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表现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1-03-04 04:42:29

A.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表现力的几点建议

摘要:课堂教学活动在提升教学成效中具有重要地位,只有牢牢抓住了课堂专这一主阵地属,才能够有效实现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要强化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分析,重点分析学生在学习中的特点以及教学实际情况,以创新的姿态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效,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

B. 如何评价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表现

语言规范、准确、丰富、简洁、生动、清晰、流畅,有个性化语言风格;教态亲切、自版然,能以充权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

知识面广、视野辽阔,信息处理综合能力强;课堂中能应用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新手段、新技术。

能够指导学生写字体美观、文字精美、立意新奇、结构精巧的文章。

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点拨、引导,善于应变。能恰到好处地评价学生的态度、表现、能力、个性和知识、技能。

能突出课文特色和课型特点;根据教材特点和课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符合语文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应要求。

C.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内角色出现错位
一容是名曰,让学生自主学习。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热热闹闹地讨论,教师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无目标,学生收效甚微。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活动的旁听者。名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教师始终不置可否,也不加引导,造成学生漫无边际地交流,
2.课堂教学活动中读书的方法过于肤浅 。
3.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无目标
学生还没读懂课文,师生对话就已经开始了。学生离开了文本与教师泛泛而谈,所以,常常会有漫无头绪,漏洞百出的“独特体验”或者,课本上清清楚楚的,明摆的问题还在不停地追问,似乎课堂热闹、学生学习积极性上来了,但只着皮毛,不得要领。

D.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行为
评价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建构的协回调统一的过程答,是人与人沟通、人与人合作的过程。我们应把评价当作自然的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强制的“外加”的内容,它是学习的终点,也是学习的起点,更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思维状况、学习方法、情感熏陶等方面学习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我们分析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功能有: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励功能、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功能、学生学习行为的诊断功能、学生学习行为的改进功能(包括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我们还掌握了多种评价方式,如丰富有趣的口头评价、体态语评价、实物评价、“高峰体验”式评价、“名人名言”式评价等。另外探索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策略,有预设策略、诱导策略、激励策略、寻觅策略和生成策略等。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堂即时评价,可以更好地营造课堂环境,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E. 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表现的关注点可以是什么

首先,明确语文课教什么。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它包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高尚三品德修养和正确三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注意学习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体验与反思。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
语文能力可以简化成为三个词语:积累、思维和表达。
积累主要指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思维就是要对文本有基本的、正确的理解,并能有个性化的解读;表达要求语言在简明、连贯、得体的基础上,优雅、生动和富于思辨性。
明确了语文课教什么,就要正确地设计教学目标。
目前的现状是,很多教师不重视目标,缺乏目标意识,课堂显得凌乱而琐碎。有的虽然有目标,但往往是贴标签,或不论课型,不管内容一律贴标签,冠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虽然目标呈现的方式有多种,也可以隐去,但教师心目中必须要有目标意识。
在这方面,许多老师做得很好,例如,阳泉市荫营中学王纬明老师教学《江南的冬景》,其教学目标为:
1.筛选、归纳作者笔下江南冬景的特点。
2.较深层次分析、探究作者写景的“神奇”之处,看作者如何巧妙点化使景物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深层次理解作者笔下江南冬景与江南人的关系,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以看出,以上三个目标也是围绕三维目标设计,但却紧扣写景散文的特点,层层深入,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梯度。
再如平遥中学赵志刚老师教学《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对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的特殊含义,能翻译出特殊句式的意思。
3.用内容来解释题目中的“始得”和“宴”的含义,并分析其意味。
简略的三句话,体现了文言文教学既重“文”又重“言”的要求。
以上是高中教材目标设定举例,再列举两个初中的例子:
一是介休教研室张蕊云老师教学郦道元《三峡》的教学目标:
1.多形式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
2.品读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学习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写法。
她设计的是诵读教学目标,因此确定采用“多形式朗读”的方式。
再看乡宁二中王革妮老师《信客》的教学目标:
1.解读“苦”和“信”,把握信客的人物形象,了解其职业特点和职业道德。
2.赏析课文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的语言。
3.对诚信有更深刻的认识,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这个目标通过对人物形象的了解,对语言的赏析,最终达到训练思维、学习语言、正确做人的目的。
那么,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既有总体目标,又有分学段目标;高中阶段则是在总目标下,又分别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设立了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研读其精神,认真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的。
第二,要明确教材结构和研读文本。无论初中教材还是高中教材都有不同的版本,比如高中教材的苏教版,必修课程五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四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有主题,围绕主题组织若干篇课文,且有学习方法提示,或“活动体验”,或“问题探讨”,或“文本研习”。专题内部层次性也非常明晰,作业设计和写作又紧密结合了专题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对文本要深入研习。尽管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选择精读、略读或任意组合,但总要引导学生认真地研读文本,因为没有准确深入的理解,就不会有正确而有效的教学。很多专家已经有研读文本的专著,比如钱理群先生的《名作重读》,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等,都是我们研读文本的好的范例。
当然,对文本,关键还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比如必修二的《我与地坛》,阳泉一中张一鹏老师在教学设计前,首先对文本有了如下的理解:
学习本文,不仅要细心体会史铁生对地坛独特的审美描写,体会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注意情、景、理的高度和谐的融合,更要获得一次生命和灵魂上的洗礼,理解作者对“死亡”的认识,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珍爱。
对高一学生而言,这篇散文不太容易引发共鸣。原因有二:一是不会有史铁生年轻时突然残废时苦痛的体验,一是不会认真思索生命、甚至思索“死”。如何拉近史铁生与学生的距离,如何让学生更快地入境,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
学习这篇课文,要使用“贴近文本、以文解文”的方法,从探讨“我”的处境入手,弄清楚“我”与地坛的关系,进而探究“我”在地坛中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迪。
第三,设定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层次不一,面对他们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要考虑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这样他就有了信心,太难,终究达不到目标,就会灰心;太易,也会对学习失去探究的兴趣。班与班之间,学生基础不一,应该根据实际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和文本情景之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设定目标要体现语文味。我们上的是语文课,文学作品可以有语文味,其他文体的课文也不例外。比如讲语言运用,其中的修辞方法,如对偶句、比喻句、排比句等等,都可以选用精美的句子引入,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看起来学生写不了,教起来不大容易的现代诗,也应该想方设法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我们常常说,有的课没有语文味,除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欠缺,还有就是设计上出了问题。
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对课堂上“过程与方法”的设计。
比如学习《江南的冬景》一课,王纬明老师首先运用了优美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
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随意,感受梦里水乡的风姿绰绰;一杯香茗,一窗碎月,一份闲心,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对于我辈生活于北方的人来说,江南是一种魅惑,这种魅惑首先就体现在江南的四季。江南的四季各有风韵,今天,我们就走近江南作家郁达夫,来细加品味他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第二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读出作者的感情;
第三步:解读题目中的“江南”,让学生明白这里的“江南”指哪里,不指哪里。
第四步:赏冬景,析手法。这是课堂学习的重点。
第五步:品情感,悟关系。这是学习的升华,从品析江南冬天的美景,上升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
总结的话语也设计得很有韵味: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缤纷多姿的。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风中有诗意,夏日骄阳下有诗意,寒冬冰雪中也有诗意。只要你善于生活,你会在清晨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会在林中的鸟鸣中感受诗意,你会在枫叶飘飘中寻找诗意,你会在溪水潺潺中倾听诗意……
这样,过程与方法就显得十分明晰。
当然,课堂有效的核心问题是要有落实的意识。
如何落实?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环节。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环节过于繁琐。一节课,教师能组织学生把一两个问题解决好就可以了,不必为面面俱到而处处浅尝辄止。张一鹏老师上课常常只设计三个主问题,一些小的问题贯穿在主问题中解决,这样,课堂环节非常明晰,重点自然会得到彰显。
再就是引导学生动笔。课堂上的“动笔”,决不仅仅指听讲时记笔记,而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思维过程中进行表达训练,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思维量,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表达更具个性特点,能强化表达能力,也可以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动笔”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记录下老师、同学或自己的精彩表达,为了小组合作而提前写出的内容,对课文或问题思考后整理出来的内容,课文学习中要求通过想象联想续写的内容,学习之后结合实际迁移表达的内容。比如学习了课文《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要求写出贝尔曼在狂风暴雨的夜晚画常春藤叶的情景,再如乡宁二中的学生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写了乡宁的冬天的短文。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乡宁的冬天,和北方城市的冬天是一样的:冷。
晚上,室外的温度已经降到零下十几度,滴水成冰。而室内的温度却很高,这样窗玻璃上就会结上一层水汽。早上起来,这些水早已冻结成冰,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树叶状的、有条纹状的等。这些图案组合在一起,还能形成图画呢!有的薄,有的厚,有的密,有的疏。远看看不出什么,可是如果仔细观察,细细品味,还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呢。它就像薄薄的纱衣一样,有的地方稍厚一点,有的地方薄,透过阳光可以折射出一片晶莹的白光,往往每件衣服的质地也不相同,有的厚,用的是棉布,有的薄,用的是蚕丝。总之,它不单单是结在窗玻璃上的冰,它其实就是一件件艺术品,是大自然雕刻出的奇特的艺术品。
另一位学生的短文是:
走过春天,体味是潮气;跑过夏天,感受是热烈;赏过秋天,目睹的是萧瑟;迎来冬天,满怀欣喜。
一阵风吹过,兴起了一层薄雪,那是大自然在翩翩起舞,是冬天的舞会开始了。一切都开始沸腾。
几个孩子从屋子里钻出来。嬉笑着,打闹着。吱吱的在雪地上映出可爱的脚印,把小手伸出来抓一把白雪,软软的,凉凉的忍不住尝一点,孩子们真的努起小嘴用舌头卷走了一点,觉得浑身舒服。看见一个小伙子,偷偷操起一团雪,准备扔,却没有防备一个雪球打在自己的脸上。于是打闹声更响了。回忆是幸福的温馨的。
乡宁的冬天美的纯真,美得洁净,美得白璧无瑕。
乡宁的冬天真是太美了!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写出课堂学习中的疑问。课堂上的“写”不能长篇宏论,不必占用学生的专门时间。这个“写”的目的是落实课堂学习的结果,强化思维、训练表达、积累思想。强调课堂上的写,决不是不要讨论,不要发言,更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要动笔。而是一节课如果连一次有思维质量的“写”都没有,显然是有些遗憾的。
最后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这里不包括课堂上简短的纸笔答题测试,仅指教师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表现的评价,这个评价至关重要,一定要做到科学性、有效性。比如对学生无意识或模糊的理解要加以提点,使其清晰化;对学生表达不准确的回答,要引导其规范化;对学生忽略或者遗漏的地方及时提醒,引发其进一步的思考,以达到深入和成熟。
当然,要真正搞好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方位地提高语文素养,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成长和教师的素养。如果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能成为王栋生老师所说的“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和“写作者”,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了希望。

F.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内中的主体地位,他们容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不断尝试着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

G. 中学生在课堂的主要表现怎么写

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教师必须不断地去追问的问题,就象一个人一生中要不断地去追问人为什么要活着一样,不去追问人为什么活着,并不影响我们活着,但却影响我们活着的质量与品位。这些年来通过学习、思考、研究我们认为理想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主要应体现五个特征。1、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2、是协调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3、建立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让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社会、回归实践。5、师生在课堂生活中共同成长、发展。这五个主要特征体现了我们对教育的独特思考与理解,以及我们独特的教育价值取向。我们把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作为第一个基本特征,那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激活学生思维,高效地开展教学的前提,更是因为它还是学生心灵舒展、健康成长的基础。记得六年前,有一位家长来学校向我反映情况,他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孩子知识没有学好,今后还可以再学,如果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人格扭曲了,那将是一生都无法弥补与挽回的。”他的话引起了我对教育的重新审视与深深的思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不是生命的压抑,而应是智慧的启迪,生命个性的张扬。就是在那一刻,我坚定了一定要在包钢实验一小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决心。为此,我们早在98年提出了“五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现代教育技术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音乐带进课堂。我们把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喜欢度作为评价一个教师的重内容之一,每学期坚持测评。我们还通过构建学习化学校,重建校园文化,从根本上、深层面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教师从心底里尊重热爱学生。目的就是创建一种学生喜欢、充满思维活力和创造精神的课堂环境。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育的全部意蕴几乎都蕴含在师生关系中。在第二个特征中,我们强调协调二字。这意味着我们既反对那种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的做法;也反对注重了过程与方法、或态度、情感、价值观,而忽视扎扎实实的基本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做法。我们认为:儿童的成长既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历程。 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人。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割裂、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三维目标,在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增长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养成习惯,同时在师生与文本的真情对话、智慧碰撞、充分交流中得到思想、感情、精神的滋养。第三个主要特征中,我们强调两点:一是充分调动发挥主体精神,二是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我们要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为现代学习方式,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有多种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应体现以下三个本质特征:1、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2、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3、问题性。问题是思维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特别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书本、质疑教师,质疑权威。有人认为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所以有的教师课堂上不敢讲了,不管教学的内容是不是适合探究、合作,都去探究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了合作而合作,缺乏全面系统辩证的哲学思想,本末倒置,非此即彼。我们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始终要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思想,要根据学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灵活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突出师生主体精神的多样化包括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体系。我们把学习方式作为理想课堂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到底是生存方式的转变,它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一生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这个民族中许多人习惯依赖被动,缺乏独立主动的精神;习惯迷信权威,缺乏思考创新;性格内敛,缺乏自我表现,总是等别人的安排,等领导的指示,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这些都不能不说与我们的教育长期以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有关。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我们一定要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下大力气转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的局面。我们把走进自然、社会、实践作为理想课堂的第四个主要特征是因为:大自然是知识取之不竭的源泉,是发展智力的学校,也是丰富精神世界的学校。只有走向自然、生活、社会、实践并与之结合的知识,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知识。也只有运用于实践的知识,才是最有魅力、最有生命力的知识。这既是一个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方式的问题总之,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应是学生扎扎实实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课堂,是师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挥的课堂;是师生文本间智慧碰撞、情感交流、思想对话的课堂;是师生个性张扬创造力不断生成的课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去追问: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理想的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活力,在于更新观念,创建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自我反思、合作共创的教师文化.作为一名教师,让学习、实践、反思、创新成为我们的职业生活方式,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生活质量,实现专业成长与发展有效途径。这些年来,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做、说、写。“学”就是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不学习就不能进步,不进则退,退则意味着淘汰的危机感,以及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积极开展自我更新学习,同行互助学习,专家引导学习。“做”:就是把自己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积极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改变自己的言行,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行为。比如说: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提问,没等出口,许多学生就举起了小手,这是一个非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被大家认为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为此很少人思考它,任其发展,在赵国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就看到了一些变化,当孩子们举起小手急于回答时:她引导到: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很好,但我们还要认真思考好这个问题,一要思考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我如何作答,二要思考还有没有其他做法与答案,我们既要比谁思考的快,还要比谁思考的准确、思考的多、思考的全面。微小的变化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思维习惯与方式的关注,如果我们不去关注它,长期以来就养成学生不深入思考、浮躁毛糙浅薄、沉不下心来,只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而不是深入探究问题的习惯与毛病,影响学生的一生。新理念就是要体现在教师言行的细微之处的。学是为了做,学做一定要结合,才能引起我们进一步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说”就是要把自己学到的理论、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做法说出来,与同行、与专家、领导交流,在说中梳理、提炼自己的思路,在交流与碰撞中矫正、补充、丰富、完善自己的思想与实践,实现经验、思想、成果的共享,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说”中一定要克服羞却与保守思想,不管对与错,多与少,交流就有收获。“写”:就是把自己的实践、思想、成功、遗憾、问题、困惑写出来,写教学案例,日记、随笔、反思。教师说与写的过程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剖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从个体的劳动中走出来,与同伴共同进行专业研究合作的过程,还是不断地梳理、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加理性的过程。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功效无量。我们学校开展的“课例研究”教研组教研,“科研——课改——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行动研究,构建学习化学校等活动就是要尽力为教师发展营造一种学习研究探索的、支持的环境,构筑一种平台,建立一种机制,形成一种文化。教师本人也要积极地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主动地参与到“学”“做”“说”“写”的活动中去,主动地公开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我校谁公开的教学多,谁与同行伙伴交流的机会就多,谁受到的指导启发就多,谁就进步发展的快。我们要在学校形成中心学习研究团队,还要在年级组、教研组形成学习教研团队,赵国英带领的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就是一个教研团队的典范,她们从每单元中选出一个重点课,先集体解读教材,分析学生、确立目标、研究教学策略、然后确定教学方案,由一位教师执教,全组成员听课后,集体分析反思,再确定教学方案,特别是他们还通过电子邮箱,进行交流,年轻教师李爱琴、王丽勤奋钻研,提前把单元重点教案或组内研究好的课例发到赵老师的邮箱中,赵老师作出点评指导,形成了良好的同伴学习交流研究团队。这样的团队象雨后春笋正在我校形成。它必将带来我校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教师文化、以及课堂生活的重大变化和新的春天。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