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朗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0-12-18 23:52:15

小学语文教研课题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

一、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重视拼音教学。只有在掌握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才能朗读课文。要做到持之以恒,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培养学生自学汉语拼音。其次,要利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儿化”韵和轻声词。另外,教师要会听,即注意听清学生的发音,发现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保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
二、要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停顿,不是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地点读,也不是高腔怪调地唱读,而是在朗读过程中恰当的间歇。现在,有些学生点读或唱读的现象严重,妨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怎样克服点读、唱读现象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适当的速度朗读课文,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可用听录音,教师示范读、带读等形式进行。第二,让学生认识句子,掌握标点符号,按语法停顿的方法进行训练。开始时,可用点拍法(用击掌表示)。如:顿号停半拍(击半掌,一下一上为一拍),逗号停一拍,句号停一拍半,段与段之间停二拍。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克服点读、唱读的缺点。
三、要指导学生读出语调。 让学生认识句子,掌握标点符号,按语法停顿的方法进行训练。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点是朗读训练的核心所在,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操作方法如下:1、掌握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调。如问号句末语气上扬,句号句末语气下降,叹号表示内心感受,感情比较强烈。2、注意找准朗读的重音。如《书包里的秘密》一课,课题中的“秘密”一词,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是重音。又如《春晓》这首古诗,要引导学生用下面读法,读好重音、停顿和速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人物说话的神态、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如《狼和小羊》一课,要指导学生读好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读出狼那种恶狠狠、蛮不讲理、凶残的语气。 四、品味词语 品味词语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感精确性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一些准确、传神、生动的词语,让学生主动品味其语言的内涵,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情感,理解课文内涵。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品味,朗读句子的时候,对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一年下册《春天的手》中有这样几个与动作有关的词语:抚摸、掠过、拂过、拍着、拉着等,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帮助理解词义,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不同含义。从而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感悟。 感受和技巧在朗读中都不能忽视,感受得越深,语言技巧就发挥得越充分;语言技巧运用好了,又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达到朗读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朗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的教学方法。

⑵ 提高小学生朗读训练课题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怎么写

教研复计划:一﹑提出教研课题制 二﹑年组内教师交流看法及个人心得 三﹑查找资料,理论学习 四﹑在实际中改进做法,交流经验 五﹑组内教师再次交流,总结反思总结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0553

⑶ 语文研究性学习报告 诵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及案例》 课题实验报告 连云港师专第一附属小学 郭 楠 222006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术界已经对研究性学习作了有益的探索。许多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在课程界定、目标内容、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文本资料。我校“九五”省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已圆满结题。学校在教科研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学校省级“十五”课题“培养小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实验研究”已确定。而在占学生在校所有课时25%以上的语文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意识,使他们敢于并善于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研究型思维习惯,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我于2002年8月确定了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及案例”,2002年9月该课题被列入学校“十五”规划课题。 二、研究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遵循实践—总结—再实践的原则,先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搞研究性学习实践,再归纳实践的策略,再投入实践,收集例案。 1、激发动机,使学生愿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2、指导学法,使学生会学 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学生依据教材去探究、发现,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有利于获得对新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做好学习的思想准备,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新课的教学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达到进行研究性学习目的。 (2)课中引导学生参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切,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 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独立地获取知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设问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态度,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实践,提高学生能力 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时,深入实际生活,引进最新信息,到宽广天地里去吮吸,探究、发现、创造。 三、案例举隅 以《莫高窟》一课(第二课时)为例,学习这一课,学生采用了分组学习、讨论、汇报等形式。 1、激趣导入: 我有一个朋友要去敦煌莫高窟游览,他听说我们要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想请同学们给他做个导游,行不行? 2、学习课文 (1)第二节(出示彩塑多媒体)欣赏 自轻声读第二节,想想哪些词用的好?为什么? 指导朗读 (2)第三节壁画,找一找这一节哪些地方写的美? 用“有……有……有……还有”指图说话。 (3)第四节 自学、谈一谈学会了什么?有何体会? 3、导游介绍 (1)小组交流搜集的资料 (2)选择图作介绍,互相质疑,提高导游质量。 四、评价 这一课时的教学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和活动结合,老师和学生相协作。 五、结论 通过研究,课文课堂学习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互动、平等,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的研读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理解体悟到语言文字蕴涵的美,又能创造性地理解。学习兴趣和能力都有提高,学习空间由课内到课外,由小课堂到大语文良性发展。 六、存在问题 课题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激发了教师不断学习,提高科研水平的愿望。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的不断调整授课年级,使实验不能较连贯进行,没能取得较佳效果。

希望采纳

⑷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训练微型课题研究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感而读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的参与,才能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再加上有意注意
tob_id_4254
的时间短,朗读的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因此,
在小学低年级更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意读、乐于读、争着读。 动画配音 为了让学生朗读好课文,并达到背诵,可以用“为动画配音”的方式进行训练。即播放“无声”的动画,让学生通过朗读或背诵来为动画配上音。
例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就利用PPT
做成了几幅没有声音的简单的动画。首先让孩子们观察:
“这个动画片和其他动画片有什么区别?”孩子们立刻就发现了:“没有声音!”我再因势利导,告诉他们给动画片配音是很难的,
再问:“哪些孩子愿意给动画片配音呢?”先指名几个孩子为动画片配音,
最后让其他孩子也一起为动画片配音。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明白了“配音”的要求(读出语气,读好课文)
,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性。也让全班学生一边观看动画,
一边听配音以及自己的参与,让单调的学习变得形象、有趣,这既是在学习语文,也是在享受语文。
配乐朗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
在朗读训练中,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择适合儿童情趣、情感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画面、
音乐,能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使其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
能更好地调节感情,促使学生读好课文。 例如儿童诗《我真希望》
,这首诗主要通过“我”的希望,写出了“我”多么渴望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
它激起了我们对美好环境的憧憬和向往,同时还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为了指导这一课的朗读,
我剪辑了一段旋律优美舒缓的曲子。在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我先让学生听一遍音乐,
引导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幻想自己看到的是轻盈洁白的云彩,听到的是优美欢快的旋律,闻到的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接着,
我启发学生说说应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学生由于受到了音乐的感染,
情感有了强烈的共鸣,
便纷纷回答:应用充满希望的语气读。接着,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练读,然
后指名读。最后,我再放乐曲,让学生在轻柔、优美而抒情的音乐声中进行课文朗读。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情趣,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
“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因此,
在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感而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能达到好的训练效果。
二、朗读形式多样化,激发朗读兴趣 就朗读的训练方式而言,有分角色朗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读,个人体会朗读等等。适当的、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保持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朗读的形式应灵活多样,恰到好处。例如在教学课文《风是一位画家》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一年四季的美丽,我首先对课文进行了范读。同时,由于二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接触到这样大篇幅的课文,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在范读之后,我还安排孩子们在小组内读课文。此外,为了诱发想像,体会意境,发展形象思维,我还把四季的图片分别展示,将学生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让孩子们分小组朗读,想象四季的美景。这样一来,孩子们对四季的感受更生动形象,朗读起来也更加富有情感。 又如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歌的意境让人向往,但孩子们年级低,不能理解朋友间那种依依惜别的情感。为了让孩子们做到真正的有感情地朗读,我在教学时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配乐读,抓住“孤帆”和“唯见”引导读等方法,读到最后,通过老师的导读,有的孩子已经满眼含泪,真正的体会到了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也真正的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朗读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全面的参与朗读,不再流于形式,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为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坚实基础。 三、发展孩子个性,倡导个性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同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朗读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不是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老师要求的语气朗读。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朗读时都是一个调,这样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也束缚了孩子的思想。有些句段,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
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体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即个性化的朗读。 例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当读到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呀!”这几句话,我发现孩子们就读出了两种不同的语气。①一种情况:学生读“啊(à)”;②一种情况:学生读“啊(á)”。本来想给孩子们纠正,但听到他们这样读了,却又有不同的味道,“啊(à)”感觉高兴激动,“啊(á)”感觉既高兴又怀疑。于是我灵机一动,让两个孩子一起读,一个读“啊(á)”,一个读“啊(à)”这样带着孩子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句子,发现孩子对课文体会更到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朗读指导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体验,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倡导个性朗读,培养学生好读书、善读书、读好书。 总之,低年级的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纯理论地对其讲解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对孩子的朗读能力的提升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时,做一个真正的有心人,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来,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无声的文字变为动听的语言,把低年级那朴实,甚至枯燥的“读书写字”为主的课堂飘出优美欢快的精彩音符。

⑸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 早读五分钟,读经典(课后作业:背诵)
2 每周班级小组PK
3 每月小组代表PK
4 期中年级各班代专表PK
5 期末学属校经典诵读大赛
6 经典我知道 默写大赛
目的:一是提高学生诵读经典意识;二是在每一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朗读技巧;三是在每一次的PK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取长补短,真正提高朗读水平;四是背诵积累中体会经典的魅力。

⑹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成果有哪些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版的理权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⑺ 小课题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研计划:一﹑提出教研课题
二﹑年组内教师交流看法及个人心得
三﹑查找资料,理论学习
四﹑在实际中改进做法,交流经验
五﹑组内教师再次交流,总结反思总结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第三,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四,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使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只要达到了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
三、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二是讲中范读,三是讲后范读。
四、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

⑻ 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则很值得探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一点浅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着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
指导学生朗读必须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学课文<<两只鸟蛋>>,我准备了几个鹌鹑鸟蛋,让其孩子观察外观形状并亲手触摸,通过观察触摸,孩子们知道了鸟蛋是圆圆的,滑滑的,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都朗读出了鸟蛋的可爱,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二、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
分角色表演朗读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通过进入角色,使他们把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融为一体,读出各种人物的喜怒、凶善,读者绘声绘色,听者身临其境。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我让孩子分角色充当小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学读出了无知、愚蠢的语气;而小鸟则读出了讲道理、笑小青蛙无知和着急的语气。同学们被小动物们的话语感染着,当同学们读到我口渴了,飞了一百多里,下来找点水喝和天无边无际时,孩子们用手比划着天那么大,班里同学们感受到天是特别的大,都伸出了舌头。当同学读到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天不过井口那么大,我不会错的。大家都为小青蛙感到无知而可笑。最后扮演小青蛙的那个同学听了小鸟的话还跳了出来,他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可见分角色表演朗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朗读的兴趣,也能收到教师讲解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儿童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年幼无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儿童来说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为他们到高年级时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分清平翘舌、多音字及变调、轻音、儿化音;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范读中体会到逗号停一停,句号换口气的停顿方法。例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如,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读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学《老师带领我们找春天》一课时,读到我们又来到果园里,有的桃树已经开出粉红色的小花,微风吹来,飘着一股清香……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的情感。通过老师绘声给色的范读,学生就会被带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从而达到了指导朗读与理解课文的目的。教《纸船和风筝》时,先让学生听老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文章中所表达的伤心情感。学生对文章的悲伤的感情基调有了点滴认识后,再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
四、挖掘重点字词,读出真情实感。
良好的课堂气氛仅仅是激发学生朗读愿望的外在条件,只有学生自己想读,有情想表才能读出真情实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的内在动力。如《窗前的气球》一文,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因得传染病不能外出,没有了朋友的陪伴,感到孤单,无奈,感到这样的生活真没意思。我首先让孩子进入情境,假如你得了传染病,没有了朋友的陪伴玩耍,你心情会如何?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孩子们充分体会感受后,我又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来朗读,如静静的躺在床上-----静静;呆呆的望着窗户----呆呆地抓住这些重点字词朗读,孩子们读得那么的伤心,孤单,无奈,有几个孩子还哭了。此时,他们不知不觉自觉地把自己的体验融入了朗读,读得动情而真实。挖掘重点字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使孩子体会到文中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壮、或含蓄……只有他们准确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变化,融自己的理解于朗读,才能读出真情实感。
五、多种朗读形式的运用,训练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北京》一课,前四个自然段都是介绍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北京的首都!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北京、热爱北京的心声。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能为语文的教和学奠定牢固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朗读课题研究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