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师叫我在小学语文学科课堂五分钟上写古诗《蜂》的理解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为: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
作者: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Ⅱ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蜜蜂一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蜜蜂》课后练习题
我会找 试 验 测 括 误 途 证 冲 阻 超
平舌音的字:
翘舌音的字:
我会填
闷mēn ( ) 尽jìn( )
mèn ( ) jǐn( )
火眼金睛
括( )坚( )试( )蜂( )测( )扩( )艰( )释( )锋( )侧( )
找朋友
近义词:推测--( ) 激动--( )反义词:陌生--( ) 减少--( )
我能排
按照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把正确的顺序写下来。
1.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2.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3.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4.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5.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6.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正确顺序:( )
我会选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写一句话吗?
阅读思考
请默读《蜜蜂》一文。想一想,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听听查查
我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是什么?法布尔肯定地说:“不是超常的记忆力”。那又是什么?人类已经有了新发现……
问问养蜂人,走走图书馆,把你了解到的记在下面。
阅读窗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liǎo le),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bēn bèn )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chǔ chù)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de dé děi)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划掉( )里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经常---( ) 特别---( )
反义词: 经常---( ) 特别---( )
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短文分别从( )、( )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蜜蜂》课后练习题的全部内容,祝大家学习进步!
Ⅲ 小学三年级语文,蜂的诗意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文解释】回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答,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赞美了那些终日辛勤劳动、为国家创造财富的人们,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剥削别人的统治者。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蜜蜂采集百花、酿造蜂蜜的情景,无论是在平原还是在高山,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这和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人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的情景很相似。后两句诗人使用问句结尾,引发读者的思考。蜜蜂终日辛苦,到头来是为谁酿造出这甜蜜的蜂蜜呢?诗人其实是说蜜蜂一无所获,这正如劳动人民们成年累月地劳动的成果,都被统治者掠夺而去。
全诗用蜜蜂比喻劳动人民,抒发了对剥削者的痛恨和斥责,深刻有力。
Ⅳ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课文第14课蜜蜂有什么多音字
一共有:说、背、只、闷、散、几、地、看、冲、分、间、号、中、.
Ⅳ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页第五大题,14课蜜蜂、求详细答案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Ⅵ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蜜蜂课文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同蜜蜂等一切万物都是一样的,都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其实我们人类都在同蜜蜂一样不断地做着这样的努力,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我来过一趟,走过一遭,这个世界曾留下我生命的痕迹。
Ⅶ 蜜蜂 课文
是法国著名的昆来虫源学家法布尔的《蜜蜂》,选自人教版第五册第14课。
课文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课文中的结论,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教师可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再结合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也不一定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但不管怎么说,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Ⅷ 小学哪本语文课本上有罗隐的古诗:《咏蜂 》 不论平地与山尖 ……
这首诗的名字叫《蜂》
蜂
(唐)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面的内容
Ⅸ 小学三年级语文《蜜蜂》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放飞蜜蜂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