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下学期语文《黄河颂》的详细课堂笔记!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一种力量。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专的非常丰富!属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㈡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笔记
七年级(下)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 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 ① 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 第7段 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 第9段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
㈢ 七年级下册的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
就是查抄找有关作者的一些资料,有关袭这篇文章的资料。对一些句子做品味,把心得写在旁边。大概是这样吧。
第一课,如果是人教版的,那就是《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你就查查王家新是的简历(不用长)
比如在第二段“是的,我曾一次次的失望过……向前走去”写出了作者永不言败,永不放弃;“那雪白的海潮……心灵”写出了海的样子;“在不停地翻过……失望之后”写出了作者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海,等。
孩子,初中和小学是没法比的,你一定要努力啊。初中三年是辛苦的,你一定能行。
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听课记录
<走一步,再走一步>听课记录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 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㈤ 7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预习笔记
1、认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⑴ 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⑵ 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
㈥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课堂笔记
我知道。。老师刚讲了
第二节诗表现了诗人喜悦、惊喜、兴奋和对实现理想的渴望的心情。
㈦ 7年级下册语文11课读书笔记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专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属,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㈧ 悬赏!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社戏 的读书笔记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 )
去赵庄看社戏的全 过程( 4—30 )内
看社容戏后的余波( 31—40 )
看社戏的波折( 4—9 )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10—13 )
赵庄看社戏( 14—21 )
深夜归航( 22—30 )
㈨ 2015初一语文上18课读书笔记
无语了解一下面就是啊是吧唧吧唧唧哇哇哇哭着笑笑吧唧啵唧唧唧复唧唧唧哇哇哦
㈩ 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 社戏 的读书笔记
1、理清情节--乡事趣 ●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为最大乐事-- 看社戏作铺垫。 ●看社戏前的波折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赵庄看社戏 ●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六一公公送豆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 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 ) 去赵庄看社戏的全 过程( 4-30 ) 看社戏后的余波( 31-40 ) 看社戏的波折( 4-9 )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10-13 ) 赵庄看社戏( 14-21 ) 深夜归航( 22-30 ) 2、分析人物--乡人好(淳朴) 文中人物有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等双喜: 聪明能干、机灵、反应灵敏、善解人意,细心、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热情爽直、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小领袖。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豪爽风趣热诚的老人。阿发:天真活泼,调皮,质朴,热心,(热情好客、淳朴无私、憨厚善良) 文中的人物有着淳朴善良的质朴美,给迅哥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那夜的景色也优美。 3、联系环境--乡景美 ?听觉方面有“宛转、悠扬的横笛”, “宛转”、“悠扬”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笛声美; ?嗅觉和味觉方面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清香”用得好,在它写出了豆麦和水草的气味美。 ?感觉: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B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C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D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 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用,在句子里充当谓语。因为是溶化为一体的,而不是生硬投入的。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静物动态的写法,形象地突出船速之快; 同时符合“我”坐在船上观察夜景的实际情况,由于“连山”是“起伏”的,是棱角分明的,是淡黑色的,又感到是在动,便联想到象“兽脊”,这样比喻,很新鲜。“起伏”、“踊跃”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连山的动态美,形象真切。赋予静默的山峦以连绵的动感 -- 以动写静,以静衬动师 总体来说,有高兴、迫切的心理。进一步分析,突出“迫切”心理较为明显。起伏的连山如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的急迫心情。听到歌声,料想便来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理。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修辞手法: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4、总结归纳: A、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B、本文通过童年时“我”和伙伴们在农村看社戏的事件,抒发了“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从而表达了“我”对热忱、友好、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优美的自然景色----景美自由自在的生活--生活美农村孩子的聪明、热情、淳朴--人美人与人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系--情意美 全文小结: 优美的自然景色,自由自在的生活,农村孩子的聪明、热情、淳朴 人与人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情谊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