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理解词义的方法

小学语文理解词义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1-03-13 07:56:12

A. 小学语文跟据上下文理解词意技巧

先了解文章意思,结合词语的原意,做理解

B. 小学语文怎么辨析词义小常识

1、要搞来清词语的感情源色彩。例:“团结”和“勾结”,都有一个“为了一个目的联合和结合”的意思。“团结”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结”用于坏的方面,指“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结合”。

2、注意运用的对象小学语文怎么辨析词义小常识小学语文怎么辨析词义小常识。如:“爱戴”和“爱抚”,前者用于党、领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辈对后代。

3、注意范围的大小小学语文怎么辨析词义小常识文章小学语文怎么辨析词义小常识出自,转。如:“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4、注意程度的轻重。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5、考虑词语搭配的习惯小学语文怎么辨析词义小常识小学辅导。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C.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理解字义,词义

小学语文课本是集语言训练、思维提高、情感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的集大成教材系列,特别是低年级教材,更是生动、形象、新鲜、有趣,读来琅琅上门,为学生所爱。但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初次接触课文兴趣较浓,随着学习的深入,反而逐渐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深入钻研,针对教材设计教案是关键,理解字义、词义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何等重要的地位,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社会接触面不广,如何才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字义、词义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联系客观实际
九年义务制人教版的教材是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而成的,低年级所要求掌握的字、词。比较浅显易懂,并根据学习的需要配上了许多生动、形象的图画,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或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形去了解一些客观事物的含义。在第2册《春天》一课中,“冰雪”这一自然现象对于南方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让孩子从课件或录像中直接感知。此外,一些表示动作的词,也可让学生联系实际的动作理解。在第4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有些学生不理解什么叫“迎”,教师可指两名学生分别饰演鲫鱼和小蝌蚪,表演“迎”的动作、学生就可通过具体的动作理解“迎”的意思了。
二、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每个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而且有些词语的含义较抽象,仅仅凭借一些直观的图形、简单的动作,或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分析,以词解词,是行不通的。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要求学生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这样才能提高理解的效率。
1、 通过组词、造句理解字义、词义。
组词、造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第一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爱”的含义较抽象,教师可让学生组词:爱国、爱老师、热爱等,再让学生用“我爱……”的句式说一句通顺的话。这样“爱”的含义在学生头脑中就较清晰明了。或老师把单字卡片分给学生,一个学生拿了“鸡”字的卡片说:“鸡、鸡、鸡,公鸡的鸡,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拿了“公”字卡片的学生马上走上讲台说:“公、公、公,你的朋友在这里。”学生齐读:“公鸡”。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词义。
每篇文章的词句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只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就能较确切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其感情的色彩。在第4册《蜜蜂引路》一课中,学生一旦领会文章的意思,就能理解“向导”的意思。老师就是这样启发学生理解“向导”这个词的:
师:列宁笑者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里来的。”小朋友,“向导”是什么意思?
生:向导是带路的人。
师:对了,带路的人叫向导。这里的向导指的是谁?
生:这里的向导是指蜜蜂。
师:蜜蜂真能当向导吗?
生:蜜蜂不是真正能引路,这是列宁通过仔细观察,利用它来引路的。
师:那么谁来说说列宁仔细观察到了蜜蜂怎么样?
生:列宁看见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花园里。
师:这时列宁会想些什么呢?谁来告诉老师?
生:列宁想:为什么蜜蜂都朝那边飞去呢?哦,可能养蜂人就住在那里吧!
师:列宁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生:列宁就跟着蜜蜂走啊,走啊,终于看到了一所小房子,结果找到了养蜂的人。这样蜜蜂就成了列宁的引路人。
通过这样的启发,不仅能使学生了解“向导”的本义和在本课的意思,还能起到了深入理解课文的作用。
三、联系字、词的特点
汉字虽然很深奥,但并非无迹可循,他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只要教给学生方法抓住规律,举一反三,理解字义、词义就轻而易举了。那么,学生应抓住字、词什么规律去理解它的意思呢?
1、根据造字的方法理解字义。
小学生主要接触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掌握了这四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学生就可较好地理解它们的字义了。
象形字一般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如“目”字,教师可先用简画笔描绘出“眼睛”的图形,再与字进行对照,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掌握“目”的字义。
指事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写一、二笔作为符号,以次指明所要说明的事物,对于这类字,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明白作为标志符号的构字意图,再让学生由形明义。如“中”字,只要明白“口”像四方,一“|”通中央,“中”字意思就清楚了。
会意字是把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组合在一起,从而表示出一个新字的意义。会意字的部件一般都较简单,老师应该让学生把字的各部件拆开来理解,再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关联,基本上就可引出该字的意思了。如“小土”为“尘”、“小大”为“尖”、“不正”为“歪”等。
形声字由表义的形旁和标音的声旁组成,它占所有汉字的80%左右,是生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4册的教材中就明确地要求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特点。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紧紧抓住“形旁表义”这个规律,理解字义就由困难变容易了。如“青”加“日”表示“晴”。有“水”是“清”,加“目”是眼“睛”,加“虫”是“蜻”蜓。加“言”是“请”对不起。又如:在分析生字“球”时,老师怕一些学生把一点忘记了,就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用形象的说法帮助学生去理解和记忆。这一点,就好像你们踢小足球时,足球从空中落下来,掉在这里了,这样一讲,学生写“球”字时,就会想到踢足球,想到“球”右上角的一点,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这样根据字的造形结构理解字义,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记忆牢固。
2、通过比较理解字义、词义。
字和词中,存在着许多意思互为相反、相近的词语,只要学生能对其进行恰当的比较,就能理解好每一组近义词、反义词的意思,在第3册《归类识字1》中有一对反义词:寒冷对温暖,学生在理解寒冷意思的基础上,明白它与温暖是一对反义词,那么,温暖的含义就自然理解了。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演示法”、“游戏法”“猜字谜”、“顺口溜”、等方法进行理解字义、词义。
演示法。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学生看幻灯,这样激发学生的想象,把枯燥无味的记忆变为形象记忆,收到记忆的快记得牢的效果。如“日”字,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再解释古代的人写“日”字和现在的人写法有所不同,是象形字。学生在观察图片中学到字义。有的字可作实物演示,如“把”字时,出示实物:扫把,让学生说出实物的名字后,引导学生通过实物与字形比较来理解字义,扫把的“把”字右边是尾巴的巴,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蚊子,扫去不干净的东西,但扫地要用人拿着扫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要用提手旁,这样,不但对“把”字含义理解了,而且对字形有深刻的形象。
游戏法。让学生贴图案来认识事物的方位。在教学“上、中、下”时,要让学生明确知道上中下的位置,用贴图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学。先准备三张图案的胶片,贴于黑板上,让学生说出图案的所在的位置,然后再将图案的次序重新排一次,再让学生说出图案的位置,让学生从中感到并了解到事物的位置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影子》一课时。教学生字“前后、左右”等方位的词同样可用这一方法。学生们普遍来说都喜欢画画,在教“大小”两个字时,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一组画大山,一组画树,一组画小山,另一组画小树。学生们一听完老师所布置的绘画任务后,个个飞快地挥动小手的小画笔。不一会,一幅幅经过动脑筋想动手画的画出来了。嘿!画得可真不错呢!我从每组中挑选出一张作比较。学生们立刻能分辨出大山和小山,大树和小树。从而认识到事物的大小。老师还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举例说明大小。有的说课室有块大黑板,也有块小黑板。有的说老师是大人,我们是小孩。
从快乐的游戏中、欢笑的气氛中、进行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生字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这就是乐中求知的重要意思所在。

D. 谈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课文词语的

阅读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六种能力,即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其中认读、理解的能力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意义”。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教学时牢牢抓住理解词语这一中心环节不放,就能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只有正确的理解词义,才能够正确的去应用。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裨益的。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切实依据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呢?笔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连接字义
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通过解释组成一个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例如:“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这段话中的“顾名思义”这个词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顾”就是看的意思,“名”指名字、名称,“思”的意思是思考、想,“义”可解释为意义、意思。连起来想一想,“顾名思义”的意思就很清楚了:看到名称就能想到它的意思。
从这个例子,不难发现,理解这些词语就是,先把构成词语的关键字或词拆开,分别注解,然后再综合起来确定整个词语的意思。
又如:聂荣臻将军说:“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理解这段话中的词语 “至仁至义”,也是先解释每个字的意思,“至”是“最”,“仁”是“仁爱”,“义”是“正义”,所以词语的意思就是“最仁爱,最讲正义”。再把重点字的意思连起来。
二、寻找近义词。
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如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即找出与所要解释的词语相应又比较常见的近义词来代替,这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如: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 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的近义词是“如果,假如。”“依仗”的近义词是“依*、依赖”。
又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中有这样一句话:“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其中的“低廉”怎样理解呢?我们就可以找它的近义词“便宜”来解释。有人要问:近义词怎么找?第一,要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第二,可以用你头脑中的近义词替代那个词语试着读读那句话,如果句子意思不变,你就可以确定那个近义词可以解释这个词语。当然有的词语的近义词不止一个,可以让学生选择最合适的一个。
三、 抓住关键字。
有时,因为词语中的某个字我们不理解,因此就没法准确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如: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为了劝说吴王,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理解“侍奉”, 我们可以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就是“侍候、服侍”。理解“毫不介意”时,这个词只要弄懂了“毫”的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如“狐假虎威”这个词语,如果不准确理解“假”的意思,整个词语就不能准确解释。那么,“假”这个关键字我们该怎样来理解呢?我们最好能请教一下字典这个老师。字典中关于“假”的意思有好多个: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跟“真”相反;借用,利用;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那么我们该选择哪一个义项呢?想想那个寓言故事,我们就会觉得应该理解为“借用、利用”。“假”字理解了,再用连接字义的方法,“狐假虎威”的意思就理解了。
四、紧扣关键语句。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因为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书读百篇,其意自见。”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
如:《螳螂捕蝉》这课中的“螳螂捕蝉”的意思就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解释。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再如:《孔子游春》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真君子”的意思就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还有:《半截蜡烛》中的“绝妙的主意”指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厄运”就是指“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五、利用文本插图
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比如课文《负荆请罪》,课题“负荆请罪”的意思就可以联系课文插图解释。插图上表现的是这样的情景: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跪倒在蔺相如面前,表情十分愧疚。你看,这插图不就是“负荆请罪”的意思吗?
六、联系前后语句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前后语句。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前后语句间,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有这样一个词语:飞来横祸,这个词语该怎样理解呢?在上下文中找一找,我们发现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词:“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就是降临到司马迁头上的“飞来横祸”。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远不只是以上罗列的这几种。总之,无论运用何种方法,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在乎能否完整解释出词意,而在于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适合怎样的语境,为培养学生语感打基础。理解词语时,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悟出道理,真正掌握理解课文中词语的钥匙,时间长了,学生会慢慢积累经验,形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E. 小学语文中年级段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庐阳区教体局杨立新 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是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注点。不同年级段的目标要求又是不一样的。低年级段语文教学中能做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中年级段语文教学中能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高年级段语文教学对于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能在不同的学段达到不同程度理解词语和不同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在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点、选择教学方法时切实要考虑的方面。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呢?一、表演、朗读来理解词语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稻秧脱险记》,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如“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这些词对于表现文章中的角色非常形象生动,理解了这些词语便理解了文章中“杂草”的无理、霸道,同时对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都具有“基础和前奏”的作用。教师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词,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演一演,当然演一演的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或者先是师生合作。从表演时,说话的语气、面部的表情、动作等方面来表现对于词语的理解。在表演的同时,学生用上这些词语,不知不觉中也积累了词语。更甚的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在新奇、快乐、体验中学习了语文。二、图示、讲解来理解词语对于有些事物,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无法从生活所见中提取,甚至在信息媒体中也不常见。最便捷的便是教师备课前做好准备。比如同样是《小稻秧脱险记》中的“喷雾器大夫”,对于农村的孩子,喷雾器的感官认知也许有了储备,而城市的孩子大部分没有见过,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就可以将课前准备的图片直接用多媒体出示并讲解喷雾器的作用,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生回到文中更好地理解文中情节和内容。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孙中山破陋习》中,对于“缠足”的了解,如何让学生明白在封建社会这种千年的习俗形成的做法,教师就可以将缠足后的小脚多媒体出示,并讲述是用三、四米长的布条反复多层地将五个脚趾头裹向脚底,痛疼无比,一段时间后脚还会红肿发炎、溃烂。这样学生就很快明了缠足是如何的痛苦,缠足后的一双脚是什么样,从而明白缠足是怎样的一种迫害妇女的“陋习”。不仅明白了“缠足”一词,更是为理解下文打下了基础。三、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理解透彻而牢固。因而在语文学习中,很多词语就可以诱发孩子生活体验来理解词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一文中,“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吧?’”对于什么是“急促”和“喘着气”两个词语,虽然不是本课重点理解的词语,但是大概意思理解后是读懂文章,读好小鹰说话的关键点。于是,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感受,“孩子们,你们一口气爬山六楼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让你说话你是怎么说的?”这时候,对于“急促地喘着气说”,孩子立刻顿悟,继而绘声绘色的朗读课文。四、查字典、词典来理解词语习惯于字典、词典的运用,来帮助阅读理解是一个人一辈子受益的事情。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语文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的重要一项。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词语理解,只需要把这个词中关键一个字的意思弄明白,整个词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一文中,青蛙吸了口凉气说:“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理解“善跑”一词,教师就提供了两项选择给孩子“1、善良,品质好;2、擅长于,能做好”孩子很快就分辨出“善跑”这个词中的善是“擅长,做得很好的意思”?“善跑”就是跑得很快的意思了。也许看起来二年级这样的来选择辨别有点早了,但是教师给予了孩子们善于使用工具书,明白了有的词语把个别字的意思查清楚,就能理解整个词的意思了。这不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和渗透吗?五、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阅读中,很多时候都是利用此方法来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当然这种能力仍然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指导学生理解,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一文最后一段词语“异兽珍禽”,就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说说异兽珍禽的意思,金丝猴、羚羊、大熊猫都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奇异而稀少的动物,从而准确理解“异兽珍禽”的意思。如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推测词语的意思,需要在不断地,日复一日,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形成,更需要在精读文章时,教师适时的点拨。比如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对于第一自然段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意思的理解,就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因为第二自然段至后,有的段落就描写了李时珍和弟子夜晚来临是何如寻找住宿?是如何喝水、吃干娘的,这个词绝对不是字面上的“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而是“饥饿时随便的、就地取材的、凑合着寻找食物或用自带的一些干粮充饥的”。教师永远只是引路的人,当我们在课文学习中提供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后,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引导孩子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词语。也只有当孩子们在阅读时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内化成自己的阅读能力,那么语文老师便是功德无量了。(张雪峰老师供稿)

F.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理解词语的方来法主要有:自
1、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zhuan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shu,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
4、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G. 语文的理解方法有几种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维果斯基曾经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是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关注点。中年级阶段,词语尚未与学生的精神领域建立广泛而紧密的联系,这些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是了无生命的。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从而真正理解词语的深刻内涵。
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呢?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想象法;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置换、比较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解读法;读中感悟法等。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词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出词语的意思。
2、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
4、利用表演的方法巧妙理解词语。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乐于接受。
5、运用分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往往是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的,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结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6、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

H. 三年级阅读教学中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

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深感困难的地方。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为此,我们努力探索词语教学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 (一)让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是二年级已经掌握的内容。但是学生往往不愿意使用,将其束之高阁,等着老师现成的答案。 (二)据词定义,即教会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择义。 有了字典,查到一个字,这个词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这就需要择义。教学时,我首先教会学生读字典,学会看字典里的解释和举例。所查词语如果例子中有相同的,那么这个词的意思肯定是它。如果不一样,那就把这几种意思放入具体的句子里,看谁最恰当。择义学生是感到最困难的。 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三)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给学生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理解词语的重要手段) 或许我们的语文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理解文章的一个注意点: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实,这里就告诉了我们解释词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有时,我们对于比较陌生的词语,或者只能意会那个词语的意思却说不出来,我们不妨到上下文去找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语言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在阅读中遇到的词语当然就可以回归到生活中去理解。理解“水泄不通”,我们不妨想想节日里商业街上的情景;理解“体贴入微”,我们不妨想想关心我们的长辈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理解“同心协力”,我们不妨想想班级中的每个同学是怎样为班级荣誉出力的…… 3、通过想象理解词语 4、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工具书包括字典和书下注释) 5、运用动作理解词语(此方法适用于低年级) 6、采用词语说话理解词语 7、通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8、还有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9、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10、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11联系插图我们小学生的读物,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外书,总有一些插图。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细心看看插图,这个词语的意思或许就想出来了。 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需充分借助文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是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更是语文测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学生仅仅掌握方法是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点评:一篇课文的教学有很多方法,就是一个词语在理解时所用方法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去精心设计情境,并灵活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理解词语及课文,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掌握这些方法并逐步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学习中,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理解词义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