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书第四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书第四课

发布时间:2020-12-16 08:45:13

1.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课全文

2013年人教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专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属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 初二下册人教版语文第四课后面词语解释

挖哈、刚刚学复完。。是《再塑制生命》吗?

搓捻:把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来回揉。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觅食:寻找食物。
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指某种思想感情)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样子
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很多,一时承受不过来。
繁花似锦:各种各样的花像锦绣一样美丽。
风雨突变:局势突然发生很大的变化。
不可名状:没法用言语形容。
落英缤纷:落花无数。
冥思遐想:深沉地思索,悠远的想象。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挖哈、、给个鼓励吧。。。

3. 急求人教版八上语文第四单元课后生字词~~

第16课 孕育yùn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销声匿迹nì: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文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萌发méng 翩然piān rán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 次第: ①次序;等级;②依次;③情景;场合 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复:又,再。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第17课 蟾蜍chánchú 囊náng 繁衍yǎn 胚胎pēitāi 鳞片línpiàn 脊椎jǐzhuī 两栖liǎngqī 相安无事: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第18课 臀tún 褶皱zhězhòu 铱yī 潮汐xī 遗骸hái 劫难jiénàn 致密:细致周密 追溯sù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第19课 归咎jiù:归罪 藩篱fān: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啸聚山林: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失衡héng 在劫难逃: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五彩斑斓:bānlán 束手无策: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物竞天择:物竞:生物的生存竞争;天择:自然选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者生存下来。原指生物进货的一般规律,后也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无动于衷zhōng: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第20课 绮丽qǐ: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shuāi:减弱,减退 变化多端:端:头绪。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气息:呼吸;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

《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1. 预习课文, 2. 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fu xiao

瓦砾 wa li
地窖 di jiao
鞠躬 ju gong
颤巍巍 chan weiwei 2、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建议小组讨论候选代表发言)
3、作者简介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目的寻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提示: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四、探究写法,揣摩感悟: 1 、再读全文, 其中是否有些片断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任意选择片断朗读,原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第一段1-7
第二段8-31
第三段32-44

5. 初二语文第四课

5.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抢夺圆明园中珍贵的文物。
6.统治阶级的罪行不是人民犯的错误,政府因回为具有天答然的优势,掌握丰富的社会资源处于强势地位,所以会轻而易举的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人民却根本没有这些资源和优势,所以政府可以是合法的强盗,而人民根本没有条件成为强盗.
7.选段是哪一段我不知道
8.(维克多•雨果是第一位痛斥英法联军强盗恶行的著名作家。1861年,当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义愤之声。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括号里的是当时的新闻资料。
评论:因为雨果是第一位痛斥英法联军强盗恶行的著名作家,所以我认为法中好友协会此举是在希望强走圆明园珍贵文物的那些强盗能主动还回,同时也是对他们的斥责和对雨果的敬佩。

6.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四课

不加第二人称“您”是表示对“远征中国”这一行为的赞誉,而加了第二人称“您”就是对“远征中国”的那个人的赞誉。第一种显然更恰当

7.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课课文全文

雨中去访灵隐(西湖附近飞来峰畔的著名寺院),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的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的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琮;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平稳稳也是壁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把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近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奇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即苏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曾浚湖筑堤)对他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有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地。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翩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静,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 乃,愈增加了一湖的幽静。

对不起,我只找到节选

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概内容第四课

是不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9. 阅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回答下列问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

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之后,回答你的问题:

1、本文第一段是专用文字给托尔斯泰画属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突出重点,大肆铺排,精雕细刻。作者集中运用比喻句来刻画人物外貌,其中很多语句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大文豪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在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时,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联系全文看,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3、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敏锐犀利、洞察一切,但富有感情。

以上,供参考。

1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课后第四题

作者说,“具有这复种犀利眼光、能过制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与‘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能过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虚伪、丑恶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极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于途中。这是他为了追求幸福而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这是最大的不幸。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书第四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