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语文课例怎么写
“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一个课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从以下方面认识:
(一)课例与教学实践相关
(二)课例和教师职业责任相关
(三)课例蕴涵了教学问题的复杂性
三、课例的类型
(一)按课例的内容或主题分类 1、意外式课例
1)界定: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课例
2)特点: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问题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使人由小见大、深受启示。 第二类,主题式课例
内涵是师生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
这一类课例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突出功能是,可启发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与落实课堂教学的新主张以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第三类,综合式课例
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
综合式课例有三个突出特点:(1)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 ;(2)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 (3)强化教学的精彩场面。
功能。其一,有助于大家探讨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发;其二,便于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和教改。
第四类,课题研究式课例
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这种课例基本上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开发的。
主要特点有三:(1)学生的学习以研究为主。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获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经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学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个人的自主探究与小组的合作研究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参观调查,学生可以接触各种社会人士。
这种课堂大、教师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类课例的开发,对于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规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按课例研究的深度分类
按课例研究的深度,可将课例分为情境型课例、经验型课例和理论型课例。
(一)课例的基本结构
1、标题。一般地说,课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题定标题,反映课例的主题。
2、教学背景。关于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校、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
3、基本教学过程。在观察、记录和实录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师学生的言语;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贰』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的内容简介
《校本教研丛复书》第一辑共18本,涉及制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和高中部分学科。每本书由十几到几十个关系学科教学改革走向、教师比较难以操作的专题组成。每个专题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主题内涵。简要阐述课程标准或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这个主题教学理念下理想的教学实践形态,以及需要研究和讨论的具体内容。
2、案例描述与评析。选择与主题内涵密切相关的若干典型案例具体详细地描述案例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用不同层次的评析和对案例进行理论透视,然后提出总结性论述、拓展性思考、教学策略、补充说明各派观点等。这部分是本丛书的重点。
3、问题讨论。提出几个富有启发性煌争议性的思考题,或出示有研讨价值的教学案例,只提问题,不做结论,目的是向读者歪示这个专题下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也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议题。
4、资料链接。采用内容摘录的方式,提供若干与专题内涵相关联的理论背景资料。
『叁』 请用课例研究的方式,谈谈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提起语文课要“用课文来教语文”相信大部分的语文老师都会表示赞同,课文只是教语文的材料,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一“载体”或“例子”来教学生学语文。然而,虽然我们的老师们认可了这一理念,但真的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却依然是在教“课文”,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课文思想内容的讨论,一堂语文课下来,学生们能总结的最多也是课文的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获。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说再见,对于大部分的语文老师来说还是一件难事。因为我们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只是一篇篇的课文,至于老师们究竟要教什么,除了课后的生字词之外,老师们真的是无从把握。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是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主编,采用专题行动研究,根据国培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研修内容,围绕着语文课如何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这一当前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结合小学各年级具体课例汇集的12个研究课例。这12个研究课例,瞄准的都是当下语文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个课堂的热点问题,大致分成四类①阅读课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②语文课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③如何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④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
实际上,在这四类问题中,如何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或许是当下老师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方面,吴忠豪教授认为,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语文基础知识:拼音、汉字、常用词语、常用句子,标点符号,简单的修辞,常用的文体等;(2)语文学习方法:理解词语句子,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达顺序,各种文体的阅读,除了读的方法,还有写的方法和听说的方法等;(3)学习习惯:预习,使用工具书,积累摘录词句,质疑提问,收集资料,细心观察生活,收听广播电视,看书读报等。当然语文课程内容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教育内容,好在现在每篇课文对人文教育内容规定非常明确,不需要我们进行太多的思考。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吴忠豪教授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应有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美国的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吴忠豪教授也选择了一个个前后对比的生动的案例,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选择和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让我们知道了,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仅仅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不能局限于教师对文本的主观解读,也不能只考虑年段的目标要求,而是要以学生为本,要严格按照儿童认识规律来确定,要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
但实际上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要想让老师们能够有效地选择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直接与老师们的个人水平有关,与老师们的备课深度有关,与老师们的教学态度有关。在当下的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还是在跟着感觉走,跟着教参走。如果连我们的教学参考书都无法准确地说出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如何还能要求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个人的教学经验中来确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呢?实际上,不只是我们的一线教师,从《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培骨干班的骨干老师们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虽然每个案例我们都能看到老师们的改进、进步,但要知道的是,这可是在专家的直接指导下才有的改变,如果没有了专家的指导,这些骨干教师们又能否做到如此巨大的进步呢?答案可想而知。
在书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教学案例,执教者上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称赞》一课。教师在按照常规思路写好教学设计即将实施时,发现即将授课的班级已经上过这一课了。权衡再三,执教老师许晓玲决定仍上这一课,但是推翻原有教学设计,上了一节单纯的语文单项技能训练课。具体到这节课,许老师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连续关系句群的内在规则,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出示课文中的例句,帮助学生认识到例句中的两句话句序不能调换。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句子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在一起,句子的前后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这样的一群句子我们把它叫做连续句群。”之后,老师出示一些课文以外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连续句群,又让学生进行排列句子顺序的练习,最后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学写句群。
这一教学案例在国培班学员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赞成,有反对,有疑惑。反对者认为“把语文课上得像数学课一样,太机械了,不符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指导专家唐懋龙则坚信“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是对学生最大的人文关怀”。究竟孰是孰非?难以下定论。但值得质疑的是:跟二年级学生教授“连续句群”这个概念是否合适。关于句群的概念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如果教师自身概念不清,会不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误导呢?此外,像这样的语文单项技能训练课,如果把握不好训练的度的话,很有可能会把学生拖入“题海”之中,让语文学习变得寡然无味。这节课基本上脱离了课文教学,甚至可以说课文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虽然从课堂实录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但这样一个特例不足以说明语文单项技能训练课存在的必要性,客观地说,这种课型还有待检验。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也可以明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是何其难!试想,连我们全国的骨干教师们都无法做到的事,又如何能奢望我们的一线教师能做到呢?此时的我也不禁慨然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再远的道路也需要我们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这探索之路上,只有学习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灯,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答案才能了然于心。
相信,只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在不断的更新理念下,我的语文课堂终究会实现美丽的转身。
『肆』 课例研修报告
以课例为载体、在抄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
我们在教师教研和培训中,提出一种以课例为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究和培训提高活动,我们把它叫做“课例研修”,课例研修也是一种行动研究。
基本框架应包括:(1)研修背景:学校、执教教师及备课组、研究学科与课题、研究主要问题。(2)研究过程: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试教学设计”与“改进教学设计”的主要变化及差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和教学效果。(3)问题讨论:在课例研修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的讨论及分析;发现捕捉的关键教学事件的讨论及分析。(4)研修结果:课例研修的主要结论和评论;课例研修中的主要体会和感悟。(5)鸣谢与文献:鸣谢研修过程中的所有参与者、指导者;注明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时间。
『伍』 《小学语文读写课例研修》主要学习内容概述
一、研修背景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新气象: 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空间扩大了,文本的阅读 量增加了, 拓展阅读的途径拓宽了, 社会阅读的阅历丰富了。
照理说,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应有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随着新教材的实施,小 学生的作文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部分优等生“吃得饱”、“吃得 好”, 作文能力提高较快;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中下等学生“吃不了”、 “吃 不好”,作文语言贫乏,内容“假大空”,有的学生甚至因害怕作文而 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 (1)从语文教材看:课文数量较一期课改有成倍的增加,阅读要 求明确,有一定的训练体系;作文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教师 选择使用, 相对阅读而言, 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不太容易。
(2)从语文教学看:还存在着读写脱节的现象。
阅读和作文教学 未能紧密结合。
且教学课时中没有明确的作文课时,有些语文教师为 了教完数量颇多的课文,挤占了作文教学的时间。
(3)从语文教研活动的情况看:比较注重对阅读教学的研究,且 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教法的研究,较少从学生学的角度,从阅读教学和 写作教学结合的角度去加以研究。
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语文教学界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阅读是 吸收,是基础,写作是倾吐,是内化,有吸收才有倾吐。
阅读丰富了 写作,写作促进了阅读。
二、研究过程 1. 过程: (1)“读写”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
以 1-12 册新教材为读本,找准文 本阅读、拓展阅读和社会阅读中的读写结合点。
以此为依据在课题组 成员班中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开展相应的练笔活动。
在各年级“读写 链”课例研究的基础上,与对照班进行比较,最后进行阅读和写作能 力测试,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2)人机一体化“读写”训练方式的研究。
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使声像 语境成为“读写”的中介方式。
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信息技术,进行个 性化的文字处理。
(3)主题式“读写”训练方式的研究。
即围绕一个主题,寻找相关资料, 进行“读写”训练。
(4)运用“读写”培养文学新苗。
利用文学社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在文 学社团的活动过程中进行“读写”训练,指导、培育文学新苗。
(5)在教研活动中加强“读写”研究的意识和行动。
以课改精神为指导,围绕“读写”研究的精神,与镇教研组牵手, 在镇级教研活动中开展“读写”研究。
建立、提高“读写”意识,扩大“读 写”影响,形成有效的“读写”辐射网;利用教研活动,提供课题交流 的机会,学习“读写”成果,分享课题研究的快乐。
具体措施:①在镇 级教研活动中设立“读写”专题活动,向全区语文教师介绍“读写链”课 题,征求更多老师的意见与建议,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②在镇级 教研活动中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开课机会,并积极组织课后研讨活动,
及时将评课意见反馈给课题组,为课题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研究素 材。
2.方法: (1)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内容分解到每位成员,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方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反思和实践,在自我探究、公 开教学、评议交流中总结、归纳、提炼、完善“读写链”的概念,探索 它的形成过程、功能和特征等。
(2)教育实验法:编写《“读写”训练手册》,在课题组成员班中进行实 验,并与对照班进行比较测试,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从而 归纳出运用“读写链”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3)案例研究法:收集研究资料,积累“读写”研究中的一课一得,撰写 “案例报告”。
三、问题讨论 我们认为,目前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的研究,都还仅仅局限 于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本身进行研究, 还没有把阅读教学和作文 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还没有研究如何把学生在广泛的阅读 中习得的语言文字、方法技能等,通过感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表达 能力。
我们认为,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全 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只有用大语文的眼 光去研究“阅读”和“写作”的结合,使之形成语文综合能力的长链 ——“读写”,并通过“读写”训练学生,使小学语文教学的读和写达到 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提出
了研究小学语文“读写”的问题,我们所提出的“读写”是指:把“阅读” 中学到的语文知识、方法技能,通过感悟、内化为“写作”中表达能力 的语文学习过程, 从而使学生形成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把文本阅读、 拓展阅读和社会阅读三者组成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并在小 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读写”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 法。
探究两者的结合点,即内化过程,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四、研修结果 本课题的研究, 在理论上首先提出了“阅读”和“写作”结合而形成 的新概念——“读写”,从而扩大了读写结合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发 展、完善已有的“读写结合”教学理论。
有利于揭示培养小学生语文综 合能力的内在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外在训练形式,从理论上归纳,从 实践中演绎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的内化过程, 从而有助于教师把握和 学生感悟,由此探索一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新路子,使语文教 学的读和写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把研究的落脚点放在通过“读写”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从实践 中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从而达到有效落实二 期课改精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陆』 怎样进行课例研究
一、课例研究的含义课例研究 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二、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1、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A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B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C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 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次设计实践反思 的循环往复。D总结。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2、常用操作模式 上述是课例研究的基本程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点教学,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 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3、研究与通常教学研究活动(公开课)的区别(1)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1、选题。与任何一项研究一样,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2、选课。有了研究主题,接着是选课。3、设计。要思考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这节课的理解设计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4、实施。把设计变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并仔细观察分析其效果。5、课后反思。通过对课的分析,形成什么反思文本?反思的结果是对后续研究的导引。教师再选择一节课,通过再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从而实现行为跟进。(2)课例研究成果表述 研究主题。完成一项课例研究后,会留下很多素材。研究者要对素材进行取舍。取舍的依据首先是主题的突现。一个课例研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 ,但这不是课例研究的主题,是一般意义上的评课。 研究过程的展示。在叙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依据的是行动研究的要义,采用叙事研究,从研究材料中得出研究结论,而不是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反思。反思是课例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缺乏反思的课例,不是完整的课例,甚至算不上课例,只是教学实录而已。 把教学实录转写成课例,不仅有主题、选材的问题,还有文章结构安排,语言表述等。 开展课例研究,十分强调研究者的理论学习。课例研究的基础是教师自觉的实践反思,而实践反思又往往依赖于理性精神、批判精神。 附表:课例研究与教学研究(公开课)的区别课例研究教学研究(公开课) 有研究的主题 严格意义上的选课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着眼于研究的探讨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反思 强调行为跟进 主题不明确;或泛化 选课随意,或从评课出发选课写教案着眼于评课的讨论 缺少显性化的实践反思往往是低水平重复
『柒』 小学语文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后反思查找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思路和策略,实施问题解决方案问题的情况
课例研究来自于我们的课堂。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在教学中从学生身上发现问题,我们实施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应该针对学生。
『捌』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小课题自己做的!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题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小课题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选定课题
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 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二、制定方案
确定课题以后,首先进行课题论证。即对课题的意义、课题的内容、课题的现状、课题的效益以及课题的可行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过程、内容和方法(形成假设),写出课题研究方案。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一定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但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具体的研究思路。最后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申报有关部门批准。
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2.课题涵义(研究对象与范围);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的步骤;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三、实施研究
实施课题研究是实践研究计划的过程,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教师不但要明确课题研究的途径,更要注意课题研究的方法。教育课题研究的方法很多,这里特别强调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及时搜集、整理、保存原始资料。这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方式,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
四、表达成果
结题论文(报告)是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性文件。撰写结题论文是提升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论文、教育叙事、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结题论文的一般格式如下:
导论部分
导论是其正文的起始部分,导论的撰写要简明扼要地阐述以下内容:研究问题的来源,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方法、过程和阶段,以及研究中需要交代的问题
正文部分
正文是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其表现形式多样,可根据需要而确定。通常采取以下格式:
1、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在研究报告至关重要。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或为什么确定这个课题)?主要背景是什么,研究现状怎么样,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有哪些?创新点是什么?这一部分对这些问题都做出回答。可以说,课题立项是否有重要价值,通过问题的提出就可以判断出来。
问题的提出主要包括三大要点:一是背景,二是原因,三是基础。
2、课题研究的设计
课题研究的设计主要说明课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研究假设,主要内容,研究目标,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等。
3、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这部分要写出课题研究过程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研究情况,把研究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和感性认识,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和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进展历程。
4、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这部分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结果、结论与分析。结果应当包括成效、成绩和成果。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示出来。这部分力求图文并茂,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有创新之处,具有一定影响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5、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的反思是课题研究报告正文的最后部分,主要叙述课题研究中还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在研究产生的新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某种的设想和探索性意见等。
附录部分
附录部分是指附于文后,与研究报告有关的引文注释、参考文献和原始资料(如文章、调查报告、文件、图表、资料、问卷内容、测验题目等)。
『玖』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怎样做课例研修后反思查找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思路和策略
通过学习,我知道课程培训,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该培训活动最终没有理论输出,而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这提高的最终目标,因此,本次培训不断提高追求教育实践螺旋来回进程。锻炼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行动。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加深理解,继续自我和自我实践,提高他们的认识的基础上。一般程序
课学员:
⑴问题 - 发现一个问题,在自己的教学。可能是性格问题,不具代表性,但也可能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⑵设计 - ,想象一个解决方案来设计一个新的教学计划,编写一个新的课程计划。
⑶行动 - 在教学中实施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的新方案进行讨论。 (研讨会)
(4),以反映实际的效果 - 收集教学反应的调查教学。
⑸评估,研讨会,评估(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
⑹发现一个新问题,新一轮的行动研究。
做课的主题为引领,只有抓住这条线,才使课风筝越飞越远,越飞越高。从观察点的重点,了解在课堂上,教学取证,在讨论中产生的,和储蓄的课的课。只有在实践反思锻炼,以梅西耶“烂摊子”,最终形成的经验,这样的增长和取得的成就同步。课程学员体验
大方初中英语2班杜斌
2010年以来,我有幸参加国家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中学教师远程培训,大方的初中英语课程培训。我很珍惜这个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参与培训的全过程。
训练,我聆听了精彩的讲座的英语教育专家,他们的味道幽默式的教育,先进的教育理论,交换类优秀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教师和本班课程学习。可以说,培训有利可图得到这笔交易。
以提高教育思想,开阔眼界的改革。
超过2个月的培训,学习一段时间的,所以我抬起头埋和辛勤工作,发现,教育是需要的,是有远见的。在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演讲。专家老师讲课,他(或她)的独特见解到他们的初中英语教学,新课程的各方面的意见,英国人的方式的思维,和我们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进行课堂研究,从第一手经验的专家,从国内国外教育理念,所以我喜欢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为之振奋。
二,继续学习理论,应用实践。
作为骨干教师,我努力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动能的实践,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英语教学,在培训过程中,我自己的理解英语新课程标准组的老师交流,并在跟进后,设计理念与新的练习课,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了这么多的努力进入周期,因为课例研究的过程使我强大,变得更加坚定。
同时,我已经学会了改变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新概念的指导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它是这样的换位思考,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继续感到惊喜和实力的信任。
加强专业知识,专业教师。
紧张而忙碌的训练,因为训练,我感到一种刻苦,终身学习的氛围。严谨务实的气氛中,所以听一节课我都精心准备,精心揣摩,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相关信息,并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的教学活动。的勇气迎接挑战,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也不敢创新,可以说,是训练中我将激励和鼓舞我的脑海里,让我更专用的初中英语教学的猛烈抨击。有一种说法:“老师为了给学生一碗水,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水的来源。”因此,我们希望是一个好老师,不能做一个穷乡僻壤,但该源源不断的水的来源,所以必须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课是教师的真实写照课堂教学“轨迹”。课例研究开展课堂研究,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步一步的自然成熟过程中,该计划的目的,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教师能有效地缩短生长周期的训练,我觉得我收获的是第一课的学习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历时2个多月,我的心经历了很多的变化,的初始课学员到今天的感激和希望的负担。课跟进,向上的训练过程中,每一个老师在我们的类和艰苦的努力,并再次,我们有很大的收获。后再推学校交流,思想碰撞的火花,智慧凝结成结晶。专门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付出的不懈努力和有益的,但??最欣慰的:走在这些不熟悉的人,因为课例研究的亲密合作,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我们坚信,认为课例研究过程中不服输,不言败,孜孜以求的精神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牛顿曾经说过:“我一直在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骨干对教师的培训,想感谢教育部门,学校系给我们的年轻教师的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教育方式的斗争中,我们的目标还相距甚远,我也将作为激励的培训的收获,并鼓励我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