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16 14:27:27

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俗话说“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点,是语文启蒙教育的开端。有识之士提出,小学生识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这样越有利于学生开展广泛的阅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点,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关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此,在识字教学中我总结出了如下几个要点:
一、科学引导 学会自主 提高效率
小学语文老师都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安排上做了较大调整,规定:“低年级(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学会500个左右。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方法,必然增加学生负担。因此,在识字教学方面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教会学生自主识字的技巧,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以本为“本”,抓好课堂识字
从一年级新教材来看,每课生字约十七、八个。这些生字分为两类,一是会写的字,二是会认的字。这些字能不能在两课时让学生熟练掌握,关键在于得法。
(1)课前,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
学新课前,告诉学生,课文中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有的已经认识了,有的还不认识。不认识的怎么办?要认识新朋友,第一步是干什么?先知道它的名字(音),第二步干什么?认清它的模样(形)。知道它的特点及用途(义)。教师和学生一起把生字在书上标出来。然后读一读,叫准它们的名字。还要注意它的邻居是谁,它还能与谁交上朋友。时间一长,学生便能借助拼音养成预习生字的习惯。
(2)课上,教给识字方法
在课堂上,老师的识字办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决不是单调的,枯燥的。
①突出重点,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课文中的字有的可完全让学生自学,对学生易错的字,要先强调,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对形近字、音近字等特别容易出错的字,要先出示或用彩笔标出。
例如《比一比》中的“堆”字。教师书写的时候就把“堆”字的“土”用醒目的红笔标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易把它念成“谁”)
②比较联系,避免孤立识字。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单独去认识本课中的字,而是把相同或相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如学习“目”字,可与日字相比较;讲“请”这个字时,要和清、晴、睛一组字相区别,一定要让学生比较出它的偏旁及其表示的意义,以免混淆。
③理序分类,避免按部就班。
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一定要按照课文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来进行识字,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分类。可把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或半包围结构的字归为一类,这样学生学得方便,记得简单,又符合按偏旁记忆的规律。
④开展趣味识字,避免枯燥记忆
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结合紧密。在教学汉字过程中,特别注意联系实际,进行趣味识字。
例如,学习“目”字,可让学生摸摸眼睛,口表示眼框,是两只眼睛,所以有两道横。雨中的“一”表示“天”,再看“冂”,多么像房子呀,天上下雨,小雨点在屋檐上“巴嗒巴嗒”往下滴,一开始,是老师来讲,时间一长,教师在课堂上渗透这种做法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去编字谜。
2、活动中巩固识字,加深记忆
活动课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由于活动课上有各种各样的游戏、竞赛,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针对这种特点,我们低年级在每周三下午第二节活动课上,专门开辟一节语文活动课。
活动形式有:猜谜语、摘果子、添笔画、编顺口溜、编故事等。
二、大胆放手 自主识字 感受乐趣
学生在学习生字过程中,掌握了大量的识字方法,我们再给他们自主识字的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识字才能,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自主识字的乐趣。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例如:在课堂上的识字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说说,这些字中哪些是你认识的,当学生说出后,我及时鼓励他说:“你真棒!”并问他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会说,我是在阅读带音乐读物中认识的,我是在广告招牌上请教父母认识的,我是……“你真会识字,继续努力!”学生听到老师这真诚的鼓励,从中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在活动课上,让他们尽情发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识字秘诀、绝招等。
有的说出了用猜谜语识字的方法。
例如:什么圆圆像盘子?(日)
什么弯弯像小船?(月)
什么清清哗哗流?(水)
学生编的谜语五花八门。如此简单而有趣味的活动,调动了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
有的说,用添笔画游戏很能记住字。
例如:“田”减一笔是日,减两笔是口,或土。
“日”加一笔可以变成几个字?(目、旦、白、旧、由、甲、田、申、电)
有的说,我的部件记忆也不错,然后说出了好几种。
①例举法:学生常会在某些由几个不相关部件组成的字上出错,可用顺口溜把部件列举出来。如“碧”字可记为:要问“碧”字怎么记,王白并立石上头。“解”字可记为:记解字,角刀牛。“赞”字可记为:二先(仙)肩并肩,站在贝峰头。
②叠字法:如记“林”、“森”;树木真有用,大家都来种;二木就成林,三木变成森。
③对比法:通过对两个或一组易混字的某个部件进行比较记忆,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a两个比较:
衷—衰:顺(竖)者衷,逆(横)者衰。
人—入:一“人”抬头走,还得抬头“入”,人的撇长似抬头,入的撇短似低头。
乌—鸟:“乌鸦”是鸟儿,黑得不见人。
b一组比较:戍—戌—戊—戎:点shù(戍)横xū(戌)空wù(戊),十字交叉就读róng(戎)。
已—巳—己:已(yǐ)半巳(sì)满不出己(jǐ),想作围墙记。
c形音比较法:顺口溜对区别汉字的部首、读音也很有帮助。
①比部首:彳—阝:师徒两人行,路陡直耳鸣。
冫—氵—灬:两点冰,凉冰冷寒;三点是水,池河江海;四点是火,烹煮煎熬。
②比读音:用来区别声调,并借助声调顺序记字,相得益彰。
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削(xuē)学(xuã)雪(xuě)血(xuâ)
三、走出课堂 拓展识字 终身受益
我们在实践中还发现,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接触社会的面较窄,信息来源少,不利于学生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开展生动有趣的识字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自己识字的习惯,使学生能多识字,早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为载体,以《拓展读物》为补充教材,研究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优化组合方式。既注重汉字的构字规律,又注重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
(1)随课文识字,确保识字量的下限。
把课本要求认识的生字作为识字重点,要求四会,确保教学目标要求的每个学生识字的最低数量。同时研究每课生字“分步出现”与“相对集中”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理解词义,掌握字形,同时让学生有自主合作识字的机会,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一字带多字,拓展识字范围。
通过组词扩词、说话造句的方法,带出生字新词,注重理解运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拓展识字。以“基本字带字”(如:由一字带出一组形声字)的方法,突出字形规律,拓展识字。
(3)结合课外阅读,研究识字和阅读的数量、时间的分配以及要求。
阅读与识字密不可分,学生的识字量越大,其阅读能力就越强,同样,通过阅读,能增加识字量,加深对字词的理解,提高识字能力。学生学语文,首先要过识字关,其次就是阅读关。因此,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在阅读中渗透识字,同时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
(4)将拓展的内容、方法整理归类,建立识字档案,分阶段巩固所学字词。
识字教学重方法、重积累,一年级学生自觉积累的能力较弱,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将学生平时说话造句中交流的词语,以“看拼音写词句”的方式,让学生拼拼写写。一般一个生字组成三、四个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还将学过的生字重新组合成句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析同音字,提高识字、运用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读读认认,巩固生字,积累词汇。除了将《拓展读物》上学到的字词印成材料之外,还印发了本班学生姓名、量词、多音字、句子朗读等多份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总之,识字是低年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一定要加强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容易,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现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版可。教学中重工具权而轻人文。如:着重讲字的笔画、结构和词义,段意等,而忽视其运用。考试中出现了字的笔顺,而且要学生不能写错顺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笔顺本身也有争议。这主要表现在对分数的追求上,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不管这种教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广的。比如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学生正在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试考条文,学生背是背会了,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㈢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值得注重的几个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沟通与交流,达到师生在人格上和地位上的平等,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但是,教师作为施教的主体,他们受国家和社会的委托完成教育内容,逐步实现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特别需要教师的指导、引导和点拨,这就必须要求教学是在教师主导下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整个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恰恰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确立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前提和条件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诺千金、矢志不渝的诚信。这是文本的价值问题,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点拨学生。

二、一味求新,排斥有效的传统教学思想方法

新课改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提出三维目标的统一。但有些教师却将传统的、好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放在一边,甚至不顾教学重难点,而去搞一些无所谓的讨论和扩展。如有些低年级的教师整堂课围绕一首儿歌教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兴高采烈。课后老师却说这堂课的重难点是识字、写字,这难道不是忽视了识字写字教学了吗?优秀的语文教育传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应该借鉴学习,加以利用。

三、强调学生积极发言,忽视学生学会倾听发言

新课堂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要求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响应: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表现才华的空间;学生情绪高昂,争相举手发言。但在“热闹”的同时,学生“一言堂”的“独我”意识的潜流也在悄悄流淌――部分优秀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往往教师一抛出问题,他们未经深思熟虑,就喊:“我来!我来!”大部分学生只好充当旁听者,等待着优秀学生的“施舍”。当一个学生争得发言机会后,其他学生有的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地坐在座位上。如果教育只顾创造课堂“热闹”的情景,而忽视对“热闹”背后的学生“独我”意识潜流的疏导,没有组织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那么新课程倡导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就无法落实,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行为就难以矫正。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吐露真情,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吸纳别人的观点。

四、把“问题都解决”的课看成一堂满意的课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的“活”,需要教师灵活地引导、盘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但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考,更谈不上创新。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式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无从知道的。因此,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也便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这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去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

五、学生作文――套用模式,写非所想

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抹杀学生真实感受的现象仍然严重。小学虽无升学压力,但对教师的评估主要还是要通过考试。老师便把一些作文的程式、作文范例塞给学生去套、去抄,代替学生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确实是语文教学长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误区。
要走出这一误区,首先教师要做“有心人”。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体验生活,一旦发现可写的内容就及时提醒学生记下来,帮助他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其次帮助学生“厚积”。通过写日记、随想等方式,把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记下来,让学生养成及时梳理材料的习惯,以便习作时“薄发”。第三,教会学生观察,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仔细地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联想,促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㈣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z
直接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要注意什么

难度适中,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回答热情,善于引导鼓励和表扬学生,学生回答错了后不要随意批评学生,注意给每一个孩子回答的机会,给与回答问题的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和实物奖励。维护好课堂秩序,不要让学生大声喧哗。对于观点不同的学生不要让其发生互相谩骂的事情,要让其友好的回答和辩论。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样回答,给出适当的提示和回答方向。

第一:提问要浅显易懂;如果太深奥,孩子们不知如何回答。
第二:提问要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多引导。
第三: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①提问求难易适度;

②提问求精不求多;

③提问求教师善诱。

1.要注意提问的对象。

2.要注意提问的类型。

提问要浅显易懂;如果太深奥,孩子们不知如何回答。

一、提问要突出课文重点,有层次感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的、要求,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问的重点应该将问题集中在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问、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局限于针对少数优秀生,如只限于向少数学生提问而冷落大多数,他们会觉得老师偏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

三、提问要抓住重点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我们要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
用抓重点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用抓重点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重点进行提问。

陶行知还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提问有巧笨之分,巧妙的提问能够开启智慧之门,激起思维的火花,引起情感的共鸣;笨拙的提问则会降低兴趣,浇灭火焰,索然无味。因此,我们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地好,能帮助学生走进课堂,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走进文本,与作者、历史对话畅谈;能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多问、敢问的求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于文章的“补白点”提问
抓住课文中某些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神态,物体描绘等方面也留下空白,给学生提供了遐想、体会、补白的空间。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些“空白点”精心设计“补白式”的提问,就能够唤起学生无限遐想,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丰富对课文知识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
2、在课文题目处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在关键字词处提问。
可以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点。如果老师问题设计得巧,学生往往会对这样的段落印象深刻,重难点会迎刃而解。
4、问题要明确。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问题的指向要明确,即需要明确要寻找什么样的答案。如果范围太大,学生就会无从下手。
5、要保证有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问题实施的过程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的重心从如何教转移到学生如何学的目标上来。在这样的要求下,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多听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在与学生的反馈交流中,检验自己提问的效果。
提问的前提应当是学生充满兴趣、信心地自主学习。不应当用提问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充分掌握提问的艺术,适时、适当、适度地提问,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上出实效性的课。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做到有效教学,首先得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调者。新的时代对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做一个能适应新形势的合格的教师,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还很多。对有效教学我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相信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地位。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时那种万分激动,喜悦的心情,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很有帮助。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还语文课堂应有的魅力,从形式训练的误区中走出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寻找提问的最佳时机,注重实效性,反对华而不实。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想的风筝》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风筝是刘老师的理想?我们应怎样对待生活?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想: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追求的,让我们的课堂都成为有效性课堂,让课堂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性课堂的春风沐浴下受益终生吧!

㈤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教学目标模糊、复虚化,制教学效率不高。
解决策略:
1、要把对《课标》的研读作为校本教研教师业务学习长抓不懈的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将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综观课标学段目标,把握好学段教学重点,明确各学段的阶段目标,才能把握好阶段训练重点,避免盲目教学。
3、统筹考虑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单元训练重点。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要把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方法、习惯态度等融为一体,进行整合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苦了老师,害了学生。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全盘否定,而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之要求、与经济发达地区小学语文改革之形势存在突出矛盾之现状的真实反映。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阅读教学硬性灌输。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满堂灌、注入式,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情况在不少班级仍然普遍存在。没有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朗读、感悟、写作训练;课内阅读背诵的机会少,文学教育不突出,语感训练不到位。课文上完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甚至整整一节课也听不到教师的范读、看不到教师对重点语句、难读语段的指导性朗读与感悟。许多语文老师上阅读课就是讲内容,讲思想感情,讲语言知识;把好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讲解得味同嚼蜡;学生围绕老师设置的问题,或举手回答,或小组讨论,或看着“语文课本诠释”之类的辅导性材料回答得十分准确、完美。讲课几乎占用了全部课内时间,课外时间又几乎被大量的训练题挤满。课内学习不仅不能与课外阅读 有机结合,反而硬性切断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学生原本具有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在这种冗长的阅读教学中丧失殆尽。
作文教学脱离实际。教语文难、教作文课大为其难,这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究其原因,是作文的命题往往不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不能直接从课本的范文中得到借鉴。平时的指导既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写作时过细过严的要求又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作文量练习不足,又没有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批改反馈不及时,这些都挫伤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课文中优美的词汇、语句,不能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大自然相联系,也很少在习作中出现。写《妈妈的爱》就一定是“我病了,妈妈冒雨背到医院,妈妈出了许多汗,妈妈晕倒了……”写《我与同桌》,就一定是“先有矛盾,后又重归与好……”同时,学生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学生的文学语言积累匮乏,对生活素材的理解、整理、加工、利用,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习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之难、背诵作文、抄袭作文就不足为怪了。

㈦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时按照教
案进行抄袭,
不仔细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
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度
挖掘与理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如果问他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经常
是说不出来。

2
、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不足。在课堂上,有些教师也找到了语
言训练点,
但是语言训练不落实、
不到位,
花花动作多。
教师不范读,
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且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
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脱离文本的议论
纷纷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在教给学
生认识生字的时候,
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

3

“合作”成了说法而不是做法。部分教师不管什么教学内容,
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
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
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
就被
要求交流成果。其结果只能是学习合而不作,各自为战,用个人意见
替代小组观念。有的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
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还
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

4
、课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课件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
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
识视野,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近年来,它却因为部分教师
的不当适用由配角的身份摇身变成了课堂中的主角,
主要表现为:

息超量,学生只能在五彩缤纷的信息包围之中“如痴如醉”;整个课
件都是已有的问题和“标准答案”,学生只能在课件的框架内戴着镣
铐跳舞;
大量的动画和音响,
学生
“乐不思课”

冲淡了对学习重点、
难点的关注。

5
、课前备课不认真。教师在备课前不认真钻研教材不深入研读
文本,照抄教案没有自己的思考。结果造成教案设计雷同,没有特性
色彩。对于教案中出现的错误问题也一起教给学生

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五个问题》这门课,请结合教学实际
说一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至少提出三个。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握分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
心、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
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只注
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教



没有给予评价,也不及时批评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为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
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
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也呈不平衡状态,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
教,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
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误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
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
思维并未得到
锻炼,能力尚未得到开发,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

只顾
课堂中表面形式的热闹,
整堂课下来,
学生忙这忙那,
“自主”
至极。
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

就小学语文而言,
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
全体学生的思维
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
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有些文章,
语言优美,
内涵深刻,
富有哲理。这时不必将问题加给学生,而是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
读,做“无问题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
“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
的倾向。
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考试的成绩,
而不深
入了解过程,
我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看老师教的
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

如何获取知识的。
就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
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
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
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
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不断



训练中,
逐步地去体味语言,
体会
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



感悟的程度。过程的反馈可
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
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
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
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
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
这种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
而很少能够感受到学
生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才正是学情反馈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薄见,
愿各位同仁共
勉。
社会在期待,
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教育创新的紧迫
感与主动性,领悟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