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语文 鸬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在平静的湖面上,鸬鹚敏捷地下水捕鱼,渔人忙碌地挤着鸬鹚喉中的鱼儿,版渔人喂饱鸬鹚划船离去,权湖面恢复了平静。
鸬鹚捕鱼时的动态,欢快活泼,也写出了渔人从鸬鹚喉囊捕鱼时的利索劲儿,湖面上鸬鹚在跳跃,渔人在忙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鸬鹚不断的跳上渔船,渔人都快忙不过来。
本文通过描绘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夕阳图”、“捕鱼图”、“渔舟唱晚图”三幅画面,表现了江南水乡人们无忧无虑,悠然自得的美好生活,从而也使我们每个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 语文问题
鸬鹚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着命令。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他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就吞了下去。 渔人荡起浆,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远远望去,一只只鸬鹚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设计依据】 《鸬鹚》系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1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作者在这里精心撷取了几种颇能反映水乡特征的景物,“夕阳映照下平如明镜的小湖”、“几棵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悠然的渔人”、“待命的鸬鹚”,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渔人的“一抹”,训练有素的鸬鹚纷纷钻进水里。湖面开始荡漾,浪花开始跳跃,渔人开始忙碌。鸬鹚更是上钻下跳、翻腾不迭。小湖洋溢着一派活跃、欢腾的景象。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捕渔前——捕渔时——捕渔后。
2、品味“一抹”,感受渔人捕渔时欢腾、喜悦的画面。
【教学预设】 一、听音乐,谈感想。
1、上课之前我们来听三段音乐,仔细听,这三段音乐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分别播放三段音乐片段。
3、谈感受。
二、读课文,配音乐。
1、读好课题。
①教师板书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文章,和这三段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初读课文,思考,哪个段落可以配第一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二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三段音乐。
3、学生配乐朗读。
三、小结感受 捕鱼前(悠闲)——捕鱼时(紧张)——捕鱼后(悠闲) ……
四、读悟写捕鱼时的段落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说说最喜欢段落中的哪些词语,并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选“班长”。
①这些词语,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一个班,你认为谁可以当班长?
②教师引导下选出班长“一抹”。 3、品味“一抹”。
①教师:“一抹”是班长,是这么多词语班级中的一班之长,我们一起来读读渔人这“一抹”的句子……“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 齐读——抽读——表演读——闭上眼睛想象读
②教师:渔人这“一抹”是怎样抹的?黑板上出示( )地一抹 预设答案:轻轻、自信、利索、满怀希望、轻松自如、喜滋滋……
③填上形容词再读整句话。
④再想象: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
⑤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吧。(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
⑥延伸拓展: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这“一抹”,抹出了什么?看看黑板上这些词语班级的成员,自由读2、3、4自然段,读后说说,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 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引导学生品味句子: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这一抹,抹出了( )。
3、广化语感。
①教师:多么神奇的“一抹”呀,盖上书本,想象一下,渔人家中的柴米油盐、渔人的幸福生活、渔村小康之路,都在这神奇的“一抹”之下实现了。
②学生书面填空:这神奇的“一抹”,抹出了( )。
③齐读这几段课文。
四、结课 《鸬鹚》教学反思 10月28日晚 小雨 星期五 10月初,教导处陈主任告诉我,让我准备一堂课,去万阜学校交流。接下去的一个星期,我都在挑选要上的课文,最终确定《鸬鹚》一文。原因有两点:
一、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一幅幅动静交融的美丽图画,觉得它比较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二、这篇文章有很多名人名家深入的去挖掘过,金明东通过上《鸬鹚》,“一抹”红遍浙江,我手头上也有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实录,有他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资料比较多,备课相对容易些,可以偷懒。 经过几天查阅资料、思考,我初步理出了课堂教学思路:通过“画”图画,引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通过选“班长”,抓出关键词语“一抹”;通过品味“一抹”,体会活跃、欢腾的鸬鹚捕鱼图。形成初稿后我把教案放到网络上和网友们讨论,在他们的建议下给范读课文配上音乐《渔舟唱晚》,修改了“一抹”的教学环节,最后形成《鸬鹚》教学预案。 第一次试讲。 10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借用了四(1)班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试讲。课后集中在阅览室评课。大家在评课时肯定了我对这堂课的总体设计(谢天谢地,推翻一堂课的总体设计,重新定位组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呵呵),针对我这堂课的细节处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要讨论的焦点在以下两点: 一、处理好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与正确把握文意的关系。 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是我在备课时着力体现的一个亮点。的确,在课堂上,学生也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如对“如何一抹”的理解上,学生指出了轻轻的一抹、迅速地一抹、高兴地一抹、喜悦地一抹……一抹的时候,渔人仿佛在对鸬鹚说什么?学生答案非常精彩,有学生讲“鸬鹚大哥,快帮我捕鱼去!”小宝贝,该上班了!”……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更是打开了思维的窗口。渔人这一抹,抹出了鱼儿、抹出了微波粼粼的湖面、抹出了无数浪花、抹出了渔人的晚餐……在学生精彩纷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文本意境不太和谐的答案。如有学生说慢慢地一抹、使劲地一抹,有学生说“一抹”抹出了垃圾。当出现这些答案时,我并没有进行恰当的评价。有些作为学生的多元解读一并处理,有些用一些“你的想法很独特”之类的评价语言搪塞过去。评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展开激烈的讨论,陈老师指出,学生在拓展发散的时候,往往没有结合文本意思,而是想到什么词语就说什么词语。这时候老师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什么时候引导,如何引导?该如何控制这个度呢?引导太多了,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呢?讨论之后大家建议,先让他们大胆说,之后在对学生出现的语言结合前后文进行比较,选取合理的答案。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沉着稳健又能激情飞扬。 生活中我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不太喜欢讲话。这种性格带进了课堂,也影响到我的课堂。课堂中我喜欢有条不紊的讲,喜欢一丝不苟的练,喜欢故作深沉的读……这保证了课堂的秩序,保证了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但却使课堂少了许多生气、少了份活跃、少些许张扬。针对这些,张副校长、陈主任、叶老师都提了些意见:张校长让我朗读要更大气些,放开些;陈主任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出色表现表扬要夸张一些、张扬一些;叶老师指出当课堂冷场的时候,我们应该更愉悦的鼓励学生。的确是这样,在课堂中当学生出现“鸬鹚大哥,快帮我捕鱼去!”“小宝贝,该上班了!”这样幽默的语句时,我没能让课堂轻松到及至,反而用一句生硬的“真幽默”,让幽默的课堂又回归到平淡。当学生说出渔人一抹,抹出幸福生活、抹出金钱时,我也不能把心中对他的那份赞许充分的表达出来。我想,要做到既沉着稳健又能激情飞扬,是有难度的,但这应该是我努力的方向! 最后,陈老师还提出,是不是在课堂最后放一放鸬鹚补鱼的画面等问题……通过简短的评课,更加明晰了我对这堂课的理解,对上好这堂课,充满了信心! 10月29日晚 小雨 星期六 早上很早醒了,躺在床上,思考起昨天上的课文《鸬鹚》。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就切入文章的第二大段,把主要时间安排在品位“一抹”一词上。在这之前还需熟悉课文,理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内容较多,时间很紧,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前面部分通过“画”图画,梳理文章的结构,因为学生对文本感悟的时间很少,学生比较困难。试讲的时候学生出来的答案是画20幅图、8幅图,3幅图(可惜都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4幅图。没有学生能准确概括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幅图。如何降低学习难度,达成学习目标呢? 这时我想起鸬鹚的配乐《渔舟唱晚》,我通过编辑使音乐由“悠闲—紧张—悠扬”,与课文基调相吻合。能否通过让学生听音乐,配朗读内容,使学生梳理出文本的结构特点呢?这样梳理出文章结构,不但理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个环节,更重要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由“悠闲—紧张—悠扬”的变化,经过思考,我决定把教案前部分修改如下: 一、听音乐,谈感想。 1、上课之前我们来听三段音乐,仔细听,这三段音乐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分别播放三段音乐片段。 3、谈感受。 二、读课文,配音乐。 1、读好课题。 ①教师板书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初读课文,思考,哪个段落可以配第一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二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三段音乐。 3、学生配乐朗读。 三、小结感受 捕鱼前(悠闲)——捕鱼时(紧张)——捕鱼后(悠闲) …… 11月11日 星期五 多云 没有课前预习,没有课前准备,没有课前谈话。坐了两个小时车,8:45到万阜,等学生到多媒体教室,打开电脑,拷贝好音乐,已经9点了。马上开始上课。很仓促,但是很真实。 刚开始,我播放了两遍《渔舟唱晚》三段音乐,让他们谈感受。我明显的已经体会到他们已经感受到第一段音乐中的悠闲、宁静、舒缓。第二段音乐中的紧张、忙碌、欢快。第三段音乐中的悠然、轻松、舒适。但农村孩子毕竟词汇量比较少,虽然心里有感受,但是无法表达。只有一个学生说了“慢——快——中速”,无奈,我只得把它板书到黑板上。 接着,我进入“当朗诵家,给背景音乐配词”环节,让他们初读课文。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本,所以此环节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不过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帮助,顺利的梳理出文章的结构特点。给第一段音乐配上了第一自然段,第二段音乐配上了二、三、四自然段,第三段音乐配上了五、六、七自然段。接着我根据学生谈话概括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部分。这一环节的目的基本已经实现,遗憾之处在于我第一次实施这种教学,组织不是很顺畅,显得有些疙疙瘩瘩。 接着进入品读“捕鱼时”段落,我一看时间,已经剩下不到20分钟了…… 在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落后,我让学生把认为值得研究的词语写到黑板上,“一抹、一圈圈、粼粼波纹、无数浪花、柔光、跳跃、喉囊鼓鼓、不断……”接着让学生选“班长”,如我所料,“一抹”没有学生提名,这时我果断把“一抹”任命为“临时班长”。 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在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后,我问学生:渔人这一抹是怎样抹的?跟上次试讲时一样,学生答案也是多元的。“轻轻一抹、慢慢一抹、使劲一抹、重重一抹、快速一抹”,其中“慢慢一抹、使劲一抹、重重一抹”与文本意境不是很和谐,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体会,让学生思考“你觉得如何一抹更恰当?”联系“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学生认为,鸬鹚很听话。我及时点拨:鸬鹚这么听话,渔人舍得重重一抹、使劲一抹吗?万一伤着鸬鹚怎么办?把“使劲一抹、重重一抹”去掉,联系“渔人忽然站起来”一句,把“慢慢一抹”去掉,接着又让学生联系渔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学生讲了“兴奋地一抹、高兴地一抹、有兴趣地一抹”。通过这样处理,既对文本的进行多元解读又正确把握了文意。 由于所剩时间不多,我去除了“再想象: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好像在说:____”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体悟,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在黑板上词语的帮助下,学生答案也很多。遗憾之处在于时间很紧,有些走过场的感觉。 接着我让学生盖上书本想象,渔人这一抹,还抹出了什么?学生在思索之后,一女生站起来说: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丰收的喜悦……这时,学生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是对这位女同学的鼓励,也是对我这堂课的一点安慰。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的课堂,有太多的遗憾,但也有很多的思考与收获。
3. 《鸬鹚》是写什么的散文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一幅幅动静交融的美丽图画
《鸬鹚》系浙江回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答学语文第七册第21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作者在这里精心撷取了几种颇能反映水乡特征的景物,“夕阳映照下平如明镜的小湖”、“几棵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悠然的渔人”、“待命的鸬鹚”,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渔人的“一抹”,训练有素的鸬鹚纷纷钻进水里。湖面开始荡漾,浪花开始跳跃,渔人开始忙碌。鸬鹚更是上钻下跳、翻腾不迭。小湖洋溢着一派活跃、欢腾的景象。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
4. 小学语文
夕阳照复在小湖上,没有什制么风,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岸边几棵垂柳,垂柳那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那只船上,有个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本段写出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湖面、岸边、渔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两个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1、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
2、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学所有语文课文
去图书大厦买。
6. 鸟岛阅读答案
第一句。把青岛湖比作镜子。突出了湖的平静,适于鸟生活的环境
1.他们回有眼力
2,他们勇敢
3.他们分担责任答
看法: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连鸟都明白的道理。对自己不利,对天敌也是不利的。但是,如果自己能想办法,克服难处,天险就成了屏障。56字
7. 德国鸬鹚号辅助巡洋舰的作战经历
1940年12月3日,鸬鹚号离开了德国港口,穿过丹麦海峡水道进入了北大西洋,航途中,击沉4艘舰船(计28399吨),其中包括1艘飞机运输舰和非洲之星(Afric Star)号冷藏船(11900吨)。英国海军曾派出巡洋舰搜索鸬鹚号,但未获结果。直至1941年3月底,总共有6艘盟国船被鸬鹚号击沉或捕获。随后,鸬鹚号进入了印度洋。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又有5艘不同国籍的船只被其击沉,其中包括一艘4155吨的南斯拉夫货轮维勒比特(Velebit)号。
1941年11月19日,在澳大利亚西海岸鲨鱼湾以西的海域,悬挂荷兰国旗伪装成荷兰商船Streat Malakka的鸬鹚号被排水量7100吨的皇家澳大利亚海军悉尼号(HMAS Sydney,舷号D48)轻巡洋舰发现,悉尼号正从护航任务中返回母港墨尔本。悉尼号一边追赶鸬鹚号,一边向鸬鹚号发信号,以确定其身份,并试图进行检查。
两船彼此距离不到一千米平行航行,后来一般认为悉尼号缺乏防备。眼看无法蒙混过关鸬鹚号升起德国旗并首先近距离向悉尼号开火并发射两枚鱼雷。鸬鹚号再次由甲板鱼雷发射管发射的鱼雷在悉尼号舰艏爆炸,将悉尼号A、B炮塔炸毁,悉尼号随后还击,后部X、Y炮塔上的152毫米口径火炮给与鸬鹚号致命的打击,而射出鱼雷没有命中鸬鹚号。鸬鹚号军械库,舰舯部中弹,烟囱被击毁,轮机舱也严重受损,最终失去动力。
射击持续了半小时。鸬鹚号受到致命伤,后来安放炸药引爆自沉。德舰幸存者回忆说,悉尼号在海上漂浮了一段时间后从视线中逐渐消失,随后传来了几次巨大的爆炸声。
悉尼号携带着全部舰员包括舰长约瑟夫·伯恩内特(Joseph Burnett)一起沉没。尽管进行了大量搜索行动,却没有发现生还者,总共有645人遇难。鸬鹚号393名舰员中,78人丧生,其余的315人包括舰长获救。幸存的德国官兵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阿巴罗尔豪斯岛登陆,随后被澳大利亚军队抓获,于战争结束后被释放回国。
一般认为是悉尼的弹药库爆炸导致沉没,近年澳大利亚有人认为,悉尼号未发现生还者与在鸬鹚号发动袭击时附近可能有一艘日本潜艇有关。当时日本尚未宣战,这种说法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
鸬鹚号辅助巡洋舰在352天的出海作战行动中总共击沉了12艘各国船只,合计75375吨。
8. 八十年代,《鸬鹚》是几年级课文
我说下来吧!\r\n一百年叫一世纪自,这样算,举个例吧:2000-2099是21世纪,1900-1999年是20世纪\r\nXX世纪就是在XX-XX年份的前两数字上加一。\r\n年代是这样的,XX00到XX299年是叫XX世纪,就像现在叫21世纪,而不是10年代。
9. 五年级鸬鹚这篇课文中 钓可以换什么词好
五年级语文《鸬鹚》
李晓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与想象相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画一般的美。
3、能熟读课文,以读来感悟,了解鸬鹚帮助渔民捕鱼,体会渔民的渔家乐,感受文中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动的动态美。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 “鸬鹚”可以看图片了解。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从而引导学生要珍爱生活中的一切。
重点难点:
1 、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 展开想象,领悟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教授写法。
2、出示预习卡,交流预习情况。
3、质疑问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文中寻找答案。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学习第一部分 捕鱼前
1、指名读第一段文字,边读边想象画面。
2、这段话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从哪些语言中感觉到这份宁静和悠闲?
4、感悟作者的语言美。
5、出渔人捕鱼前的句子,体会“悠然”,看画面,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 捕鱼时
1、自读第二自然段,寻找渔人的一个动作“一抹”。
2、辨析“一抹”,体会内涵。
3、研读“一抹”,领略捕鱼乐。
(三) 学习第三部分 捕鱼后
1、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生读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捕鱼后的平静图,是啊,湖面恢复了平静。这时的静和原来的静一样吗?
三、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1、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鸬鹚的敏捷、勤劳、可爱,感受到了渔家生活的悠闲与惬意,看到了一幅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2、生配乐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美。
10. 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
数学: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8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6分)
(1) 560千米∶80千米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比是( )。
(2) 若甲、乙两数之比是4∶5,则甲数比乙数少( )%
(3)( )的倒数是它本身。 |x-2|= 4 x是( )或( )。
(4) |x-2|+(y-3)2 = 0,则 xy = ( )。
(5) 若-12 xm+ 1 y4n与3x4y12是同类项,那么m= ( ),n= ( )。
(6) 6的相反数的13 减去-3的倒数的差是( )。
(7) 当n为自然数时,(-1)2n +(-1) 2n+1= ( )。
(8) -4.5×10 4有( )个有效数字,原数是( )。
(9) 当a= 14 , b= -5时,代数式4b2a+3b 的值等于( )。
(10) 单项式34 x 4y 3是一个( )次单项式,它的系数是( )
(11)一个数增加它的20%以后是360,这个数是( )
(12)一件衣服原售价120元,现打8折出售,比原价便宜( )元。
(13)把2500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2.25%,到期银行需付出( )元。
(14)一项工程,甲队需10天完成,乙队需12天完成,甲队工作效率是乙队的( )%。
(15)六(1)班昨天出席的有48人,缺席2人,昨天的出席率是( )。
(16)一根电线20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12 ,第二次用去12 米,还剩下( )米。
(17)在一个半径为4cm的圆内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18)将一个弧长是12.56cm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体,这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是( )cm2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9)把2米长的材料,锯成7段,共用去8分钟,平均锯一次用了总时间的( )。
A、17 B、16 C、18 D、14
(20) 78.945用四舍五入法保留3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约是( )。
A、78.9 B、79.0 C、78.945 D、79
(21) 一本书,已读了全书的40% ,剩下的比已读的多60页,已读了( )页。
A、150 B、40 C、120 D、300
(22)若a、b是有理数,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若a≠b,则a2≠b2 B、若a>|b|,则a2>b2
C、|a|>|b|,则a>b D、若a2>b2,则a>b
三、计算(每小题4分,共28分)
(23)化简并求值:5a2-[a2+(5a2-2a)-2(a2-3a)],其中a=-112
(24)334 -513 +156 (25)9.87-578 -0.125
(26)(- 12 + 16 + 18 )×(-0.24) (27) 1735 ÷[7.8 + 58 ×(234 -1.15)]
(28) 412 ×[(- 23 )2-(1- 13 )] - 13 ×[(-2)2 -1]
(29) 已知A=-a2+3b2,B=2a2-ab-12 b2 求多项式2B-A
四、应用题(每题7分,共28分)
(30)有500辆出口摩托车,每辆摩托车22000元,按规定要纳税10%,为鼓励出口,实际按应征税额的8折征税,这批摩托车实际交税多少元?
(31)打字员打一份稿件,第一天打了总数的25%,第二天打了总数的25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打6页,这份稿件共有多少页?
(32)小华看一本书,每天看20页,6天后还剩全书的40%,这本书有多少页?
(33)百货商店以每件240元批进20件大衣,加价40%后出售,售出12件以后,由于天气转暖,商店以售价打对折销售余下的大衣,问销完这批大衣,商店是赚了还是亏了?如赚了,赚了多少?
语文:
一、看拼音写词语。
piāo yì hǔ pò wēn wén ěr yǎ dī shuǐ bú lòu
( ) ( ) ( ) ( )
yù ɡǎn yù hán rán méi zhī jí bīnɡ qīnɡ yù jié
( ) ( ) ( ) ( )
二、给“啊”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啊:①ā ②na ③ya ④wa
1、啊!我爱你,中国! ( )
2、这是一本多漂亮的书啊! ( )
3、漓江的水真清啊! ( )
4、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 )
三、对对子。
天对__________ 盛夏对__________ 绿叶对__________
高对__________ 北国对__________ 和平对__________
四、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说话不礼貌的人是不文明的行为。
2、经常阅读课外书,能够丰富和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五、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连贯通顺的一段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那些有价值的书籍,他总是想尽办法找来读。
( )读过后要说出自己的意见。
( )至于没有价值的书,他从来不去读。
( )读的时候,十分认真。
( )列宁对于书籍的选择是很严格的。
( )例如这本书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中心思想在哪 里等等,都要弄个一清二楚,才肯放手。
( )在他的房间里,那些无聊的书籍一本也找不出来。
六、请填空。
1、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_______________是她宽广的胸怀,__________________是她飘逸的长发,__________________是她明亮的眸子,__________________是她甜蜜的絮语……
2、《早》是一篇精美的___________,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_________________的描述,教育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七、阅读理解。
(一)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或 方或长”的“或”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_。
4、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条军毯
1942年2月,我们护送刘少奇同志到山东去。开始的几天,每天露宿,我们都给少奇同志安排住处,可是少奇同志总是等战士们都有住处,才走进自己 的屋子。后来一到宿营地,我们就给战士们安排住处,让他们早点休息,为的是减轻少奇同志的劳累。谁知道这样办更使少奇同志(担心 操心 关心)了,他亲自给战士们安排住处,把好点的房子都给了他们住,自己住在最简陋的房子里。
有一天晚上,少奇同志住在一间农具棚里,农具棚没门,只好挂上一条破毯子挡风。二月的夜晚非常冷,北风吹起毯子,灌进屋里。我睡在另一间棚子里,怕少奇着 凉,就披上衣服去看他。我走到棚子前面,看见破毯子洞里漏出一道微弱的光。朝里一望,少奇同志正在烛光下看书。他看了一会儿,放下书,搓一搓冻僵的手,看 着卷着身子睡在他身旁的警卫员,就把盖在自己腿上的一件大衣轻轻的盖在警卫员身上。我看到这情景(感动 激昂 激动)的直想喊:“少奇同志,您的健康要紧啊!”但是我怕惊动了少奇同志,没有喊。
少奇同志看见我,放下书问:“怎么还没睡?”
我点了点头,把军毯盖在少奇同志的腿上。少奇同志(推让 推手 谦让)了半天才收下。我很高兴,回来看看战士们都睡得挺好,就睡下了。我虽然少盖了一条军毯,身上有点凉,心里却热乎乎的。
我慢慢的睡着了,蒙眬中觉得越睡越暖和。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原来给少奇同志的送去的那条军毯仍旧盖在我身上。我去问值班的少兵,才知道我刚睡着,少奇同志就把军毯给我盖上了。
我去见少奇同志,少奇没提军毯的事情,头一句就问:“战士们睡得好吗?”
我回答说:“睡得很好。”少奇同志点了点头,笑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用“√”画出来。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简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蒙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的段意是(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关心战士们的宿营情况。
(2)少奇同志每到宿营地总是住最简陋的房子。
(3)我们护送少奇同志到山东去的路上每天为少奇同志安排住处。
4、从本文第二自然段到结束,找出三处能表现少奇同志对战士关怀 的地方,分别简要地写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反映了少奇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八、习作。
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
提示:
1、“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