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重点知识归纳
►整体扫描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五个现代文单元共19篇课文,分为记叙性散文、现代诗歌、戏剧文学、演讲词和报告文学。其中,戏剧文学、演讲词和报告文学是本册教材出现的新文体,也是教学中的新内容。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包括9篇古文和10首诗词,多为历代名家名作。全册还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次写字练习。
►重点再现
第一单元是四篇课文都是记叙性散文,有的叙事,有的写人。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显的线索;写作手法上,以叙述、描写为主,夹以恰当的抒情、议论。首先,要掌握散文的线索,这是解读散文的关键。《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永久的悔》以吃的东西“白的、黄的、红的”为线索,《铁骑兵》以离开大队的骑兵的行踪为线索,《苏姗·安东尼》以苏珊·安东尼争取选举权的男女平等的斗争活动为线索。其次,在掌握了线索以后,还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性格。我们是否体会《背影》中儿子的真情挚爱、《永久的悔》中儿子的“悔”、《铁骑兵》中八路军的机智勇敢、《苏珊•安东尼》中主人公的信念和斗争精神?学会通过具体的事例去加以分析,进而把握散文中叙事与人物刻画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是五首现代诗歌。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对养育之恩的讴歌,《樵夫,别砍那棵树》是对美好往事的留恋;《长城谣》抒发了绵绵不绝的思乡之情,《致空气》运用象征手法寄寓了对真善美的赞颂。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获得审美享受。
第三单元是戏剧单元。走进文艺殿堂,欣赏戏剧人生,聆听独具韵味的百态生活。我们可以从《日出》中了解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可以从《钦差大臣》中认识沙皇专制制度下形形色色官僚的丑恶与腐败;可以从《 放下你的鞭子》了解父辈在外敌侵略下的遭遇,激发爱国热情。
第四单元是议论文单元。这些演讲词文章,思想性强,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体现了正确的价值观,而且颇能启迪智慧。这对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学会《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激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学会《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的方法,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培养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感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崇高献身精神,体会文章激情飞扬、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写作特点。
第五单元是报告文学单元。品味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散文化的语言,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可以激励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寻找时传祥》一文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学习时传祥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掌握《阿 炳在1 9 5 0》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从阿炳坎坷的一生中汲取生活的营养成分;学习《滑铁卢之战》一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② 急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单元
知识点 课题 知识点情况 备注
第一单元 1.重点词语积累。
2.文学常识积累。
3. 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进而了解社会人生。
4.掌握叙事抒情的写作特点,体悟人生奋斗和读书的意义
6.品位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1.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1.字词:
烂漫.绯红驿站不逊匿名瞥见畸形杳无消息
2.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文章体裁:
回忆性散文。
3.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仙台学医时候的生活,赞扬了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书法了作者对他的怀念。
4.文章结构:
全文38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4-45,写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离。
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后怀念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第二课时.
1.文章线索:
①明线:以我和藤野先生交往为线索,围绕藤野先生崇高品质组织材料。
②暗线: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写自己弃医从文,很多事情是围绕内在线索组织材料。
因此文章虽然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2.人物形象:
①人物性格特征:藤野先生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正直、没有民族偏见
②塑造人物方法:
选择典型事例。为了突出藤野先生的品质,文章具体写了四件事:修改讲义,改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
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外貌、语调、衣饰等写出了他治学严谨、生活朴素的学者形象。载入对请过留学生辫子的描写,揭示了他们庸俗腐朽的思想,表达作者厌恶之情。
3.语言特点:
朴素含蓄,精炼深刻。
如:①东京也无非时这样
②中国时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时低能儿
③在那时那地,我的思想却变了
2.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1.字词:
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
2.文学常识: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3.文章内容:
首先继续了儿时的性格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往事,主体部分记叙了母亲的几个事件:1.母亲对我的管教2.母亲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3.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最后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4.作品情感:
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第二课时:
1.人物形象:
①人物形象特征:为人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教子严格。
②塑造人物的方法:选择典型事例;
2.情感抒发方法:
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与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的情感相辅相成;
②用童年视角回忆往事。
3.语言特点:
朴质、真切,不加修饰。
3.我的第一本书 第一课时:
1.字词: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温厚
2.文学常识:
牛汉,原名史成汉,现代著名诗人.七月诗派重要成员。主要作品有《华南虎》等
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字词解释 注音
11、《敬畏自然》【阅读提示词语】 1、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课文词语】1、蓬蒿(hāo):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2、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3、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4、呐喊:大声喊叫助威。5、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6、相形见绌(chù):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7、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8、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词语】
1、萧瑟(xiāosè):形容冷落、凄凉。2、和煦(héxù):温暖。
3、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4、吞噬(shì):吞食;并吞。
5、裸(luǒlù)露:没有东西遮盖。
6、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7、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3、《旅鼠之谜》【阅读提示词语】
1、谜团:比喻一连串捉摸不定的事物;疑团。
2、绞尽脑汁:绞,挤压。形容费尽心机,苦思积虑。 奥秘:奥妙,神秘。
【课文词语】 1、媲(pì)美:美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2、挑衅(xìn):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3、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4、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辅,帮助,辅助。
14、《大雁归来》词语 【阅读提示词语】
1、喧闹:喧哗热闹。 集会:集合在一起开会。 寂寥:﹤书﹥寂静;空旷。
沼泽地: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情趣:情调趣味。 生机:生命力;活力。
【课文词语】 1、缄(jiān)默:闭口不说话。 2、窥探(kuī):暗中观察。
3、狩(shòu)猎:打猎。 4、凋(diāo)零:草木凋谢零落。
5、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6、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15、《喂――出来》 【阅读提示词语】
1、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形容非常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课文词语】 1、哂(shěn)笑:讥笑。
2、拍板: ①打拍板。②商行拍卖货物,为表示成交而拍打木板。③比喻主事人做出决定。另:打击乐器,用来打拍子。一般用三块硬质木板做成,互相打击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3、牟(móu)取:非法谋取利益。 4、黑咕隆咚:形容很黑暗。
5、颤颤巍巍:抖动摇晃﹤多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6、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7、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8、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9、慷慨大方: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10、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11、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12、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理很坦然。
13、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④ 八下语文人教版3单元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一单元 【新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第一层:导语 第二层:背景 我军主动 第三层:回顾 敌军必败 第四层:预言 怎样阅读叙事性作品 1、 了解梗概:搞清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2、 划分层次,理出线索。 3、 概括段意,画出重点语句。 4、 归纳中心:弄清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为什么写。 5、 分析写法:可从语言特点、结构安排、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去分析。 范例1 怎样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1、这是一篇新闻稿。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30 万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大部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解答: 这篇新闻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的局面。 相关知识链接:什么叫新闻?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范例2 如何整体把握《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这一层又 分三点具体报道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解答: 这则新闻,重点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情况,并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解题方法链接 1、 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2、 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 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 4、 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 5、 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2 芦花荡 情节 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 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老头子性格特点:老头子是一个抗日英雄的形象,他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老当益壮。他是千千万万普通而又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代表,这一形象表明: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 蜡 烛 母亲的眼泪 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 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 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中心思想:通过写南斯拉夫老妇人育乞西和苏联红军烈士的故事,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世界奇迹 “赞誉” 破烂 惊人杰作 讽刺、 谴责 人道、正直、公正、是非分明 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同情、尊重中国人民 中心思想: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第二单元【散文】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记忆沉重 看纪念演出 美丽 来到纪念地 回顾历史 参加座谈会 参观纪念馆 呼唤和平 面向现实 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6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的由来 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 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 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 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 无知愚昧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7 背 影 朱自清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1.黑色的背影 背影 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2.蹒跚的背影 线索 背影 第三次――离别的背影 3.艰难努力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背影》是传统课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8 台 阶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强 老实厚道 不甘人后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9 老 王 伛(yǔ):弯(腰)曲背。 攥(zuàn):握。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塌陷破败。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骷髅(kū 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滞笨(zhì):呆滞笨拙。 愧怍(kuì zuò):惭愧。 1.“常坐”、“说着闲话”(总说) 2.“失群落伍”、“单干户”、“破旧三轮车”(境况) 3.一只眼是“瞎的”、另一只眼也有病(外貌) 4.“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居住环境) 5.“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最老实”(老实) 6.“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却还不放心”(善良) 7.“凑合”着“维持生活”、“病了”“总不见好”(生活困难) 8—21.送香油、鸡蛋(详写) 22.“总觉得心上不安”、“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的善良是基于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各人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不同,所以造成生存状况的悬殊,但是人是生而平等的,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这样才能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作者的善良带有很强的理性色彩。老王在那个动荡年代,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是因为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善良。本文语言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平淡中蕴含深刻,意味深长。有点琐碎的小事,闪烁着善良的性格美,即劳动人民的难能可贵的老实厚道。读杨绛的散文,就好像在看生活录像,一切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既不贬损,也不夸张。相反,如果本文写到杨绛经常到老王家去献爱心,那么老王感受到的仅仅是施舍,就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真切的感激之情,而且文章也毫无韵味了。这并不是说献爱心不好,而是写散文应该追求真实,是两码事。因为“善”与“美”,如果脱离了“真”,就会大打折扣。 10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信客身上有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等优秀品质。 表达方式 功能特点 方法分类 记叙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议论 针对事例或现象发表见解,常用以点明主旨。 摆事实、讲道理 说明 对事物或事理解说,使人有所知。 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 列数字等 描写 细致刻画,使对象具体化、生动化。 环境描写、人物描写 抒情 表达内心感受、情感。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第三单元【说明文】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3、掌握主要的技法。 授课时间: 月 日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⑤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八下期末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之现代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资料介绍:
1 藤野先生
一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首次使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本文选自他唯一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
1 未识藤野——与藤野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藤野
2 中心: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为中心选材
3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爱国情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憎恶,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爱国思乡,学医的主要动机)
仙台的职员对自己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
日本“爱国青年”寻衅(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
写课堂上看电影(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4 以事写人——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诚恳热情、热情无私 了解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5 人物描写 外貌、动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生活俭朴、治学严谨
6 情感:感激(无私的帮助、学术的影响);敬重(伟大);怀念(收集讲义、挂照片、写文章);愧疚
三
1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生动地表现上野的樱花鲜艳而美丽的特点。
2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盘辫子的丑态,表现作者对他们的厌恶、鄙夷、反感之情。
3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解散辫子的丑态,暗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之情。
4“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在全文起了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与“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相呼应。
5 作者写1—3段的用意是什么?追述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伏笔。同时,活画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揭露其腐朽灵魂,表达作者的憎恶之情与爱国之情。
6 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主要抓住看樱花、盘辫子的细节来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其描写角度,除视觉外,还从听觉角度进行,如“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7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用很多篇幅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写了到仙台途中想到的事,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径的日墓里的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这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的志愿对自己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衬托。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8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厌恶失望——爱国(忧国忧民——痛苦根源)
9 “爱国青年”: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与藤野先生形成对比
10“正人君子”:运用反语手法,讽刺了走狗
11“物以稀为贵“:自嘲——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2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双重否定表强调,突出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不仁,反映了作者的爱国(痛苦根源)
13 如何表现爱国情?二3+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 我看到先生改讲义吃惊的原因是什么?藤野先生是医学教授,批改讲义上的专业知识是他的职责,而他还帮助订正文法上的错误,所以我“吃一惊”,这更能突出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15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不能。一来它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来也表达我深深的自责之情。删去不能达到这种效果
16 改讲义事件中,我对“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我尊重先生,被他的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所感动,所以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非常深刻
17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后来弃医从文有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写弱国人民受歧视,作者希望祖国强大。“看电影事件”写中国老百姓愚昧麻木,不觉悟,这正式造成我们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