
吴卫国
数学

❾ 小学语文课本有几个版本

目前在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语文A版、湘教版、长春版、苏教版、语文S版 、鄂教版第十一册、教科版、冀教版、西师大版、沪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等多套教材。

1、语文A版: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A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写,史习江、李守业主编,因其最先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的立项审定和编写审定,故按音序排为A版。

2、语文S版:语文版小学课标语文S版教材由语文出版社和十二省小学语文教材编委会共同编写,王均、杨曙望主编,因十二省编委会打头字母是S,故称S版。

3、科教版:教育科学出版社,是一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科学专业出版社,由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实行总社架构(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教育科学电子出版社等)的管理模式。

4、沪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面向中国的教育专业出版社,以服务教育、传播文化为宗旨,上海教育出版社为配合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图书。

5、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

(9)上海小学语文教研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学语文教材也不断修订。有些教材的使用时间较长,但也有些教材比较“短命”,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小学周期就被新的教材取而代之了;甚至有的教材编出来以后并未使用。

目前在中国大陆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有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西师版、语文版等多套教材。

阅读全文

与上海小学语文教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