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分析短文能力
1、掌握方法,独立阅读. (1)多读:在课外阅读方面,我注意让学生掌握不管读什么书,都应按这样的步骤去进行:先粗读,再细读,最后再精读.并注意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真正读有所获.并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教师注意把握动态性原则,因内容而异,教育学生采取相应变式,充分发挥模式作用. (2)多动手:语文学习不仅使学生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化过程.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结合的环境,让学生的说、写有形可依,有据可依.我在进行阅读指导时,让学生多动手写一写读书笔记,要求他们对书中的名言警句、优美词语、歇后语等分类摘抄,写一写读后感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绘动手去画一画.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2、坚持实践,从不间断. 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好,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阅读实践活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今天可进行可不进行的事,它需要的是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做到以“趣”求“活”,“活”中见“悟”,即便是一时难于理解的,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语文能力及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同时教师注重点拔,引导学生广泛获得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大阅读量,丰富知识. 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以学生个性养成,扩大知识面,提高能力为基本目标的有意识的行为.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积极情感,应该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②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和作文水平
高中的的作文部分占考试里面很大的比例,因此撰写一篇能够获得高分的作文高中里面是特别重要的.那么你如何提高中国作文水平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教一对一辅导中)
3.开头和结尾应简明扼要,最好是两行半
除了避免大肚部成分外,还不允许使用"大头作文".建议考生在完成作文的时候最多,开头的文章不能超过三行半.想一想,一开始就占用太多的空间,老师的视觉会立即疲劳,这也会影响审卷老师的情绪.
总结:上面的作文高中考试的技巧,其实在写作的时候列出来大概特别关键.一层是一段.这样作文的整体就会明了很多.
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效的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技巧的提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与写作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阅读和写作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体现[1]。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阅读与写作关系逐渐成为广泛讨论的课题,与传统的重阅读轻写作不同,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找到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以读促写,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被看作两部分内容,这种将阅读和写作分离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和效率,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有效契合,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2]。首先,有利于语文教学更加契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仅仅包括学生的阅读素养,也包括写作素养,促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能够理顺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关系,写作教学不从属与阅读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其次,写作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写作教学要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服务,割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写作缺乏素材,在阅读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难以应用到写作上,促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就是要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学生将阅读学习中学习到的知识、技巧应用到作文写作中,再将通过写作发现的不足反馈到阅读学习中,更加有目标的进行阅读。此外,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转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等方面。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逐步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通过考察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其阅读和写作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及模式陈旧,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过度重视阅读教学轻视写作教学。其次,课程安排存在重视阅读轻视写作的现象,部分学校课程安排阅读课程数量与写作课程数量相差悬殊,每周写作课程普遍在两节左右,而阅读课程多达八节[3]。第三,教学方法不科学,阅读教学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主动阅读、思考的时间少,写作教学以写作练习为主,尤其缺少“说”的内容。第四,学生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不平衡,由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课程数量存在不平均的问题,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普遍高于表达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促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契合,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契合新课标教学理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促进学生全面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贯彻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重视阅读教学的同时加强写作教学。教务部门应该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咨询语文教学专家基础上,制定语文课程计划;教师要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阅读与写作教学,不可偏废;教师必须正视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写作教学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将写作教学作为与阅读教学并重的教学任务。
第二,立足文本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所使用的文本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所选取的,以文本为中心,从文本形式、内容两个角度,开展阅读教学,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篇章结构、段落布局、内容选材、行文技巧,在阅读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写作能力。比如,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篇课文《山雨》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文章结构及行文后,安排学生仿写自己听雨、看雨的一次经历,或者为这篇课文增加段落,在文后补充内容。
第三,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全面素养。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阅读和写作教学都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思考、练习,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提高学生阅读和合作能力;针对写作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书面写作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设置课前演讲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或者利用读书会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口语表达教学,即在写作课上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本,让学生转述故事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排演情景剧等形式,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片段,学生自主讨论、改编名著,写作情景剧剧本,并演出,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学习习惯。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有效契合不仅仅需要教师教学的努力,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养成了重阅读轻写作的习惯,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较高而写作水平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然会喜欢阅读学习厌恶写作练习,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提高对写作的认识,循序渐进的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对写作练习的兴趣,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精度、通读相结合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其次,要培养学生摘抄、做笔记的习惯,尤其是小学生普遍爱好阅读故事性文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故事内容,还要关注文本的结构、行文技巧、语言表达。再次,要引导学生对优秀文本进行摹写、仿写,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最后,要引导学生以写作作为阅读目的,不断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乃至义务教育阶段都有着奠基作用,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抓住了小学教学的关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将阅读和写作的有效契合提高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促进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契合,是深化小学语文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④ 小学生语文阅读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 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 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 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 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 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⑤ 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太平中心小学 林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涌入,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提倡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踊跃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要求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正确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备的技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旨意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引导质疑法。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在学生不能完全自学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又往往是靠引导学生质疑来体现的。在阅读教学导入时,我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帮助学生激发兴趣、不断拓宽思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我指导学生阅读三年级下册课文《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①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②为什么必须要把这条鱼放掉?③最后这条鱼放掉了没有?结合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从阅读中他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原来,汤姆钓到的是一条大鲈鱼,但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因此,在父亲的坚决要求下,他最终还是把这条鱼给放掉了。
(二)讲故事法。孩子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努力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演讲,被激化的、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例如我在上小学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给学生讲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交战的成败故事,并顺势诱导学生:为什么给人家当奴仆的越王勾践最后能反败为胜灭掉了吴国呢?这一悬念的设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迫不及待地去阅读课文,并从读中了解到:课文叙述的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明白了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反败为胜;而吴王却骄傲自满,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的道理。
(三)课堂表演法。小学生都有爱玩好表现的特点。在进行童话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时,我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教学形式,让几个学生来担当课文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是自己或自己班里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我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哪吒、东海龙王父子等角色,并引导他们要演好角色必须把握好人物特点、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让他们在班上表演,学生都兴趣盎然地从表演中寻找故事内容:原来,文章写的是小哪吒大闹东海,降服龙王,使人们重新过上太平日子的事。这种因表演而形成的阅读活动,既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全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创造学习的激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上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的一些方法,学生初步自主阅读完课文后,对全文内容已有了整体的感知和认识,接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阅读环节。
二、细读课文,加深感悟。
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他们对文章的感悟。
(一)理清文章脉络。理清文章脉络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比如我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汤姆去钓鱼钓到鱼放掉鱼这一顺序细读课文,帮助他们梳理文章思路,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又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按课文是怎样描写香港的沙滩、海洋公园、以及街市这几个景点的?这一思路细读课文。通过有条理的细致阅读,学生领略到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繁华的街市以及美丽的夜景,从而感悟到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二)分段、分层细读,感悟课文内容。比如我上三年级上册《石榴》这篇课文时,在细读课文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春天时石榴的叶子,夏天时石榴的花,秋天时石榴的果实这三个方面内容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阅读,并着重引导学生对石榴果实的颜色、样子、味道进行细读,从而加深他们对石榴的印象。
(三)品读语言,体会文章语言的美。如三年级下册的《荷花》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文中有许多精美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课件展示出许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美妙的音乐,引导学生在一个美的意境中诵读精美的句子,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通过在意境中诵读这些句子,学生不仅从视觉上欣赏到荷花的美,而且还能从品读语言中感受到荷花的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些课文,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课文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各种感官,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精读是细读的继续和提高,即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深入、透彻地认识课文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课文思想内容。
(一)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词虽然是语言中较小的语法单位,但每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些具有概括性的关键词语。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关键词、主题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一文中,纯净和明洁是两个关键词。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描写天空纯净和明洁的句子反复诵读,比如: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等句子。从诵读中学生理解了纯净和明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解了拉萨天空的特点,以及拉萨天空的美。
(二)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抓住中心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上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中心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精读课文。如: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体的景物来突出这个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点?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点?这些问题的设置,推动学生去寻读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这个甲字来写,用了先总后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甲字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三)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课文里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更深层地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比如我上到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句话:你见过城里的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乡下见到的鸡又是什么样子的?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理解乡下的鸡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理解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文章内涵。
(四)抓住过渡句来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作者要表达的前因后果。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的过渡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围绕这个过渡句,我给学生设置了两个问题母亲到底有多轻?而‘我’为什么那么难过?,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母亲原来才有八十多斤,但在作者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拉着他,背着他的妹妹,肩上还在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通过精读课文,学生由此体会到作者为何如此难过,进而理解作者对母亲是多么的愧疚。
四、运用朗读技巧赏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阅读教学,我们不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他们在思想上获得启发。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指导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与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一)注重要点挖掘,以读入境。一篇文章的情感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选取那些有助于挖掘文章主题思想的句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帮助他们深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桂林山水》一文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了荡舟漓江时的情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这句话,他们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读悟情。在朗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唤起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象文中的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内涵,读出真情实感。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汤姆的心情变化,我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是你们钓到那么大的一条大鱼,会舍得放掉吗?如果放掉了,心情又会怎样?然后,我让学生叹了一口气再读文中句子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使他们在想象和唉声叹气的诵读声中,体会到汤姆由原来钓到鱼的惊喜到放掉鱼后的失落心情。
(三)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在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读中悟,在悟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一课,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这个道理。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道理的理解和体会,我设计了几个练习题,如:过马路时,不管( ),都( );自习课上,不管( ),都( );在公园里,不管( ),都( )等等,通过练习学生对自觉遵守规则这一道理的理解更加形象和深刻,使他们在思想上获得新的启迪:遵守规则,就要从自己做起,只有人人都自觉遵守规则,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科学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整个阅读活动中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评价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把他们的思维引向深入,是我们教师的基本职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读出内容,读出思想,读出感情,读出启发。
⑥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怎样总结作者写作目的
英语学习:1.每天坚持听一个小时的听力,一定要听懂后再听后面的2.做阅读理解时一定要一篇篇的吃透,总结作者的写作目的。3.每周写两篇作文,可以拿给老师批数学要总结以前的错题,查出每题的考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