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童年》的佳句
《童年》的好词佳句如下,请自行摘录:
好词摘录:
昏暗 发抖 恐惧 利索 频繁 念叨 依旧 胆怯 汽笛 沮丧 炫耀 温和 清晰 打颤 驳船 流畅 灶神 沉默 笼罩 忽如其来 飘忽 兴趣盎然 熠熠生辉
好句摘录:
1 母亲下葬后几天,外祖父对我说:
"喂,列克谢,你不是奖章,不能老是挂在我的脖子上,这不是你呆的地方,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
于是,我去了人间.
2 阴沉的秋天,不仅看不见太阳,也感觉不到阳光的温暖,甚至能够忘记太阳的存在——就在这样的秋天里,我曾不止一次在树林里迷过路。当你已经远离了大路,又身心疲惫找不到小路时,你只有踩着泥泞的道路,越过丛丛的荆棘,踏着高低不平的土墩,径直向前。这样,最终你总能走上宽阔的大路!
就这样,我做出了决定。
这一年的秋天,我要到喀山去了,抱着也许在那儿能读大学的热望。
3 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4 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5 歌唱中,外祖母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飞旋,青春瞬间回到了她的身上,令她呈现出一种鲜花绽放般的美丽。每个人都被她吸引住了。
6茨冈脸色红红地走到厨房中间,像一团火焰般地跳动起来:两手高高扬起,脚步快得让人难以分辨,衬衫抖动着,像燃烧一般发出灿烂地光辉。他放纵地舞着,仿佛打开门让他出去他就能跳遍全城!在漫长的空虚无聊的岁月里,打架斗殴就是过节,失火反倒可以开心解闷;在呆板的毫无表情的脸上,伤痕也能给人增添光彩。
7“醒一醒吧,人都有一死,这算得了什么,小鸟不是也要死吗?”
8灯影不再摇曳,月光清楚地印在地板上,显得那么凄凉而又安详。
9 宽广笔直的大道你的宽产敝是上帝所赋斧头和铁锹怎奈你何只有马蹄激越、灰尘起而又落。
10 阳光斜着射进来,照在桌子上,盛着格瓦斯酒和伏特加的两个长颈瓶,泛着暗绿的光。
11 外面在雪亮得刺眼。我的小鸟在笼子里嬉戏,黄雀、灰雀、金翅雀在唱歌。
12 秋雨绵绵,秋风呜呜,树枝摇曳,外面又冷又湿,里面却是温暖如春,大家紧挨着坐着,气氛和谐。大家都被他感染,跟着他颤动起来。
13 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14 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
15 官像顽皮的孩子,走上来就把一切法律破坏了。
16 在无穷无尽的工作日历,忧伤也是节目,闹火灾就是逗乐,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
17 怨恨是块冰,遇暖就融化。
18 她的一连串“后来”,我似乎觉得是一架梯子,它离开她深深地往下面什么地方延伸着,一直到黑暗的地方,到孤独的地方。
19 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1.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20.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21.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22.经常有人听见了他们的歌声从窗户底下停下来看着他们,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B. 七下语文课后古诗赏析(人教版)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 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C.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课后十首古诗及赏析
【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唐)
体裁:五绝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体裁:七绝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
体裁: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唐)
体裁:七绝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体裁:七绝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
体裁:五绝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宋)
体裁:七绝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清)
体裁:七绝
李杜诗篇万人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 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4、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 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春夜洛城闻笛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五、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六、 滁州西涧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D.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好段点评
1.(55节)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点评:以内花的兴衰来容暗示爸爸的生命,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这样写更加哀婉动人,照应前文。
2.(37节)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点评:喜欢原因——可以独立有更多自由。
害怕原因——大人要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有更多压力。少年时期的天真及无忧无虑的生活、游戏的机会也会失去。
3.(6节)英子,不要拍,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点评:从“硬着头皮”看出爸爸希望我坚强勇敢,养成好的习惯,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打了好久呢,给好评呦~~)
E.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土地的誓言》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并分析。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句话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之情,表明“我”将抗击侵略者,为保卫家乡牺牲一切,并具有相信最终能获胜的坚定信念。
F.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成语句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成语集锦汇编
小心翼翼:
〖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示例〗母亲~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肃然起敬: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忍俊不禁:
〖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与“笑”重复使用。
〖示例〗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繁弦急管:
〖解释〗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红灯绿酒:
〖解释〗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玲珑剔透:
〖解释〗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示例〗走上冈子一看,有座天 ,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矶一样,~,文采可观。
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示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
不可磨灭:
〖解释〗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示例〗但是我又不知道这是~的事实。
回味无穷:
〖解释〗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示例〗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
无忧无虑:
〖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心旷神怡 :
〖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示例〗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
举世无双:
〖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示例〗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多愁善感:
〖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示例〗过去,我~,看什么都没有意思;父母对我不好,引起我对世界上一切都憎恨。
得失之患:
〖解释〗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天灾人祸:
〖解释〗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突如其来:
〖解释〗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示例〗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难怪妾之得罪。
问心无愧:
〖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获益匪浅:
〖解释〗匪:非,不。得到很多益处。
花枝招展:
〖解释〗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示例〗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海枯石烂:
〖解释〗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千姿万态: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示例〗长江三日,~,现在已不是前天那样大雾迷蒙,也不是昨天‘巫山巫峡色萧森’,而是:“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了。
变化无常:
〖解释〗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示例〗近来天气~,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
弱肉强食:
〖解释〗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示例〗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是终于不易保全的。
隐隐约约:
〖解释〗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惊慌失措: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示例〗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
津津有味:
〖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示例〗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
恍然大悟:
〖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彼此相视而笑。
苦心孤诣:
〖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示例〗~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各得其所:
〖解释〗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骇人听闻: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示例〗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
随声附和:
〖解释〗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贬义词。
神通广大:
〖解释〗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示例〗这孽畜更做你这般~,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成语集锦汇编
人迹罕至:
〖解释〗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示例〗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交通阻隔的地方。
人声鼎沸:
〖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示例〗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来势汹汹:
〖解释〗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贬义词。
〖示例〗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可歌可泣:
〖解释〗泣:不出声地流泪。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褒义词。
鲜为人知:
〖解释〗鲜:少。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
〖解释〗无愧:毫无愧色。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
〖解释〗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贬义词。
家喻户晓:
〖解释〗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示例〗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妇孺皆知 :
〖解释〗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
〖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锲而不舍:
〖解释〗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褒义词。
迥乎不同:
〖解释〗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示例〗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条件~。
一反既往:
〖解释〗一:完全;既往:从前。完全与以前相反。
〖示例〗从今以后,他要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解释〗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示例〗他慷慨淋漓地抒发他当时的感受。
气冲斗牛:
〖解释〗气:气势;牛、斗:即牵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示例〗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举青龙刀望忠便砍。
杂乱无章:
〖解释〗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示例〗救火车开不进狭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许多。往来取水只是~的一阵胡闹。
不见天日:
〖解释〗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一拍即合:
〖解释〗拍:乐曲的段落,也称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
〖示例〗既然我们~,所见略同,我也不瞒你。
寻欢作乐 :
〖解释〗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贬义词。
忘乎所以:
〖解释〗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不要误解为“手忙脚乱”。贬义词。
〖示例〗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目中无人了。
义愤填膺:
〖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叹为观止:
〖解释〗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参差cī不齐:
〖解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叱咤风云:
〖解释〗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示例〗因此,一变而为欺人与自欺,而应当~的武士都变成了小丑。
浑身解xiè数:
〖解释〗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息息相通 :
〖解释〗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息息相通。
尽态极妍:
〖解释〗尽:极好;态:仪态;妍:美丽。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示例〗这里必有繁音复节,才可~,畅所欲发;于是长诗就可贵了。
坚持不懈:
〖解释〗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风餐露宿
〖解释〗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精疲力竭 :
〖解释〗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示例〗他~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
闷闷不乐:
〖解释〗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
〖解释〗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耀武扬威:
〖解释〗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贬义词。
洋洋得意:
〖解释〗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
〖示例〗一席话说得夏作人~。
怏怏不乐:
〖解释〗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姗姗来迟:
〖解释〗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忧心忡忡:
〖解释〗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疲惫不堪:
〖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示例〗这一趟出差弄得~。
畏缩不前:
〖解释〗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示例〗尤其是她自己,起先虽然颇有~的心情,此时却已鼓起勇士临阵似的气慨了。
念念有词:
〖解释〗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旧指和尚念经,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语无伦次 :
〖解释〗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示例〗他~地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精打细算 :
〖解释〗打:规划。精密地计划,详细地计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时计算得很精细。
孤立无援:
〖解释〗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闻所未闻:
〖解释〗闻:听到。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
〖示例〗今日见了紫菱姐姐飞来飞去,业已奇极;谁知还有海外这些异事,真是~。
郑重其事:
〖解释〗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示例〗孙俊英背剪着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
不毛之地: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不可思议 :
〖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示例〗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
聊以自慰:
〖解释〗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示例〗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
养精蓄锐:
〖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褒义词。
〖示例〗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
齐心协力:
〖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
〖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迫不及待 :
〖解释〗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示例〗他~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示例〗他长年累月~地工作。
进退维谷:
〖解释〗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示例〗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的苦闷。
一尘不染: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示例〗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
略胜一筹 :
〖解释〗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示例〗这时,只要不是下等签,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何况这比“中下”还~。
眼花缭乱:
〖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示例〗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
石破天惊:
〖解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示例〗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相得益彰:
〖解释〗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示例〗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
G. 阅读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句子,摘录两处
先要知道这种表达方式的含义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回文字语言把表述对答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方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台湾的林含英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面的描写句子很多,比如:
语言描写:“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
心理描写: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 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今年爸爸都没有给上麻渣,他为了叔叔给日本人害死,急得吐血了,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 那么大。如果秋天来了,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满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H. 求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古诗比较详细的鉴赏。
首先说明下,因为教材各省都不同,每年都不同,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课外的,可能对于阁下就是课内的了^^给你找了些我那个时候的课外~~希望可以帮到你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用下山之行不易,比喻人生的普遍道理:一山放过一山拦。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竹,日,鸟,云,窗,描写了山中有趣的生活,表现诗人闲适心情。语言清新自然, 生动形象。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自弹琴与明月相伴的情景。以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诗中没有特意地去描写景色,而着重写了人在竹林里的活动
春夜洛阳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通过写客居洛阳的夜晚,听抒写离别行旅之苦的《折杨柳》曲调,勾起的思念家乡和情人之情。“杨柳”即《折杨柳》,汉乐府古曲,内容多叙离情别绪。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全诗记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怀亲之情。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心情。最后两句以飞旋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题为送人,实为写景:暝色苍苍,晚钟阵阵,一抹斜阳,几重青山,诗中有画。表达诗人不遇却闲适失意却淡泊的情怀,即景抒情。灵澈,唐代著名诗僧。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的一个雨夜,夜深人静,蛙声阵阵,伴着油灯,敲着棋子,寂寞的等着客人。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者借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出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全诗触景生情,由情入理,带有人生哲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全诗描写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的景色,诗人目睹放牧打猎的各自随愿而归的情景,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秋风乍起,树叶飘零,大雁南飞,诗人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乘船返乡的念头.然而江水漫漫,试问路在何方?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一远.借萧索的秋景,写出科举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临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前两联记送别地的精致和送别的事.第三联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末联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本诗描写了深秋时节,霜降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兴致之高,为大自然所陶醉之情表露无疑.全诗语淡意远.
赠从弟 刘桢
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赞美松柏严寒不凋的品格,劝勉从弟。文字平实,风格古朴。《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萍藻,松,凤凰比喻从弟的品格。从弟,堂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时空无穷,人生有限。而诗人怀才不遇,独立于悠悠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幽州台即燕昭王当年的黄金台遗址。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先以清新明丽的写景,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渲染离别的气氛;(以乐景衬哀)再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景美情真,辞显意深,深受人们喜爱,以致后人为之谱曲一唱再唱,谓之“阳关三叠”。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写诗人深夜未眠,望着庭院中迷人的月色,感受寥廓天宇斗转星移。后两句因闻鸣抒感。大地静谧,虫声透进窗纱,感知生意盎然的春的气息。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选取具有山区特色的景物,并将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运用听觉视觉的感受,将旅人“早行”的情景,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故乡的梦中之景与旅途之景形成鲜明对照,“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得到完美的表现。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描写梅花重在体现梅的高洁和坚贞。托物言志,用梅花象征自己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言坚贞自守的傲骨。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
用状物法写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润。用白描法写桑女,笑脸相迎,踏青斗草,意趣横生。将色泽,声音,形态,面容融入一个画面里,展示春景,使人如亲临其境一般。同时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通过摄取夏季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绘成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和谐清新的图画。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色,乡土气息浓郁,为宋词的内容开拓了新天地,最后一句亲切自然,余味无穷。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刚健,慷慨激昂。三联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第三联写战斗,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写诗人回羌村父老乡亲携酒慰问的情景。既有深挚的谢意,又有对动荡时局的悲叹。诗句感情起伏较大,由前者的答谢作歌,到结尾的“四座泪纵横”,掩卷而情不自已。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迁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作者登高抒怀,囊括天地,纵论古今,把自然景物,国家灾难与个人情思融在一起。语壮景阔,借古喻今。
走马川行奉送走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血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此诗首句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诗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节奏明快,音韵多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全诗意在写经战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以白描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颈联比喻形象贴切。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词首比喻别出心裁,反意创新。通过“送春归”和“送君归”,巧妙的把“惜春”与“惜别”联系在一起,既是对友人的祝愿,又表现诗人的美好情怀。
部分属详写,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夹岸高山”六句,从视觉角度来观察、描写富春江两岸险峻的高山。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句显得生动活泼,使高山得以化静为动,使奇山形象具体、饶有情趣。“泉水激石”六句,则从听觉的角度来摹拟、传达山上泉响、鸟鸣、蝉叫、猿啸等各种美妙动听的声音,简直就汇成了一支优美和谐的大自然交响曲!远离了尘嚣,淡泊了名利,又置身于如此生机勃发的胜境,于是,在“鸢飞戾天者”四句,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些一心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就会平息他们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为世俗事务忙碌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作者借景巧妙生发感慨,既渲染了奇峰幽谷的巨大魅力,又抒发了对黑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极大蔑视,也流露了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作者不愿再多想官场的丑恶,于是在“横柯上蔽”四句,以描写所见“横柯”、“疏条”之景结束全文。这四句通过描绘明暗交替的近景,给作品增添了清幽淡雅的色彩,作者安乐山林、消极遁世之心可见一斑。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齐整,以四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细细品读,韵味十足。
吴均还工于写景,如一首常为人们传诵的写景小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_____《山中杂诗三首》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竹里馆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⑴幽篁(huáng):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⑵啸(xiào):长声呼啸。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⑶深林:指“幽篁”。
⑷相照:与“独坐”对应。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3]
【作品鉴赏】
《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这首诗写了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先看前两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这里借用了一个典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载:“阮步兵啸,闻数百步。”阮步兵即阮籍,他是汉魏时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和嵇康等人对当时的封建礼教不满,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满,时常集于竹林咏怀言志。阮籍在竹林长啸,声闻数百步,也由此传为美谈。日本汉诗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细地指出:这首诗的前两句,暗用了魏晋之际诗人阮籍闻“苏门之啸”的故事和阮籍《咏怀诗》中的“起坐弹鸣琴”句意。并指出: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悠然弹琴,自得其乐,也很像陶潜。只不过陶潜弹的是无弦琴,而王维弹的则是有弦琴。王维居竹林之中,效阮籍长啸,以阮籍自比,表现自己对权奸的不满。竹之品格,叶如箭指,质如坚石,干可断而不可改其直,身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的。
再看后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公元721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被擢为右拾遗。安史乱前,累官至给事中。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为安史乱军所获,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约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有《王右丞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3) 思君不见下渝州。(4)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2]
【译文】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2]
【作品赏析】《峨眉山月歌》,七言绝句,唐代李白诗作,诗描述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景象。另有同名曲目《峨眉山月歌》。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以前。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5]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3]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