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生语文教学期末评价方案

小学生语文教学期末评价方案

发布时间:2021-03-03 23:02:32

Ⅰ 求一篇小学教育评价方案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还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次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及团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要按学生年龄、心理及行为特点制定一些可观察的指标,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要创设情境、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要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⒈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小学低年级(1—2年级)实行模糊评价或描述性等级。
⑴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更应注重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业。表现性作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参加社会工艺活动记录、学科实验、交流合作学习记录、课外阅读的数目和反思笔记等。
⑵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测验)是在一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根据教科书中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的学业水平评价,衡量、检测学生在预期学习成果和表现标准上所达到的程度。
设计单元测验题目和实施评价需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及理解。
单元测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都要测试并做记录。
⑶期末考试(考查)
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要选择外语听力考试、口试、课题研究、情景测验、实际操作等质性评价形式。运用考试进行评价时应注意:
考试内容:考试要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要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突出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轶事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考试方式: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如,1-2年级可采用游戏式、自选式、互测式考试,考试要突出趣味性。3-6年级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定。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处理:各科教师要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督促、协助学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轶事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质性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成长记录也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搞好学生成长记录,并要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况,如所进学校、主要课程测试成绩、一般能力等级、特殊能力倾向,优秀与荣誉、个人社交和发展情况。②学生的各科学习档案: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资料。如单元测试成绩单、综合素质报告单。B目前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磁带等。C实践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乃至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D同伴之间的观察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及剖析,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如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等。
(三)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对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二);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三)。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⒈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①自我评语。②家长评语。③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①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六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练习、作业、期末考试获得的等级。②分主体等级。即由四个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等级。③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评价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现。
⒉综合等级合成的方法
加权法:各等级赋予分值采用“取平均值四舍五入法”合成最后等级。
直接评定法:依据期末考试的等级、作业和单元测试的等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及完成的报告)、成长记录、特长与获奖情况、自我及他人评价等进行总体分析,根据总体态势确定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

Ⅱ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激励、鞭策、导向、指引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健康、更稳步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首先,教学评价要有系统性。语文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学评价要兼顾全局,动态掌握,绝不能囿于语文教学的小圈子里,为教学而教学,为评价而评价。其次,教学评价要有前瞻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随时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而这些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教学评价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教学评价要有客观性。客观的评价是评价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如果失去客观性,那么再美妙的语言、再华丽的词藻都将失去作用。教学评价最忌想当然,更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如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浮动,成绩上去了,我们就要看是怎么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是一种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绩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题型变化所致,还是学习不认真了,或者做题马虎出错?第四,教学评价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评价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么任何评价都毫无价值。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教师也是一样,先入为主的倾向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却绝不是一种应有的观念,我们教师应尽量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在自己的主观意识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学生,一定要记住:偏食不长肉,过于骄纵对学生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对那些差生,也要记住: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他们的身上同样寄托着祖国的未来,也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第五,教学评价要有连续性。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不能仅仅限于对一本作业、一次考试的简单评价。如果过于短期化,各相关评价之间往往会相互脱节,甚至互相矛盾,学生将无所适从,评价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作业的字迹一直很乱。有一次,他的作业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我没有简单的给他一个“优”了事,而是依旧给了“良”,然后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这次你的作业写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会越来越好!”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而教师没有及时表扬的话,学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过高,则该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进步。同样,对那些偶有退步的学生,在评价时也一定要将评价的节点放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轨迹中来看待,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学评价要有多元性。学校教育是一个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学科教学同样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同样涉及到许多层面的问题。一个语文成绩偏低的同学,往往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语文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读却很有特色,在对她进行评价时,我就侧重于她的朗读技巧进行评价,然后兼顾其它。这样的评价更能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知道该如何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评价多元性的另一个方面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生生评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学识相近、环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间长期相处,更容易深入具体地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评价也就更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搞好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时,要教育学生认清两点:一是如何正确评价别人,另一个是如何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使学生明白,哥儿们义气要不得,多听听不同的意见更有利于健康成长。第七,教学评价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学评价是一种艺术,能育人于无形;如果一味的单刀直入,怕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讲究技巧,让学生乐于接受你的评价。还说一个人的成绩的上升,如果你知道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结果,但也不能过于直截了当,适当的旁敲侧击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这是你努力的结果,更希望你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是从别人那里借用来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发雷霆,在作文的后面写上一句“作文写得真好!如果这是你写的,那该多好啊!”相信大多数学生看了会有所思考的。教学评价的技巧,一要看基调,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评,还是表扬?这是最应该弄明白的。然后要考虑批评或表扬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人们常说“响鼓不用重锺敲”,那碰到“不响的鼓”手自然就该下重点儿了。往下是第三点,敲重鼓不等于用蛮力,如果将鼓敲破,那以后就没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总之,语文教学评价是一个长期性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以“爱”字当头,多看、多听、多想,真正使教学评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好的教学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激励、鞭策、导向、指引的作用,使学生得到更健康、更稳步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教学评价呢?首先,教学评价要有系统性。语文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所以语文教学评价要兼顾全局,动态掌握,绝不能囿于语文教学的小圈子里,为教学而教学,为评价而评价。其次,教学评价要有前瞻性。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学生随时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进行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影响,而这些影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教学评价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三,教学评价要有客观性。客观的评价是评价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如果失去客观性,那么再美妙的语言、再华丽的词藻都将失去作用。教学评价最忌想当然,更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如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的浮动,成绩上去了,我们就要看是怎么上去的?上去了多少?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是一种偶然,或者是打了小抄? 如成绩有所下降,也要分析一下,是题型变化所致,还是学习不认真了,或者做题马虎出错?第四,教学评价要有公正性。公正性是一切评价的生命,如果失去了公正性,那么任何评价都毫无价值。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教师也是一样,先入为主的倾向是在所难免的,但这却绝不是一种应有的观念,我们教师应尽量避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在自己的主观意识里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自己心目中的“好”学生,一定要记住:偏食不长肉,过于骄纵对学生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对那些差生,也要记住: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他们的身上同样寄托着祖国的未来,也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第五,教学评价要有连续性。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不能仅仅限于对一本作业、一次考试的简单评价。如果过于短期化,各相关评价之间往往会相互脱节,甚至互相矛盾,学生将无所适从,评价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作业的字迹一直很乱。有一次,他的作业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我没有简单的给他一个“优”了事,而是依旧给了“良”,然后在下面加上一句:“可以看出,这次你的作业写得很用功,相信你的字会越来越好!”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而教师没有及时表扬的话,学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一次定位过高,则该生很可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再不思进步。同样,对那些偶有退步的学生,在评价时也一定要将评价的节点放在学生长期发展的轨迹中来看待,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有的放矢。第六,教学评价要有多元性。学校教育是一个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学科教学同样也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同样涉及到许多层面的问题。一个语文成绩偏低的同学,往往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势。如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语文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她的朗读却很有特色,在对她进行评价时,我就侧重于她的朗读技巧进行评价,然后兼顾其它。这样的评价更能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知道该如何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而评价多元性的另一个方面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生生评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学识相近、环境相同,而且彼此之间长期相处,更容易深入具体地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评价也就更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搞好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群体生活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时,要教育学生认清两点:一是如何正确评价别人,另一个是如何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要使学生明白,哥儿们义气要不得,多听听不同的意见更有利于健康成长。第七,教学评价要有技巧性。好的教学评价是一种艺术,能育人于无形;如果一味的单刀直入,怕只能适得其反。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讲究技巧,让学生乐于接受你的评价。还说一个人的成绩的上升,如果你知道这可能是他打了小抄的结果,但也不能过于直截了当,适当的旁敲侧击效果可能更好——“你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这是你努力的结果,更希望你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一个学生的作文是从别人那里借用来的,也大可不必因此而大发雷霆,在作文的后面写上一句“作文写得真好!如果这是你写的,那该多好啊!”相信大多数学生看了会有所思考的。教学评价的技巧,一要看基调,二要看尺度,三要看方法。是批评,还是表扬?这是最应该弄明白的。然后要考虑批评或表扬应该达到什么程度?人们常说“响鼓不用重锺敲”,那碰到“不响的鼓”手自然就该下重点儿了。往下是第三点,敲重鼓不等于用蛮力,如果将鼓敲破,那以后就没得敲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力道,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总之,语文教学评

Ⅳ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教学过程有哪些评价方案

1个体差异评价:是指把评价对象中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个侧面相互比较。
2、绝对评价: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设一个客观的标准,并运用这个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对象。
3、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4、作业评价:通过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多个流程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师生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是形成性评价的主渠道。
5、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主体对自我既往教育教学实践的重新审视,对其合理性,成败得失进行判断与思考。
6、形成性评价:在某项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它具有“重过程、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特点。
7、考试评价:考试是一种较为严格规范的具体评价方式。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命题,通过学生解答的过程与结果,考察学生的发展状况。
8、多元评价根据人类智能多元构成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多元发展的需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或渠道,注重发现并发展个体多方面的潜能。
9、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及其有关标准,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与教育活动相关的现象、材料、数据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评定,确定其价值和优缺点,并据此调整、改进教育活动的过程。
10、教育教学评价:即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指导下,系统、科学地收集、处理教育教学信息,对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果,给予价值判断并以求改进的过程。
11、诊断性评价:在某项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也称预测。
12、个性化考试:对学生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水平差异所作的考试评价。
13、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量化评价 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评价的结果以量化分数的形式呈现。质性评价 从“质”的角度分析,运用各种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信息进行思维加工,评价的结果以描述性材料呈现,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
14、发展性学生评价:依据新课程培养的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系统分析、及时反馈,对学生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从而实现对象“增值”的目的。
15、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进行,目的是检测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否达到了教育教学目标。
16、成长记录袋评价:根据教育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作品及其它材料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极力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17、他者评价与自我评价:他者评价:外者对被评价者的评价。自我评价:被评价者对自身思想、行为、成果作出的评价。
18、预设与生成:预设:是课前对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教育教学方案。生成:是指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度调整,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由于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
19、发展性教师评价:依据一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主要采用随堂听课和评价面谈的方法,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种形成性教师评价制度。
20、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
21、相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本标准(如平均分),然后将各个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判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
22、合作性考试:它要求几位学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或一个项目,然后对具体的作品或完成的项目结果首先进行量分或等级评价。
23、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 主要是关心和检查用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它往往与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评价的着眼点不在于学习什么或学会了什么,而是怎样学习。结果评价 关心和检查计划实施后的结果。通常借助已有的文字、材料、试卷等,标准明确,可变因素不多,评价的结果较为客观。
24、开放式考试:让学生走出考场,给以充分的时间,在一个命题的引导下,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查找资料、思考问题、经历研究、解决问题……教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观察、交谈、答辩,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能力、才华进行评价,这种考试就是开放型考试。

Ⅳ 小学生教育评价方案

黔城完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还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次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及团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要按学生年龄、心理及行为特点制定一些可观察的指标,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要创设情境、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要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⒈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小学低年级(1—2年级)实行模糊评价或描述性等级。
⑴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更应注重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业。表现性作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参加社会工艺活动记录、学科实验、交流合作学习记录、课外阅读的数目和反思笔记等。
⑵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测验)是在一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根据教科书中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的学业水平评价,衡量、检测学生在预期学习成果和表现标准上所达到的程度。
设计单元测验题目和实施评价需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及理解。
单元测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都要测试并做记录。
⑶期末考试(考查)
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要选择外语听力考试、口试、课题研究、情景测验、实际操作等质性评价形式。运用考试进行评价时应注意:
考试内容:考试要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要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突出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轶事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考试方式: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如,1-2年级可采用游戏式、自选式、互测式考试,考试要突出趣味性。3-6年级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定。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处理:各科教师要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督促、协助学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轶事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质性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成长记录也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搞好学生成长记录,并要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况,如所进学校、主要课程测试成绩、一般能力等级、特殊能力倾向,优秀与荣誉、个人社交和发展情况。②学生的各科学习档案: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资料。如单元测试成绩单、综合素质报告单。B目前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磁带等。C实践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乃至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D同伴之间的观察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及剖析,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如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等。
(三)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对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二);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三)。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⒈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①自我评语。②家长评语。③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①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六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练习、作业、期末考试获得的等级。②分主体等级。即由四个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等级。③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评价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现。
⒉综合等级合成的方法
加权法:各等级赋予分值采用“取平均值四舍五入法”合成最后等级。
直接评定法:依据期末考试的等级、作业和单元测试的等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及完成的报告)、成长记录、特长与获奖情况、自我及他人评价等进行总体分析,根据总体态势确定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

Ⅵ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法有哪些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应体现多元化,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启发、改进、创造的功能,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针对学习内容、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教师应乐于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接纳、赏识学生,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评价内容多样化。教学中要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更要看他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所用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这样使学生能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全和潜能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一片断时,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初次上台表演,神态不太自然
,扮演廉颇的学生还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表演完后,教师先要求表演的同学进行自评,说一说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演廉颇的同学说:“廉颇在向蔺相如请罪时是真诚内疚的,我在表演时露出笑意,不符合当时人物的心态。”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较全面地指出了表演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除倡导学生自评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如: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在评价中提高了辨别、分析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在语文课堂中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能用发展的眼光和适合他们发展的方法来评价学生,它表现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未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二.评价标准多样性。多元评价包含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内容。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作出评价,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所具有的情感与态度,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显然,这样才更有利于更全面、更系统地评价学生。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与依据。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受教育评价选拔淘汰目的的影响,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使学生个性差异被抹煞,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优化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允许不同学生异步达标。实施因人而异的多层评价策略。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测评学生。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因此,丰富评价的方式,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新课改首先要求师生平等,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没有距离,没有居高临下。课堂上,我经常读一篇课文或阐述一个问题后,问学生:“你觉得老师读(讲)得怎样?”这时候孩子们会说出许多我想不到的话。生1:“老师,你读得太美了,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生
2:“老师,我觉得你还要大点声,我有几个地方没听清楚。” 教学活动中,教师若能以生为主体,经常了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有助于教与学的同步提高。

2、教师的评价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支持学生的创建,宽容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这样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导向功能。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的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
教学《惊弓之鸟》,学生在课上表现积极,对文本的理解到位。看到学生们的精彩表现,我惊叹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天才,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吧!”这样的全班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注他的,他们的表现令老师满意,今后自己会更加努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出色。学生在课堂上能畅谈自己的想法,无拘无束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一份快乐,一份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快乐就源于教师那一句句激励性的评价,虽简单,但意味深长。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语文教学期末评价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