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水平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常常是“是的”、“正确”、“你真棒”、“不错”、“好极了”、“答得很好”、“是吗”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应用课堂评价语言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注重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时机
在语文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生态评价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诊断功能,促进学生的提高。
1.正确运用评价,帮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
课堂上,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如:“你的发言触动了我的思维,震撼了我的心灵!”“你理解透彻,语言精当,表达流畅且自信满怀,我非常欣赏你!”“我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你懂得比老师还要多!”课堂上,我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能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想、敢说、敢动、敢尝试,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
例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让学生谈一谈居里夫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们纷纷发言,对于玛丽居里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孩子们的理解又怎会和我们这些大人相同。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发言我没有做任何牵引,而是放手交给了学生,只是给他们鼓励性的评价。有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玛丽一个个性格特点被找到了,她来到了孩子们的中间,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原本不易理解的课文“解决”了。
2.注重互评与自评,让学生逐步成长
作为教师,我们深知激励性的评价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教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朗读、背诵等,在自评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认为他做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发展。在学生的互评中,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学会了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在评价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看到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优点,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二、语文作业评价的应用,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作业评价将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其评价功能将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1.多元化作业设计,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这一点首先要体现在作业的设计上,可以设计集开放性、创新性、趣味性、分层性于一体的作业。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我在任教低年级时,常常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分层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和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从而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评价主体多样化,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我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作业评价中,不再是“老师一人说了算”,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了作业评价的主体。教师及家长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学生通过它来衡量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更要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所以,我更注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给予点拨、指导性的评价,利用评价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联合家长力量,让学生体会来自作业中的亲情动力,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习惯。
与教师、家长评价相呼应的是伙伴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进行作业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评价中互相激励或互相帮助找出不足,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加强对学习的体验与感悟,加深理解。检查作业时,我注重为学生搭建互相评价、交流碰撞的桥梁,形式有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等。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找不到以往学生因成绩不好而悲观失望的眼神,看到的只有学生乐观进取的目光。这就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语文的空间,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B.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表达艺术
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海德格尔视语言为人类的最后家园。语言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语言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师语言艺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外壳——语音,决不是单纯地从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结合体。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说话艺术,要有意识地练习自己的口才。说到底,教师也是靠口才吃饭的。教师是依靠语言来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口才是教师最大的资本。一名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想学、爱学、乐学、学会。明明是同样的讲课内容,由于表达方式与技巧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和收获大有不同。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听他的课,难从他的手中学到真知。所以,我们必须在训练自己的声音上狠下功夫。
声音是影响教师语言魅力的决定性因素。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协调、美妙、悦耳、动听,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我们可以采用数码机进行录音、录像,有针对性地、反反复复地进行提升自己的声音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
1、幽默。幽默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调味剂,是重要的、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法宝。谁希望站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整节课板着面孔、照本宣科的老师?教师懂得运用一定的幽默语言艺术,寓教于乐,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也能让学生赏识你的“能力”,容易走近你,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提高学习效率。幽默是金,幽默是一种才华,幽默是一种智慧。著名音乐教育家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2、语调训练。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的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在一段文章或一句话里,哪儿该轻,哪儿该重;哪儿该缓,哪儿该急;哪儿该抑,哪儿该扬,教师都要反复训练,准确把握,成竹在胸,否则从头到尾一个音,不但不能很好地讲授教材的要旨,更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3、声调训练。声调是指说话声音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在课堂上,我们的声音是否太尖或太低或太嘶哑?过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如芒在背,让学生感到紧张、恐惧,甚至会吓坏学生;太低的声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声音嘶哑,更令学生反感。所以,我们要设法训练自己的声调,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协调、美妙、悦耳、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传授知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为了嘹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音量控制。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和小。课堂上,有的教师声音大如洪钟,每每心情不畅,更是雷霆万钧;有的教师声音小如蚊虫低吟。其实,过大的声音震耳发聩,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过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实在令人费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开关,做到声音洪亮、圆润、饱满,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视、听神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5、控制好语速。语速指的是教师语言的速度,即说话的快慢程度。有的教师说话快,语速则快,学生还未反映过来,一句话已完;有的教师说话慢,语速则慢,拖声曳气,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左耳不进、右耳不出”,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速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无限的信息。 6、注意停顿。教学语言中的停顿非常重要,如果一句话停顿不当,意思千差万别。同时,停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确定次重点。教师停顿愈多,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就愈大。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停顿少,学生思考的余地荡然无存。试想,学生能接受得了吗?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哪里该停,该怎样停,一定要心中有数,做到停顿有效。 7、发音训练。虽然教师们都已取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但教学中发音不准或夹杂方言或重复过多或存在口头禅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发音训练,能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杜绝有悖教学常理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C.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有哪些
教师复课堂评价语言应该生动、制幽默,富有情感性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他是现代课堂教学中难能可贵的品质。他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评价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语言真诚,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用实事求是的评价语言去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的惬意,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能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
D.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体现教学语言的艺术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丰富、题材形式多样,收录了许多古今中外各类名家的名篇佳句,蕴含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描绘了雄伟壮丽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人情冷暖和社会百态,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把握课文中字词、句子的真实涵义,恰当、贴切地表达出文章的美感和情感,不断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而且,小学生年龄很小,理解能力较低,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讲解课文内容,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应用课堂教学语言,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不断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力,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一)确保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较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音训练、识字教学、写作教学等,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知识,要求小学生准确使用字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以身作则,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语言得体,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尽量使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帮助小学生学习教材内容,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E.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语文时,怎么教语言的
一、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他们获得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极力为学生创造听、说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听、说具体语言环境里,发展了听说能力,达到听懂,说清的目的。如上课前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三分钟口头表达训练。内容自选,形式不限。训练特点是人人都说,人人都听,每节课都说、每节课都听,并要求学生讲评。这样,就会将听这个语言吸收的过程与说这个语言表达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吸收和表达的过程中吸收、储存和再现知识。让听、说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听、说中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听、说兴趣,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强口语训练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结合鲜明的形象丰富学生词汇,激发学生想说、愿说、有话可说,有话必说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意识和能力。二、加强读的训练,提高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课堂中应加强读的训练,要让学生多读书。读,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读,要求读懂每一句话,读懂每段话,直至读懂全篇课文。学生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悟的过程,在读中学生各种感官不由自主随之运动起来,自觉感知、领悟,陶冶了情操,发展了思维和语言。如在教学《泉城》一文时,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1.导读感知。即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先提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泉水,并找出有关词句。从而启发学生有目的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读中理解。我首先引读描写泉水特点的排比句和前半句,学生补充读后半句,这样师生共同读,既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也使学生和老师对内容产生共鸣。其次将描写泉水特点的句子换种形式与文中句子比较,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比较,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及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泉城这一景点的理解。最后由学生之间互相评读,进一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泉多水美的意境,同时也在互评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3.读中品赏。全课结束之后,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伴着美妙的音乐齐读课文,使学生边读边品赏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布局谋篇之巧,感受祖国山河之壮丽,激发爱国情感。三、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加强作文训练要依据大纲要求抓准各年级作文训练重点,根据不同年级及学生特点进行不同训练。1.加大阅读量。阅读和写作是相互渗透的,读是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提高作文能力光靠作文课是不够的,应该寓作文教学于阅读教学之中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指导,使学生在大量阅读书籍时积累丰富的材料,并学会如何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作文中。2.加大作文练习量,采用多种训练方法。(1)仿写。仿写句式如选择关系的要么······要么······;仿写典型段落;仿写优秀篇章等。坚持一定量的仿写练习,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一些语言文字及组织形式,掌握布局谋篇之法,学习遣词造句之功,并及时通过内化巩固。长时间坚持就能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2)开展每日练笔活动。每名学生都有一本练笔笔记,每日可以写一些自己的随感,摘录好的词句、段落、篇章,写观察日记等。老师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材料,为日后写作奠定基础。
F. 怎样锤炼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德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海德格尔视语言为人类的最后家园。语言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艺术。语言的文化功能决定了教师语言艺术赖以生存的物质外壳——语音,决不是单纯地从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结合体。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说话艺术,要有意识地练习自己的口才。说到底,教师也是靠口才吃饭的。教师是依靠语言来传播文化、传授知识的,口才是教师最大的资本。一名教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让我们的语言生动有趣,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样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的课,想学、爱学、乐学、学会。明明是同样的讲课内容,由于表达方式与技巧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和收获大有不同。一个说话没有标点、没有抑扬顿挫、不懂语言艺术的教师,纵有再高深的知识,学生也不会喜欢听他的课,难从他的手中学到真知。所以,我们必须在训练自己的声音上狠下功夫。 声音是影响教师语言魅力的决定性因素。训练自己的声音,让它协调、美妙、悦耳、动听,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我们可以采用数码机进行录音、录像,有针对性地、反反复复地进行提升自己的声音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 1、幽默。幽默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调味剂,是重要的、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法宝。谁希望站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整节课板着面孔、照本宣科的老师?教师懂得运用一定的幽默语言艺术,寓教于乐,既能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也能让学生赏识你的“能力”,容易走近你,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提高学习效率。幽默是金,幽默是一种才华,幽默是一种智慧。著名音乐教育家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的素养者,都是聪敏颖悟的。他们会用幽默手腕解决一切困难问题,而把每一种事态安排得从容不迫,恰到好处。” 2、语调训练。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的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在一段文章或一句话里,哪儿该轻,哪儿该重;哪儿该缓,哪儿该急;哪儿该抑,哪儿该扬,教师都要反复训练,准确把握,成竹在胸,否则从头到尾一个音,不但不能很好地讲授教材的要旨,更激不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3、声调训练。声调是指说话声音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在课堂上,我们的声音是否太尖或太低或太嘶哑?过尖的声调会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如芒在背,让学生感到紧张、恐惧,甚至会吓坏学生;太低的声音,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声音嘶哑,更令学生反感。所以,我们要设法训练自己的声调,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协调、美妙、悦耳、动听,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传授知识。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声调的运用所以具有意义,倒不仅仅为了嘹亮地来谈吐,而是为了更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音量控制。音量指的是声音的大和小。课堂上,有的教师声音大如洪钟,每每心情不畅,更是雷霆万钧;有的教师声音小如蚊虫低吟。其实,过大的声音震耳发聩,容易导致学生的听觉疲劳;过小的声音让学生听不清楚,实在令人费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开关,做到声音洪亮、圆润、饱满,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视、听神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5、控制好语速。语速指的是教师语言的速度,即说话的快慢程度。有的教师说话快,语速则快,学生还未反映过来,一句话已完;有的教师说话慢,语速则慢,拖声曳气,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左耳不进、右耳不出”,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速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快慢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传达无限的信息。 6、注意停顿。教学语言中的停顿非常重要,如果一句话停顿不当,意思千差万别。同时,停顿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确定次重点。教师停顿愈多,学生思考的空间也就愈大。如果教师采取满堂灌,停顿少,学生思考的余地荡然无存。试想,学生能接受得了吗?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哪里该停,该怎样停,一定要心中有数,做到停顿有效。 7、发音训练。虽然教师们都已取得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但教学中发音不准或夹杂方言或重复过多或存在口头禅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发音训练,能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杜绝有悖教学常理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语言艺术。如果你能注重加强这几方面的训练,那么你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力一定会大有长进,不说像相声演员一样巧舌如簧,在课堂上也能从容应对。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感的、令学生喜欢的教师,就必须设法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力,积累丰富的语言素养,讲求恰当的表达方式,力求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幽默,富有粘性、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提高
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语言有哪些
词语教学要防止三种倾向。一是词语理解防止生吞活剥。“结合上下文理解”“结合专学生生活经属验理解”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有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基本脱离文本,忽视语境,不知不觉陷入了“望文生义”的偏狭境地,原本鲜活灵动的语词被师生生吞活剥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二是词语运用防止形式单一。经常看到这样的尴尬局面,课堂上选取两个词让学生造句,结果举手的学生一个也没有,这时教师只能用“点将”法,指令优秀学生勉强说了两个句子,其他学生做观众。词语的运用教学为什么会出现“冷场”?课后研讨时,我们找出了学生表达出现集体缄默的原因:教师的词语运用教学训练形式太单一。只有有机创设表达情境,有效激活表达欲望,词语才能化做具体的形象贮存于学生的记忆仓库,进而进入个人语言表达系统。
H. 如何探索小学语文的语言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不仅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更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规范、示范、典范的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欲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行了探讨。1.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近些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加快,各学校小学语文教材的形式与内容都逐渐变得多样化,并且相对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加深与扩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执教过程中对教师的表达能力与知识体系的考核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很多的课文体裁都存在差异,但有一点却是不变化,那就是在这些课文都流露出一些与实际生活道理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如果语文教师不对小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那么这些具有一定深意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就显得难以理解。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言表达,以此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根本上帮助每个小学生都能透彻理解文章里面的真正内涵,使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审美意趣,最终提高教学水平与工作效率。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2.1科学性。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规范和明确,要求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语句要通顺,语法要准确,音调要标准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教师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直接影响语言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词不达意、啰嗦重复,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口语表达和运用上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生动规范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2.2规范性与标准性。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以教师的言行为基准的。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这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不仅指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基础内容的认读中,还指教师在课堂中的人为师表、口语示范作用。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有些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注重对语言的规范表达,如发音不准、带地方口音、口语化严重,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使用全国通用、国家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发展,口语表达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语速自然。尤其是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更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学生刚开始接受语文学习,缺乏一定的认识,完全是依靠教师教授来学习。而缺乏规范性与标准型的引导,势必使学生在学习时走弯路,不仅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2.3生动趣味性。语言的生动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促进学生大胆想象,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不喜欢表情冷漠的教师。有趣的语言教学不但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会促使学生思路敏捷,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2.4可接受性。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变化中,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这些特点,运用一些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有效地转化语言,找到更适合小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2.5语言必须具有评价的真实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会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增强学习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使自己不断进步。当前,教师的评价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少有批评,没有注意评价语言的真实性。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树立了表面形象,变得越来越虚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评价应该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师通过公平、真实的评价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使学生明白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知错就改,以此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勇敢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2.6情感性。情感是语言教学的灵魂,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富有感情的文章。教师应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与作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教师应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言表达中,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将作品的体会化作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把这份情感有效地运用语言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到这些作品蕴含的感情,从而深刻理解作品,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升华。3.结语语言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科学、标准并充满生动活力是教师们应该致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探索小学语文的语言教学特点
I.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
应该要具备以下的素养:
一、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精美的语言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一个非常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一个非常有修养的语文教师,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影响下,那么他们的语文能力能没有提高吗?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决定语文课成败的关键之一。记得以前,我们很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特别对年轻教师,每年都要验收与考核,可是,近几年这样的活动少了,教师的基本功也放任自流了。是的,语文课谁都能教,可是教的效果如何呢。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可见,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多么的重要。
三、燃烧的激情
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这个“味”是什么呢,我认为“激情”是语文味之一。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热爱。
四、专业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方法比知识更重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呢,现在有一种倾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讲究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教师也无需要具备那么多知识了,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用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有道是:“教师一碗水,就能引出源源不断的江河。”此话完全是教师在自我推卸责任,是对新课程的曲解。的确,在当今时代,一个人不可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况且信息时代的来临,知识可以储存在电脑里了,但是电脑永远也不替代人脑。知识是人脑创新的基础。语文不讲究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不等于不教知识了。每一篇文章、每一段话,甚至每个词语,每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
五、敏捷的思维 一个语文教师,光有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当然,教师也就跟着学生一跑到底了。有敏捷思维能力的教师,不仅表现在对话中,还表现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比如,很多公开课上,教师准备的课件不能正常播放,有的教师,反复的尝试,越着急思路越乱;可是有的教师一看不能用了,马上改变教学思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也不失是一节好课。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
J. 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应用教学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版类文化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许多一线教师却是力不从心,有“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人文性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