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语文中段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
课标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位展开课堂教学,讲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内展,自由意识的发挥以容及主动做事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存在分配不合理,分组科学性差;方式不合理,实质效果欠佳;分工不合理,任务细化不够等问题。因此,为适应教育深化改革和新课标的要求,为达到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到提高教师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支点作用;优化小组分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调配;转变分组方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发挥;统筹小组分工,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探讨。
B.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学习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
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口语交际时,我创设了录像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的:“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今天,时时处处感受到新闻的存在。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这些既方便、又快捷,使我们随时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现在就让我们来召开以此新闻发布会吧!每人将自己搜集的新闻在组内讲一讲,并要求小组内选出最佳新闻发布人选上场,同学们评价、质疑。依次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无需教师分析,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觉的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学生问:“课题为什么是她是我的朋友?”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阮恒献血的故事,与他的朋友有什么关系?”教学学生共分两组进行辩论赛,双方讨论激烈,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应多提供学生活动的机会,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学生说的训练。还可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因为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老师给予他们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
C.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堂如何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及落到实处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犹如一面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我们邱县实验小学的课堂,孩子们沐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里,吮吸着小组合作带来的惊喜。那么,我们该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建立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激起合作的兴趣
我把班上48个学生分成了12小组,根据孩子们的性别、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给学生分组,采用异质分组方式。从这个座位的改变,可以看出孩子喜欢坐在一起,在一起交流。可见,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小学生生长特点的。然后给小组取名字,取名字也很关键,要根据孩子们的喜好来取。我先让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就这取名字,个个争的面红耳赤,焦点主要集中在每小组的男生与女生中,女生喜欢小动物,男生喜欢变形金刚或是大型动物恐龙,豹子等。后来商量个对策,少数服从多数。我们班女生25人,男生23人,每小组女生都多,所以用小动物命名。有小白兔,小松鼠,小老虎,小猫组。还要挑选小组长,也是组员推选,孩子们挑选的主观性强,不过我告诉他们,小组长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后还可以竞争上岗。为了合作学习有秩序,我还给组员编了序号。这样六个小组就成立了。
当一个新的小组建立时,孩子们很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面的拓宽,孩子们会厌倦固有的小组名字,这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给小组换个新名字,也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水平,适当调整小组成员,锻炼孩子们的合作能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二、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不比城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小组合作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我们班就有几个特别不爱说话的学生,如,王萍,她胆子小,说话声音很低,小组的其他成员就很不耐烦。在小组活动时,我经常关注这一小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多鼓励胆子小的人。另一个是韩志萱,能力弱,也不爱说话,常常轮到她时,就此停止不前了,我建议让其他人先说,给她多一点时间思考,同时也借鉴别人的方法。
其次注意倾听。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孩子一窝蜂的乱成一团,还没听清楚合作的内容和要求时,就唧唧喳喳嚷起来了,仔细听听,你会发现他们说的话,有很多都是跟合作无关的东西。这时我会要求孩子们停下来,听清楚合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小组成员交流时,有的孩子东张西望,不听别人说,还有的孩子,别人还没说完,他就插嘴,弄的胆小的人不敢说,又怕说错。这时,我会要求孩子注意倾听。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
最后学会评价。在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学会了评价,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反映出他自己在认真听,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三、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我组织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内容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一步一步教孩子们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 合作预习。学生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效果,表扬预习较好的小组。这样,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 合作学习生字。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会组织孩子们互相读读生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检查每个孩子读生字的情况。因此在小组里,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而且变换形式读,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这项合作学习比较简易,我在第一课时中经常采用,效果很好,也适合低中高各个年级。
(3)合作朗读课文。我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如果课文人物对话多,建议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语言,心理,还可以互换角色,互相学习。如果课文内容长,每人读一节,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合作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那些胆小,不爱读书的孩子,在指导课文朗读的时候,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合作的形式和方法。在小组里,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4)合作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能提一些问题,或学生自己提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回答,有的问题却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问题的提出,是在教师深入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后,通过教学实践反馈出来的。要使合作富有成效,引起合作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要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有些问题,应留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小组讨论,会使合作更富有个性。
(5)合作表演课本剧。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适合表演。如:《公仪修拒收礼物》、《九色鹿》、《狐狸和乌鸦》、《三顾茅庐》等。像这些好剧本,课堂上一定会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别小看这小小的课本剧,它可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老师。首先,它能张显孩子的个性,有的孩子平时看上去默默无闻,胆小,可一旦表演起来,真的很入情入境。其次,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在表演《西游记》时,各小组绞尽脑汁,发挥想象,制作一件件的道具,一个比一个逼真,真没想到孩子们这么用心,配合得如此默契。而且小组之间竞争意识很强。还有,经常表演课本剧,会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实践证明,现在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活泼可爱,大方,表演课本剧来活灵活现。
(6)合作写习作。常合作的方式讨论习作要求,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互相批改,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也能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鉴赏能力。同时我也开展了两次主要活动。一是小组合作写观察日记,五月份,教科学的葛老师组织孩子们养蚕,每个孩子都分到两三只蚕,还鼓励孩子们写观察日记,而且写的好的有奖励。有的孩子把蚕养的白白胖胖的,有的孩子却养死了,怎么办呢?我想就让孩子们合作轮流把蚕带回家,轮流写观察日记,共同完成养蚕日记,那些失败者喜出望外。活动中孩子们合作的很愉快,而且在小组交流成果时,各个都想展示自己写的日记,气氛非常活跃。
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呢?
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样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理解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习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零星的、肤浅的。
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适时点拨、引导。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功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给予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维、疏导疑难。这样,就将学生引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之中,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也发挥到极至。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D. 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这也是古代对合作学习的提倡。当前的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彻底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有利于因材施,注重学生个体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确立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主意识,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便于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如果没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娴熟的合作技巧,在社会上将难以取得重大成功。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学生经过互助合作,把学生从单一、不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学生间交往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对培养新一代人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但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将会收获甚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独立思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法宝,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独立思考是一个自主的过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来自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个体的独立思考。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强调独立思考。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体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又如在小组合作交流后,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与评议等,也能更好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个体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以便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进行小组学习这样更有效.。二、有效组合,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兼噪音控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课堂学习任务,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可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异质合作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理解重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乐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因此,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完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异质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爬山虎的脚》,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图片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从那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异质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学生们都能得出介绍爬山虎的特点分三个方面.2、同质合作语文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要照顾较低层次的学生,因此同质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起到一定的作用。(1)“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性的发展。(2)“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使用异质合作的话,容易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困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使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采用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新型玻璃》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对于“差--差”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可以参照书上的内容系统回答即可,而对于“优--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生,他们要用自己的话,采取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来描述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要求,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进行优势互补。三、师生合作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个体在讨论时难免出错,这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及时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在每一节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参与每一个小组的讨论全过程,但可以有选择地分批、分层次地参与到一些小组讨论中,及时了解这个小组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鼓励个别后进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抓住闪光点,把课推向高潮。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只是旁观,更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学生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学生的疑问我们未必能解答,教师在参与中应放下“师道尊严”、“权威心理”,积极地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以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四、明确布置学习任务,让合作学习更有目的性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学生们不明确学习任务。因此,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布置好明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了学习任务,再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就大大地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例如: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老师可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五、恰当的评价方式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评价是合作学习中不容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恰当的评价方式:1、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比关注结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2、注重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尽可能地去发现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讨论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交流的能力,尽力去捕捉每个成员的潜在优势,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寻找更高的发展目标。3、注重评价个体和评价小组相结合。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要照顾面向组内的全体组员,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失。六、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合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在课外加大实践训练的力度,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采用这一学习方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E.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但教学中许多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把握其实质,很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体现其价值。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本人从一些课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兴师动众”、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合”而合,合而无“效”,“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微乎其微。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明确合作价值,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
习,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1)重视基础。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因此,我们要倡导学生之前要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之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2)均衡分组。教师不能盲目随便地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组,最好对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分组,也就是按照学生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均衡分组,这样便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3)培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有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讨论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和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
(4)科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巧妙构思,合理设计每一堂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与方式方法,把握好合作交流等各环节时间,特别是要科学安排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时间是多少,最好能对合作的效果进行预设等等。
(5)关注差异。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能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差异,做到科学调控,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为他们搭建一些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愉快地学习,并收获到合作的乐处。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进行“走动式”管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 程序的设计者, 情境的创设者, 讨论的参与者, 引导者, 协调者, 鼓励者和评价者。因此, 小组在讨论学习的时候, 教师要深入小组讨论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焦点等等。例如我在上五年级语文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 让学生分组讨论课题的另外命名时, 有一个小组在以人物命名中争论不休: 有的成员认为用“昆虫迷法布尔”, 有的成员则认为用“昆虫学家法布尔”, 我及时引导他们再精读课文看看那个课题更能突显课文内容, 最后这组成员一致决定用"昆虫迷法布尔"这个命题. 这就是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的作用, 在关键处予以指导, 化解难点, 使讨论进行下去。只有这样的“走动式”管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才能巧妙地应对随时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 并进行及时的调节,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四、进行恰当的合作评价
如何能使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 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首先, 让小组自评。也就是让学生对自己小组( 其中包含个人) 在合作中的
表现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的意见。如一节课中组员的参与状况如何、活动是否有秩序、学习效果如何等方面进行自评。其次,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活动的方式, 小组活动的秩序, 组员的参与状况, 活动结果的汇报水平, 对其他组意见的修正和补充, 组员学习的效果。另外还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等方面。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F.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怎样评价
小学语文中小组合作激励评价方案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针对这一种情况,老师如果在刚引入合作学习时,则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
1、给予外部激励
由于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殊的原因。一些小小的外部的奖励就可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起小学们的合作热情和意识,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小红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2、给予小组表扬
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以及合作意识。
二、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应注意多元性:
与其他学习方式不同,合作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元性,其具体含义为:
(一)评价等级的多元性: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真谛。我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在评价时采用“小星星、中星星、大星星”的混合等级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可以达成的目标,只要努力就有所收获,收效很好。
(二)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除采用普通的分组计分评价外,应拓宽评价的视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每组学生除有一个基础分以外,还可以根据组内个人测试成绩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提高分;学生对合作技巧的运用程度也应纳入评价之中;另外,学生对其他组汇报的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也可以考虑加分;热心帮助其他成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进步,也应从评价角度加以鼓励。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自评:
“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中,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与合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合作过程加以评价与反思。
2.互评:
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积极展开互评。诚实是立人之本,更是合作学习中重要的心理品质。在以往的合作学习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虽然具有集体荣誉感,但却又将其他组成员当作竞争的对手。他们只关心自己组的成绩是否领先,甚至为了小组争得第一而不惜挖空心思为“对手”设置障碍,以他组的失利作为自己胜利的基石。这样的合作有意义吗?答案是否定的。这看似“聪明”之举恰恰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根本宗旨。因此,在学生心里树立诚实的良好品质是当务之急的。我在组内设置诚信监督员,定期以自查或互查的方式检查成员的诚信情况;
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能对他人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营养来完善自我,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及思路,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积极互动的目的。同时,互评也是对学生合作品质的训练与考验,需要学生把握“针对问题而不是针对人”的原则,与他人真诚相待,共同提高学习质量。
3.展示性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一定以评比方式出现。教师应潜心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合作成果的机会,使每个组或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将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展示。“角色扮演”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独特方式,而它又为实施展示性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日常教学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是有一些思维敏捷、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另一些学生却被晾在一边。这就需要在组内建立平等参与的机制,保证学生用“我们而不是我”来思考问题。而为小组每一个成员确定相应的角色和责任正是促使这种机制快速形成的途径。学生角色的确立应该是多元的。一个人可以扮演很多可能的角色,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合作学习任务要求随机创设角色。对于角色的创设应本着具体、指向性强的操作原则,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有价值、符合学生个人实际能力(即“能胜任”)的角色让学生选择,如:记录员、总结者、检查员、提问者、信息员、解释者……而且每个角色应定期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另外,学生应该在扮演角色的同时作为一个平等的组员参与工作。这样,不同的角色在组内同时发生作用,将问题或困难分解为若干块,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在自己的角色范围内努力完成任务的一部分,最终达到每一个成员都能出色地解决这一问题的目的。
2.评价的标准应避免相对性:
教师在评价前,应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而一致的预期目标,每组学生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目标的达成上,这就避免了“别人失败→我成功”的心理产生。例如:通过合作努力,小组成绩达到10分制的8分即可获胜。学生群体积极性就会极大调动,有利地促进合作氛围的生成。
3.评价的结果应淡化:
顺利地完成评价环节,并取得及时反馈、激励的效果并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场面:学生为1分的成绩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教师为繁杂的分数累计而忙得不亦乐乎,耽误了课上许多宝贵的时间。这种情况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学生必然会感到乏味,而评价也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将精力更多的放到评价的过程中,而尽量淡化评价的结果,力争使每组都获得成功感。
评价方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教师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更新方法,创设和谐、愉悦的合作氛围,多以正面心理暗示为主,引导学生向着积极互动、合作探究的轨道上迈进。
G.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综合课程实施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它在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技能等方面有着独到之处。针对我们当前小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有关解决策略,以期进入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最先于70年代在美国兴起。它是指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自由,引导 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联系到当前的综合实践课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便成为该课程实施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它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上有着独到之处,不仅可短时有效地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强化了知识点,能从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角度较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成就感,并且在逐步地、不知不觉地超前学习某些复杂课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培养了自学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体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认真地反思我们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小组划分的随意性;合作过程的盲目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老师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导学性;课堂教学时不会灵活整合其他课程,只局限于语文这一门课程。最近有幸听了一些公开课,这些公开课中都有热闹的课内小组讨论。不少教师只看到了这种学习模式的形式,但都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在优化教学程序、促成学生认知等方面的优点显现出来。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急需改进的。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就“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等方面谈几点初步的认识。
一、科学合理地分组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们目前的小组划分方法比较单一,更多的情况下采取的是随机的划分方法。这种划分方法缺乏科学的依据,不能促使组内、组际之间的人际互动,也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那么“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也就不可能使学生在知识、情感等方面产生积极有利的因素。
科学合理地分组,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合作小组的组建,我们需要通盘考虑两个因素,即“注意组内学生的个性、气质、兴趣、爱好、习惯、意志品质等各方面的合理安排;选拔是要考虑孩子的学习能力、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既要依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使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下面我利用重庆市沙坝区树人小学董小宇教师执教的《梅花魂》这一可感的教学案例来更深地体会这一课是怎样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的这样实施的效果。
1、分学习小组。每组6至8人;每个小组应配齐各方面的人才,分别有擅长或爱好写作、绘画、手工制作、歌唱等的同学;孩子们自由组合,各组内有男同学,又有女同学,每个组自己推选出一个组长。
2、学习重点段落(第13自然段)。先以小组为单位读重点段落、词句。接着各组交流信息,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体现中国历史上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英雄人物资料,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最敬佩的一位英雄人物。这样教师给学生选择的时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宽松自由的心境中学生的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开发。有了科学合理的分组,就必然有好的学习效果。六个小组分别采用朗诵、书法、歌舞、演奏等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合作成果。用朗诵的形式朗诵了吉鸿昌临牺牲前的名言,岳飞的著名词作《满江红》,学生们介绍清楚,朗诵富有激情,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以书法的形式用漂亮的隶书写出方志敏的名著“可爱的中国”几个大字;以歌舞的形式表演《红梅赞》来介绍红岩英烈江姐,这一小组四个学生歌唱,两个男同学吹奏竖笛,一个女同学伴舞,更善于充分发掘本组人才资源,采用了集唱、跳、读于一体的介绍方式,他们选用的方式和《红梅赞》的内涵相得益彰。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正因为科学合理的分组才有如此学习效果。合作小组的组建还应注意:在将学生分到各小组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各小组之间保持平衡。在组员的选择上,家庭居住比较靠近的学生尽可能分在一组,以利于课外同学间的互助;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尽可能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同时还应注意小组成员在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合理搭配。
二、注重合作的过程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
目前,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还是流于表面,它只是易于老师控制的一般组合形式,其热闹只是满足与装点门面,许多情况下具有弄虚作假的成份,没能强化合作过程,让学生在开展思索、交流、讨论、练习中获取知识。一公开课《半截蜡烛》,教师采用的也是小组合作的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却呆在一起,“放任学生自由”,结果学生虽热情很高,用表演话剧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可是学生们的学习、合作意识极差,观看的同学哈哈大笑,表演的同学由演员变成小丑。整个课堂乱作一团,此时,学生们只把这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情、一种乐子,根本就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更谈不上有任何研究与提高了。这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个幌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作”和“会话”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在“协作”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会为整个群体所分享,使学生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学习的自觉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商定学习途径,自动、自我开展思索、交流、讨论、练习,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分工,定位角色,增强学生参加合作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分工的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协助他人,这是组内成员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辞的责任,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共同目标的达成。二是要大胆交流,乐于合作,提高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促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的劳动与业已做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
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老师的作用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显现,老师的作用有所削弱。在当前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只是将小组划分成功后,便交由学生讨论,自己只是游离于各个小组之间。完全忽略了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我们说,学习主体地位的凸现,并不是说老师的作用就消失了。它只是要求老师的指导变得更精、更巧。
老师的作用,我认为有两点:
一是疏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侯,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在合作学习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施。
二是点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如: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象,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在《梅花魂》这一课堂上,董老师一开始便点出了学习重点是第13自然段,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为后面小组展示留出了时间,有一小组以书法形式展示了方志敏的名著“可爱的中国”书名时,教师善于因势利导问该同学有没有读过此书,谈谈感受,并建议没读过的同学课后读一读。教师不忘向学生推荐好书,通过课外阅读来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感,每个小组都介绍了各组的英雄人物之后,教师也参加了交流。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一位英雄——邓世昌的资料,为学生放映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教师的参与既展示了一种“学习伙伴”式的师生交往,也用音像资料启示学生如何开拓搜集资料的渠道。再学第13自然段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用4个“愈”说了一句话。有一位同学出现了错误。这时老师及时的插话:“请孩子们再听一听,这个句子有问题吗?”经过老师的提醒,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要修改------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与指正,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准确规范,在语文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点拨的方式有很多,有肯定式的点拨、提示式的点拨、突破式的点拨、反驳式的点拨。关键在于教师用的灵活、巧妙。另外,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学生的小组合作暂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要作一个适当的总结和点评,便于学生认清知识的本质,系统掌握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不作出总结或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只有合作学习出来的东西都是对的。
四、课程的整合能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完善
教材改革的基本原理之一——统整性原理。所谓统整性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和脱离生活实际的发生。课程的统整的层面之一便是学科关系的统整:旨在消除学科分离或界限分明的课程体系中不同学科之间水平的学科联络或科学统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尤其在课堂中,我们要灵活地将其他学科与语文整合。加德纳教授在《多元智能》书中告诉我们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据此他提出七种智能。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若能注意学科间的整合便使学生的不同优势智能得到发展,同时,学生不同的经验可以得到共享。在《梅花魂》这节课里,董老师就运用得恰到好处。再学第13段,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以绘画、剪贴、写作、朗读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跨学科——整合了美术课、劳动课,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一段的跨学科、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课外快结束时,教师点出一颗漂流在外的赤子们永远的中国心,师生共唱歌曲《我的中国心》。全课自然掀起高潮。师生自主选择式整合听、读、写、画、贴、诵、唱、跳、奏等学习方式,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科之间的巧妙整合、使得学生全面提高了各方面的素养,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方式用得恰切,它和语文学科本身水乳交融,具有动人心魂的力量。
H.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组织小组学习,教师要善于思考,让这一学习方式与所教内容融为一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交流,能力得到培养,并能学会交往。
一、建立规则、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并进行恰当的分工。合理分工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工,然后过渡到学生自己协商分工。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讨论前,要指导他们认真读书,做到“三看一查一发现”,查检生字难词。要求边阅读边动笔,在课本上根据自己阅读情况圈、点、批、划,还可以把想 法的要点写下来。
三、学会倾听和表述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一个成员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吸取别人思考中有益的东西,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集体的意见。表述自己的意见时,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我是这样想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表述小组意见时,应当用这样的语言:“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这样的”。
学会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如果组织不好,就可能各说各的,不能达成集体的认识和意见, 形成满教室“嗡嗡嗡”的局面。
四、学会互助和支持是有效合作的关键。
合作学习不同于独立学习的地方就在于互助与支持。识字超前、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讲述中合作者之间的互助可以解决语言障碍,朗读中互助可以使读更美。来自同伴的互助与支持比来自老师的更有效。
五、矛盾与冲突是智慧的碰撞和交流。
小组讨论时,不同的感受、理解、认识的表述与交流必然产生矛盾与冲突,小组意见交流时,也会产生意见的分歧。老师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在具有团队性质的争论中,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全面,更深刻。
小组讨论时,教师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也不是观望,更不是去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进程等,然后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搞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精神。
I. 小学语文如何高效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流程之
——小组合作学习
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这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每一位新课程的实践者,都在努力实践着这一新理念。于是,原本“安静”的课堂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被老师们广泛采用起来。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有力的助推器,是各地高效课堂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的确我们套用、学习昌乐二中的3015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中,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
但是问题也在实施中逐渐暴露出来: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例如合作学习成了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如何提高合作有效性的指导。这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效的少。
究其原因,一是我们在套模中忽略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缺少了学生准备交流的知识梳理时间,而匆忙合作学习,为此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增添了用于对课前自学的知识进行梳理的两分钟独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单一化,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些具体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供学生合作学习时选择。套模中忽略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多元评价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为此我们为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了专门的评价平台。为了保证自主合作学习效果和下一环节班上大展示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加了小组内预展的环节。二是,有的教师缺少了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领会,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当,缺少了有效的监控和疏导,而形成了无序、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的暴露,促进了我们的反思、探索,艰难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关于高效课堂本土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让小组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了“实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及时间分配(9----12分钟)
说明:教师需要有计划地、长期地、持续地对小组进行培训以保证合作学习地效率,随着学生能力地不断增强,学生逐步具备了自己设计、调控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直到达到不教的境界。
过程:
1、独学,在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明白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主动地、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上一环节留下的共性问题和合作探究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少说话,少讲解;学生之间少讨论,少研究,尽量发挥学生个体的自学潜能,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2分钟)
2、对学,群学。第一步同层同学一对一地讨论交流,标出疑难问题,向上层同学请教。第二步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4分钟)
3、组内合作学习成果预展3-----5分钟。小组长搞好控制与管理,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整理,展示,确保高效且有深度。教师要及时发现“走神儿”、“溜号儿”、不守纪律的学生,相机予以暗示与纠正。
三、学生自主进行小组交流的形式。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进行小组内交流;
最主要的方式是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
另外可选择一下方式:
(1)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1、精心选择合作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不精心选择合作的内容,那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在确定小组合作内容时,我首先考虑的是,选择的内容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这些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问题涉及面广、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或者是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我们最好都能及时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
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设计导游词这一教学环节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有的孩子有旅游的经验,对导游这一行业比较熟悉,他可以介绍导游如何带团参观的;有的孩子语感比较好,他可以很轻易地将有关部分改写为第一人称的介绍式语言;有的孩子对课文中内容比较熟悉,他可以纠正、评价同学们创作的正确性;还有的孩子天性活泼,他可以为已经设计好的导游词“添油加醋”,制造一些幽默效果。显然,一个孩子单独依靠已有的认知水平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此时就需要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组员们就先动用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启发、交流、知识共享,使一些原来相对于自己的比较模糊的内隐知识转化为清晰的、新的外显知识记忆下来,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也使整个小组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2、做好分层式学习计划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一大难题。在具体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分层式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问题,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这样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