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贰』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叁』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哪些策略方法
首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有趣的竞赛、课本剧表演、精彩的辩论、电教手段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进而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其次,巧妙引导,善于倾听。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具体课例,揣摩学生心理,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研讨。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在互相的研究、讨论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的发挥出来了。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倾听,会鼓励小学生抛开“怕说错”的顾虑,敢说爱说,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发表不同的见解。使课堂生动活泼,异彩纷呈。
第三,激发阅读兴趣,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相辅相成。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提高阅读兴趣,通过有声胜无声的小练笔设计,拉进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理距离,读写结合,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发展。如:《唯一的听众》中,练笔设计:1、当听到妹妹的揭示“聋子听众”的真实身份时,“我”的心里怎样?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晒晒“我”的真实的心理活动吧。2、学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老教授说什么?
第四,加强合作,朗读训练,提高阅读兴趣。初读感知,精读学习,品读赏析,要让学生分角色读,理解的读,读出韵味和感情,以读代讲,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如:选取有一定趣味性、合作性的片断分角色朗读,之后让学生各抒己见,科学评价,能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
第五,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勤做摘抄,像蜜蜂采蜜那样及时地不断的把优美、精彩的词句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以致用。在课外阅读时应要求学生注意圈点勾画以加深印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要多样,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以强化读书效果。摘记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性地摘记,才能促进语文阅读,提高能力,否则也是流于形式,徒而无功。一是摘录中华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成语。它用词凝练,含义深刻,特别富有启迪性。掌握多的学生才思敏捷,阅读和写作能力强;语言精炼,含义深刻,且充满睿智的名言警句,富有启发性、欣赏性。学生长期摘抄,会使自己的说话、写作靠近智者,会从辩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语言更加规范、精炼,并充满哲理;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等,促进深入理解,在说话、写作时运用这些句式,提高表达能力;含有关联词的句子,能学生的思维缜密,说话更富有条理性。要让学生把做笔记看作是一种乐事,自觉自愿去做,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总之,发挥主体作用,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人格魅力受到良好的熏陶,促进课内学习效率的提高;创新教学形式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张扬学生个性;及时把握生成,构建灵动的课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肆』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在选择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不一会,有的写了小白兔、有的写了大公鸡、有的写了大白鹅……不光写了外型,还写了步态、叫声以及吃相等,许多同学写得很形象、很具体.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有以下五种:
一、巧设导语、创设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导语的设计有多种,可以利用语言、故事、歌曲、影片等方式进行。
二、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
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以便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三、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
认知冲突的产生,能够迅速激活学生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在教学中可以试着把对立的观点意见提出来争论,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积极的思维,并提供表达感受的机会,进而使之得到人格的熏陶。
四、创设障碍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就是成功动机。因此创设障碍情境,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两方面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运用文本,创设角色情境,体味人物的形象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5)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方法的五个问题扩展阅读
情境教学:
所谓“真情境”,是指它贴近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教育家刘国正指出,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创设生活化的“真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学习语文,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这样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所谓“真情境”,是指它符合学生真真实实的心理和知识发展的规律。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陆』 在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