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统观

小学语文统观

发布时间:2021-03-04 14:40:04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文道统一

古代学者一贯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认为这是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所谓文,即指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道指的则是文章的思想和内容。文与道的关系,就是文章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文道统一,简言之,便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统一,教养与教育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而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紧紧地结合在语文教育中进行。 一、挖掘文本,以文悟道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体,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挖掘文本的内涵,立足于文本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要力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特别是力求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学前,我反复阅读文本,挖掘出课文中包含的德育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作者借怀念少年时代的朋友,指出了我与闰土之间存在的差距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激发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对新社会的热爱。 2、我和少年闰土的友谊,我对少年闰土的赞美,实际上表现了我对劳动人民的尊重、赞美、热爱。教学这篇课文,就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善于学习劳动人民身上的长处的良好品质。 3、闰土知识丰富,是他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进行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学时就要潜移默化地勉励学生接触自然,走向社会,勤于实践,主动地去获取丰富的知识。 4、课文通过回忆对比,我坦然地认识到自己知识贫乏,说明我敢于剖析自己,能自觉地从农民身上,从大自然中吸取知识,因此就要教育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是进步的起点。 探明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还必须选准文和道的最佳结合点。针对于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思考题,选准重点词句,妥善组织训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一方面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下面的思考题,来展开教学: 围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字词品出道,加强朗读读出道,概括中心突出道。文与道并举,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和谐统一。 二、联系生活,学文入道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奠基时期,作为老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品质,养成良好习惯。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讲空洞的理论,不能只做号召性、表面化的肤浅文章,必须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文与道的统一赋予身边细微的事件之中,使学生不仅有理性认识,还要有感性的体会,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 例如:《检阅》写的是波兰少年参加国庆检阅前,经过讨论决定把拄拐少年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后来在检阅时受到大家称赞的故事,教育我们对待残疾伙伴不要歧视,要善意地给予鼓励,友好相助,使其增强自信,得到温暖。 刚好当时班里就有这么一个腿部残疾的学生,他行动不便,性格内向,很多同学都不愿意接近他,甚至有个别同学在背地里学着他走路。我决定利用教学这篇课文的机会好好地进行教育。我抓住中心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找句子、想象、讨论等方式,明白这既是观众对残疾的博莱克自信和坚强的称赞,又是对所有儿童队员的赞扬。因为他们不歧视任何人,让每个人都拥有应得的权利,他们的心灵善良美好。 继而,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故事,来夸一夸,赞一赞。这时,我注意到,先前那几个背地里学残疾同学走路的同学,脸红了一阵又一阵,头也埋得很低。 课后,我要求学生写出学习本课的感受。很多同学都写道: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不会再取笑XX同学了;我愿意和XX同学做朋友,去帮助他。更可贵的是,XX同学也在本子上写着:博莱克真棒!我要向他学习,以后一定不迟到,我还要坚持上早操。 事实证明,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典型文章、典型事例,往往会比空头说教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习作,寓道于文 大千世界,万花筒般的社会现象每天都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新也有旧、有善也有恶、有美也有丑、有是也有非。而小学生思想单纯,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常常将一些错误的思潮视若真理,将一些潮流人物视为榜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学生的作文中时露端倪。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理想》时,我指导学生要联系自己的真实想法来写,它并不一定要远大,但一定要是通过努力能实现的,并且是对大家有益的。重点要写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和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其中有一个学生写道:我的理想是长大后当一位中国南方电网电能计量室的主任,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理想,一部分是受爸爸妈妈的影响,爸爸妈妈都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上班,我从小就经常去他们上班的地方玩,看着爸爸和他的同事们用手娴熟地摆弄着各种仪表,心中不禁产生了惊羡之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妈妈的同学陈阿姨,她也是电网公司的员工,不过让我惊异的是,她是从清洁工作做到办公室主任的,这让我十分佩服。而且她平时对比她职位低的人总是大叫大骂的,被骂的人也没有还嘴,这让我十分羡慕,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她这样使唤人。 很明显,这个同学的理想是切合实际的,是她内心真实的世界,作文的主题有积极意义,但个人的思想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在批改作文时,我找了这个同学谈心,询问她是喜欢与老师平等对话交流,还是愿意听老师高高在上地发号施令,她腼腆地说:当然是喜欢与老师平等对话了。之后,我肯定了她的理想,也肯定了她所说的陈阿姨的成长经历,并鼓励她要向这位阿姨学习,不甘平庸,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奋斗。同时,我又指出了这位阿姨不可取的地方:待人的态度和工作方法不妥,即不能轻视别人、不能辱骂别人,让她明白,一个人真正打动别人的不是她的容貌、身份和地位,而是她的品质。经我教育后,这个学生把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陈阿姨从一位清洁工成长为办公室主任的经历让我十分佩服,我希望有一天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像她那样,更好地服务于人们大众。 此时,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的目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Ⅱ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重视并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科性质所担负的责任,更是历史所赋予的神圣职责。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文、诗、词、曲、赋的内容本身可谓传统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时刻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读古文,吟古诗,吸取古人思想的精髓,让他们走进迷人的童话、绮丽的诗歌、精彩的小说之中去体会美丽的生活情趣。学生们在阅读学习成语故事中积累语言、在学习神话故事中感受神奇、在浏览学习寓言故事中明白道理。让学生们阅读神奇的科学、绵延的历史、丰富的人生等故事,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文明的传播,不禁由衷的赞叹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让学生们在语文课上一边学习知识,一边感受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神奇和美妙。作为教师的我们,教给学生一些相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有莫大的帮助。
一.教学汉字之形,感悟汉字之美
汉字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如何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汉字有形声、假借、会意等之分,对于出入学的学生,我们当然不可与他们讲这些,那么做学生会觉得无聊,甚至对汉字产生厌烦,所以,我们不妨在学生学习汉字之时,给他们讲讲关于汉字的小故事。如:“家”字中的“豕”是今天的“猪”,但是涵义不同 ,“猪”在今天代表又脏又笨,但古人在造“家”这个字时,上面的“宀”是房子,下面放的却是一只“猪”。为什么呢?中国人从古代就喜欢猪,也喜欢养猪、吃猪肉,其实在古人心目中的猪,是聪明又勇敢的。
又如:汉语中表示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的汉字都从心旁(或心的变形),如:想、忘、忠、恕、怨、愁、忆、恼、悦、恭……这是古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先人认为心这个器官是专管思考的,心是思维的器官。再如,低年级的看图识字教学,图与字自然有些许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时要先出示图,再与字进行比较,这样便于学生识记字形。通过此,学生不但对汉字产生了兴趣,还会对古人的智慧由衷地佩服,从而乐于学习。
二.教学古诗之意,体味诗人之情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流传下来,其不单是诗人的才华展示,借物抒怀,其中也包含了诗人的伟大抱负与志向。陆游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他的多首诗歌被选入教材,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两首诗均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诗中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通过对古诗意思的教学,我们可事先让学生查阅有关于陆游的得一些资料,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当然,在没讲古诗之前,学生对它的认识可能仅是手中的资料文字,并不能从内心深处体味,但当我们教学完古诗,再次回头来重读关于陆游的资料时,学生便由了更深的体悟。此时,我们不妨再向学生介绍一些风格类似的其它诗歌供学生选择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除了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外,便也会在对内容和诗人情感的体会上下些功夫。
三.诵读经典韵文,完善人格品行
众所周知,《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遗产。虽篇幅短小,但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它易于诵读,脍炙人口。据说已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广为流传。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不止有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它更是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诵读《三字经》,起初只是觉得它易于上口,未曾多加关注,可是时间久了,发现学生的知识积累逐渐丰厚了起来。究其原因,就在于《三字经》的诵读。也因此,诵读《三字经》便成为了一项很好的素质教育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并不是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组织学生利用晨会、班会等时间来说说在诵读《三字经》中收获了什么。如“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母为了孟子的发展而三则其邻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而“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便又告诉我们环境固然重要,但一个人自身的努力是更重要的。通过《三字经》的诵读,学生们不仅吸收了诸多知识,还懂得许多为人的道理。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不只这些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方法来教会学生感知感悟,从而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历史,有着无比深厚的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去开采、去发展,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各项教学中。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统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