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环境促进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
在网络时代,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已逐渐融入到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
那么在新时代,
如何才能很好地利用先进
的技术为提高我们的作文教学水平服务呢,本文我主要从逗利用网络,
积累写作
素材地
和
逗借助网络,
提高作文训练水平地
两个大的方面论述如何借助网络环境,
促进作文教学。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丰富作文素材
作文写作训练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气
势向我们扑来,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缅对网络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日益加强。
而将网
络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也在很快普及,
像现在济阳县的全部中小学已基本实现了
逗班班通地,在实际的工作中,
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有着突出
的优势,尤其是以下几点让我感受深刻。
一、
借助网络,丰富作文素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
活。
初中同学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
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作文素材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经历和
社会生活,二是阅读相关的作品,
掌握充足的素材,
而网络环境就可以为学生提
供作文的源头活水。
1
.
让网络成为学生储备生活的捷径。
充分的生活储备是写作的前提。叶圣陶指出:
逗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
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地应该说,学生的生活是
多姿多彩的,他们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是密切的,只是孩子们不注意观察,
不善
于观察,
对有价值的素材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
如春日百花盛开的田野、
夏日群
星闪烁的夜空、秋天的稻花飘香、
冬日的寒冬大雪等自然景观,
孩子们参加的演
讲比赛、拔河、跳绳、踢毽等文体活动,还有学生参加的学雷锋活动、社会调查
等都是习作的好素材。
因此,
教师要做有心人,
平时要注意捕捉信息,
收集素材,
把学生的活动拍成照片,做成网页在课堂上再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让学生走
进广阔生活的不同领域,
坐在教室里就能静观世界。
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有了充实
的内容、广泛的题材,如源源之水,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毋须搜肠刮肚,写作
的路子便会越走越宽。
2
.
让网络为学生高效率大容量阅读提供保障。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地是作文的古训。语
文积累,单靠语文课内
40
分钟的时间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走出语文课本的小天
地,树立开放式的语文观,到古今中外的广阔文学天地中去遨游,开拓视野,博
采众长,变他知为己知。
由于学生手头的资料有限,
阅读时间有限,阅读的针对性往往不强,效率也
不高。虽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外读物,但数量较少,而且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而网络正好为学生的高效率和大容量阅读提供了保障。
网络具有强大的搜索和筛选功能,
写作前,
可以按照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章,
新闻记者的针对性很强,信息量很大。如,
Google
上搜索逗环境地一词,有关
的网页就有
280
万项,网络上搜索逗克隆地一词,用时
0.001
秒即可找到相关网
页约
2,810,000
篇。学生在网上自主扩展阅读,不论是阅读的数量还是质量,
与
传统读写结合中的阅读相比,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要克隆„„》是一篇借逗克隆地的话题,抒发自己理想、愿望的作文。
学生能过网上查找资料,不仅懂得了什么是克隆,认识了第一只逗克隆地羊逗多
利地
,还知道了我国研制出的第一头克隆牛,知道了在老鼠的身上可以克隆出人
的耳朵,懂得了不仅可以克隆动物,而且可以克隆植物。通过阅读这些信息,学
生再进行作文就容易多了。
二、
借助网络,提高作文训练水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逗情境地、逗协作地、逗会话地和逗意义建构地是学习环境
中的四大要素。它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是学习的前提。
因而情境
创设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把学生置于一个具体的场合、
景象或境地,
让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从而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动机。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作文需要,
利用网络环境的多媒体优势,
精心选择有关的
CAI
课件或
其他多媒体的资料,通过媒体展示情境,
借助富有激情的导语,
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题目和写作要求,
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如我在教
学《向往奥运》一课时,精心制作了包含奥运知识、中国申奥等内容的网页,有
图片、录像和
FLASH
动画„„通过网页展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逗一个国家,
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地
在充分激发学生
情感的基础上,
让学生畅想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情景。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写的习作《畅想
2008
》内容具体,想象丰富,语句也十分生动。
(二)指导观察,合理想象。
观察是作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
的观察,
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
把文章写具体的。
因此在指导观察时要针对学
生的实际情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
观察方法。多媒体网络环境创设的直观、
生动、
形象的场景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如在教《记一次运动会》这
篇作文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组反映运动员赛场拼搏的画面,做成
FLASH
动画,
要求学生一幅幅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
留下一个整体印象。
再通过分解定格、
放大和慢镜头的演示着重指导学生围绕逗运动员是如何积极参加比赛的看地
逗运
动员获胜的喜悦表现在哪里看地等问题有重点地观察,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
么看听到了什么看想到了什么看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
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
话动,展开全理的想象,这样学生写作的内容就丰富了,思路也开阔了。
(
三
)
修改评析,共同提高
.
新课程标准强调,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
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依托网络引
导学生评改作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台上读,学生台下听,逗耳听为虚地,学生听得支离
破碎,不以为然,评改效果不明显。利用网络评改作文,使学生逗眼见为实,动
手为真地
。
评价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学生的作文已经输入电脑,上课时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
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
闪烁。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字、词、句、标点等部分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
删、变、换等修改。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领会了修改的方法,对修改自
己的习作就心中有数了。
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
学生不但可以浏览老师对自己作
文的评语,也可以浏览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评语,
不但可以评改自己的习作,
还可
以对其他同学的习作提出评改意见,扩大了交流范围。同学间相互启发、
疏导与
帮助,提高了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实践证明,
多媒体网络作文教学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它实现了教
学时空的开放,实现了信息资源开放,
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
实现了教学评价
的开放,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校外、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它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还增强了学生的主
动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促进和优化我们语文教学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我
们要在如何实现两者优化结合上继续深入我们的研究和思考。
『贰』 语文课外阅读技巧 概括方面 小学 如何找关键词
阅读没有界限。因为有些题不标准。比如会跳舞的火炉,,就是内容。要有阅读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实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自己多发挥!就能学好。。我有经验
『叁』 小学语文抓住关键词方法是概括法吗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38课《望梅止渴》中的课题:望梅止渴,就是一个中心词,也是全文理解上的关键词语,掌握了这个词语,就能够带动学生对于全文的理解。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0课《责任》,课题“责任”这个词语就是全文围绕的主题。小男孩不慎砸坏了邻居家的玻璃窗,用劳动还钱来弥补过失。这篇课文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因此,课文用“责任”为题,结尾还通过小男孩的话凸显了主题“……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这一词语的理解,全文的主旨也就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了。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9课《医生的心思》一文中,“心思”就是一个统领全文的关键词语。抓住了这个词语进行提问:谁的心思?什么心思?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心思?然后再让孩子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和线索,来解答这几个问题,那么“医生的心思”就会显而易见地被孩子们把握住了。再有文章中还有3个也是相对关键的词语:简练、简洁、简短。这三个关键词从另一个角度对于医生的心思做了注脚,让医生的一心为病人着想,不想浪费不必要时间在反反复复的病情描述上的心思,轻而易举地被学生掌握了!
类似的还有很多,课本里几乎不胜枚举,二下的《掌声》、三上的《全神贯注》、《起死回生》;四下的《列车上的“人造屏障”》等等都是抓住了关键词就可以得到把控全文的结果的。所以,希望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一双慧眼,能够在阅读文本中找到“关键词”,能够准确地寻找到关键词,将为你的阅读题目提高至少五分左右。可不要小瞧了关键词的作用哦!
找到关键词后做什么?
1、围绕关键词提问,凡是跟关键词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提问。用提问的方法就能够找到文本中事物之间的联系。
2、把关键词和文本中的人和事件想联系,整理成通顺的句子,你会发现围绕关键词和文本主人公以及事件所组成的句子几乎就可以表达全文的主要内容。不信你试试看!
3、关键词和阅读题中的后两道题目直接相关,把关键词放到阅读文章的最后两道题里,共同思考,你会研究出关键词就是一把钥匙,可以解答那两道各分最高的题目哦!这个可是个秘密,别怪我没告诉你哦!
关键词藏在哪里?
1、课题上。
2、人物的语言中。
3、开头第一小节,或者结尾最后一节。
4、过渡句或者过渡段中。
需要提示的是:无论关键词在哪里,你不找它,它是不会自己出来到你眼睛里的,一定要仔细看文章才能找到哦!
『肆』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的种类和用法
一、构成并来列句:各自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常用关联词语
又……又……
既……又……
一边……一边……
那么……那么……
是……也是(不是)……
不是……而是……
即……也……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
二、构成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不但……还……
不仅……还……
……更(还)……
……甚至……
不光……也……
『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抓重点词句要以具体的课文为例,比如小学语文六年级的《穷人》,我们可以抓住“哦,我们回,我们总答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动词用得特别形象?学生很容易会找到“熬”字,再结合“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这句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渔夫的高尚品格也就不言而喻了。
『陆』 小学语文关联词语的种类和用法有哪些
1、构成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常用关联词语: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即……也……,一面……一面……,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例句:
我们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
领导一方面肯定了他的优点,(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他的缺点。
这个商场的东西价格又贵,质量又差。
老王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才把孩子养到这么大。
这本书不是我的,而是他的。
2、构成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仅……而且……,不但……还……,不仅……还……,……更(还)……,……甚至……,不光……也……。
例句: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他不但平时不休息,而且周末也工作。
他不仅自己完成了任务,还帮助了其他同学。
他不光自己完成了任务,还帮助了其他同学。
他不但自己完成了任务,还帮助了其他同学。
3、构成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常用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
例句:
要么他来,要么我去,明天总得当面谈一谈。
这个周末我不是去故宫,就是去长城。
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柒』 小学课标中的关键词具体指什么
一、关于“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第一,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传统的教育 教学,课堂上老师一统天下,主动权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是"告诉"者,学生 是"理解"者;老师 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 是信息 的接受者。学生 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下"聆听"老师 的教导。而对话则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
第二,对话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把教参对课文的分析和教师自己的理解,生硬灌输给学生,这种灌输带有强制色彩:学生 的阅读理解不能越雷池一步,必须按照教参和老师 的规定、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其结果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内涵把握的千篇一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然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 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储备,肯定会对课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语文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两个要素:第一,在对文本的解读上,师生是平等的;第二,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 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 和启示。 这里比较难理解的是师生和文本的对话。有老师 问:文本是客观事物,人能够和它对话吗?我们不妨用具体的课文来代替文本的概念,进而准确理解这一阐述。一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某些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我们来阅读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来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也就是和作者的一种间接对话。当我们读懂了文章,也就是和作者达成了心灵沟通,取得了情感共鸣。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所谓的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笔者的理解就是:学生 、教师平等交流,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共同进人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对文本中的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
二、关于“互动”
互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所谓互动,按照字面的意思,就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中,它的意义有了升华和丰富。笔者理解,教育 教学中的互动就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它既是校园里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又是一种实践活动的形式。互动有两个要素不可或缺:
其一,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互动呢?例如,一个小学班主任 ,以各种严厉的手段管理自己的班级,对学生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对他望而生畏,那么他和学生 之间永远不可能有互动。由此可见,互动实际上是民主精神在教育 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其二,互动必须是积极的、自主的。互动不存在任何"被动"的因素,它必须是双方自觉自愿、积极参与的一个过程。
教育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即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控制课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而是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以指点,学生 也给老师 以启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生互动,则是学生 之间摆脱了“各自为战”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互相推动,从而共同提高学习效益。
三、关于“整合“
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是打破原有各要素之间的封闭状态,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捌』 小学语文关联词填空有什么技巧
技巧:
看看前后两句话有什么关系,比内如说什么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
填出关联词以后多容第几遍,觉得通顺了才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多答题,多做训练就好了。
『玖』 小学语文论文,要有关键词和内容提要的那种,急,在线等。
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作文教学
内容提要:看图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关键词:看图作文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看图方法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作文中,作文的形式有很多种,如:看图作文、片段作文。在九年义务教材“新课标”作文序列训练中看图作文训练比例相当大,因为看图作文是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
为了使学生写好看图作文,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训练学生看、说、写,然后组合成为内容具体、符合图意的看图作文。
在教育中,我是这样完成看图作文教学的。
一、 教给看图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而细致的观察能力。
看图作文关键要训练学生看好图,要教给看图方法,如抓重点、抓特点,按一定的顺序等。引导出学生正确、细致的观察,把图看懂。才能正确理解图意,才能写得具体。这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
1、 根据不同的画面确定不同的观察顺序。
看简单的单幅图,按从背景到人物的顺序,如:观察《植树》这幅图时,就应先由背景(远)到人物(近)的顺序观察的,先由人物,远近的物体确定植树的时间、地点、人物,最后观察近处的两个同学栽树动作,看简单的连幅图,可按总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一幅描写植物的图画时,也应指导学生先观察植物的整体,然后再仔细观察它的枝、叶、花、果实部分,最后再从整体的形状、颜色等方面抓住特点观察,所以说指导看图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图意、不同的表现形式选择并确定不同的观察顺序,这样对学生分析图意抓住图意有一个良好的帮助。
2、 掌握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方法
先整体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以求了解画面的基本内容。
接着具体观察景物认清画面中的环境。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情况,再具体观察人物,看人物的外貌、身份、年龄,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想他在干什么,怎么干的,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最后再从整体全面看图,说明什么意思,从画面深入到画中体会。这种从粗到细的观察过程,就是指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观察的。
二、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
想象是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低年级看图作文中,由于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他们往往就说图学图说出或学出的经常的平淡无味,如果适当引入想象,就会使表达的内容丰富生动起来,如:在教学看图写话《堆雪人》时,就图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丰富的想象,通过孩子们的动作、表情,以及环境,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把它说出来,在运用学过的词写下来,这样,想、说、学相结合,又详细又具体,学生的作文兴趣就越来越浓了
观察的方法掌握了,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常言道“兴趣和爱好是做好每件事的重要因素”在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养成按照方法,善于观察,并且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进行口头叙述,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会不断的提高。
富兰克林曾说:“人们往往很注重做每件事情的结果如何,其实他们做事情的过程则更值得注重和回味。”我们低年级作文教学也上结于作文教学的重要过程,如果按以上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循序渐进,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