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探讨

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1-03-03 05:36:02

Ⅰ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内。在小学阶段,要培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
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
自己的评价。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喜欢我的答案可以采纳哦,谢谢~

Ⅱ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内外阅读能力

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版课内的阅读是不权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基本的技巧是:根据课内阅读进行延伸,因为文章,包括阅读理解都会有来源说明。人选书不好选,但书选书就容易多了,你读的书越多,你就越知道怎么选。
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习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读,要多注意收集摘录,平时一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

Ⅲ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课堂对学生进行精读指导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初次接触阅读文时,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并告诉学生,阅读文后的习题很容易,只要到短文中去寻找答案,当学生没做正确时,鼓励他再来一次,当学生做对时,要立即给予表扬,举一反三,多次训练。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二、课外引导泛读,提高阅读兴趣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孩子在家庭阅读时,父母应经常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让他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避免盲读。三、训练答题技巧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1、至少读两遍时再做题。2、遇到生词教学生这样处理:①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理解③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3、弄清问题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4、采用排除法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关键词训练语言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且所占分值比较高,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中考中应答自如,立于不败之地。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该阅读是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阅读能力的培养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让学生多记,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在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更是一切写作的基础。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和训词组,如不掌握词汇,就无法读懂文章,更别提写作了。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注意让学生平时多背多记,为培养学生兴趣,还开展了课外阅读小组、课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大赛等系列活动,把读书放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地有趣的活动中进行,更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二、引导学生多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得,读有所悟,不读怎能有所得,怎会有所悟。阅读理解能力要注意通过大量的精读和泛读来逐步提高。精读,即仔细地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政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课文教学就是精读,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训练语言基本技能,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在提倡学生多读的同时,我还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定时检查,让班内的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三、悉心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读书方法1、浏览法。浏览就是粗略地读、快速地读,浏览法适用于上义所说的泛读。2、跳读法。指的是读一篇文章、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的时候,有必要地进行选择性阅读。这种方法重在“为我所用”,而且又能保证学牛的阅读量。3、精读法。“精读”与第一种方法的“浏览”相对,也是上文所提到的精读所适用的方法,就是对所选好的书或者其他读物反复地读、仔细地读、动脑筋地读,要对所阅读的材料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其思想内容以及表达方法,进而对它进行分析、评论,从而达到能够举一反三,再举一反三的理解程度。4、猜读法。就是拿到书或是其它的读物时,看到名称先猜想一下书或材料的内容、结构等,这样的猜读重在节约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四、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五、让学生多做阅读理解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我特别注意发挥阅读理解练习题和阅读理解测试题的作用,在不断的联系中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近年来,存不同程度的测试中,阅读理解部分所占的分值越来越高,不仅是在阅读上要求高了,“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阅读文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综上所述,阅读理解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言活动,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有意识的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方式去多记、多读、多练、多积累;以贴近学生生活、喜闻乐见、难易适度为原则,让他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愉悦;读后『F确引导他们写读书笔记,探讨读书心得。长此以往,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习 、流利和哟观请的阅读课文,这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同时也是衡量教学任务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不当,以至于当我们学生阅读的不规范时,我们语文教师只是象征性的指导一下,然后再要求学生重复阅读,由此一来,势必会制约学生阅读水平提高。为此,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改变这一不利趋势,以便切实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一、富有感情的阅读
想要读好一篇文章,我们需要深层次阅读,精准把握文章内涵,深层次感悟作者思想感情,才能以声传情和精准表达词义。为了全面和正确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材任务,从一些关键性词汇入手。探究课文结构,把握作者思想感情起伏,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思维,进而全面和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和内涵。比如:在讲解某一课文时,通过主人翁的言谈举止来彰显作者独特思想感情。因此,结合课文内容和内涵,在阅读课文时应注重语气和语调。同时贴近作者思想感情起伏,切合时宜的转换语气和语调,进而生动和形象的展示作者内心感情变化。
二、在品味语言中积累阅读技巧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i和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切实有效阅读,学生获取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写作素材,然而这些语言文化知识i和写作素材的获取需要品味课文中一些关键性词汇或者段落进而精准把握作者感情,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精选富有感情的句子或者段落。
教材中的一些句子或者段落较好的彰显作者独特思想感情。比如:在讲解某一课文时,对于一些关键性句子或者段落。需要我们学生反复阅读,以便充分体会作者独特情感。
2 精选内涵深刻的句子或者段落。
教材中一些关乎全篇的句子和段落不仅是重要知识点而且还富含某种哲理。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因组织和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或者段落反复阅读和深层次思考,互相交流,才能深入理解和强化记忆。比如:在讲解谋篇课文时针对一些正面或者反面句子或者段落,然而它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唯一性。因此,在福哟富有感情阅读中深入剖析这些内涵深刻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而正确和全面把握作者内心情感。
3 精选精彩句子或者段落。
在课文中,一些表现手法被大量运用,尤其是那些承上启下或者统领全局的句子或者段落都是学生获取丰富语言和写作的最佳素材。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针对其中精彩句子或者段落,我们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化理解和积累心得体会。继而正确面对未来之路。
三、充分利用听力来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层次阅读课文内容时,通过一些语言文字或者词汇段落的强化训练,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注重听力训练进而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对于那些关键性句子或者段落在进行深层次理解时应结合上下文,放到具体分为中去感悟,探究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内在关联,全面和正确把握句子和段落内涵,引导学生在一边倾听一边阅读,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正确和全面看待句子或者段落,通过范读,彰显语言内涵,持之以恒,便可以促使学生掌握汉语标准发音,进而深层次感悟课文,培养语感,提高阅读水平。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教师运用特俗语调构建特定氛围,辅助特定语气和特定表情,将课文中富有感情的氛围生动和人形象的展示在学生吗面前,进而感染学生和熏陶学生,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氛围,进而促使学生和作者之间情感共鸣。此外,我们语文教师示范性阅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继而成为学生以后阅读的范例。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提高自身阅读水平,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进行理论指导和方式传授。
四、在角色演绎中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改倡导:要时常组织学生倾听和阅读。包括一些教师领读或者录音磁带。一般而言,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他们在倾听过程中,在头脑中往往形成一个特定阅读范例。进而更好感悟语言文字,积累写作素材。探究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身思想和情感,继而促使语言表达良性发展。因此,当学生听完范读以后,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步阅读、个体阅读、分层次阅读、自由阅读和角色阅读灯多种阅读方式协调运用。
言而总之:以上四点只是作者的一些点滴教学体会,我们语文教师在运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层次不同、教师教学特点不同和教学任务不同而灵活运用,效果方能凸显。然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艰巨性事业,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非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勇于实践和善于反思,那么我们学生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Ⅳ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探讨

一、课堂对学生进行精读指导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初次接触阅读文时,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读通读懂,并告诉学生,阅读文后的习题很容易,只要到短文中去寻找答案,当学生没做正确时,鼓励他再来一次,当学生做对时,要立即给予表扬,举一反三,多次训练。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语言知识与阅读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除了布置相适应的阅读任务以外,在课堂上适度的精读指导是相当有意义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教师可以灵活的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二、课外引导泛读,提高阅读兴趣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才能使阅读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孩子在家庭阅读时,父母应经常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让他谈谈书的内容或对书的评价,避免盲读。三、训练答题技巧阅读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所以教师要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 1、至少读两遍时再做题。 2、遇到生词教学生这样处理:① 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理解③ 有些名词要根据上下文意思来猜测其意义 3、弄清问题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 ?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4、采用排除法在这样精泛结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Ⅵ 如何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说话、作文等环节的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它着重于“理解”。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学习的效果。语文水平如何,又会浸透影响到其他学科。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是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
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必须加强字、词、句基本功训练。 学生要读懂课文理解其思想内容、层次结构,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首先要加强字、词、句基本功训练。学生只有把字音读准,把词意理解准确,才能够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的知识,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和理解句意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将阅读课文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充分理解该词语为什么用在这个句子里,而不用在那个句子里?某个句子用在这个段而不用在那个段?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既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又要使学生准确进行表达,从而培养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
小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促使他们积极动脑,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不能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对课文的理解全靠老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兴趣不浓,积极性被抑制了。其实好些课文或某些段、句读一读就能懂,教师刁;需要多讲。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深蓝的,淡清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学生一读就懂,并且朗读起来有声有色。当然有的课文学生读起来就没有那么流畅,语调、表情达意就不恰当了,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找出其原因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恰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启发学生将不懂的词、句勾画出来,提出问题让学生相互解答或由教师解答,让学生养成提问题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从而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充分体会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形成和提高,好的阅读习惯在逐步养成。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在班级内通过开展故事演讲、儿歌诵读比赛,评比出“阅读能手”、“阅读明星”等使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在校外鼓励学生安排好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在家读给家长听,在学校读给老师听,或安排一定时间让其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表彰或发品给学生以鼓励,使每一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是学生提高素质、能力的最佳方式,我们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交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技巧。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和提高

Ⅶ 浅谈怎样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培养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根据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更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其内化于心,深刻掌握。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改进学生的基本阅读条件
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对语文基本知识、基本的科学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工具书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
阅读的过程,就是和字、词、句、段、篇打交道的过程,学生从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取知识。如果学生字、词、句、段、篇这些基本的语文知识缺失,那么,面对阅读材料时就犹如在看“天书”。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如果达到3000,对于一般文章的阅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之所以有的学生阅读能力不好,大部分是因为掌握的字、词等数量、字义和词义不够,对句子、段、篇的多种变化形式不了解等。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字、词、句等,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扫除障碍,使他们不因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而“卡壳”。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趋向各学科相互融合,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就会遇到重重困难。例如,学生的阅读材料中,可能会出现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出现生态平衡、大气环境的问题,这涉及生物、生态的基本知识。面对陌生的名词、概念,学生别说是理解,就是读起来都觉得别扭,更不用说根据材料解答问题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的科学知识,并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范围,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
小学生的词汇量毕竟有限,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字词,如果手中有一本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或《小学生词典》等,就可以适时地查一下,轻轻松松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此外,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类似的参考书籍,以备学生随时查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
工具书使用得多了,查找起来就会慢慢变得熟练,阅读的过程也会越来越流畅。但是,也不能使学生走入误区,一遇到陌生的字、词就查工具书,导致工具书依赖症。在考试中,一般是不允许携带工具书的,一旦遇到生字、词怎办,只能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因此,教师要教学生适当使用工具书,遇到生字、词,不是急着翻看工具书,而是联系上下文猜测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在此基础上查看工具书,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如此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字义和词义,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
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浩如烟海的阅读资源,即使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再多的文章、材料,在考试中也不见得能够碰上相同的内容。因此,与其传授学生具体的知识,不如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面对阅读材料,能够“见招拆招”,轻松、自主地解决阅读问题。
1.引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
小学生做阅读计划的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在学习了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所学课文内容有关的科学小故事、人物传记等;可以围绕学生的爱好和特点,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如童话故事、侦探小说等。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课内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课内阅读的内容更加充实,还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
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切忌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小学生的思想比较简单,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阅读时极有可能不会去深层次地思考,这样也就达不到学习和成长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呢?答案是:提问题。例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的是什么?”“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作者真的是这么想的吗?要不是,那他的想法的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此,一个问题紧跟这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的兴趣越来越高,从中获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从而激发起更强烈的阅读欲望。
3.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做阅读笔记一是能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使之内化于心;二是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资料,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使之外化于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帮助他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摘录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地方,包括优美词语、格言警句、富有深刻含义的段落等;其次,引导学生做批注、写简单的认识和体会;最后,引导学生缩写或扩写文章或文章的某一部分。通过做阅读笔记,学生的专注力不仅得到了提高,概括、理解文章的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此外,学生形成的书面笔记,更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有了这诸多方面的积累,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做起来都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Ⅷ 浅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读书方法 培养 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可见,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是古往今来人们的不谋而合。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之本,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主要支柱;阅读是学习之母、教育之本,现代社会读的能力要求和运用远远多于作文;阅读是成人之源、树人之本,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搞好阅读。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新一轮语文课改对阅读教学从理念、内容、体系到目标、要求、评价等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明确规定:“小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还相当贫乏,他们的课外阅读仍处于一种消极、盲目、低效的状态,情况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现象:1、缺乏阅读的主动性,不想读。据调查,由于这些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既没有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又缺乏家长科学的指导,所以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到外面玩耍。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迫于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2、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面对一篇文章,浏览一遍就算了,收效甚微。3、阅读内容贫乏,没有书读。大部分的家长或老师只要求学生看作文类的书。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而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多则上百元。如果要大量购买,农村学校根本承受不起。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4.没有时间读。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仍过多,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各种名目的补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5.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阅读时纯粹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关键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有了兴趣,学习主动性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也就产生了永久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就能够超常表现出来。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很多方法,都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明确阅读目的,但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这才是主要问题。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可能会出现忽“热”忽 “冷”现象,这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使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经常性地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活动,如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或结合教材,提醒学生,不能使他们懈怠。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二、教师范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文章表达的主题、人物的情操、有趣的故事情节被教师用抑扬顿挫、优美和谐的语调,以及准确的情感处理,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范读出来,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用平和的语气朗读课文的叙述部分,但关键处要有所变化如: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反问句要读出愤怒但又束手无策的感觉,后一句读出无奈与可怜之感。通过语气变化体现当时中国人与洋人不同的地位,所以周恩来悟出了要拯救贫苦人民必须先使国家强大这一真理。再如第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朗读时要坚定有力,一字一板的大声读,教师要读出周恩来的胸怀博大、志向远大。再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此时教师朗读时要读出肯定、佩服的语气,让学生体会到魏校长被周恩来的话感染,产生的感叹之情。教师时而平和、时而愤怒、时而激昂的范读,使学生犹如被带入当时情景中,深受感染。教师的范读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而且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朗读,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阅读的基本方法。三、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措施1、先扶后放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家长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目标最终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和家长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 2、先易后难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有易到难是极重要的。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题材上,学龄前的儿童以童话故事、短小的诗词为主,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为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3、先单篇短章,后读成本书有时教师和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读课外书没有恒心,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大部头“,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某些章节。 4、先精读后略读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的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5、多多益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四、总结总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言概之,在语文教学中,就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第一位,要摒弃大量讲解阅读教材的教学法。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要求学生多阅读,不仅精读而且要泛读,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长此以往,学生的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并能体会语言美,有意识地去创造美的语言,那么语文功底自会加深,语文能力自会提高。首先,要培养朗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朗读兴趣,才能百读不厌,面对一篇篇课文或文章,读起来才会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兴趣越浓,朗读越多;朗读越多,越有助于提高朗读能力。其次,朗读时要用规范的普通话。要看清字形,把每个字、词、句的音读正确,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读错别字、不添不漏、不重复字句,做到字正腔圆。第三、要反复练读,达到字字顺心,句句上口。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还要达到流利。要把句子读完整,不破词破句;要留心标点符号的运用,努力掌握适当的停顿、重音、节奏,全文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第四,要深入领会文章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感情表达要真挚、朴实、自然,要用自己声音的本色表情达意。“感情”不是外加的,是文章中字里行间固有的,只有进入角色,反复练读、读熟,掌握各种语言技巧,从语音语调、抑扬顿挫、情绪气氛、感情色彩等方面努力读好,使之有声有色、形象有趣,就一定能读出感情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Ⅸ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课题研究

在整个小学阶段里,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 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个人作文创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质量的优劣。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的欲望,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掌握阅读能力,不但使学生进行课文理解更容易地开展,而且通过学习借鉴别人优秀的语言文字,写作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自行创作的能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凭纸上谈兵还是不行的,要付之于实践行动,还要讲究方法。 电脑的普及,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上网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龄化。网上信息量大,金子与泥沙俱有。中高年级学生好新奇,缺乏辨别能力,受网上不良读物影响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加强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一) 正确指导、巧妙迁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阅读兴趣的培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常用的创设情景、直观教学、演示法、故事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加入阅读行列。 其次,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阅读课文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的,要能够完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词语、句子的意思,课文的内容,以及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靠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工具书的帮助,如:小学里常用的《新华字典》、《成语手册》,以及一些辅导手册等,要让学生掌握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懂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总结课文内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

Ⅹ 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关键是提高阅读能力,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认为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书。翻开新《课程标准》,虽然里面对阅读的要求分得细,提得高,但整个小学阶段课内也只有300篇左右40万字的读物。显然,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仅仅靠这区区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关键在于课外阅读积累,积累多了,就算许多东西初学一知半解,但到了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无师自通”,阅读能力就能自然提高,语文素养就能自然形成,正如鲁迅所说:读书如蜜蜂一样,采用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那么,作为语文教师,采取什么方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才是有效的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途径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时,必须遵循三结合原则:(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开展课外阅读,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使读写听说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其次,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而选取好的阅读材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对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才能热爱阅读、主动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引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后,再辅以讲故事、留悬念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更大的兴趣。小学生特别使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对故事的“发生”表现出急不可耐。因此,我们常选择一些益智、生动的故事作形象的讲述,但常常讲不完全,或讲头留尾,或讲果留因,或中间留白,留一个悬念,吊吊学生的“胃口”,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结果,从而达到吸引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然后,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后,指导他们做好读书计划,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提高阅读量就顺理成章了。小学生毕竟年幼,计划性差,如果不加以引导和约束,刚刚培养起来的一点读书习惯可能很快就变形。为此,我常常指导他们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特别高年级的学生,我常帮助他们以课外阅读为主体,以月为时段、按单元制订读书计划。分阅读日期、阅读内容、泛读情况、记录情况等栏目。一式两份,一份自存对照,一份交阅读组长备查,使阅读有随意性转入计划性轨道。从而让学生之间能互相交流课外阅读的内容、文体的类型等,起到你追我赶的良好读书氛围。另外,小学生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读物,往往不易找出应读的书,如果不加以指导,就回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正如别林斯基语所说“阅读一本选择不当的书,比完全不读书更坏,更有害。”。因此,介绍好书给学生看也是指导学生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得当,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愿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认识水平。要选好读物,首先应该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一年级的读物,图文并茂,并从句子过渡到短文。其次,要有教育性。选取的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一是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内容要丰富多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都应齐全。第四,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使儿童入神入迷的。计划有了,阅读材料选好了,阅读量就能有效扩大,阅读的综合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就会自然提升
另外,利用化现代媒体渠道开展阅读也是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自进入21世纪,信息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而且具有越时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等特点。因此,做好前述几点的同时,针对现实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现代化媒体即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渠道进行信息即知识的涉取,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但该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为重要。目前,广播电视已普及千家万户。其传播的速度极快,知识面极广,有国家新闻、娱乐信息、科技知识、生态环境、少儿节目等等。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这四大媒体技术来开展阅读。其中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指导学生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特别是在电视节目的选择方面应给予正确引导,鼓励学生适时、有选择的收看少儿节目、动物世界、新闻联播等节目,并结合主题队会开展讨论会,发表对当今世界的看法,自然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等,也可组织学生进行小报设计、故事会等活动。通过这些形式,既能扩充个体知识信息的容量,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
最后,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要求学生注意积累名词佳句,让学生读有所悟,阅读能力就能提高很快。经常给学生讲积累词句的好处,告诉他们“好记性不比烂笔头”,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好词好句本,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建立词句小仓库,写起文章来再不愁没名词佳句了。学生在形成边读书边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的基础上,教者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下思维的灵感,留下阅读的痕迹。一是旁注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随时写在书页的空白处。二是提纲笔记。着重提要作品的内容。三是创作笔记,包括续写、扩写、改写及写读后感等。只有如此,才能达“读破万卷书”之功,收“下笔如有神”之效。

阅读全文

与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探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