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精彩导读————————————
语文报社新网开通,参与活动,100%获得奖品和证书……
飞翔网明星会员火热招募
2011年中华语文网年度之“最”
2012年寒假专号导读
资源"备教模块"上线请关注
2012年寒假升格赛特别活动
——精彩导读————————————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
2010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
2010各学段暑假阅读专题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2010各学段暑假作文专题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主要有“阅读”、“表达”两种基本课型。“阅读”分低年级“三五四”阅读教学、中高年级“三五四”阅读教学两种策略;“表达”分低年级“三五三”写话教学、中高年级“三五三”习作教学、“三五四”口语交际教学三种策略。
低年级三五四环节阅读教学策略解读
一、三五四的含义
落实三维目标:
一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是过程与方法
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坚持五个贯穿终
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教育的精髓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始于建设和谐课堂,和谐课堂的突出特征是体现着平等和互相尊重,洋溢着爱和智慧。
文化育人贯穿始终。建设优秀的课堂文化、学科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
探究体验贯穿始终。精心研究“探究体验”的内容、时机、方式、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展示交流贯穿始终。提供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观点、方法、成果,充分地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创新火花,发展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实现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激励。
习惯养成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重点是养成文明守纪、专心致志、多读勤写、规范书写、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克服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悠闲学习、袖手学习、低头听课、机械记忆等不良习惯。
经历四个教学环节
自主识字合作交流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二、各个环节
第一环节:自读识字
1、学习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教学又是阅读的基础,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学生的识字总量约为3500个,而低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占整个小学阶段的一半以上,识字量大,内容也教为枯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本学段的识字任务最重,识字量最大,识字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活动。策略的第一环节定为“自读识字”,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个体的读书活动来自行识字,体现的是一种学习上的需求,情感上的主动性。这个环节中,学生要想读通课文,必须扫除生字的读音障碍,因此本环节的要达到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应当注意的是对读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达到以上目标即可。
2、操作要领: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这里提到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目的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愿望,让学生在强烈兴趣的促使下进行自读识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老师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来选用恰当的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需要注意的这个地方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句话、一幅图、一段声音、一个情境只在用得恰当,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如何指导进行自主识字是本环节的重点。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这种说法给老师提供了两个方面操作要领,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这是为了帮助学生明确识字的任务,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会哪些字,标画的过程就是在语言环境中跟生字初次见面的过程,这种方法老师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识字。这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学在老师的组织的不同教学活动中自主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联系上下文猜字、请教同学或老师、查字典……让学生学会解决“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题,具备一定的识字本领。
可。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
3、自读识字环节注意事项
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
本环节学习的主要任务识字,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
本环节一般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内完成。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不是只知道这些大致的教学流程就可以了吗?是不是就只知道教学策略的大致环节就能贯彻好、运用好、体现好这种策略了呢?我想不是的,任何一种模式、策略的运用,都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分不开的,就拿本环节的“引导学生自读识字”,这里对老师们的要求是“引导学生”,这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样去引导,从哪些方面引导?用哪些方法去引导?怎样通过引导使学生能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运用多种多样的精彩的识字形式,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识字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自主识字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读课文的要求不宜过高,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即可。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
一、学习目标:巩固识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要领:用多种方式交流认识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从策略中看不难看出:这一环节以学生的合作交流为主,交流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自读识字的成果与方法的交流,二是初读课文的收获。教师此时要做的工作就是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合作交流,并通过检查、纠错、引导等教学手段来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识字交流
首先是组织学生交流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很多,我们平时常用的如:小老师检查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读生字,读课文检查生字等,很多老师在这一环节积累了很多有趣的方式,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
(一)交流方法
创设情境乐识字。
编唱儿歌助识字。
组织游戏趣识字。
一、创设情境乐识字。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熟字创设情境进行对比,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还可以创设猜字情境,故事情境、小组比赛等等。
二、编唱儿歌助识字。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生字,还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顺口溜,让学生们一边拍手一边诵读,效果也十分好。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生字中的“停、篮、翅膀”,有的老师就编了下面一首生字歌,用上了“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生字编儿歌和顺口溜,一方面提高识字的速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组织游戏趣识字。这是目前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 如:摘苹果、开火车、造火车、抢答等。其中造火车的游戏非常适合生字的巩固与积累。如按偏旁归类,复习一学期或一单元的生字时,老师先将“火车头”──共同的偏旁部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动手寻找有此偏旁的所有生字,看谁的火车造得又快又长又好。
在组织识字交流活动时,老师可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条件好的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声音、图像;条件稍差点的乡镇学校、村小可以利用小黑板、小卡片等辅助教学,不论运用何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生字。
(二)注意事项:
1、要组织好学生认识倾听,并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生字不宜过早从语境中脱离。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语文教学界前辈总结出的识字教学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识字教学的“至理名言”。
案例:
我们在听《自选商场》一课教学时,教师请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商品包装上的商品名称,旁边的一位小女孩,熟练地读完了自己手上所有商标的名称。等她话音刚落,旁边听课的老师将她刚读完的最后一个商标名称“腹痛水”中的“痛”字写在听课本上请她认,不料她摇头说不认识。接着遮住“痛”字再写了一个“腹”,她还是不认识,又写了一个“水”(刚学过),她马上读出来了。最后当“腹痛水”三个字一起出现在她眼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小女孩响亮地读出“腹痛水”。可见,学生识字是要以语言环境为依托的,离开了语言环境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必然是耗时多而收效微。我们在设计交流识字环节时,一定要关注识字的层次性,从篇到段、从段到句、从句到词,让学生凭借多重语境和生字复见面后,再让生字独立出现在学生面前。
3、不宜对生字逐一进行字形分析。
新教材一二年级识字量大,编写者强调在教学的不同环节增加生字的复现机会以达到巩固的目标,而非通过繁琐的字形分析来达成识记的目的。崔峦老师也曾说过:“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从我们教牙牙学语的孩子认字也有这样的经验:出现一个字,通过不同的方式强化他对字的印象,过不久,他就能从其他地方找出这个字,而并不需要分析字的部件组成。在这点上,有很多老师走过类似的弯路,每篇课文有十几个生字,一节课往往要用一大半的时间花在分析字形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费劲无奈。教学进度缓慢不算,而且识记效果不好,因为难点集中,再加上平均用力,所以事倍功半。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觉得一篇课文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典型生字进行字形分析,其他生字则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反复呈现,识字效果明显。
哪些字需要进行字形分析呢?一类是生字中有本课要新学的偏旁,一类是字形容易混的字,一类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识字方法的字。
读书交流
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在组织学生进行初读课文收获的交流时,我们往往会用“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稍微深刻一点的还会再追问一句“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这些都目前十分流行的课堂新用语,我提出来并不是否认这些课堂用语,相反这些新用语的运用本身就意味着教学中人本的回归和学习自由度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们对这些用语的使用频率也是相当高的,怎样用好?这里还有一个教师教学艺术问题,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教学策略,我们可以用五分种的时间就能熟记其基本环节和操作要领,但要看实际在课堂上的效果,可能就会有千人千面的感觉了。同样是引导学生谈感受的一句课堂用语,许多年轻教师运用这些课堂用语只停留在邯郸学步的层面上,亦步亦趋机械照搬。仅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骛是无济于事的,盲目地跟从,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削足适履。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问“你学懂了什么?”学生可对课文作全景式的鸟瞰概括,也可作景点式的局域感知。学生感知后的信息交流呈现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切面,可谓竞相纷呈。遗憾的是教师对此往往是或听之任之,或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给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更令人遗憾的是,下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又是零起点教学,很少去考虑学生已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据此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其实是资源的浪费!这样的整体知其实就是走了过场,走了模式,这是我们今后应用策略进行教学的一大忌。
“你有什么不懂吗?”这样的质疑,能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得到问的自由。这在我们教学中确实需凸显和弘扬,但问题是怎样不走过场,怎样建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而不浅尝辄止。现实的症状是学生应命而提,只会提些字、词、内容理解上的问题。有些老师往往缺乏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作归类、筛选,只是对所提问题或者被动—一应答,或者让它们束之高阁,“质疑”后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缺乏对疑问作科学的分层处理、哪些是提出的当时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就能解决的,哪些是接下的课堂中要着重领悟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正常的定位,使很多课的质疑走了形式。
总之,第二环节的教学,学生的合作交流的价值的体现,在于教师的点拔诱导,本环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三、合作交流环节注意事项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去交流。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弱点及时进行诱导。
第三环节:品读领悟
一、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低年级阅读课中,品读领悟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有三个,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学生而言,读的要求是逐步提高的,由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到能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继而通过读进行情感的表达。目标的确定循序渐进,旨在让学生拥有阅读的全过程。
二、操作要领:在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怎样做好“引导”和“指导”?
教师必须胸中有书
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还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对于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我们倡导多读少讲,但并不是提倡一点不讲,只是一味的让学生机械的、重复的去读、读、读,不关注读的层次和深度,不关注读的意义和进步,这样的阅读教学无疑是徒劳的。策略中提到的“引导”和“指导”,强调了教师在这个环节里要做的事情,而且是必做的事情,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学习伙伴,而且是首席,应当带领学生走向文本,让同伴能有层次的去读,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生情,把每一次阅读的尝试都当做一次阅读能力提升的契机,语言语感发展的经历。在本本环节的教学中怎样做好“引导”和“指的”,我认为教师应做到三个“有”:首先教师必须胸中有书。其次还必须做到目中有人,第三就是必须做到心中有法。
胸中有书:品读领悟环节的重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领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哪些词语、句子、段落是课文的重点。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胸中有书。教师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并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引导作用。
B. 小学语文分析文章表达特点有哪些
首先,认清记事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事文也是中小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在小学阶段,教好记事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将从记事文的种类、特点、结构、教学以及如何教小学生写好记事文等几方面来进行较为具体的分析.
其次,注意记事文的种类和特点 记事文从内容上分,有写人为主的和记事为主的两种.从形式来分,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散文、纪实、回忆录等等.记事文和说明文及议论文比较,有下面三个特点:
1、形象性.说明文和议论文直接运用概念、判断和逻辑推理来说明问题.而记事文则不象说明文和议论文那样,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以表达中心思想.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就是通过记叙“我”与伯父鲁迅的谈话,来歌颂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并教育下一代人.
2、典型性.记事文写的是真人真事,但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都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且不是一些平凡之事、人.如《一件小事》中的主人公是革命前辈鲁迅先生.他对朋友的关爱无微不至,体现鲁迅为人的高尚情操.《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的典型.他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对敌人无比憎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而赴汤蹈火,以至献出生命.而邱少云一生,文章只选了几个片断特别详细地叙述了他在危险时刻仍遵守纪律的英雄事迹.
3、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成分.叙述和描写是记事文的主要表现手法,但是在一篇记事文里,叙述、描写和抒情、议论还常常揉合在一起,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能加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战斗力.如课文《小珊迪》,在课文结局时的“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这短短的一段精妙的议论,作者抒发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质,对读者起到感染作用.记事文的典型性、形象性以及以叙述、描写为主,内插抒情和议论的成分这三个特点,对培养小学生的选择思维、发散思维都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就是记事文的教学
了解记事文的特点和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记事文的教学.教好记事文,对学生思维发展及语文学习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记事文的教学呢?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理清文章层次,明确中心思想.
前文已经提过,记事文是围绕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的.所以,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彻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如何才能够理清、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呢?依我说,要从记事文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可以从结构上、记人叙事上去探索;还可以从题目启示、开头提示、议论或文章的结尾等方面研究.先谈从结构入手归纳中心思想.这种方法是先按照文章顺序分段,弄清各段内容,写出段意,点明其包含的思想;然后将各段所体现的思想进行统一、归纳,就得出中心思想.
2、着重分析好课文的主人公.
记事文往往要突出人的因素.写事也是为了写人.课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人物来体现的.分析好人物,就可以用人物的品质来教导学生.分析人物,就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来分析.
这样,他们就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中,看出不平凡的意义,并且做到每天都记录所观察到的东西和每天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写作文是,选材选能表达中心思想的材料,加上教师的具体指导,就可以比较熟练地写记事文.
C. 小学语文 阅读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等方面分析
D. 怎么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去看
分析小说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分析时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一篇小说中可以写一个人物,也可以写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个或几个集中体现作品主题的主要人物。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妇、于勒、船长、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小说通过他们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了他们自私、庸俗、冷酷、势利的性格特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主义。
第二,分析时要抓住主要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由人物活动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生活事件。小说中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实现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钥匙。
例如,《变色龙》中,围绕奥楚蔑洛夫根据狗的主人不同,其态度前后六次翻来覆去地变化,通过这个主要情节的展现,作者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善于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不知羞耻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第三,分析环境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深刻意义。
例如,《孔乙己》开头对鲁镇酒店格局的介绍,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使读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阶级对立、贫富悬殊,人与人关系十分冷漠的环境中,这种环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后悲惨的结局。因此,孔乙己的命运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人们才会嘲笑孔乙己,没有同情,没有怜悯,无情地鞭挞了人吃人的封建社会制度。
总之,分析小说要从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细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说的内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领会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E. 怎么分析小学语文课文
第一
课时
解决
字词
障碍,了解
文学常识
,了解课文内容分结构段。版第二课时精权读分析。
需按照
写人
、
写事
、写
景物
的
文章
分析。
人物抓住语言、
动作
、神态、心理的描写;事件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析;写景的文章按照游览的
顺序
,写物的抓住特征及介绍的顺序和特点。
让学生知道写作的特点,文章的结构。
F. 语文阅读理解 角度和方面 是怎么回事
角度描写是听觉,视觉即作者的感受
方面描写是语言 动作 神态 外貌 心理等 还包括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等
G. 教师招聘备考之如何进行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包括:分析单元导语、分析课文主体和分析课后练习题三个模块组成。首先是分析单元导语。单元导语是一组课文或者一个单元课文之前的导语部分,通常是介绍这一组或者一个单元课文的主题,比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主题是“童年”,本组课文通过各式各样的文章给我们展示出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通常情况下单元导语包含的单元主题、课文介绍和学习提示三个部分,如果从三个维度上看,第二部分一般表达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部分一般表达能力和过程方法。全面分析单元导语,有助于我们快速确定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学会阅读课文之前学会读单元导语也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是分析课文主体的部分。语文文本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文体,常考的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诗歌、文言文等七大类型。当拿到一篇记叙文时,首先需要知道,记叙文的三大分析角度分别是表达方式、表现技巧和表达技巧。那么在分析记叙文时,就可以从这三大角度出发,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大体可以分成五种,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表现手法是指表现你的主题时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更好的表现你要传达的意思。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小见大、象征、借物抒情、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通常是针对整篇文章而言。表达技巧是指在说话时,为了更好的突出够的效果,使用了一些方法,比如运用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说明文通常是对一个事物或者一种事物进行说明,因此,在分析说明文时要注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等角度来分析文本。议论文涉及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涉及的角度可以是论点、论据、论证也可以是议论文的语言。散文作为语文课文中重要的一份子,其考到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拿到一篇散文首先要理清脉络也就是要知道散文的线索、结构。每一篇散文都有自己的主题,因此还可以从主题入手,除此之外,对于形象、手法、语言的分析也是分析散文的重要角度。小说可以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等来分析。人物即分析小说中的人物,不仅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刻画人物的手法,还要分析人物的思想意义,以便挖掘小说的主题。环境即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情节即事件,对塑造人物的作用。主题即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展现某种社会现象,社会风貌;寄寓某种人生哲理;反映某类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等。在分析诗歌时,有一些比较有名望的作者首先要分析作者及其写作背景,分析作者可以了解他的思想倾向以及语言风格,而写作背景更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然后分析诗歌的意境,通过看意境分析出诗歌的主题,还可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诗歌的语言。文言文是文本分析中,很多人认为比较难的一种题材,我们在拿到文言文这种题材的文章时,首先要掌握这篇文言文的文言知识,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的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三类:第一,写景抒情类。这一类的文体要结合背景,体悟情感,仔细,品读体会其中景物描写的绝妙之处。第二,叙事传记类。这一类的文言文通常是寓言故事的寓意或哲理,或是传记体中人物性格特点。第三,议论说理类。这一类的文言文可以去分析作者观点及价值,写作特色等。最后是分析课后练习题这个部分。每篇课文都有其对应的课后练习题,掌握课后练习题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备课时掌握一篇课文的重难点。首先课后练习的字词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本课生字词,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品味语言语句类的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重点语句赏析。内容理解类的题目对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拓展延伸类的题目可以用在作业的布置,课外知识的延伸等。
H. 在分析小说作品时,能从叙事学的哪些角度来着手分析呢
可以复从叙事的聚焦模式制,即零聚焦,内聚焦或外聚焦进行分析。
“聚焦”是叙事学的一个术语,也就是叙述中的视角处理问题,经典叙事理论通常把聚焦分为
: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零聚焦指作者采取一种上帝似的视角,对事件做出全知全能式的
叙述。内聚焦指从特定的某个人物的角度叙事。外聚焦指从旁观者的角度叙事,不涉及任何主
观内容。
具体的楼主可以网络看看。满意就采了吧。
I. 简述小说鉴赏的角度与方法
文学作品的四大样式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在四大样式中,小说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可是如何阅读鉴赏小说,大多数学生还很茫然。不少学生阅读小说只是看个故事情节,老师布置写鉴赏文章,却不知从何下手。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小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课题。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小说鉴赏的方法。
一、明确特点,确定方法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应根据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小说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小说应采用何种方法进行教学呢?t要回答这个试题,首先必须明确小说的概念及特点。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服务的。根据小说的特点,我确定了小说鉴赏的三个环节:即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然后欣赏小说的艺术手法(重点是环境描写)。
二、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人物形象虽然是小说的中心,但是人物形象是建立在一定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的,因此,阅读鉴赏小说必须从故事情书这个环节开始,只有熟悉故事情节,才能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众所属知,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必须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小说也是如此,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是有线索贯穿起来的,所以阅读鉴赏小说的第一步应该是理清线索。如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以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组成全文的故事情节;又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全文依次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拜见贾母→初见王熙凤→拜见两位舅父→宝黛相会等情节;再如《守财奴》一文是以“葛朗台对待家庭财产的态度”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先后写了“抢夺梳妆匣”,“诱骗继承权”和“看守密室”三个故事。
大多数小说全文只有一条线索,而有的小说则有两条线索组成。如鲁迅的小说《药》就是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华家的故事为明线,以夏家的故事为暗线组织材料,展开故事情节的。明线按故事情节发展依次写了华老栓买“药”→华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华大妈上坟四个部分;暗线则依次写了夏瑜就义→夏瑜的血被吃→茶客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四个部分。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但有些小说前面还有序幕,或者后面有尾声。如《项链》开头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就属于序幕部分。有些小说故事主体不是完全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如《项链》一文最后发观项链是假的既是高潮又是结局。而《守财奴》一文的三个故事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
还有的小说,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故事情节由几个高潮组成。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与众亲戚见面就同属于发展高潮部分。全文有两次高潮,王熙凤出场是第一次高潮,宝黛相会是第二次高潮,也是最高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陆虞候密谋害林冲”和“风雪夜山神庙复仇”就是两个高潮,而在两个高潮之间则有一个过渡(低潮)――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因此本文的情节结构为开端→发展→过渡→高潮结局。
由此可知,小说鉴赏首先必须理清线索,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而小说的故事情节并非千篇一律地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会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这是小说鉴赏必须使学生明确的问题。
三、掌握手法,分析人物
如果说小说教学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话,那么掌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有哪几种呢?t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求学生明确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刻画人物的?t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主要是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林黛玉的外貌通过众人眼中的林黛玉,王熙凤眼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三次描写,既写出了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一面,又揭示了她容貌标志,美丽多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一面。而林黛玉的语言、动作描写既表现了她注意礼节,顾全大局,办事小心谨慎的性格,又表观了她心态复杂多疑的一面。
除了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以外,有些小说较多地运用了心理活动描写。比较典型的是《项链》,文章开头序幕部分用了大段的心理描写,写玛蒂尔德的“痛苦”和“梦想”,一共七次用了“梦想”一词,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揭示她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一般说来,外国小说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而中国小说特别是中国古代小说擅长人物的行动描写,但在中国小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也比比皆是。如鲁迅小说《药》中刻画华老栓的性格也用了较多的心理描写。老栓去买药及买药回来路上的有关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了华老栓的“爽快”、“自信”、“深感幸福”的心理,从而表现了他愚昧、麻木的性格特点。
小说刻画人物性格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法那就是细节描写。如《守财奴》中葛朗台临终抓法器和嘱咐女儿“到那边去向我交帐”两个细节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至死不渝的守财奴性格。《陈奂生上城》中陈奂生三次坐弹簧太师椅的细节;拿提花枕巾擦汗、衣服也不脱,盖上被头就睡的细节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既表现了他勤俭的一面,又揭示了他“自私狭隘”的一面。
小说描写人物大多采用正面描写,但有时作者还采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如《药》中华老栓和康大叔两个人物属正面描写,而夏瑜这一人物则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刻画的。文中刑场上及狱中的描写都属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夏瑜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四、鉴赏环境,概括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鉴赏不可缺少的环节。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如鲁迅的小说《药》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只剩下乌蓝的天……”这一自然环境描写既勾勒出黎明前黑暗时刻的特征,同时也渲染了夏瑜就义时肃杀、悲凉的气氛。还有“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这一环境描写刻画了老栓买到药后的兴奋心情,从而揭示了人物愚昧、麻木、落后的心理。还有小说第四部分运用比喻手法写坟场的环境,层层叠叠的坟冢,表现了清政府对革命者残酷镇压和对劳动人民的阶级压迫,揭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小说除自然环境描写之外还有社会环境描写。如《药》中刑场上围观的场面,士兵号衣上的大白圈,还有夏瑜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等渲染了时代特征,说明了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角度写风雪: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通过人物动作、感觉写风雪,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这个落难英雄的处境。同时作者也以风雪的变化层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才会在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会被摇振、压倒;正因为草厅被压倒,林冲才会到山神庙安身;正因为在山神庙安身,林冲才会暗中听到陆谦三人的话,促使林冲杀敌报仇,使林冲走上反抗的道路。
由此可知,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综上所述,小说鉴赏应紧紧围绕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环节展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或预习课文时,必须按照这三个环节进行;在指导学生写鉴赏作文时,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小说的某个方面进行读后感或评论性文章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