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第一课《新闻两则》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要点: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培养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把握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品味本课的语言。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要点:1)掌握消息的结构。 2)把我消息报道的三个特点。 3)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课《芦花荡》 学习要点:1)了解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旨。 2)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老英雄的爱国精神,培养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感。本课用时文体一课时(2个小时)第三课《蜡烛》学习要点: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把握人物形象,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要点:1)了解文章的背景材料。 2)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记住祖国的屈辱史,发奋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要点:1)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3)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悟和平的珍贵,增强维护和平的信心。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六课《综合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学习要点:1)培养对资料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 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长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 3)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单元 第七课《阿长与<山海经>》学习要点:1)掌握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手法。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探究文章锤炼语言的方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尊敬、感激、怀念之情。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八课《背影》学习要点: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2)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3)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九课《台阶》学习要点:1)积累本文重要生字词;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探究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2)朗读课文,探究文章的写法: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及意义。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课《老王》学习要点:1)理清思路,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2)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风格;探究文章的写法。3)理解文章所提倡的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的思想。本课时用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一课《信客》学习要点:1)识记重点字词;学习文章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2)把握文章脉络,品味语言特点,理解思想内容。3)树立诚信为本做人理念。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二课《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学习要点:1)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培养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2)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提高自己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三单元 第十三棵《中国石拱桥》学习要点:1)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 2)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作贡献。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第十四课《桥之美》学习要点: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通过理解在内容和表达上都具有个性色彩的句子,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体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观点,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五课《苏州园林》学习要点: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逐步展开说明的方法。 2)学习本文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3)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认识苏州园林的与众不同之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六课《故宫博物院》学习要点: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七课《说“屏”》学习要点:1)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屏”的知识,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特征,感受科学小品文语言的诗意和韵味,增强语感。 3)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获得审美方面的知识。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十八课《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学习要点:1)培养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比较全面的了解桥的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3)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四单元 第十九课《大自然的语言》学习要点:1)学习积累物候学的有关知识;培养和提高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文章的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激发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第二十课《奇妙的克隆》学习要点:1)了解克隆的相关知识。 2)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4)认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本课用时一课时(2个小时)
❷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基础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整理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3. 《蜡烛》选自《阅读和欣赏》。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代表作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友与敌》等。《我城一少年》《日日夜夜》《俄罗斯人》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等
6.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7.《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8.《台阶》选自小说集《台阶》。作者李森祥。
9.《老王》选自《杨绛散文》。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
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作品《围城》
10《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11、《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12、《桥之美》选自《吴冠中人生小品》。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市人,当代世界画坛具有极大影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13、《苏州园林》选自《网络知识》。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14、《故宫博物院》选自《地理知识》。作者黄传惕。
15、《说“屏” 》选自《陈从周散文》。作者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16、《大自然的语言》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作者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地理学家。
17、《奇妙的克隆》选自《中学科技》。作者谈家桢。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孟庆任译。作者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
19、《生物入侵者》作者梅涛。
20、《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作者黄天祥。
2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序》、《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22.《陋室铬》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3《核舟记》选自清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明朝散文家。
24.《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5.《望岳》《春望》《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26、《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7、《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南朝梁代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的词首开豪放之先河。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
28、《观潮》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瑾,宋代湖州人。
29、《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30、《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参考前第21
30、《使至塞上》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作者王维,字摩诘,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是盛唐极负盛名的诗人,画家。
30、《渡荆门送别》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其诗的艺术特色是想像丰富,气势奔腾,风格豪放飘逸。
30《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现存诗作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传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整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5、文章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五种
6、文章的描写人物时运用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
7、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8、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
9、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10、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1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2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3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14、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2、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15、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16、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❸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我发示
❹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答案(人教版)
长征组歌两首 三A 四 红军战士把高耸的雪山踩在脚底下 五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心“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过雪山草地》中心句“革命理想高于天” 六 1.军民深情 四渡赤水出奇兵 2.路难行 敌重兵 3.乌江天险冲飞度,兵临贵阳逼昆明。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4.不是写错了。这里的敌人是地方的军阀部队,他们腐朽至极,有吸食大烟的习惯。写敌人弃甲丢烟枪,是从一个侧面写红军的勇猛无敌。 5例:天如火水似银 形象的写出红军战士转战过程中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突出行军的艰难。 军民鱼水一家人,把军民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说明红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谊。 七1.路难走 没有吃的 没有住的,生存危机严重。 2.不能。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路线看,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押韵。 3.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八1.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情 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战天斗地以野菜充饥 2.断句在节奏上有紧张、急促的特点,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势的严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拟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过雪山草地》用短句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 九 1.《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首演于北京 2.全曲由10个乐章组成。3.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的是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演形式。4.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他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十1.铁索桥上显威风 或 勇士万代留英名 2.高峻绵延的乌蒙山 敌军 3.如 健儿巧渡 孤舟勇 显威风 留英明等。 4.写出了长征路途的艰难,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三 老山界 第二课时 一、1.一步一步 包含着不可跨越,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这里通过红军战士行军的谨慎和行军速度之慢,来衬托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2.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仙境而镇定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 3.感 寒 视 高 听 静 4.不行。“又是”表现声音的”不可捉摸”,反应了一种特有的自然现象和人的主观感受,若改为”还有”,意味着确有集中声音,与”不可捉摸”就矛盾了。 5.(1)不好 四个“像”其实可以分为两组,一组以动物作弊,一组以流水作比,两组在比较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受。如果1与3对调,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受。 (2)例:呜咽改为低声哭泣与文中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吻合。 6C 7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是为了说明吃饭速度快。抢,形象的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吃饭的动人场面。 二、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三、例:横着心躺下去 中的 横 与 鼓着勇气前进 中的 鼓 生动地表现了红军战士极力与困难作斗争的心态。 四.略 五 例:长征是一把火,一把燃烧烈火,一把耀眼大火,一把烈焰熊熊永不熄灭之火。
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归集
http://wenku..com/view/75ab4fc489eb172ded63b780.html
❻ 有没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的答案我有啊
加点奖励吧!
❼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基础训练》全部答案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3.(1) 阻遏(2) 阻隔4.不能去掉。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6.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7.不能。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略(要求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2芦 花 荡1.(1)提(2) 趴 (3) 疟 (4) 噤 (5) 蹿 (6) 仄 2.(1) 滴 落 (2) 浮 动 (3)飘撒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2) 慌慌张张,不 知 怎 么 办 才 好。 4.老头子设计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5.不能去掉。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6.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7.略(要能体现老头子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8.示例:水生嫂是一个勤劳淳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
3蜡烛1.(1)犾ì(2)犼犻à状(3)犼ū(4)狕犺狌ó2.(1) 声生(2) 斜邪(3) 由尤3.(1)精疲力竭(2)永垂不朽4.(1)———(2):5.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6.不能。“摸出”与后面的“揣在怀里”相呼应,说明 老 妇 人 非 常 珍 惜 这 支 蜡 烛,把 它 藏 得 很 深,只 能 用 手 摸 索 着 拿 出 来。 7.略(对内心活动有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8.表达了老妇人对红军烈士一份最珍贵、最诚挚的情感。9.示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薄海欢腾声中挥笔写成此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高瞻远瞩、破格创新、挥洒自如和神旺气足。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1)振 震 (2) 像 象 (3) 废 费 2. (1) 推 重 (2) 推 让 (3) 推 崇 (4)推荐3.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4.略(语句通顺,句子连贯,必须用上规定的三个词语。)5.指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6.示例:笑里藏刀两强盗。7.运用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和洗劫,活画出英法联军虚伪的嘴脸。 8.站在人民的立场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同时表明政府不能代表人民,人民对中国是友好的。9.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如12生肖铜头像。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10月18日、19日,侵华英军头目额尔金为掩盖抢劫掳掠罪行,下令米启尔骑兵团3500人在园内四处点燃罪恶的大火,圆明园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所谈感受能发自肺腑即可。)
5亲爱的爸爸妈妈1.(1)戮(2)谬(3)健2.(1)计纪(2) 题提(3) 刻克3.如果甚至/也那么4.(1) 刀(2) 弓(3) 枪(4) 剑5.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面前,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没有忘记历史,这又是美丽的。而纳粹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这又是何等荒谬。6.包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包 含 着 南 斯 拉 夫 人 对 纳 粹 强 盗 的 控 诉,对 暴 力 的 反 抗,对 自 由 的 执 著。7.起强调作用,强调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8.表明善良的南斯拉夫人民心 中 没 有 复仇的欲望,只有正义的呼声;表达了他们希望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的愿望。 9.略(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即可。)
单元复习1.(1)蹿蹿仄(2) 窖揣藏2.(1) 忠衷(2) 安按(3) 忌纪3.(1)溃退(2)富丽堂皇4.(1)“智慧”改为“聪明”。(2)删去“的原因”或“的结果”。(3)删去“使”。5.示例:中国队首场世界杯热身赛战平/中韩足球世界杯热身赛握手言和6.(1)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7.示例:吹散人间的阴霾春雨滋润世间的万物8.①德国兵有条不紊地搜索着;②惟一的农舍外是一片田野。9.这个法国妇女之所以会再一次收留美国伞兵,是因为她痛恨战争,痛恨战争带来的一切罪恶,渴望和平。(意思对即可。)10.镇定,坚强,善良,勇敢。11.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后冒险再次到女主人家 避 难;女 主 人 在 丈 夫 因 救 助 安 道 特 而 遭 枪 杀 后,冒 险 再 次 将 他 藏 起 来。12.(1)向(2)戏弄 (3) 喜 欢 13. 点 燃 蜡 烛 照 明,与 摸 黑 走 路 相 比,哪 个 更 好 呢?14.担心自己年纪太大。15.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16.略
第二单元6阿长与《三海经》1.(1)憎(2)惶(3)琐(4)诘(5)惮(6)拙2.(1)归规(2)侧测(3)霜孀3.(1)模拟细碎的说话声。(2) 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4.周树人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为了写明“我”最初是怎么会接近书籍的,怎么会渴慕《山海 经》的。 6. 表 现 了“我”喜 出 望 外 的 心 情。 7.《山 海 经》是“我”天天渴慕而又求之未得的书,又是没有文化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8.示例:长妈妈,这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能写出“我”的感激、惊喜即可。)9.略(想像要符合阿长的身份、性格和生活环境。)
7背影1.(1)差(2)藉(3)拭(4)屑(5)颓(6) 箸2.(1) 得体。(2) 愚蠢,不懂事。3.(1)惨淡(2)嘱托4.朱自清春5.写穿戴可展示父亲的境遇较为糟糕,呼应文章的开头;同时可与父亲给“我”做的紫皮大衣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父爱子的感情,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6.十分精细地刻画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起始动作,使“背影”成为焦点,强烈地烘托出作者的情感。7.(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而不放心。(2) 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摔倒。8.“等”、“再”表现了“我”一直关注着父亲的背影,体现了深切的依恋之情;父亲的背影使“我”第二次流泪,所以“又”不能少。9.略[提示:写时要注意“细节”两字,突出用描写(如动作、外貌、语言等)来表现父爱或母爱。]
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版语文基础训练答案
你上课干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