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课后达到减负目的
一、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减负"
其实,"减负"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关键的问题出在教师对"减负"内涵的理解过于肤浅。教师应该认识到,"减负"和"增效"的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要"增负"学生才能真正的"减负"。这就是说,教师应在"备"字上花更多的功夫。
1、语文教师备课应从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开始。教学计划是本学期实施教学的纲要,关系到教学的方向性问题。制订教学计划时就应该熟悉语文课本各个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在备每一课时,都应该以本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为指南,要思考本课教学该如何去实现这一要求和目标,从哪个角度,从哪个侧重点去实现它,当然这就要吃透课文内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教学用书"中本课的"教学建议"与单元教学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三维目标"。
2、语文教师备课时要以学生为本。应该说同一篇课文的教学,班上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水平不同,教与学的设计过程也应不同。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历的实际情况,从而确立恰当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指导方法上要多准备几手"绝招"。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切实实现本课、本单元教学要求和目标。
3、语文教师备课时要统筹兼顾,把课堂教学与中考形式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经常研究中考试题,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中考考点,注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常见考题的解题思路。不求人人做到举一反三,但求在一课、一个单元中重点训练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学生能在作业及考试中能有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就能避免"减负失效"的问题,才能保证"减负增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在课堂教学上提高课堂效率。这是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前提和保障。
二、课堂要"增效",学生才能"减负"
初中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须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是否教得好,而应重在学生是否学得好。因而,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更好的学习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1、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思考。学生回答出正确的问题答案时,要思考,思考他是如何回答出的,是看了资料书还真正理解了;学生回答出现漏洞或偏差时,要思考症结在哪儿,怎样帮助这类学生理解;大面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或理解出现"冷场"时,应思考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调动学生类似的生活体验,还是及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改变现状……只有时刻思考,才能使整堂课高效地运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行之有效解决问题。
2、语文教师要要时刻关注学情,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死抱着《教学用书》和"教学设计"不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尽管在备课时设计得再精细、再巧妙,都不能完全符合课堂中发生的新变化。任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都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而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学情的动态变化,灵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变化。
3、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合作式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在公开课时做做样子,只能让人看起来热闹而起不到切实的效果。其实不然,关键是看教师怎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应让学生明确,只有自己有了疑问或答案时,才能参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确,不要只问"是什么",而应重在思考、回答"为什么"。这样,在合作小组中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就能帮助,带动其余的成员有激情地学习,从而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
Ⅱ 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是给学生增负还是减负
有人提议给中小学生减负,提倡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且给予其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动力。给中小学生减负的起点是好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是给学生减负,相反,这是给学生增负。
大家都知道,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也是学生经常不锻炼身体的后果。但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中高考就可以改善的。我认为最应该反思的人是学校,为了成绩占用体育课,学生每天坐在教室,身体素质能好就怪了。
我觉得,学校应该多开设体育课,而且不能被其他科目霸占。鼓励学生锻炼身体,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必须动起来,这才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东西,而不是变相的给学生增负。
Ⅲ 音体美全都纳入中考,这究竟在为学生减负,还是在为学生增负
在大部分农村学校,音体美这三个科目几乎是处于一种不被重视的存在——
“你们体育老师生病了,所以这一节课上数学!”
“你们的美术老师今天生病了,所以这节课我们上语文!”
“你们的音乐老师生病了,所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unit 3,请同学们翻开英语课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单元!”……这些话,我们是不是耳熟能详?
我个人认为,在音体美这三个科目中寻找三者的“最大公约数”,选一个科目当作加分的科目,这对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有一定的作用,对减负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个观点你赞同吗?
Ⅳ 读书是否在增负议论文
这是不存在的,
读书有用
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争取不断超越,走向卓越。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同学们:“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吧!让读书之花,盛开四季校园。
Ⅳ 减负困境:教育部十条可行吗
翟杜鹃学生的“减负”问题是一个常提常新的话题,日前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教育部拟定了全国统一的硬性规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向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从内容上看,这次的“十条规定”是针对目前我国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普遍现象的,在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此新规一出,便引发社会的热议。根据此次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小学招生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严禁以各种形式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规定还要求小学生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对于考试,规定也有了具体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在安排其他任何形式的考试。另外,十条规定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教育部拟定的“十条规定”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却大呼很多规定都很不现实,而且过于死板不够灵活。比如小学生不留书面作业的规定,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还比较适用,但对于高年级有其是准备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很不现实,他们的课程学习内容难度有所增加,而且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课后的作业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很多网友也纷纷发表意见,有不少人认为政策的目的虽然是为了“减负”,尤其是通过对学校教育的作业和考试的规定,但是这样无形中却造成另外一种局面,那就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的困境。中国目前的人才选拔模式主要就是依靠考试,进入大学需要考试,进入社会依靠学历,对于学生来说,成绩更高的才更有竞争力。因此,“十条规定”中的部分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把课内的压力转移到了课外,增加了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在无形中给孩子们更多的负担。另外,在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均衡的情况下,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这样的规定已经隐含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防止“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困境的产生,不仅需要政府规定的出台和落实,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Ⅵ 初三该增负还是减负议论文300字
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漫画;有一只蜗牛没有朋友陪它玩,很孤单。当它看见不远处‘爬’来了一只‘蜗牛’后,十分高兴,等‘蜗牛’爬进了才发现,那只是一个背着大书包的小学生。
学校增负了,但是增的也未免多的也太吓人了吧。负担也太多了吧,这些大多是父母的期望。长辈们现在才珍惜时光,感叹知识文化的重要。所以将期望寄托在了我们这一代孩子的身上,这没有错,我们能够理解。
但是,家长们一味的认为只有多买资料,让孩子多练习,才能取得成绩。我看到过一些成绩极好的孩子,在他们的心中,永远只有学习,他们没有笑容,连眼神都是可怕的苍白黑洞这不是活活的把一个好好的孩子变成一个学习机器、书呆子了么。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当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学习负担来摧毁我们的世界。
凡是学生都知道,我们的大书包中,除了必须的课本以外,还有什么。资料,资料啊,全都是五花八门的资料。自己要买的,不,全都是老师家长要买的,记得我上一个寒假,作业有十二本,信吗,每一本都有两百页以上一个月以内写完,那一次我牺牲了大部分的时间,就连大年夜都在写,唉,一回想起来就觉的可怕。
买一两本做做练习还不错,但是学生整天陷在题海中快乐吗,不,不会,绝对不会。学习固然重要,但太多了大脑一时就会消化不了,然后堵塞在了你的大脑里,那么,你这个人还有什么用,所以我不赞成增负。
减负吧。但是没有练习,你怎么学习,学习学习,即学也习学会知识,自己练习,你不去练习,如何真正学会知识,如何积累学习经验,再说,你不多多练习,如何对得起你辛辛苦苦挣钱的爸妈,不练习,怎么才能真正的学会,有句话叫‘熟能生巧’嘛。
中华需要人来建设,不要书呆子来建设,更不要一个笨蛋来建设,那么,我们学生究竟增负还是减负。
Ⅶ 语文教学如何“减负”
密山一中 程卫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减负 教师 学生心理压力
中学语文学习的负担日趋沉重,学习水平却不见长进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别无选择,语文教学必须走“减负”之路。
语文教学想要做到“减负”,那么首先必须认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现状:教材结构不合理,教师方法不恰当,考试制度单一,学生心理压力大,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根源,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耽误他们的未来。既然有问题出现,我们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从教材、教师、考试制度,学生心理压力四方面逐次进行讨论。
一、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范本,教材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课程设置要改革。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越来越难,教科书越编越厚,越编越深,小学课程中学化,中学课程大学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至于许多中小学生穷于应付课程,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必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富有个性的校本课程,从根本上改革过多,过深的语文教学内容,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理念,建立开放、灵活、充满生机的语文教学制度。真正变革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从单纯地吸收,转向分析判断,选择和创造性的地运用。
课程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对于初中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幻想非非也就是平时说的“朦胧时期”。针对这种特点,就要适量编入一些安徒生童话和《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聊斋》选篇以及《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的选段等思想性强,趣味性浓的好作品。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正义感和提高读写水平。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较成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所以就要适量编入像《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作品的选篇。其作品艺术性强,这样就在无形中即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这样,使学生在自己的年龄阶段吸收自己能消化的语文知识,而不是“超负荷”的接纳,这样的教材才真正为学生做到了“减负”。
二、教师对孩子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素质。也有人指出,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可见教师的重要性。然而许多教师却是重负的生产者,教师文化底蕴低,见识浅薄,课堂上讲课不分主次,讲法不当,教法落后,无任何语言艺术可言,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只能靠课后大量习题来弥补。高素质的教师是不会用加重学生负担的方式去提高教学质量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减负”,应该做到哪些呢?
首先,要给学生“减负”教师就要自己“增负”
有人说,师生之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能力的怀疑。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执行者,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在教育体制的转轨时期,由原来的死板的应试教育向开放的素质教育过渡,教师的素质弥足重要,确有很多知识要学。原来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现在呢?要求教师有大海一样深的文化底蕴,才能给学生沧海一粟的文化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任务紧迫,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方法,高尚的师德,对人生的执着热爱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能说会写,教法熟练,才能得心应手地去教学生能说会写;语文教师热爱祖国,热爱生命,师德高尚,才能以其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其灵感,所以语文教师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为自己“增负”,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其次,教师在语言上要为学生“减负”
运用语言表达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因此,较高的语言表达艺术是每个教师必备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主要有四点要求:
2、简明。语文教学中,言不在多,而在于精;话不在繁,而在于要。一句话,清楚易懂就行。能一语破的的,一语解惑的,一语启智的,一语激情的尤佳,切不要信口开河,语脉不清。
3、生动。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情感,力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错落有致;能以声引人,以情动人,使他们愉快,着迷,切忌语调呆板,平铺直叙。
4、音准。教师要言传身教,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熟练的说普通话,善于辨别同音字,多音字,切忌用半土半洋或用方言授课。
以上四点是对语文教师语言上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让语文教师在语言上为学生“减负”。
再次,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减负”
语文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来为学生“减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虽说教无定法,但却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Ⅷ 不能“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如何看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
有句话说的话:温故而知新,就是对于旧的知识进行巩固,在学习新的知识有一定的积淀。
当然直接撂挑子把所有的问题丢给老师那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在今年的8月30日的时候教育部也是下发了声明,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而三年级至六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的完成作业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而考试方面也是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每学期考试次数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不得超过二次,而且不能以任何形式或者是方式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
如今的新模式很多老师在面对如今的两难抉择上,也试图开展一条新的模式之路,比如“小组监督”——也就是所谓的成立学习小组,这个学习的小组的职责就是帮助老师来监督其他同学的作业,然后在交由老师统一整理,接近复查,所以基本上回家之后,对于家长方面的监督工作就大大的减少了
“作业分层”有的学校采用作业分层的形式,也就是在留作业的时候,对于学校比较好的同学,老师会单独留下几道比较难的题目,自己回家研究。而第二天老师会当面劈开讲解。而其他的学生会留下一些基本的练习题。
本意不是把家长放空,如果家长一点都不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当中,对于孩子自身就是一种缺失,所以家长需要参与但绝对不是过度参与,然后更不要沉浸在一种乱象当中所谓的“作业攀比”看看谁给孩子们布置的作业多。不能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在没有书面作业的情况下,可以参与社会实践,甚至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些都是孩子的成长经历,也是一种学习,只不过是区别于布置的书面作业。
Ⅸ 到底是在给学生减负还是增负
其实,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减负的口号喊得越厉害,学生的负担往往越在加重。相反,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代初,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学生的课业负担确实要比现在轻上很多。
Ⅹ 怎样收集和积累小学语文教学资源
十多年的来语文教学生涯,如果用源两个字来概括的话,我想因该是“充实与成长”。因为我平时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对课外资料的积累,当然,这也不是盲目的积累,多数是根据课文内容、练习需要,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进行的“增负”练习,比如:曾今在教学《景阳冈》一课时,我让孩子们了解并背诵水浒传108单将的绰号;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引导学生分析更多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十多年来,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我的课外知识也在不断充实,我本人也在不断充实中成长。我知道,这对于当今的“应试教育”可谓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因为它不但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多老师也纷纷摇头、背地里窃窃私语,表示很不理解。曾记得参加工作前,我很不理解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熟记《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朱儿治家格言》等,现在想想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很多知识不需要孩子们现在就必须一清二楚,等他们长大承认经历过之后自然而然就会理解了。为此,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先做人、后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