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生语文卷口语交际题怎么做
小学语文小升初经典题(口语交际、解题指导、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小升初经典题(口语交际)
口语1:
六(3)班的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呢?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
解题指导: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人们熟悉的戏剧人物。辩论时,我们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要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提醒的是,论辩不是“攻击”,所以说话时要有分寸,要有理有据,有进有退,讲求的是口语表达的“交锋性”。
此题中,反方认为猪八戒是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那么我们正方要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猪八戒也有自己的优点,如憨厚单纯、性格温和,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考答案:
我方不同意反方观点。反方认为猪八戒是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其实他也有许多优点:如憨厚单纯、性格温和,他对师傅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
雅周镇倪庄小学 许霞
口语2:
根据下面设立的情境,完成对话。
吃完晚饭,我拿出《格列佛游记》津津有味地读着,爸爸拿过我的书,不解地问:“ ”我忙解释:“ ”。
解题指导:
这是一段口语交际地的训练,主题是“学会解释”。只要解释合理就行!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要针对误会说明原委、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说话时注意仪态端庄大方。
参考答案:
爸爸拿过我的书,不解地问:峰峰,你看《格列佛游记》又不是你们老师教的,你们要学的就一本书。“我连忙解释:“爸爸,多读课外书能拓宽我们的视野,不但不会影响我的学习,反而会帮我学得更棒,您就放心吧。再说,我会在完成作业之后再看课外书的。”
雅周庞庄小学 喻忠祥
口语3:
星期天,小明在家里看《鲁滨逊漂流记》,爸爸看见了,责怪小明说:“你学习不用功,看起这些闲书来倒起劲,做作业去!”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向爸爸解释,请用上一句名言。
解题指导:
本题应弄清课外书《鲁滨逊漂流记》并不是爸爸所说的“闲书”,并结合“小小辩论会”中多看课外书的好处,根据口语交际“学会解释”的相关要求来向爸爸解释,同时注意运用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这些细节都是得分点。
向爸爸解释时要心平气和,把读课外书的好处跟爸爸解释清楚,同时引用关于读书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加强说服力。可以这样说:“爸爸,您错怪我了。我不是在看闲书。老师说,多读课外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连鲁迅先生都说过:‘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海师附小刘春玲
口语4:
根据下面提示的情境写话。
某校六年级拟开展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班主任赵老师说:“‘图
书漂流'就是每个同学捐献一本书,放在班级的书架上,大家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再放回书架,让它继续漂流。”
1. 请你为“图书漂流”读书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
2. 请从下列图书中选择一部,写上“放漂寄语”,以引起读者对该书的阅读兴趣。(要求:写出有关情节,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 《西游记》《水浒传》 《简爱》 《鲁滨逊漂流记》 《三国演义》 《悲惨世界》
所选图书:
放漂寄语:
解题指导:
同学们在做第一小题时一定要紧扣“图书漂流”读书活动来写,字数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句子要注意对仗,富有文采。第二小题实际上是考查同学们对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的掌握情况,写放漂寄语时一定要按题目要求来做,写出有关情节,注意要用上成语或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
1.放漂精美图书,塑造高尚灵魂!
2.《西游记》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有穷山恶水阻隔路途,有妖魔鬼怪兴风作浪,更有孙悟空大显神通。在伴随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之后,请你把他们护送回漂流书架。
海安县明道小学万凤林
口语5:
金铃 星期五 桑桑 马小跳 小钢盔笠笠 皮皮鲁
认识这些人吗?你课外一定读过不少课外书。他们都是一些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这其中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他是哪篇作品里的?作者是谁?说说他的特点,或者聊聊他的趣事。
解题指导:
这些人物都是一些作家笔下的主要人物,都是出自我们小学生喜欢读的一些作品。先对他们进行回忆,出自谁的什么作品,他有着什么个性特点?或者,他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就说说谁。
参考答案:
例如:
金 铃
金铃是黄蓓佳《我要做个好孩子》中的主要人物。金铃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学习成绩一直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为了做一个让家长、让老师满意的“好孩子”,金铃作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一份天真、纯洁,不断跟家长、老师作“抗争”。最后,她和同学们一起充满信心地走进升学考试的考场……
星期五
星期五是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仆人。他本来是个野人,被鲁滨逊救下并成为了他的仆人。根据鲁宾逊的计算,救他的那天是星期五,故而得此名。星期五是一个朴素的人,忠诚的朋友,智慧的勇者,孝顺的儿子。他知恩图报,忠诚有责任心,适应能力强,他和鲁滨逊相互合作,施展不同的技能,共同在岛上度过了多年。
桑 桑
桑桑是曹文轩的《草房子》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少年时候的桑桑是个“怪”孩子,喜欢“异想天开”,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怪行为,充分体现了桑桑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性格特点。
马小跳
马小跳出自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他在老师眼里是个十足的“坏孩子”,但他的善良、热情、真诚、勇敢让人感动,而他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又让人佩服。马小跳是玩的行家,不仅爱玩,而且能玩得花样百出,能玩出聪明与机智。马小跳还会跟他“贪玩的老爸”比着玩……马小跳居然要和他的“贪玩的老爸”互换角色,让爸爸当儿子,他当爸爸……
小钢盔笠笠
小钢盔笠笠是秦文君的《坏表哥找上门》《安妮是男孩就好了》《小偷寄来诅咒信》《差点被赶走的漂亮老师》这四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他在这四本书里穿梭着、欢跑着,带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能让我们乐得“呵呀呵呀”的故事。被姨妈爱称为“笠笠小人儿”的小钢盔笠笠是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一节一节生长着的小男孩——未来的小男子汉“笠笠”!
皮皮鲁
皮皮鲁是郑渊洁笔下的人物,在他很多作品里都有皮皮鲁的活跃的身影,比如《皮皮鲁外传》《皮皮鲁和鲁西西》《红沙发音乐城》等。皮皮鲁学习成绩不太优秀,不是学校老师喜欢的那种乖孩子,但他心地善良、身上有不少故事。书中,郑渊洁一直将皮皮鲁写到40多岁,还给它配了一个外国媳妇。可以说,皮皮鲁是郑渊洁所有童话中最酷的男一号。
西场镇光荣小学 仲小梅
口语6:
据天气预报,明天晴间多云,最高气温38℃。请想象并描写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注意用上比喻或拟人的方法,至少三句话。
解题指导:
这道写话练习考查同学们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把话写具体、写生动。
1.读懂题意。紧扣“最高气温38℃”,读懂题目的要求是围绕“炎热”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把画面写出来。
2.想象画面。同学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夏日里炎热的场景,抓住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炎热的特点,比如柏油马路、梧桐树、路上的行人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用比喻或拟人的方法来描写。
3.通读检查。写好后,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检查是否通顺连贯。
参考答案:
今天,人们终于体会到什么叫酷热难耐了。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变得软软的,走在上面仿佛踩在橡皮泥上;街边的梧桐树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给伞下的居民带来一丝可怜的阴凉时,自己也泛着耀眼的绿光;整个街道如同一个巨大的蒸锅,路上的行人在蒸锅里大汗淋漓……
西场镇中心小学 冯小松
口语7:
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解题指导:
这类题考查学生逻辑思辩能力,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思维清晰,思考后的结论要清晰、正确,不能有明显的漏洞。
参考答案:
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乞丐问题,有些乞丐确实值得同情,但也要警惕那些不劳而获的乞丐骗子。
海安县西场镇延寿学校王纯
口语8:
班级中正在开展小小辩论会,有同学认为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要简朴。也有同学认为小学生应注意仪表形象,穿着打扮要体面,讲究。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概括出两点理由,并简单说明。
我赞同
理由:(1)
(2)
解题指导: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答案并不唯一,无论赞同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合理有说服力即可。
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前者还是后者,然后围绕观点陈述理由,做到表意清楚有理有据。如:我赞同小学生穿着打扮不要讲究。理由:(1)与外表美相比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小学生只要做到穿着整洁举止文明就很好了,无需过分打扮。(2)太注重仪表可能导致同学之间攀比之风的形成,不利于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
西场镇壮志小学 徐静
口语9:
下面是某班班长李明同学给校长写的一张便条,语言表达不够简洁,请你帮他修改。为了使语言简洁,顺畅但又符合原意,需要删掉哪些词语?
张校长:
您曾经约我今天上午去学校您的办公室谈我班同学莅临省博物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不能赴约,现决定改期。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李明
3月18日
解题指导: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它让我们与交流时更注重语言艺术,运用上述方法要灵活,结合具体题意,切忌死记硬背,在做口语交际题时,可牢记四个要点:表达要具体,劝说要讲理,语言要简洁,切记要得体。发现“曾经”是多余的信息,而“办公室”当然在学校里,“我有急事”很显然“不能应约”。
参考答案:
删掉“曾经”、“学校”、“不能应约”。
西场镇延寿学校 郭随凤
口语10:
六(4) 班的王强,一天早上到校不久,突然生病了,班主任张老师立即把他送往班上李媛同学妈妈所在的人民医院。请你分别给王强的爸爸和李媛的妈妈打一个电话,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题指导:
电话现在我们这儿已普及,但是我们应该如何与人通电话呢?这也是一门学问,学生要好好掌握。
参考答案:
王强的爸爸:叔叔您好,我是王强的同学,您家王强生病了,被张老师送往了人民医院,请您赶快去医院吧。
李媛的妈妈:阿姨您好,我是李媛的同学。我们班的王强生病了,被张老师送往了您所在的医院,请您多多关照一下。
墩头镇吉庆小学 顾子玲
口语11:
假设你是记者,要采访身边的无名英雄,如警察、教师、清洁工、辛勤的园丁等,请你选择一个采访对象,写出采访的开场白、采访想了解的内容以及结束语。
采访对象:
开场白:
采访内容:
结束语:
参考答案:
清洁工人
他身上虽然肮脏,但他的心灵非常纯洁,他虽然算不上漂亮,但是他用勤劳的双手,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清洁美好的家园……他就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的清洁工人。
问题1:您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又不高,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勤勤恳恳地工作?
问题2:您想向人们提出什么建议?
清洁工人质朴而高尚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树立环保意识,和清洁工叔叔、阿姨一起来给地球妈妈灿烂的笑脸!
曲塘镇顾庄小学 曹金萍
口语12:
在离开母校之前,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母校的人倾诉——
1、我想对校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对班主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对最要好的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六年级学生即将结束小学的学习生活,离开母校,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临近毕业,学生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本题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情的平台。倾诉内容应尽量精练、生动、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给人以启迪,要让真情在毕业倾诉中流淌!
参考答案:
我想对校长说:敬爱的校长,六年来,我们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茁壮成长,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总有一天,我们要在阳光下绽开那美丽的脸庞,向着太阳微笑!亲爱的校长,今天,我们以母校为骄傲;明天,我们会让母校为我们而自豪!
我想对班主任说:老师,您不是演员,却吸引着我们饥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我们的灵魂 …… 老师啊,我怎能把您忘怀!
我想对最要好的伙伴说:六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光;一千个白昼,谱写了多少友谊的篇章?愿逝去的岁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永留在心房。
白旬小学 曹姗
口语13:
回忆六年级阶段你们学校开展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回答问题。
(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小组承担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改革的亮点,它突破了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有没有得到亲身的经历和实际的体验。
参考答案:
如:(1)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走进植物世界。
(2)你所在小组承担的任务是:搜集含植物名的古诗句。
(3)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识了更多的树种,并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经济价值以及栽种方法等 ,同时也使我感受到美的熏陶,更培养了我的创新能力。
白旬小学 曹姗
口语14:
在一次优秀演员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的女演员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愤而离去。请你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说?
①晚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
②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
③一位影迷对此失望地说:
④一位知名的老表演艺术家气愤地说:
解题指导:
小考对听说能力的考查,采用表述题的形式。一般创设一个特定的语境,再提出相应的要求。做题时,一定要分析所给材料反映的具体情境,根据要求认真答题,同时,语言表述要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参考答案:
①刚才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不和谐的音符,我相信,这不会影响我们整台晚会的精彩,请大家期待更多优秀的、有素质的演员的精彩表演!
②阿姨怎么啦?她怎么生气了?
③哎,真是太遗憾了,没想到我最喜欢的演员竟然这么没有风度,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④现在这些小年轻,才刚出道,有了点成就,就这样自以为是了,太不像话了!
⑵ 如何在语文课上训练小学生的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因此,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教师面前。本文结合自己近年来的课改实践,谈谈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师应把创设环境放在首位,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在无拘无束中进行口语交际。
1、多一些“民主与平等”。许多学生上课不敢说,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上课不发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被老师指责批评。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心理阴影。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肯说,关键是要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想法和做法,走向、亲近学生,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进行没有心理距离的开放式交流,从而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信任关系,营造出自由的氛围,萌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2、多一些“和谐与融洽”。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就会导致他失去自信而产生惧说的心理,这不利于创设宽松自如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生既能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学会补充和帮助,从而能在和谐、融洽、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学习。
3、多一些“兴趣与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动力。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丢失了表达的欲望,口语交际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就要淡化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教学中可以多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语才能的领袖、将军、文学家等能言会道的例子,有效地借助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生发对口语交际的情感。
4、多一些“赞赏与鼓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并且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动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要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时,对学生赞赏的话是常挂在嘴边的,红星、小书签、卡通图片等小礼物更是我时常奖励给孩子们的。对说得特别好的小朋友还会得到老师奇特的奖励,如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称他为“说话小能手” 等。同时,我还十分重视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如鼓掌法——如果同学说得好就为他鼓掌。这样,发言的学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
二、立足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强化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设计师与生、生与生的口语交际实践。
1、依托语文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人教版低年级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每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其训练内容富有童趣而且贴近儿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际话题。但每单元只须一至两课时,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1)从课文插图入手。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表达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2)从课文的对话入手。课文中常有不少的对话段落出现,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在模拟对话的过程中,能受到典范语言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在教材中,童话、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活动,都有对话。课堂上,可将教材演变成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分小组进行对话训练。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把小蝌蚪的心情由失望到欣喜的变化,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慈祥,表演得活泼而富有童趣。从具体的对话语言中,学生领悟到了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到了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变换语气、语调,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3)从补白课文内容入手。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有很大的开放度,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拓展,会生发出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的结尾写到葫芦一个一个地落光了,我让孩子们编故事“假如你们是他的邻居,会说什么呢?”孩子们把自己也融入到文章具体角色中,各抒已见,既明白了道理,又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2、注重教学过程,强化口语交际实践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1)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如二年级上册的《三只白鹤》,我引导学生看图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三只白鹤中的一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一个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看看对方的办法行不行,哪一种更好。这样,通过互相质疑、互相讨论,在充分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不断拓展,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空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能取得更好的口语交际训练实效。
三、关注课外生活,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古人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们拓展更为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的空间,才有可能真正获得预期的效果。
1、在课间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
2、在学校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春游活动、“艺术节”活动、“六一”活动、班队活动、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流,丰富学生的交际语言;要适当地布置交际作业,让学生在社会、家庭生活中训练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可布置《赶圩》的交际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积极参与买卖双方的口语交际,提高表达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口语交际的训练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研究,认清其实质,才能摸索、总结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⑶ 语文毕业考试口语交际
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见下表);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的四篇诗文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阅读,领悟写法,并与《练习6》"语文与生活"栏目学习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搜集信息,迁移练笔等。
其次,进行主题单元教学实验,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主题单元的编排理念,并不排斥对讲读课文的逐篇施教。只是逐篇施教时要注意单元的整体联系,发挥"整体效应"。
第二,不要丢弃文本,无限放飞。许多单元主题教学的课例,比较注重于课外的拓展,冷落了文本,教学重点变成搜集、展示课外资料。我认为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一个误区。实施单元主题教学不是淡化教材,而是更好的优化教材;不是以削弱文本资源为代价去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而是以适当的"外部"信息,来深化对文本的学习,提升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强化文体意识
为了与初中的衔接,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实现向初中阅读学习的平稳过渡。怎样抓好不同文体的教学呢?通过学习《标准》的要求,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叙事性课文教学的个性要求
记叙文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泛的文体,它包含一切具有记载、叙述意味的文章,如小说、散文、戏剧、通讯、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而入选教材的叙事性课文,则多是经过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根据叙事性课文的特点,建议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以下个性要求:
(1)具体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叙事性课文不但具有具体感人的故事,而且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而文本的形象丰满和鲜活,主要是通过对文本事件的还原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复原和丰富,以及对文本事件和人物活动背景的感悟和体验等。作为即将进入初中学习的六年级学生阅读,在借助书面语言感悟形象、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还要通过文本的形象进入意象,读出"言外之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故事:吴王不顾大臣们反对,固执地要攻打楚国,他的少年侍卫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了吴王。如何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文本的内涵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你们能理解"有意思"的内涵吗?
生:故事本身有意思:蝉→螳螂→黄雀→少年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师:是的。这个故事很有趣,少年为什么不说是有趣的事呢?
学生通过读书,很快找出了"有意思"的寓意:少年给吴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巧妙地劝说吴王,暗含着你攻打楚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到身后隐伏的祸患。
师:请同学们读9.11节课文,看一看,这两段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再次融入了课文。一分钟后,争先恐后地说:语言有意思;都是"--却--"的句式;"却"字反复用了4次…….
师:从"却"字的反复使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注意前后联系着读。
学生通过读书很快"悟"出了答案:强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其他的后果的可怕;第四个"却"字,就是暗示攻打楚国后果的可怕;加强了语气,促使吴王尽快清醒……
师:同学们领悟得非常深刻。再读全文,想想少年选择劝说吴王的时间和地点有什么高明之处?
生读书思考后,发表了如下见解:这个故事只有在公园里才显得真实;早晨,少年的衣裳被露水打湿了,才能引起吴王注意;吴王在公园里散步,心情好,容易接受意见……
(2)让学生了解记叙文表达方式,初步感知记叙文文体知识。叙事性课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这里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而不是孤立地教授其抽象的知识。比如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霍金不幸的命运和伟大的成就:课文第三节霍金外貌的描写令人悲悯,第四节霍金科学成就的介绍令人震撼,两相对照,令人崇敬。第二部分介绍了霍金的工作和生活:办公室门口的告示牌、室内的布置和他与研究生们的交流等细节描写,揭示了霍金生活的平常和人格的伟大。第三部分介绍了一次学术报告会后,女记者采访霍金的情景:场面的描写扣人心弦,霍金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使人心情激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引领学生读书领悟课文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不但会被这位"科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人格力量所感染和折服,而且还会在吸收霍金精神力量的同时也摄取到语文的营养。
(3)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选好教学的切入口。叙事性课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小学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结构大都比较复杂,都有一条甚至多条线索--故事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延伸;人物感情的变化;在全文中时隐时现的一个物件,一个表情、动作,一句子等。清理文章线索是与揣摩的生活强者。"不但深刻地揭示了霍金的人格魅力,而且高度地概括了课文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表达形式。诗歌之美,不仅源于它所表达的内容,也表现在它所呈单元的"习作" "练习"内容也尽量予以配合,凸显这个主题。如六年级上册的 一、明确目标要求,强化目标意识
作为教学,制定目标当属第一位的。因此,要想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标准》,明确其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特别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标准》关于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共提出了十项。我们通过学习研究,认为如下四个项目是最能凸显高年级段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联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的要求,我认为第三学段的默读要求,绝不仅限于速度的要求,还应该有这几方面的内涵:首先对默读速度的量化要求是一个保底的要求。也就是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最基本的默读速度应该是(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否则,就是欠账,不合格。其次,在提高速度的基础上,还要学会浏览,并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不断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其知识积累。再次,提高默读速度,也暗示了提高默读能力的要求,诸如理解、辨析、概括、探究、体验、评价等。
谈到默读,不能不涉及阅读课的境界问题。当前,老师们在阅读课中所追求的"书声朗朗" "议论纷纷"的境界是好的,也是应该要的。但是,阅读课上如果都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而无鸦雀无声,恐怕是值得质疑的,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课。首先,课堂教学结构要张弛有度,动静搭配,学生如果40分钟都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不但不利于深入思考,而且也会产生更多的弊端。其次,朗读的质量,往往取决于理解、领悟的深度,而让孩子带着高质量、大容量的问题默读,思维的强度、深度和广度都会得到增强,学生在这种状态下沉下心来去默读,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次,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特别是综合阅读能力的形成,绝不是单纯的朗读训练所能完成的,相反,可能更多的要依靠默读训练。因此,我认为,第三学段阅读课堂教学的读书训练应该是朗读、默读并重。也就是说,默读训练比重的增加,是小学高年级与低、中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区别的明显标志之一。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褒、贬色彩也多是约定俗成的。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类词语并不太困难。但是,更多的中性词在语境中有时可褒、可贬,甚至有些褒义或贬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的感情色彩却相反了。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而辨析、体会关键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则是阅读教学的较高要求。因为这是把文本的内容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的更为综合的训练。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词句训练,也只有上升到这个高度,学生才会更深切地领悟到语文学习的特有魅力,才会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是一篇一读就懂的叙事性课文,教学时老师如果引领学生只是在故事情节上纠缠不休,不但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探究、赏析等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会大大地挫伤学生阅读的兴趣。而如果引导学生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军人表现的词语;接着再辨析比较其感情色彩,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见下表);然后通过表情朗读、绘声绘色地讲述课文等,让学生接受情感的熏陶,领悟课文的写法,内化课文的语言。分类我军敌军
语言描写 大声喝问 严词拒绝 气势汹汹 "搜查"
偷袭行动 悄悄……进发 偷偷……摸来
战斗情景 同仇敌忾 奋起还击 恼羞成怒 "哇哇"吼叫 疯狂扑来
失败表现 众寡悬殊 暂时退守 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抱头鼠窜 狼狈而逃
文章不是无情物。叙事性课文如此,说明性文章也是如此。如六年级上册《麋鹿》第一段:"天色微明……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语言形象、生动,在读者面前展现一幅优美而神秘的画面,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而课文的最后一段,把麋鹿比作流落海外的游子归来,"在祖国的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标准》的这项要求,包含如下三层意思:一是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结构顺序;二是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表达效果;三是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训练,才能收到最佳效果。阅读教学,如果不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那么就很难体会文章的深层思想感情;而对文章深层内涵的探究和领悟,又会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领悟。这项要求,明确地规定了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写的什么",还要引领学生领悟课文是"怎么写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标准》要求的"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着眼点是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内涵,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服务的。与传统的从知识点的角度所进行的写作方法教学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那么,如何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训练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就是要强化篇章意识,注重整体联系。即是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内容与写法、表象与内涵的联系等。如六年级上册《青海高原一株柳》:课文第一节交代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第二节又交代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既给学生造成了阅读的心理冲突,又直抒胸臆地表达了作者对这株柳树"望而生畏"之情。而三、四两节,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青海高原的苍凉。直到第五节才具体地描述了这株柳树的"巍然""强大"。而六、七两节通过"猜测和想象",追忆了这株柳树在青海高原艰苦卓绝的生长过程,不但与三、四两节照应了起来,而且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第八节通过对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而又"名贯古今"家乡柳树的介绍,进一步反衬出这株柳树的"神奇"。最后一节以议论结束,高度赞扬了这株柳树顽强的"毅力和韧劲",托物誉人,手法昭然。课文采用了顺叙、插叙、描写、议论、抒情、联想以及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把这一株平常而又神奇的柳树鲜活地伫立于读者面前,又深刻地揭示了生命力的顽强和伟大。为了较好地发掘教材的这些资源,建议老师们在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先找出描写这株柳树的部分——平常、神奇、巍然、强大。接着再读书思考其他内容与这株柳树的关系——渲染环境艰苦,凸显了这株柳树生长艰难;对比强烈,说明这株柳树与家乡柳树生长环境反差巨大。最后通览全文,想想这样写的作用——凸显了这株柳树的"神奇";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扬之情;揭示了中心,借物誉人。
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这是要求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而不是传统的文体教学。需要说明的是,《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阅读的这三类课文,是对文体的宽泛界定。所谓叙事性作品,并非传统所界定的典型的记叙文;所谓说明性文章,也不是传统教材所选定的典型性说明文。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决不是立足于如何传授文体知识的教学,而是着眼于不同文体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教学的立足点是如何把文体知识的教学渗透在读写训练之中,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反思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有"三个一样"的问题。一是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是一样的--不管哪个学段,都是引领学生感悟课文写的什么,而不引领学生领悟文章是怎么写的;都是组织学生朗读、评析、讨论,默读和探究性的训练很少或者没有。二是1、2两个课时教学目标、方法一样--特别是公开课,听课的老师"猜"不出执教者上的是第几课时。三是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一样--甚至诗歌和说明性课文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是制约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我们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在解决这"三个一样"上下功夫,才能有所突破。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把《标准》这四个方面的要求作为高年级的阅读课堂教学的重点,意在彰显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也就是说,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只有突出了这四个重点,才能凸显高年级与中、低年级阅读课堂教学的区别点,才能保证高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主题单元的协同作用,强化整合效率
落实教材主题单元的编写理念,首先,应该从抓好"单元备课"入手。
因为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要认真研究单元主题的组合、各部分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发挥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协同作用等,把单元模块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通盘的规划和设计,在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仔细选择单元整合的切入口,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搜集信息、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能力,同时还使学生得以启迪智慧、提升认识、丰富精神、陶冶性情。例如六下第六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情"。课文虽然都是写物,但是都饱含深情地赞扬了描写对象的内在美、品质美--广玉兰的高雅纯洁,生生不息;夹竹桃的融洽、坚韧;石灰的铮铮铁骨;墨梅的淡泊名利。这种借物喻人、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可以作为训练的主题,把本单元的四篇诗文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联系阅读,领悟写法,并与《练习6》"语文与生活"栏目学习结合起来,引领学生观察生活,搜集信息,迁移练笔等。
其次,进行主题单元教学实验,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主题单元的编排理念,并不排斥对讲读课文的逐篇施教。只是逐篇施教时要注意单元的整体联系,发挥"整体效应"。
第二,不要丢弃文本,无限放飞。许多单元主题教学的课例,比较注重于课外的拓展,冷落了文本,教学重点变成搜集、展示课外资料。我认为这是单元主题教学的一个误区。实施单元主题教学不是淡化教材,而是更好的优化教材;不是以削弱文本资源为代价去获取更多的学习信息,而是以适当的"外部"信息,来深化对文本的学习,提升文本的价值取向。
二、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强化文体意识
为了与初中的衔接,六年级的阅读教学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实现向初中阅读学习的平稳过渡。怎样抓好不同文体的教学呢?通过学习《标准》的要求,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叙事性课文教学的个性要求
记叙文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泛的文体,它包含一切具有记载、叙述意味的文章,如小说、散文、戏剧、通讯、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而入选教材的叙事性课文,则多是经过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记叙文。根据叙事性课文的特点,建议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以下个性要求:
(1)具体感受人或事物的形象。叙事性课文不但具有具体感人的故事,而且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像"感人,以"情"感人。因此,学生的阅读学习必须把文本的形象丰满、鲜活起来,才能入境动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刻骨铭心的感受。而文本的形象丰满和鲜活,主要是通过对文本事件的还原和创造,人物形象的复原和丰富,以及对文本事件和人物活动背景的感悟和体验等。作为即将进入初中学习的六年级学生阅读,在借助书面语言感悟形象、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还要通过文本的形象进入意象,读出"言外之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是一则寓言故事:吴王不顾大臣们反对,固执地要攻打楚国,他的少年侍卫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了吴王。如何通过这个简单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文本的内涵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你们能理解"有意思"的内涵吗?
生:故事本身有意思:蝉→螳螂→黄雀→少年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师:是的。这个故事很有趣,少年为什么不说是有趣的事呢?
学生通过读书,很快找出了"有意思"的寓意:少年给吴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巧妙地劝说吴王,暗含着你攻打楚国,就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到身后隐伏的祸患。
师:请同学们读9.11节课文,看一看,这两段话在语言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再次融入了课文。一分钟后,争先恐后地说:语言有意思;都是"--却--"的句式;"却"字反复用了4次…….
师:从"却"字的反复使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注意前后联系着读。
学生通过读书很快"悟"出了答案:强调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其他的后果的可怕;第四个"却"字,就是暗示攻打楚国后果的可怕;加强了语气,促使吴王尽快清醒……
师:同学们领悟得非常深刻。再读全文,想想少年选择劝说吴王的时间和地点有什么高明之处?
生读书思考后,发表了如下见解:这个故事只有在公园里才显得真实;早晨,少年的衣裳被露水打湿了,才能引起吴王注意;吴王在公园里散步,心情好,容易接受意见……
(2)让学生了解记叙文表达方式,初步感知记叙文文体知识。叙事性课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这里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而不是孤立地教授其抽象的知识。比如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霍金不幸的命运和伟大的成就:课文第三节霍金外貌的描写令人悲悯,第四节霍金科学成就的介绍令人震撼,两相对照,令人崇敬。第二部分介绍了霍金的工作和生活:办公室门口的告示牌、室内的布置和他与研究生们的交流等细节描写,揭示了霍金生活的平常和人格的伟大。第三部分介绍了一次学术报告会后,女记者采访霍金的情景:场面的描写扣人心弦,霍金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使人心情激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注重引领学生读书领悟课文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效果,不但会被这位"科学巨匠"的传奇人生、人格力量所感染和折服,而且还会在吸收霍金精神力量的同时也摄取到语文的营养。
(3)掌握贯穿全文的线索,选好教学的切入口。叙事性课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小学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结构大都比较复杂,都有一条甚至多条线索--故事的发展过程;时间的延伸;人物感情的变化;在全文中时隐时现的一个物件,一个表情、动作,一句子等。清理文章线索是与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课文中的过渡、照应、总起、总结等关键性的词、句、段,理清课文的脉络。如《轮椅上的霍金》,每一部分第一小节的叙述或议论的语句,就是课文的明线,而对霍金三次笑容的描写则是揭示人物精神的暗线。线索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关系、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等就清晰了,这是读懂文章的基础工程。
因为小学高年级的叙事性课文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在引领学生把握了课文表达顺序和线索以后,还要选好切入口,以引领学生直奔重点或中心,对课文进行深层地感悟和探究。那么,如何选择阅读探究的切入口呢?除了《螳螂捕蝉》和《卢沟桥烽火》品味语言,体会、推敲词句的内涵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循事件。如六年级上册《生命的林子》,是写玄奘为了"出人头地",想离开法门名寺到小寺中发展,经过方丈的点拨,又留在法门寺修炼的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内涵也很深刻。但是如果抓住"去"和"留"的内在原因去比较、探究,学生就会很好地领悟其内涵。
二是抓中心。如《轮椅上的霍金》第八小节第一句话:"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不但深刻地揭示了霍金的人格魅力,而且高度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抓"--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
个性要求
学:
(1)创设心灵与文本对话,读出自己的创造,读出自己的个性。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漂泊奔回老家的喜悦。教学时,教师如果扣住"狂"字,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人人相通,心心相印,情情相激,为整个课堂营造出一个浓浓的情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