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第八册重点内容

小学语文第八册重点内容

发布时间:2021-03-08 01:58:32

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

一.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了解长城的构造;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了解长城的现状;关心长城的未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2.歌曲欣赏,激发情感。

3.对比阅读,引起思辨。

4、重读《国歌》,升华情感。

三.课时安排:(共5课时)

1、阅读“文章选读”,讨论文后的“讨论•研究”题。(1课时)

2、6—8人组成学习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角度,确定学习主题,制定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搜集有用的资料;分析资料,提取信息,推荐发言人。(1课时、课后)

3、小组总结,话说长城;对比阅读,引起思辨,初步探究长城精神。(1课时、课后)

4、探究长城的现代价值,培养忧患意识,升华爱国情感。(1课时)

5、以“长城”为话题,课堂作文。(1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人是可耻的!

一个不懂得反思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二、主问题:

1、话说长城

(1) 历史组: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资料卡片:

长城的修建绵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已成了人所熟知的事,但是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长城就早已开始修筑了。根据历史记载,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泰、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有十万里以上。

(2) 建筑组: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资料卡片:

城墙——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建筑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经绝壁,宛如一条巨龙,飞腾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

墙台、敌台——在长城城墙上,隔不多远有一个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墙台和敌台。有了突出的墙台若遇故人登城就可从侧面射击,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两方的射击。

烽火台——也称作烽燧、烽堠、烽台、烟墩、墩台、狼烟台、亭、燧等等。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送军情的建筑。如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

城、堡、堠——这里所说的城,是指与长城关联的防御性城,非为州、郡、县城。在河北省围场县境内秦汉长城遗址旁边,发现了与长城紧密相联的小城,城的面积不大,城与城之间相距数十里不等。城内有官兵驻守,有的也有居民。 “堠”也即是候,又称作“斥候”, 是一种用来守望的建筑。 堡,往往有城墙围绕,也称作城堡。堡也有住居民的。有些堡内也有烽火台,把驻防与通讯结合起来。

关、塞、隘、口——长城的关、塞、隘、口非常之多,是长城防守的重点,也是平时出入长城的要道。

(3) 军事组: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资料卡片:

一、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这是长城的主要任务。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主要是诸侯国家的互相防御。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主要的是防御匈奴奴隶主的扰掠。以后的许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防御游牧民族统治者的扰掠而修筑的。在这一功能上,长城确是起过不小的作用。许多王朝的前一阶段,政权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与长城的保卫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开发屯田、保护屯天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时期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并且移民前往开发,进行农牧业生产。郡治所辖范围,不仅在长城内而且也有远出长城以外的地区。这种屯田和移民开发荒辟通远地区的措施,以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屯田和发展生产,都需要比较安定的生活。长城、烽燧便是保护屯田和开发这些地区最好的屏障,使飘忽无定的匈奴等游骑不得进行扰掠。

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还。

秦始皇时在北部地区都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与首都咸阳相联系,沿着长城十二郡也有大道相同,传递文书,商旅往还络绎不绝。长城和烽燧正是保证这些交通大道通畅的重要条件。在汉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节来往,商旅往还都是走这条大道。长城烽燧正沿着这条大道修筑,用以保护被称作“丝绸之路”的中西交通大道。

(4) 文学组:孟姜女哭长城哭诉的究竟是什么?从众多长城诗词中摘录几句你认为精彩的,然后把它背下来。

资料卡片:

提到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往往联系到孟姜女的故事。多少年来,人们总是借孟姜女的故事来斥责秦始皇对劳动人民强暴奴役,同时也以此抒发对一切残暴统治者的不满。其实孟姜女故事的原始依据与秦始皇没有关系。

恸哭六军皆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梅村《圆圆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5) 导游组:假如你是长城的导游,请你对游客做一个简要而又精彩的介绍。

(6) 保护组:从自然力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述长城的破坏情况,提出几点可行的保护措施。

资料卡片:

1、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墙体与附属建筑进行重点保护。

2、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

3、对于长城遗址进行适当还原。

4、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

5、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的破坏。

6、提高公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2、辩论:你赞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正面的声音: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的历史便是中国北方的发展史和民族交往史;长城表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建设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人类文明遗产。”

“万里长城举世闻名,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强毅力的象征,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财富。”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另一种声音:

资料卡片一:“有人认为,花费这么长的时间、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造长城,只是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求得平安,是不值得的。从保卫疆土、保护人民的安全来看,更应该多造进攻性武器。比如利用好火药等。”

资料卡片二:秦始皇一方面派三十万大军修长城,防御北方匈奴的侵犯;另一方面却“焚书坑儒”、横征暴敛,实施酷刑,最后到秦二世就亡国了。从战国时的秦国、赵国、燕国开始到明朝末年修筑的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且不说长城沿线埋下了多少尸骨,耗费了多少财产,就是以军事上的作用而言,长城又何尝达到了中原统治者当初的目的呢?实际上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秦始皇死后匈奴就越过长城占了河套地区,明朝末年清兵出入长城如入无人之境,真正沿着长城作武力对峙的例子并不多见。

资料卡片三:

长城固然多少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但同时也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所以历史上修筑长城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质量最高的明朝,正是对西北和北方最保守、最无作为的王朝。随着长城的最终完成,明朝的势力再也没有越出嘉峪关一步。相反,能够把农业和牧业民族同时 统一起来的政权就不需要、也绝不会修筑长城。到了清朝,长城内外归于一统,残留的长城开始还作为地区间的关卡,以后就被完全废弃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秦朝人、汉朝人、明朝人的爱国主义自然只能以长城为界,因为长城外面就不是全心全意的国了,而是另一个政权或民族的疆域了。但唐朝人、清朝人的爱国主义就绝不会受到长城的限制,因为长城外边同样是他们的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早已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岂能再用历史上部分中原王朝狭隘的民族立场来认识长城?岂能用它来象征中华民族?

资料卡片四:

长城

(作者: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 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了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群山不语,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三、课后思考:

警钟长鸣,看完长城抗战、南京大屠杀及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资料图片,你有何感想?

四、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巍巍的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用鲜血维护了祖国的安定,也维护了长城的尊严。落后就要挨打,长城抗战的悲壮画面犹历历在目。今天,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同学们,你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万里长城永不到!让我们以长城为荣,也以长城为鉴,要有忧患意识,众志成城,自强不息,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Ⅱ 小学第八册语文 古诗都有哪些啊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回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答(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个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的啊!我上学期刚学完的

Ⅲ 小学语文的重点是什么

记住常用字
具备一定书写能力
亲近语文

Ⅳ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古诗内容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版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杜牧
千里权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还需要词吗?有一首。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Ⅳ 小学语文第八册 生命 生命 课件

生命是什么?通常,你可以不太费劲地区分出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而什么东西是没有生命的,可是真正让你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什么是生命时,事情就不再那么简单了。事实上,要给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极其困难的,之前人类一直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自古至今已有许多说法。

例如,恩格斯对生命下了一个定义:“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恩格斯的生命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命的物质基础,即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体。但是,这个定义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一、根据该定义得出:生命是方式,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生命就是这个人有方式,这种说法根本不符合逻辑。
二、许多植物的种子能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并不出现生命特征,如古莲子, 缓步类动物等可能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进行新陈代谢,当条件适当时其就会出现生机。

《分子生物学导论》中对生命下了如下定义: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但是,这个定义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一、该定义更接近于生物的定义而非生命的定义。
二、工蜂、犏牛和骡子等都是有生命的,但是它们根本不具有繁殖能力。
三、精子和卵细胞都具有生命,但是它们都不具有繁殖能力,因为由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和发育产生的新个体既不是精子,也不是卵细胞。
四、要移植的心脏肯定是活的,也就是有生命的,但是心脏显然不具有繁殖能力。
五、一只生鸡蛋是有生命的,但是,它显然没有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现代生物学给出的一般的科学定义大致上是这样的: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

首先,“生命是现象”这种说法本身就不符合逻辑。其次,在这里,其中任何单一的现象都不是生物所特有的。火焰也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但正常的人不会认为它有生命。许多植物的种子能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并不出现生命特征,如古莲子、 缓步类动物等可能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进行新陈代谢,当条件适当时其就会出现生机。说到繁殖,面对犏牛和骡子这样的东西我们简直是无话可说!生长也是这样,许多无机物的结晶过程就能很好地表现出这一特征。外界刺激的情况也是非常明显的,比方说你的电脑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家伙。

以上将生命定义为:方式、体系和现象的说法都不符合逻辑。

周慕瀛在《漫谈生命的定义》中给生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生命是指物所具有的“自我复制能力”。

生命是一种能力,一个人有生命就是说这个人具有某种能力,这种说法没有违背逻辑。有生命的人的确具有许多能力,比如,运动能力、繁殖能力、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应激能力、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甚至遗传和变异的能力;相反,死了的人,也就是没有生命的人,他就不具有这些能力。有生命的骡子,它具有运动能力、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应激能力、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等;死了的骡子就不具这种能力。有生命的白杨树具有繁殖能力、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应激能力、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等;死了的白杨树就不具这些能力。

不难发现,有生命的动物都具有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应激能力、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死了的动物都不具有这些能力。有生命的植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长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应激能力、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死了的植物都不具有这些能力。有生命的微生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长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应激能力、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没有生命的微生物都不具有这些能力。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有生命的原生生物都具有繁殖能力、生长能力、新陈代谢能力、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没有生命的原生生物都不具有这些能力。病毒不一定具有应激能力。

阮病毒比较特殊,它可能仅仅只是一个阮病毒蛋白分子,它具有繁殖能力。如果阮病毒只是一个蛋白质分子,则它不具新陈代谢能力和生长发育能力,因为单个蛋白质分子不可能存在这些现象。

至此可以得到: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具有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和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但是,自然界中不光生物具有生命,生物的一些局部同样也具有生命。比如说,一片活着的树叶,之所以说它活着,是因为它具有生命。同样道理,要移植的心脏、鲜血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精子和卵子等都具有生命。但是,它们不一定具有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和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

因此,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和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也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所共有的能力,所以,不能用生长发育能力、新陈代谢能力来定义生命和适应一定的环境的能力。

那么,什么能力才是有生命的一切物体所共有,并且这种能力是一切没有生命的物体所不具有的呢?如果能找到有生命物体所共有,而没有生命的一切物体所不具有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就是生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有生命的特殊物体入手。阮病毒、要移植的心脏、鲜血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精子和卵子等都是有生命的特殊物体。仔细分析一下,它们都具有通过复制或者依据信息模板(核酸)来制造新的生命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的能力。

除阮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所共有的生长发育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正是因为它们具有通过复制或者依据信息模板(核酸)来制造新的生命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的能力,阮病毒的繁殖能力正是因为它能通过复制来制造新的蛋白质,由此可知,阮病毒同样具有通过复制或者依据信息模板(核酸)来制造新的生命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的能力。

并且不难发现,通过复制或者依据信息模板(核酸)来制造新的生命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的能力正好是任何非生命物体所没有的。

至此,可以给生物界中生命的概念下一个符合逻辑的完整的定义

狭义的生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通过复制或者依据信息模板(核酸)来制造新的生命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的能力。

狭义的生命也就是生物界所特有的生命。一个物体有生命,是指这个物体具有通过复制或者依据信息模板来生产新的生命物质的能力;相反,一个物体没有生命,是指这个物体没有通过复制或者依据信息模板来生产新的生命物质的能力。
狭义生命的这个定义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而且适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的局部。

广义生命是指事物所特有的某种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功能或能力。
一种事物没有了自身特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功能或能力,它就不再是这种事物了,因此就可以说它死了,也就是没有生命(指广义生命)了。火山不再喷发,它就成死火山了,也可以说火山没有了生命(指广义生命)。湖水不再流动,它就成了死水。

历史的看法

人类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进行过艰难的思考。在古希腊人那里,产生运动——而不管人是否能了解那种运动——的原因被称之为“力”,为此他们提出了生命力和活力这样伟大的概念。古中国人则倾向于将产生运动的原因称之为“气”,生命活动当然也就是“气”的活动了,如“从之生,其犹产也,水凝而成冰,气积而为人”。和“力”一样,“气”也是个不明确的概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火是一种剧烈的物质运动,它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因此也有部分东方古人认为生命来源于“火”,重点在于强调了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另外中国古人通过一个巧妙的方法去探讨生命,即“死”,在这一对立中将生与死统一起来加以研究恐怕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

Ⅵ 小学第八册语文包含哪些文学知识

北师大版语文 第八册复习卷(文学常识类)
一、 填空:
1、《大地的话》作者( 关登瀛 )。
2、《语言的魅力》中的让.彼浩勒是( 德)国的( 著名诗人 )。他把盲老人木牌上的(“我什么也看不见 ”)改成了(“春天到了,可是。。。。。。 ”)。唤醒了人们的同情之心。
3、《秉笔直书》的作者是(林汉达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相国崔杼一连杀了(3)位太史。这几位太史宁愿死,也不按崔杼的要求写历史,是因为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史官的本分 )。
4、伦纳德夫人对“我”说了一句话:(“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 ),抚慰了我( ),这句话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5、《春潮》节选自(冯德英 )的《 苦菜花 》。
6、《三月桃花水》的作者是(刘湛秋)。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 明镜 )。
7、《兰溪棹歌》的作者是( 唐 )朝的( 戴叔伦 )。诗中描写兰溪一带景色的句子是(“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
8、《桃花溪》的作者是( 唐 )朝的( 张 旭 )。古诗的前两句是(“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
9、每年的公历(4)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庆祝(泼水)节。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这个快乐的节日。
10、《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朝的(杜甫)。这首诗描写了(春暖 )时节作者独自在江畔散步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春天美景和安定生活的赞叹。
11、《游园不值》的作者是(宋)朝的(叶绍翁)。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去游园主人不在)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园门,但是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出园内景色,心情也由(扫兴)变得(惊喜)。诗中的名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2、《种一片太阳花》作者是(李天芳 。)
13、《花之咏》的作者是(黎巴嫩)的(国家名)( 纪伯伦 )(人名).
14、《吴兴杂诗》作者是( )朝的( )。
15、兰花与(菊花 、梅花、文竹)并称四君子。
16、朱德(之所以)一往情深喜爱兰花,( )他喜爱兰花的朴素高雅,( )兰花寄托着他对战友、妻子伍若兰的思念。
17、《我们的手》的作者是(西渡)。文中把“我们的手”比作了(电线、桥、船、小鸟)。
18、《一双手》的作者是(姜孟之)。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张迎善)。他是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他的手是一双( )的手。
19、因为每个人的指纹( , ),所以,按手指印可以代替盖印章,公安人员经常用在犯罪现场取指纹的办法抓坏人。
20、五个手指中最吃苦卖力的是( ),最养尊处优的手指是( ),它被称为(“ ”)。
21、“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条大鱼却经常出现在他的眼前——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这段中一共出现了(3)次“大鱼”,第一个“大鱼”指的是( ),第二个“大鱼”指的是( ),第三个“大鱼”指的是( )。“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句话的意思是( )。
22、《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的作者是( )。本文是( )年( )月发表的献给( )的作品。
23、《永生的眼睛》的作者是( )国的( )。作者用简洁的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两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24、五月一日(劳动)节,五月二日( )日,五月四日( )节,五月八日( ),五月九日( ),五月十二日( )节,也是( )纪念日,五月十八日( ),五月三十一日是( )。
25、冼星海诞辰纪念日是( )月( )日。每年这天人们都要举行洗星海作品演奏会,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的主要音乐作品有( 、 、 )。
26、( )年( )月( )日,我国运动员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在世界登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7、《跳水》的作者是( )国的( )。他的主要作品有( 、 、 )。
《跳水》中船长在万分危急的时刻,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水手及时下水抢救,终于是孩子转危为安。故事蕴含着这样的道理:事情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们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的行为。
28、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是:(

29、《滁州西涧》的作者是( )朝的( )。《舟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朝的( )。题目的意思是:( ).诗句中写静景的诗句是( ),写动景的诗句是( )。
30、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航天飞船( ),于北京时间( )年( )月( )日上午,在(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次担任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杨利伟 )。
31、《太阳的话》的作者是( )。
32、《》海上日出》的作者是( ),他的原名( ),是四川( )人,1927年他从上海乘船赴巴黎留学,他把旅程见闻整理成《 》,《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33、《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 )知识和( )的关系。
34、《乡村大道》的作者是( )。文中的前三小节分别写出了乡村大道的( 和 ),( 和 ),( 和 )。文中的最后一节实际上是对前三节的诗歌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35、开辟“丝绸之路”的人是我国( )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
“丝绸之路”成为促进( )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 )。
36、我国的两弹功勋是(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 )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 )也成功爆炸。
37、《挑山工》的作者是当代作家( )。
38、《和时间赛跑》的作者是( )。
39、《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40、《七子之歌》是作者( )(人名)在( )年( )月留学( )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有七首,我们学的是(澳门
、 香港 、 ),另外四首是( )
41、《朱鹮飞回来了》的作者是( )。

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第8册《奶奶该做哪》的主要内容和写法

这篇文章讲了三年级的四个同学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春燕扮演奶奶,高内晓亮扮演孙容子,福福扮演爸爸,小翠扮演妈妈。做好饭后,一家四口开始吃饭。可孙子,爸爸,妈妈都坐下吃饭后,奶奶还没坐下,他们就开始议论奶奶该坐哪。
写法以小见大,用小事情引出大事情,使文章的主旨升华。

Ⅷ 学习了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实验教材,我的收获是……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八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保留了原教材20篇课文,新选了12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它们是:《西湖的“绿”》《尊严》《父亲的菜园》《鸟情》《丑菊》《山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黄河魂》《桂花雨》《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地球万岁》,课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训练项目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之后设“积累?运用”。每篇精读课文前面设“预习”,后面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面设“阅读提示”。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五组。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要求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2、课例。包括预习(阅读提示)、课文和思考?练习。

预习。从本册开始,精读课文之前安排“预习”,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主要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等。

课文。所选课文强调语言的典范性,思想性强,适于教学。每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出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的结合。

阅读提示。安排在略读课文之前。阅读提示从激趣入手,一般提一两个要求,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减少了数量,简化了头绪。所设的训练项目,努力体现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体现中年级读写训练要求。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训练项目的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教材最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第三、七组各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将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首先,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由过去比较重视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转为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的能力。其次,是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降低了要求,调整了内容,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习作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以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在设计积累?运用时,还注意到阅读短文与课文、习作之间的联系,注意到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的联系。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的字为180个,分别安排在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中。每课要求学会的字在课后田字格和书后生字表中标明。要求会认的字为75个(只要求认读),在看图学文和部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后,用生字条标明。课文中的生字,包括二类字和多音字,均随词注音,生字表中的字注的是该字的本音。如,“麻烦”的“烦”,在课文中随词注f?n,在生字表中注本音fán。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导读、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积累?运用,采取难字注音的办法。上述内容出现的生字和课文中的其他生字不要求掌握,也不在统计之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图画。这些图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1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整个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分析

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本册教材的难点内容分析

本册难点训练项目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点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1、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理解词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透过内容,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就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如何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如何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

在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分清文章的主次是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读懂一篇文章的手段之一。通过分清主次,进而抓住主要内容推敲,才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如何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三点:一、要使学生了解每篇文章的内容都有主有次,课文的主次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二、要使学生懂得阅读时分清主次,抓住重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三、让学生在表达时分清主次,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在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这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基于此,课文用较大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作者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这一思想。因此,这部分就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文章的主次就让人一目了然了。

综上所述,如何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其次,抓住主要部分认真、深入地阅读,仔细琢磨。因为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所要表达思想的理解,也可以从中学到表达思想的方法;再次,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分清文章的主次运用到表达中去。如:习作和说话时,要根据所表达的意思确定哪些内容写(说)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写(说)得简略些,以达到所写(说)的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的目的。使人对你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得明白、透彻。

六、本册教材教学建议

精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精读课文,题材、体裁多样。充分考虑了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逐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要加强写字的指导,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不断提高写字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识字教学应借鉴新世纪教材的经验,作好与“津版”教材的衔接。“生字”指下面三类字:A教材没有出现过,自己也不认识的。B学过的字,在新词中换了读音(实际上是形同而音义不同)的。C虽然学过,但自己仍然不认识,需要重新学习的字。在默读中,很容易漏掉生字:自己认为认识的字,实际上不认识或不能正确读音。教学时,要注意表扬那些能及时发现生字的同学,纠正那种以为“谁找不着生字,谁的语文水平就高”的片面认识。要养成发现生字及时查字典、注音后再默读一下带生字的句子的习惯。不要把生字攒到最后一块儿查,那样虽然省点事,可是不利于分散难点学习生字,不利于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也不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在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词语,摘抄好词佳句;重视词句的运用,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画生词也应当与默读同时进行。要注意不能把词画断,一时画不准的,可以把原文反复读几遍;也可以暂时用铅笔在旁边标上问号,在精读时确定;问老师同学也可以。词语训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词语训练的时机,要防止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在课前大量地查字典,然后在课上对证的现象,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一些名词和难以理解的词语,应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前查字典,与课文关系不大的专门用语、术语,不必深究它们的意思,了解个大致轮廓就可以。教材中大量的词语需要学生在读中感悟,一些难理解的重点词语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些涉及全文内容理解的词语,还需在讲读后进一步全面地理解。二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要灵活,重点突出在读中有所感悟,启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要注意不要强求答案统一,对词语的感悟应珍视学生个人的见解;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不必非让学生说出确切的解释,可以引导学生用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无须下完整准确的定义。“理解”的方法,主要是学过的几种方法:A根据汉字表义的特点,去合成词语中几个汉字的意思。B从上千文中推知词语大概意思。C从字面展开联想和想象。D用近义词替代,用反义词从反面理解。E查字典或词典。因为学生情况差异较大,画出的词语在数量上、内容上都会不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但是应当要求学生认真作笔记,

3、注意“思考?练习”的变化。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去掉了原教材中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强调了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把理解内容和训练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加强了朗读、背诵,而且增加了弹性,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4、继续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当前阅读教学的状况看,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时间少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克服这种弊端,坚持多读少讲,是改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不仅要重视朗读,还要注意默读的训练,默读的训练要努力达到“课标”的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要重视读的指导和训练,首先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我们提倡每课时读的时间应不少于1/3。第二要注意读的要求合理,要体现由初读到细读、深读、熟读的过程,由正确到流利、有感情,到背诵。第三要注意读的形式的合理变化,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默读等等,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安排,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地选择读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的方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一般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压缩的精读课文。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精读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以理解;最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会,重在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积累?运用的教学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训练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部分:读读背背

本册8组安排了两次名言警句、两首古诗、两次成语和1次三字经(节选)、1次对联。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能够熟读成诵。教师千万不要讲解具体含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讨论或适当点拨。

第二部分:阅读

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教学时可凭借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短文时,注意将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运用于阅读实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自己选自己好不好”、“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推荐一本好书”、“小学生结伴出门旅游行不行”、“客人来我家”、“暑期怎么过”。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学生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从根本上扭转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

第四部分:习作

本册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写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缩写”、“写一件自己后悔的事”、“写建议书”、“写最想对他人说的心里话”、“写未来的人或事物”、“写第一次做的事”、“写我家的星期天”。指导习作,要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和热爱周围的生活,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乐于表达。

第五部分:实践活动

本册安排了两次,分别是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和评选优秀的小发明文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实践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必过于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Ⅸ 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

什么叫“12”生啊

麻烦你说清楚点吖╮(╯▽╰)╭

Ⅹ 小学语文全部重点课文

安塞腰鼓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第八册重点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