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特色教研活动
1、“做课”活动 有计划地开展“名师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优秀教内师评比课”、“容骨 干教师献艺课”、“学习汇报课”、“识字写字教学研讨课”、“阅读教学研讨课”、 “作文教学研讨课”、“城乡教师互动课”、“兄弟学校教师互动课”、“学习汇报 课”、“读书会”等“做课”活动.
2、专题教研活动 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复习专题研讨、识字写字专题教研、古诗文阅读专题 教研、作文教学专题教研、阅读教学专题讲座、集体探讨教研课例、新教师展 示课后的交流、研究课题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校本研修活动 开展校本教研、“城乡联动,乡镇联片”活动.
4、苦练基本功活动 组织教师开展“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案例 分析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特长展示等活动.
5、“语文沙龙”活动 开展学生语文沙龙活动,如:拼音过关、听写过关、书法过关、书法比赛、 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阅读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现场作文竞赛、积累竞赛、 古诗文诵读、科学小论文评比等一系列活动.当然,究竟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特色活动,还必须结合学校与班级学生实际,整 合教研组力量,发挥教学之长,优化个人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
㈡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案(人教版)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以游戏为主线“活”化课堂教学——《aiei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专
《ai ei ui》是义属务教材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9课,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因此,复韵母的字母组成和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培养。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应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我就让游戏贯穿整个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合作探究。
㈢ 较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哪些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特色教研活动
特色教研核心是“特色”二字,所有教研活动均落实在“特色”上。学校应形成“特色”氛围:“学校办有特色、教师教有特点、学生学有特长。”我认为,可从以下角度开展小学语文特色教研活动——
1、“做课”活动
有计划地开展“名师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优秀教师评比课”、“骨干教师献艺课”、“学习汇报课”、“识字写字教学研讨课”、“阅读教学研讨课”、“作文教学研讨课”、“城乡教师互动课”、“兄弟学校教师互动课”、“学习汇报课”、“读书会”等“做课”活动。
2、专题教研活动
开展集体备课研讨、复习专题研讨、识字写字专题教研、古诗文阅读专题教研、作文教学专题教研、阅读教学专题讲座、集体探讨教研课例、新教师展示课后的交流、研究课题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校本研修活动
开展校本教研、“城乡联动,乡镇联片”活动。
4、苦练基本功活动
组织教师开展“三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比赛、演讲比赛、案例分析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特长展示等活动。
5、“语文沙龙”活动
开展学生语文沙龙活动,如:拼音过关、听写过关、书法过关、书法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阅读竞赛、口头作文竞赛、现场作文竞赛、积累竞赛、古诗文诵读、科学小论文评比等一系列活动。
当然,究竟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特色活动,还必须结合学校与班级学生实际,整合教研组力量,发挥教学之长,优化个人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
㈣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在全市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教研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奖励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备课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㈤ 开展小学语文兴趣活动具体方案,故事会,书法比赛,等...
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教委、进修校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我校的教育教研围绕这一主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入手,努力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学校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和学生主动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有效课堂”成为素养。
2、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活动形式
数学学科:
以“理论学习,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研讨”为基本形式。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学段教学目标和各学段四大知识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每一个课时教案,能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利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学科网站和其他的网络资源,设计好每一个课时教案,充分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处理。要正确把握好情境创设、合作探索、自主练习三大板块的联系和时间的分配。对创设的情境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尽量缩短情境创设的时间。在合作探索环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接受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要求,把握好“放”与“收”的时间,决不能因为探索时间过长而影响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加强练习的设计,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思考性。新授课每课时自主练习的时间要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学生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做到堂堂清。
2、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何谓高效课堂?可用七个字加以衡量:真、实、新、活、情、特、效。①真:真实、真诚、真为。真实即教师要尊重事实、讲究实际;真诚即用“心”去上课,用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为即教师要真正的关注学生,做到因班施教、因材施教。②实:教学目标实、教学内容实、方法手段实、学习指导实。③新:观念新、设计新、评价新。④活:问题提出活以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学生活动活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且积极探究;教师调控活以使课堂动静结合,活而不乱。⑤情:教学激情,教师教学要有感染力;教材情感,教师对教材的体悟要深刻;人情即教师要有亲合力。⑥特:鲜明的教学特长及特色。⑦效:教学效果及效率要高。实现高效课堂,在理解了七要素的内涵后,还应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易错、易漏的知识讲;重难点讲;有扩展性内容的知识讲。三不讲:学生会的知识不讲;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知识不讲
小学数学四课型课堂教学常用模式如下:
新授课: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建立数学模型——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练习课:创设情境(导入)——分层练习(基本练习、提高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应用练习)——矫正评价,总结归纳。
复习课: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回忆梳理,形成网络——练习矫正,形成技能——课堂总结,突出重点。
讲评课:概述测试成绩——错因探究——自我矫正——反馈练习,拓展巩固——讲评小结。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多样教学模式,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科:
结合其他学校先进的经验,根据相关理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现在很多前沿学校提出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
讲读课:预习——质疑——讨论——点拔——拓展
自读课:引导——自学——练习——小结
文言文:读——译——论——背——练
综合学习课:导读——导编——导演——导评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
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
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复杂多变,教学模式又不能机械套搬。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教育观: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完善,以此作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的行动准则。
五:具体措施:
(一)成立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
(二)加强学习
1、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
2、撰写《有效课堂构建之我见》论文,交流学习。
3、充分利用我校市级、县级骨干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对其他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
(三)组织实施
按照“集体备课” “课堂示范” “评议反思” “修改完善” “课堂检验”的路子组织实施,构建“有效课堂”。(不同学课,不同类型的课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待探索)
组织过程中应注意:1、成立各科合作小组,确定示范教师,人人上优质课,展开听评课活动。2、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有效”。3、领导小组督促检查,将有效课堂和教学常规的落实结合起来,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
六、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学习讨论。
(二)、试验探索,初步实施。
(三)、全面推广、总结提升。
3.注意事项:
(1)理清三个层次:品悟-欣赏-评价
品悟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的核心,也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得意义的过程。对课文的理解是有层次的,有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意”的领会,这些都和学生的经验、知识、思维能力相关。对意义的把握是由浅入深的,教师要根据年级不同引导学生以“读”代“悟”,以“悟”代“解”,逐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切不可硬性分析,以“讲”代“悟”。
欣赏朗读: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朗读,使学生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评价积累: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选材、结构、表达手法进行评价模仿,这是阅读教学实现读写结合的重要环节。
(2)抓住重点句段。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在文章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文章中心的语句,突出文中人物性格、品质的段落,描写和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学生读书后最困惑的地方,引发研究学习的知识点,新出现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内容,如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词语、句式、描写手法等。
(3)重视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阅读中的理解、感悟、思考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因为学生常常根据语文的特点,运用直觉、顿悟、感悟等来感知课文,使得培养语感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因此,重视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这一环节的必要内容。
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风格的课文,采用合适的方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情境中体会、感悟,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深化提高
1.学习目标:整体回读全文,化零为整,融会贯通。
2.操作要领:遵循由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规律。
不管是以自然段或者意义段为单位进行阅读反馈,还是以关键词或重点句贯穿阅读反馈全程,从读通阶段的“整体”过渡到读懂阶段的“部分”,是符合阅读教学规律的,但最后还应回到整体,通过完整地诵读,将读懂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入境悟情”,增强阅读效果。
3.注意事项: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灵活选择读书方式——分自然段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读……
第五环节: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1.学习目标:巩固基础知识,拓展阅读空间,提升应用能力。
2.操作要领: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运用等方面的训练,适当进行拓展延伸,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⑴通过诵读——丰富学生记忆
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课文的文质兼美,体悟情的自然流动,在一遍遍诵读中提升语感,丰富语言;二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可看板书背、看图背、表演背、比赛背、情境背等等。
另外,除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教师可酌情推荐,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句段也可要求熟读成诵,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多背多记。
⑵通过摘抄——练就学生慧眼
就一篇课文来说,所学到的词语、接触到的句式、经典段落很多,教师自己先要有一双慧眼,把目光放在发掘课文中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没有的或者不常出现的句式上,寻找出课文语言和学生语言的差异之处,来确定本课的积累目标。
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基本方法。例如,拿到一篇文章,应先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圈点点,勾画出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词句和段落,并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简要的批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读书时自觉摘抄的习惯。指导学生摘抄的过程,就是让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沙里淘金的过程,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能有效地积累语言,并养成随手摘抄的好习惯。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低年级孩子书写技能差、速度慢,因此对摘抄的要求不能高,量也要尽力控制。
⑶通过讲、演——使学生内化课文语言
低年级有很多故事情节强的课文,对于这一类文章可采用讲故事、演故事等方式积累语言。这种形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讲、演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
⑷通过迁移——使学生运用书面语言
通过熟读、背诵形成的语言积累,还要经过迁移性的运用练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逐步实现内化,从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如用新学的词语造句、仿写富有感染力的句子、仿写能激发联想和想象的段落、为情节跳跃处补白等。
3.注意事项:
(1)字、词、句、段的积累和应用要根据教材的不同来处理,不必面面俱到。以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宜,不增加负担。
(2)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有些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去寻找答案。
模式所描述的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流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对其进行调整和整合,合理的安排在课时内容中。教学应该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性的去应用模式。
㈥ 怎么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比较有创意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研教改”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他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教研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语文教研活动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此,学校借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强劲东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小学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研工作。
一、强化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课程背景下的老师,不能再是一桶水,而要变成不断充溢的一桶活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为此,我校提出了各学科组定期学习的要求:
1、分散学习。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理念,学校为老师们订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鼓励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力争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2、集中学习。每周星期四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语文组集中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可以是本校学科带头人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主讲人准备的也很充分,其他成员也在认真的进行学习笔记的摘抄。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进修、培训活动,让老师接触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学习的老师回到学校后,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梳理,然后形成书面材料,再在学校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二次培训,以进一步开阔广大教师的视野。
二、立足课堂,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调动学生的能力,有驾驭课堂的机智。为了让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我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坚持组织老师开展“公开课”活动。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上课听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公开课的机会,每位教师听课不得少于十二节。要求上课的老师认真备课,认真上好课;要求听课的老师按时到位,认真做好听课记录。通过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说课、评课、反思、总结。
2、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即开展校内“同级教师同上一堂课”的活动,同级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一堂课,引发几位教师教学理念的碰撞,提高教师的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年级段同学科教师教研。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组一个办公室,这样同级教师在一起办公的时间又比较集中,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4、积极开展“评课”活动。在有公开课的一周,同级三位教师上完公开课之后,我们组就及时的进行评课,在评课这一环节,首先,上课的老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及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然后,听课的老师要积极对这节课进行点评,发现这节课的亮点,更多的是指出这节课的不足以及一些合理的建议,交流中,大家集思广益,从多方面对一堂课进行更全面的构思,设计、认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提高。让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老师都能从课中受到启发,获得一些进步。
5、努力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切实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于日常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设备,利用网络资源,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6、加强“推门听课”力度。近几年来,我校将推门听课落到实处。校委会成员分组、分级进行不定时的推门听课,让每位教师的每节课都能做到准备充 分,落实到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艺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7、本学期我校要加强校际交流,向兄弟学校加大学习交流的力度,多听优质课,示范课,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1、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三课外活动时间为课外阅读时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为学生创造了条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他们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书法小组、古诗文朗诵小组,写作小组等。
3、适当组织了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自己动手办手抄报,学校组织普通话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汉字听写比赛等等。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狠抓落实,不走过场,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五、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总之,我校的语文教研工作,有可取之处,当然也有许多不尽之处,这要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灵活处理,并随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随时关注教育信息,与时俱进,让我校教研取得更好的成效。
㈦ 如何开展以课前五分钟展示做推动的阅读教学的活动方案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进行有效学习,达成语文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巧用课前五分钟,不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激发阅读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具体的阐述五分钟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及其效果,从而使课前五分钟成为一个集知识、兴趣、视野、思维、表达、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语文教学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 小学语文 课前五分钟 把握五性
【前言】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前以教师提问、检查布置的预习内容为主,目的是为上好语文课打基础。这几乎已成为程式化的做法。学生也对此习以为常,不甚重视,不感兴趣,收效甚微。在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我尝试探索着 “课前五分钟活动”的做法,即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围绕与语文课相关的内容,组织各种形式语文实践活动。这一做法,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情绪激昂,不仅对普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而且为课堂上学生对新知的构建生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时,把握课前五分活动的五性原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养起到积极意义。
【正文】
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拉回课堂,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激发热情、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比教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x x页……有效得多。那么,要怎样才能开展好这项活动呢?我认为主要突出以下“五性”。
一、循序渐进,突出内容形式多样性
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不仅能激发、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是拓宽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更是鼓励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如果课前活动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参与的兴趣,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所以我最初确定的课前五分钟的内容是随意的。如可说幽默笑话、猜谜语、诗朗诵、说新闻、说身边人、身边事等,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课前五分钟这个小舞台。慢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当课前三分钟的主人。我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入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则新闻、一个笑话、一则谜语、一段佳句欣赏……不管是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都可以成为课前五分钟的内容。展示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可以以课本剧、歌唱、评书、相声、演讲等等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这样给学生的空间大了,他们的兴趣自然高涨。为了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随之我又提高了课前五分钟表达的要求。从当初上台时表情的不自然,语言的吞吞吐吐,声音的低如蚊虫,到后来态度大方、姿势端正,眼看听众、声音宏亮语调抑扬顿挫的基本要求。从而,增强了自信、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养成了收集课外资料的好习惯。
二、人人参与,突出参与全面性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前三分钟并不是优秀学生的舞台,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其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产生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我要求同学们按照座位次序往下轮,每天两位同学上台进行播报。如果时间允许,其他同学也可以自由补充播报。总之,播报的同学要认真准备,做到仪态端庄,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语言富于感情,要淋漓尽致地展示口才与胆量。同时,通过声情并茂的播报,小主播要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和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这课前三分钟上来,让全班同学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走天下,看世界,开眼界,长知识。当然对于播报不合格的同学,第二天要重新播报,直到合格为止。这样的要求不仅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而且对于有些偷懒、心存侥幸、浑水摸鱼、没有自信的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硬性”的锻炼,“逼迫”这他们勇敢地站上这个讲台。
三、针对个体,突出学生差异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课前三分钟是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使多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尽显语言文化的魅力。每个班都有后进生,经常会被老师们忽视。记得在的学生中就有这样一个小女生,她特别胆小,在课堂上。从没见她发过一次言。在课前五分钟这个舞台上,她第一次站到讲台上时一句话都不敢说,无论老师同学怎样鼓励,就是不张口,足足站了五分钟。对于她来说可能恨死这个时刻了。如果这时我再严厉地批评她,我想她永远都不会再有站在讲台上的勇气,对于她来说也许就是一种毁灭,课前五分钟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为了鼓励这个孩子,培养她的自信心,我对全班同学说:“瞧,有些紧张,但她今天能勇敢地站在这里,也是一种进步!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期待她下一次的进步吧!”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等第二次轮到她说时,她准备了一句话新闻,照着读都没有读下去,我还是给予她鼓励:“进步真不小,已经敢在讲台上发言了!”第三次,她没有脱稿,虽然磕磕绊绊,但是把新闻讲完了,我依旧鼓励她。等到学期末,她已经能脱稿进行简单的演讲了。我想如果没有课前五分钟这个平台,如果她的第一次发言被扼杀,那么这个孩子将永远埋没在羞涩胆怯之中。一次成功的播报,培养了一位学生的自信心,也使其他胆怯的同学在心中消除了不敢大胆交流的心理,默默地期待下一次的课前五分钟。让“自信心”在所有同学之间荡漾,激发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四、辅助教学,突出内容目的性
怎样让课前五分钟的内容为我的课堂服务呢?我根据语文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如我在上《穷人》一课时,通过一道数学题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教学片段】——人教版第十二册 《穷人》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出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谁敢举手!
师:你第一个举手,就请你!看大屏幕。5+2=?
师:你真勇敢,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勇敢的举起了手?
师:把掌声送给他!这掌声有一点点是送给你作对这道题,但是这掌声中更重的意味着什么?是冲着你刚才的那份自信和勇敢。今天老师给大家出的这道题,就是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一个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机会,有的人会紧紧的抓住机会,而有的人会与机会擦肩而过。这是为什么呢?记住,机会往往属于那些勇敢、自信而且有准备的人的。
师:好!刚才我们说了,(5+2=7)。这是一道数学题。数学有数学的运算法则,但是我们语文有语文的理解方式。5加2还会等于几呢?那么我们今天就通过学习穷人这篇课文,来寻求这道题目的答案。
在这样课前五分钟里,通过精心设计内容、设置悬念,进行谈话导入,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又为后面的学文做好铺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如:根据教材单元的特点,每天组织两名学生中的一位说与单元主题有关的内容进行演讲。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开拓思维,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我的课堂上来,让上课的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学会倾听,突出互动评价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高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从最初的课前五分钟我就告诉同学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课前五分钟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舞台,只有认真倾听,你才能把知识据为己有。同时,我还比较注重他们的评价能力。首先,我自己进行评价,给学生一个暗示该如何评价;接着,我指导上台学生简单的评价,可以先从内容、语气语速等方面入手,再慢慢对内容以及演讲的整个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我将评价的绣球抛向全班同学,让大家都参与到评价中,对于敢于参与评价,乐于评价,发表意见的同学我都会给予特别的表扬。但是评价不能只讲空话,不能只说“讲的太好了!”“太精彩了!”要说出好在哪里,给出的建议要对演讲的同学有帮助。这样就要求同学们听的时候必须用心,用脑去听;最后,还引导同学评价要有层次性,能力不等的同学要区别评价。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教我们: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我看来,充分利用语文课前五分钟恰好是减轻教师负担,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
【结论】
一首美妙的乐曲,总少不了优美动人的前奏。语文课前五分钟,充分开发利用,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一个集知识、兴趣、表达、视野、思维、创新、理解、记忆、交际、合作等于一体的舞台。 “小舞台,大能量!”教学实践也证明,只要我们巧妙利用,把握好活动“五性”,它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气氛,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