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 重点篇目
出师表:是重点,有考点的地方较多,在后半部分最多句子的考点;
隆中对:想对较少,但你还是要看,多读几遍就行了,了解其翻译的意思,把整个文意读懂.
陈涉世家:中间部分(陈涉还是小头目的时候)要背,尤其是:会天大雨,道不通,........。这句
后面有关于吴广为什么人缘好的那些也要靠,以及关于陈涉他们怎么卜卦说陈涉当大王的一段等等
唐雎不辱使命:在我们学校几乎没考,因为里面的对话机会都是废话。不过有一句你要注意:秦王曰:.............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挺有名的。
综上所述:出师表和陈涉世家最容易考到,这两篇一定要背熟,把翻译的意思弄明白。而其他的也要看,但重点想对较少,问题不是很大,只要把有名的诗句和对话背熟就行,再结合你们老师的讲解就行了。
注:嘿嘿,考试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平时的基本功好不好,这些重点也只能帮你临时抱佛脚,可以抓住一些分。我是过来人了,考试时不要紧张,抓住三个字:快准狠(快:在开始考试时给的几分钟阅卷时间里要快速看懂题目,准:答题要简单明了,不过有点难,我的经验是:既然简单不了就给他整复杂,只要是想到的有根据的话只管写上去,狠:做完后要对自己狠点,从头到尾检查一遍,不管你之前自我感觉再良好,你一定会看到错误,但不要盲目更改,这是你要
想一想以前老师在给你们讲类似题目是的手法。
⑵ 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文言文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测试卷
出卷人:刘雅 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
1.指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组(3分) ( )
A.请献十金 胡不见我于王
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C.乡为身死而不受 惠子相梁
D.入则无法家拂土 故患有所不辟也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3分) (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 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鵷鶵过之
D.已持臣守圉之器 是亦不可以已乎
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
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
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8分)
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
①墨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
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
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分)
(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三)鱼我所欲也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 ( )
A.令: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手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19.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3分) (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身:乡为身死而不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乞人不屑( ) ②于我何加( )③失其本心( ) ④行道之人(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22.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3分)
23.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分)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 (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小信未孚( ) ②形貌昳( )丽 ③孀( )妻 ④始龀( )
⑤谤( )讥 ⑥穷匮( ) ⑦溯( )洄 ⑧好述(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小惠求徧.民弗从也
②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明日徐公来
5.文学常识填空、默写。
①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 、 、 三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 。
②《愚公移山》选自 ,作者相传是 时期的,他是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夫战, ,一鼓作气, , 。(《曹刿论战左传》)
⑶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答案我马上要
自己到网络文库下载。
⑷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姓名( ) 班级( )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适戍渔阳 通 , 意思: 。
2、为天下唱 通 ,意思: 。
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 。
4、将军身被坚执 通 ,意思: 。
5、故不错意也 通 ,意思: 。
6、仓鹰击于殿上 通 ,意思: 。
7、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 意思: 。
8、自董卓已来 通 ,意思: 。
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意思: 。
二、解释以下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苟 2、次
(1)苟富贵 ( )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
(2)故不为苟得也 (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
3、度 4、数
(1)道不通,度已失期 ( ) (1)扶苏以数柬故 (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2)然数年恒不一见 ( )
5、怜 6、就
(1)楚人怜之 ( ) (1)此人可就见 ( )
(2)可怜白发生 (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7、用 8、诚
(1)遂用猖獗 ( ) (1)此诚不可与争锋 ( )
(2)贤能为之用 ( ) (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 )
9、所以 10、遗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
11、将 12、间
(1)上使外将兵 ( )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将军岂有意乎 ( )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3项燕为楚将 ( ) (3)在乎山水之间也 ( )
13、然 14、者
(1)吴广以为然 ( )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更有痴似相公者 ( )
(3)然足下卜之鬼乎 ( )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屋舍俨然 ( ) (4)陈涉者,阳城人也( )
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1、卒中往往语 古: 今: 。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 今: 。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 今: 。
4、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 今:
5、长跪而谢之古: ,今: 。
6、常跪而谢之 古: , 今: 。
7、凡三往 古: 今: 。
8、遂用猖獗 古: , 今: 。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 , 今: 。
10、诚宜开张圣听 古: , 今: 。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 , 今: 。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今: 。
1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 今: 。
14、临表涕零 古: , 今: 。
四、以下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词都是有特殊的用法,请予以说明。
1、陈胜王 名词作 意思为 。
2、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作 意思为 。
3狐鸣呼日 名词作 意思为 。
4、皆指目陈胜 名词作 意思为 。
5、忿恚尉 用法,使----- 。
6尉果笞广 名词作 ,意思为 。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作 ,意思为 。
8、轻寡人与? 形容词作 ,意思为 。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名词作 ,意思为
10、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 ,意思为 。
五、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 )(2)、又间令吴广 之 次所旁丛祠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
。
2、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填在横线上。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4、选段划线处细致地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自己的话回答。
【答】:
。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
。
(二)、《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用 “ \ ”标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义停顿,只标一处。
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 乎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以头 抢 地耳 ( ) (2)、长跪而 谢 之 (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A 、渔人甚异之二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 、大楚兴,陈胜王 D、 天下苦秦久矣
4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译: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
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6、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佛然怒”“色挠”,表现了秦王 和 的特点
(三)、《隆中对》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A、此诚不可与争锋 B、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总揽英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四)、《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自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解释加线的词语。
(1) 咨臣以当世之事。( ) (3)攘除奸凶 ( )
(2) 夙夜忧叹 ( ) (4)斟酌损益 ( )
2、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遂许先帝以驱驰。
3、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答:
。
4、用选文中的相关原文填空。
(1)、最能体现诸葛亮一生经历的一句话是: 。
(2)、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 。
5、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简答。
答: 。
六、按要求默写出相关的诗文句子。
1、 ,欲与天公试比高。
2、《出师表》中劝刘禅要善于纳谏的句子是:
。
3、《陈涉世家》中有一句体现了农民追求平等,反对专制的名言,它是:
。
4诸葛亮告诉刘禅要公正无私的句子是:
。
5、《出师表》中写汉朝盛衰的原因的句子是:
。
6、陈胜少年就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
7、 ,斜晖脉脉水悠悠。
8、羌管悠悠霜满地, 。
9、老夫聊发少年狂,
,千骑卷平冈。
10、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11、力尽不知热, 。
12、足蒸暑土气, 。
13、 ,只有香如故。
14、只恐双溪舴艋舟, 。
15、《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
。
16、但愿人长久, 。
17、山重水复疑无路, 。
18、出淤泥而不染, 。
19、海内存知己, 。
20、人生自古谁无死, 。
21、劝君更尽一杯酒, 。
22、大漠孤烟直, 。
23、先天下之忧而忧, 。
24、沉舟侧畔千帆过, 。
25、会当临绝顶, 。
26、感时花溅泪, 。
27、江山代有才人出, 。
28、浊酒一杯家万里, 。
29、落红不是无情物, 。
30、会挽雕弓如满月, , 。
七、古诗词鉴赏:A、《渔家傲》范仲淹 B、《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C、《武陵春》 李清照 D、《破阵子》 辛弃疾
以下分析和评价性的句子,都跟上述诗文有关,其中有恰当的,有不正确的。请分别在其后的括号中划“√”或“×”。
1、《渔家傲》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半部分写塞下秋景,下部分写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的景象。( )
3、《渔家傲》是作者边地生活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
4、“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的手法。“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千障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画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
5、“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是无望。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
6、“人不寐”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
8、“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比,“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官复原职。( )
10、“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
11、《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
12、苏轼作此词时才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
13、《江城子》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
14、《江城子》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
15、“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意思是: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绣帽,穿上雕皮大衣。率领众人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岗。( )
16、《武陵春》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
17、“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
18、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3内心的浓重哀愁。又用“闻说”、“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
1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这种艺术手法是“创意出奇”、以“有形写无形”。( )
20、《破阵子》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情景。( )
21、《破阵子》一词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 )
22、此词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感叹。( )
2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容浩大、军乐雄壮、烘托士气之壮。( )
24、“沙场秋点兵”是作者想象南宋皇帝振作起来,亲率将士北伐抗敌。( )
25、“马作的卢飞快”,其实就是“的卢马飞快”,一个“快”字写出烈马奔腾,战斗激烈的紧张气氛。( )
2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作者把“君王”和“天下事”笼统联系在一起,其实是把忠君和个人功利掺杂起来,反映了诗人追求功名利禄、贪图富贵享受的思想局限性。( )
八、翻译以下句子。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 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⑸ 语文版初中文言文总复习
声明:我这绝不是在网上瞎复制的,我这是从我的语文资料里找的,你在网上绝对找不到,这个百分之百有用,我花了很长时间呢,我就靠这个中考语文考得很好呢!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容绝对正确,有雷同者,纯属从我这复制的!!!!
常用虚词例表
序号 名称 词性 语法意义及用法 实在意义 例句
1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调整音节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 到、往、去
2 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其中的
语气词 反问 难道、岂
推测 大概、也许
祈使 必须、一定
3 而 代词 你、你的
连词 并列 和、跟、与(可不译)
承接 然后、接着
递进 并且、而且
转折 但是、可是、却
假设 如果、假如
修饰 地、的(可不译)
目的 来
因果 所以
结果 以致
动词 像、如
4 以 介词 表凭借或依靠 用、把、拿、凭借、依据
表原因 因为
表时间或地点起止 ……以上(下)
连词 同“而” 同“而”的各种意义
动词 常与“为”连用 认为
5 于 介词 表动作涉及对象 给、对于
表动作处所、时间 在
表比较对象 比
6 则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假设 如果
转折 但是、却
并列 与、和
语气副词 强调语气 就、简直
动词 表判断 是
7 或 代词 有的人
有时
连词 假设 如果
副词 推测语气 也许
8 乃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副词 表时间 才
表强调语气 竟、竟然、却、反而
动词 表判断 是
9 虽 连词 假设 即使
转折 虽然
与“然”连用 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10 因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介词 表凭借 凭借、依靠
表方式 趁着、趁机
表原因 因为
动词 沿袭、继续
11 盖 语气副词 推测、反问 大概、难道、岂
连词 承接上文 原来……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12 安 副词 表反问语气 怎么
代词 表疑问 那里
13 何 副词 表反问 为什么
副词 表强调 多么
代词 表疑问 什么、哪里
14 故 名词 原因、原故
本来、原来
旧的、老的
事、灾祸
形容词 特意、故意
连词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连词 表并列 一边……一边……
表递进 并且、而且、还
表假设 如果、那么
副词 时态 将要
时间 暂时、暂且
助词 发语词 同“夫”
16 莫 副词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没有谁、没有什么
名词 同“暮”
17 哉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
表疑问 呢
表反问 吗
18 矣 语气助词 表肯定 了
表感叹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问 呢
19 乎 语气助词 表疑问 呢
表推测 吧
表感叹 啊
表停顿 不译
介词 同“于” 同“于”的各种意义
20 已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与“而”连用 不久、一会儿
表程度 太、很
动词 停止
连词 表起止 通“以”
语气助词 表肯定、感叹 了、啊
21 夫 代词 指示 这、那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了
名词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语气助词 表陈述 罢了
表疑问 吗
表感叹 啊
23 然 连词 表转折 但、却
与“而”连用 这样之后
与“则”连用 这样那么
助词 形容词、动词词尾 ……样子、……地
名词词尾 ……一般、……那样
代词 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24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们
指示 这样
连词 假设 假如、如果
选择 或者
副词 表情态 好像、仿佛
25 为 介词 Wèi所有功能 介词所有意义
动词 Wéi任何动作 动词所有意义
语尾助词 何……为 呢
26 所 助词 所字结构 所……的事(人、情况)
与“以”连用 用来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与“为”连用 表被动“被”
27 者 代词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词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句中表停顿或判断 不译
语气助词 表陈述或疑问 了、吗
28 也 语气助词 表判断 是
表陈述 了
表停顿 不译
表疑问或反问 吗、呢
表感叹或祈使 啊、吧
29 尔 语气助词 用于句尾 罢了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指示 那、这样、如此
助词 时态 着
30 焉 代词 同“之” “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
表疑问 那里
助词 语尾表陈述或停顿 了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兼词 “于之” 相当“介词+代词”
31 即 动词 具体动作 靠近
表判断 是、就是
连词 表假设 即使、假如
副词 立即、马上
32 既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连词 表并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动词 具体动作 尽、完
33 诸 代词 指示代词 众、各
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兼词 “之乎”
“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2、承接关系:按时空顺序发生的动作或事情。
3、修饰关系:以后一个词义为中心,前一个词义对后一个词义进行修饰或限定。
4、转折关系:后一词义没有承顺前一个词义,而是词义转折。
5、递进关系:后一词义在前一词义基础上词义加深。
6、目的关系:后一词义是前一个词义的目的。
7、因果关系:前后词义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8、假设关系:前一词义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词义是假定前提下产生的结果。
学法指导
1、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
2、学会归纳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的用法。
3、学会积累古今词义变化的词汇。
知识要点:
1、了解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2、重点虚词“为”
3、重点实词“恒”“诣”“辞”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
(1)词义扩大。是指由古义单指某事物,扩大到兼指某类或整体事物。
例:①“雏”古义单指小鸡,现泛指幼小动物或幼儿。②“皮”古义指“兽皮”,现指动植物表面组织。③“甘”古义指“甜”,现除“甜”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④“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河流名称。⑤“秋”古指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词义缩小。是指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程度、范围、义项方面的减弱、缩小和减小。
例:①“怨”古义指“恨”;现指“不满意,责备”的意思。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现专指丈夫。
③“迁”古义常用义项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谪、流放。现只剩“迁移、变换”这一义项。
(3)词义的转移。是指由原古义表示某一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
例:①“涕”古义指眼泪。现指鼻涕。②“走”古义指“跑”、“逃跑”。现指“步行”③“勤”古义是“辛苦”。现为做事尽力,不偷懒。④“慢”古义是“怠慢”。现指速度缓慢。⑤“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牲畜(名词)。现指为正义事业献身(动词)。
(4)词义的合并。是指古义原是二个词的意思,转为现代汉语中一个词。
例:①“妻子”古义二个词妻子和儿女。现指妻子。②“可以”古义指可以用来,现指允许或具有某种能力。
(5)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由褒义或贬义,转为贬义或褒义;或中性词变为或褒或贬。
例:①“明哲保身”古义为赞扬一个人聪明的智慧,善于适应环境,现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②“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现指“听话”、“安顺”。③“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现为“恶意中伤”之意。④“祥”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现指“吉祥”。
上述古今词意的变化,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
语法:明确词与词、短语与短语的各种语法或逻辑关系,并各举一例。
(1)逻辑关系
1、并列关系2、承接关系3、转折关系4、递进关系5、目的关系6、因果关系7、假设关系
(2)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2、修饰关系3、动宾关系
三、文言常识
(1)通假字
(2)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
四、学法探究
(1)学习文言文的三种基本方法
(2)给文言文作注释
五、文言文朗读
(1)文言文的异读
(2)文言文节拍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六、文言文翻译方法
(1)对(2)留(3)删(4)调(5)补
名词、动词、形容的互用
1、名词的动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原指驴蹄子,这里表示“踢”的意思。
2、动词的名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如:汝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射”本意是“射箭”的意思,这里指“射箭的技术”。
3、形容词的名用和形容词的动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往往是状态的事物化。如,“燕王好微巧”中“微巧”原指“小巧、精巧”这里指“小巧、精巧的东西”。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即其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动作行为的意思。如,“尔安敢轻吾射?”中“轻”本意是“轻的”形容词,这里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注意复习重点语句和字词的翻译,记住每篇重点课文的中心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多看一些有关难解课文或句子的习题,不一定非要做,但是一定要知道如何作答。其次要多写课文中的难点生字,有些时候真正难的字大多是古文中的。要理解文章,明白通假字通的是什么字,有时候不太重要的句子或者字的解释也最好看看,因为偶尔有老师会出。最后要适当了解古文的作者,尤其是有名的作者。
以上的不一定都能对LZ的胃口,但是如果复习初中的文言文大概需要的也就是这些了。
⑹ 九年级全一册语文文言文重点知识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试题
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苔痕tāi B. 案牍dú C. 德馨xīn
2.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__________,自娱自乐及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答案:1. A 2. (1)这(2)形体、身体 3.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 交友之雅
《记承天寺夜游》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_________
8.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 A 6. 只是少了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 (4);松柏竹影 8. 被贬后失落悲哀/与友一起赏月的欣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10.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案: 9. (1)被选拔,被选用(2)通“增” 10.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11. 将要承担重任的 12. 略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桃花源记》)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下列词语中“名”字与“有仙则名”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 B. 名列前茅 C. 青史留名 D. 至理名言
14.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乙两段哪些内容是环境描写,请你用横线在文中标出,并用简练的语句说说两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甲:
乙:
答案: 13. D 14. (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5. 甲:环境描写略;宁静安乐/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乙:环境描写略;清幽,表现了作者乐道于自己高尚的节操。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翼然 )醉翁之意
1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醉翁亭”命名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概括选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1)像张开的鸟的翅膀一样 2)情趣 17.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8. 太守自称醉翁,并以醉翁命亭名。19.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原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是( )
A. B.
C. D.
21.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前人之述备矣 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临风 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文段,写出“多会于此”中的“此”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
23. 请你写出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情”相一致的内容。
答案: 20. C 21. (1)前人的记述已很详尽了。 (2)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22. 岳阳楼 23. 略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_______
25.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则请从 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用文中的句子填空。(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3)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牺牲玉帛________(2)肉食者鄙_______
28.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包括哪几项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根据第2、3段内容,简要写出曹刿这个人物在作战中的两个特点。(1)
(2)
答案: 24. (1)参与(2)遍及(3)可以凭借 25. (1)这只是小的信用,未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2)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26.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有爱国心或责任心,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 27. (1)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目光短浅 28.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处理。 29. 时间,战争起因,交战双方。
30.(1)有谋略 (2)观察细致,考虑全面
《出师表》(节选)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31.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2)深入不毛 不毛:_______
32.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第(2)段中“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34. 文中画线句“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指代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 31. (1)低微而鄙俗 (2)不长庄稼 32. 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33.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4.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马说》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 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 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 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拟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拟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慕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16. 文中作者对“牡丹”与“菊花”的态度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
答:不同,文中“菊”是正衬,尽管作者不愿意隐逸,但也不反对。文中的“牡丹”是反衬,因为它是追求名利,贪图富贵的象征,所以作者对它的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反对。
17. 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答: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
18.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明莲花有什么特点?答:庄重而高雅。
19. “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样的品格?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⑺ 初三年总复习材料语文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iVqG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e.fv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_s+~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呀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u;:
(节选自《醉翁亭记》)j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6分)yi|!Z&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kVv4m
(2)泻出于两峰之间: V3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然: (%?H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3|7
(1)因以为号焉。 &ly
(2)故自号曰醉翁也。 S'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4分)Kq
(1)《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 。*U
(2)《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a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 F
(2)醉翁: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1分)1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iM=w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MC
公输盘不说。Xfo|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6.X;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p!2$:j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而杀众,不可谓知类。”w
公输盘服。c4ctE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jk}hw
①公输盘不说()②将以攻宋()V<TR1^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Lh|":k
①宋何罪之有? .qW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J\3O
3、文中表明墨子的论说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对的一句话是 。(3分)WrrV*L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1分)j157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Y}
1.解释下列句加点的词语。(4分)8
⑴录毕,走送之走()'
⑵腰白玉之环腰()'P0
2.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对比,说明的道理。(4分)\>
3.将下边这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k6dzP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t[ X
答: mO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2分)7V
⑴①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②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③孟子曰:“。”④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⑤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⑥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⑦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F5
1.在文段横线上填上孟子的话。(3分)35X2|
xh3j@l
2.释词:(3分)S%$PF
⑴太尉执事(执事: )N^
⑵充乎天地之间(充: )n
⑶称其气之小大(称:)-3d@
3.翻译下面语句:(3分)0
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pH^
翻译: C~tX
>]|h
4、第一段文字引用了孟子的话,并举了太史公的事例,是要说明什么问题?(3分)H3P=
答: _Ct'fe
五、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3分)Q$KB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WZ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r~A]{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j'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6zV?z#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4分)yK5LU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gL?2
aQ9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W.'
5k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3分)xsFN]|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4分) 1) (2) \V[&h_
六、王安石绝句改字。(18分).RnG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oHcB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8分)b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tx
旋改为“满”()\H_z
凡如是十许字()Sn9T
始定为“绿”()}n\D3
2、绝句是的格律诗,根据每句字数的多少又分为言绝句和言绝句。(4分)RgWo
3.说一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表现春天景象方面比“到”、“过”、“入”、“满”好在什么地方?(3分)V*t#G
答: "{oQeW
4.文中说“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行文中已先后写出了五个,试再写出五个字。(3分)W
答: /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