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可以吗?如果可以,留邮箱,发给你!
识 字 1
课前透视
《识字1》是三组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生字,培养良好的语感,还有助于积累词语和感悟秋天的美丽。课后“我会读”具有积累词语和巩固生字的双重目的,要加强引导发现。
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也了解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本课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三组不同的词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识字、积累,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地朗读词语。
信息资料:
1、 多媒体课件、钢琴曲、自制字词卡片。
2、 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3、 自制的金色星星图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 谈话: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
(教师富有感情地渲染,将学生带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发学生了解秋天的热情,乐于参与。)
2、 演示:播放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课件展示,生动形象。符合学生好奇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步感受秋天美丽的同时,激发了求知欲。)
二、对话平台
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凭借辅助手段,营造轻松氛围,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识字热情,突出主体作用。)
指读
1、 教师范读。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
2、 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让学生注意读准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的字“层、尽、染、淡、登、翠、爽、壮”。)
3、 多种形式汇报读。
4、 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教师范读让学生学会欣赏。多形式的练读,在复现过程中加深记忆。识字方法的交流有助于学生互助识字,加强学生对字词的记忆。)
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
3、小组练读,点评。
5、 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评为“金色童音奖”。
(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有助于加深理解,形成个性化的感悟,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三、写字
1、 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 学生临写。同伴互相点评。
(写字训练是本课的重点,重视范写,给学生提示,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
二、诵读
1、 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 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 比读。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4、 互相赏读。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5、 全班齐读。
(有感情地读,促进学生的感悟与想象。赏读给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相互学习。)
三、练习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1、分小组轮读。
2、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这里很孤单,咱们给它找找好朋友吧!
3、 再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采用活泼的方式进行朗读与组词,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了巩固与积累。)
写字
1、 出示“金、尽、层、丰、壮”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 观察“我会写”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 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5、 学生练习。伙伴互评。
(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字形的能力,提高写字技能,扎实进行训练。)
四、拓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学习伙伴说好收集了一些关于秋天的词语,你们也来展示一下吧!
1、 组内交流,加以整理。
2、 全班展示。小组选出代表,把组内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展示出来。
3、 评出“丰收小组”,奖给组员一颗金色的星星。
(展示交流,不仅促进学生积累词语,还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伴教锦囊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 秋色宜人 秋兰飘香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春种秋收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2. 哪里有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http://wenku..com/view/32aa1303de80d4d8d15a4ff9.html
只有两个单元 希望可以帮回到答你
3.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您好!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在网络文库、中学学科网、有关课件教案网上就有啊。您要根据版本情况及单元(第几课)来查找、下载,作为参考。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