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结题报告
1、学生方面:
(1)学生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养成。
针对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课题研究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阅读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教师每天检查,督促学生去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家校的配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阅读,从不愿意读书到我要读书,态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阅读的书籍也变得丰富多样,识字量,阅读量有了质的飞越。
(2)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图书,有了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技巧。
通过问卷调查,各老师发现了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发现要提高阅读的能力,方法最关键。各位课题组的老师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识字量,制订了本班的阅读计划,把阅读方法的指导渗透在教学中,并有独立的阅读课,教会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如何去阅读各类的文章,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
(3)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带动作文水平的提升。
学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语交际,尤其是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有作文课,学生往往不知道该些什么,如何去写。在开展了“我爱读书、我要读书”的活动中,学生积极阅读,课堂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口头表达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多样性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在通过要求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落,学生的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带动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语文成绩的稳步提高。
课题研究转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文成绩呈上身趋势。
(5)阅读带动行为,学生更加知礼仪、懂感恩。
书籍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迷茫的双眼;书籍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懵懂的心灵。阅读可以明理,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从读书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学生从书中知道了礼仪,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级中同学们之间打架、骂人的现象越来越少了,互帮互助的风气已然形成。这是意外的收获。
2、教师方面
(1)、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我从理论上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实践性,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做好一个授课型的老师转变成一个研究型的老师。
(2)、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操作,我初步摸索出一套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阅读方法和技巧,解决了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困惑,有效的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带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数和质量明显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文成绩呈上升趋势。
(3)、促进了学校的教研工作。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我教学理念的转变,使课堂教学的面貌大为改观。而且经常与同事的交流,带动了学校的教研工作,给学校教研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学校的教研面貌焕然一新。
(二)、显性成果:
1、学生方面:
(1)、中华经典诵读中才华的精彩呈现。
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长久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激情,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时时感觉到阅读的魅力,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广大博深,增强了自信。学校的朗诵《中华少年》获得镇教育办学生组的一等奖,获得县中华经典诵读二等奖。
(2)、优秀读书笔记的展示。
本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同时通过对优秀读书笔记的展示,帮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争胜心,在我校涌现了不少优秀的读书笔记,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
(3)、优秀作文投稿。
学生的优秀作文被推荐到各类的作文大赛中,其中刘佳杰、周文颖两位同学在书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王欣、魏亚杰两位同学的作文获得了三等奖。
(4)、读书小报的制作。
为了保持学生读书的热情,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最显著的就是四、五年级读书小报的制作,小报的内容丰富,有读书感悟、读书名言、优秀文章等。同时,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展览,既树立了榜样,表扬了优秀学生,又激发了其他同学的争胜心。
2教师方面
(1)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
(2)在教研组的活动中,我通过多种途径亮出自己课题研究的成果,多次开设课题研究课,“立靶子,树典型”,不怕犯错,大胆实践,请同仁们批评指正,以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我的三节语文课分别以公开课的形式,在教研组内交流、研讨。我讲授的《灯祭》在县优质课评比中,受到了同行们的好评。
(3)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自己的教学有更深层次的领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每次的研究课活动后,我都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的得失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将这种反思用教学后记、教学感悟等一些有效方式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搜集和整理,形成教育教学论文。一年多来,我听课后、上课后的反思撰写了十多篇;编制教学课例、案例三个;教育故事三篇;撰写教学论文两篇。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下的问题:
1、阅读的依赖性。学生读书开始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没有形成习惯。更谈不上兴趣,读书不认真,敷衍。
2、教给了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多数学生还是依照自己的方式去阅读,对老师的好办法置之不理。
3、阅读的肤浅性。对于读书笔记,学生摘抄的多,感悟的少。小部分学生只读不写,读起来也走马观花,粗略阅读,起不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对于摘抄的好词好句,只是摘抄下来就完事了,不会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阅读的单一性、片面性。对于书籍的阅读,内容没有选择性,没有目的性,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不知道读什么样的书好,只是读自己喜欢的漫画书或者一些侦探书、武打小说,书的类型过于单一,对于文学书籍和有教育意义的书读之甚少,造成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5、缺乏交流,缺乏探讨。学生读书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各读各的书,对书的内容不交流,不探讨。不仅不和家长交流也不和同学交流。
6、读书没有持久性。有的学生对于读书,刚开始特别的有新鲜感,过了一段时间,课外书籍就扔到了一边,看也不看一眼。
对于在阅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的应对措施:
1、有计划的阅读。各老师针对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制订了本班的阅读计划,同时创建了班级图书角,定期开放学校图书馆。在开始阶段由老师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当学生爱上了阅读,再有学生自己选择阅读。
2、阅读时间巧安排。各班每周都有阅读课。在课上,老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科学阅读。每天早、午饭后有定时阅读时间。双周周四下午学校的图书馆向学生开放。
3、阅读的持久性。为了让学生长久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激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时时感觉到阅读的魅力。比如:阅读心得交流,读书手抄报,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读书征文等。
4、书籍的选择。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籍,让学生阅读,避免读书的盲目性,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5、阅读方法的指导。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有专门的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同时,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借鉴,互相促进。
6、阅读方式的选择。阅读的单一性也是学生阅读兴趣缺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阅读方式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读,在读中交流、探讨;可以采取亲子读,让父母和学生一起读,在读中感受家的温馨;可以采取自荐读,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好书,鼓励其他学生读……让学生时常感到耳目一新,天天有新奇,天天有阅读的兴趣。
2. 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博书润雅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投入的精力大,花费的时间多。因而,人们一提到语文课,往往想得较多的是阅读教学。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这种慨叹也基本是针对阅读教学而发出的。首先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集中地表现出一个教师驾驭教材、控制课堂、组织学生、运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阅读课是以一篇篇文章为师生课堂对话的中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既然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语文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从我校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
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
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中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4、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和制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成员充分调动积极性,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我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条件保证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校研究的积极性。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
(一)研究步骤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开始阶段(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 确立研究课题,布置研究工作,明确分工,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召开课题中心组工作会,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
第三阶段:课题巩固推广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工作,解决课题中还存在的问题,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为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课题研究:
1、问卷调查,了解现状由总课题研究小组设计调查问卷,组织相关研究人员对全校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什么是有效教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和策略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加强管理,指导研究聘请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丰富实践经验并且有相当理论水平的市级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组顾问,定期和不定期指导课题研究。努力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研究工作富有成效地进行。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应按研究方案认真开展研究,完成研究任务,并在每学期初制定研究计划,每学期末进行研究小结。
3、加强交流,突出实效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教研网络,为参研人员提供学习资料,定期进行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专题培训,要求课题研究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一线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教研的内容应当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针对各类课型(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向全国一线教师征集教研活动优秀方案来服务我们的研究。
4、提炼成果,总结推广各参研人员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课题组每学年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研究成果。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本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3.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题报告
这认为想要在报告中写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话,还是比较好写的,你可以从具体如何错失展开这个教学活动
4.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怎么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潜心读书,能够投入情感,并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使阅读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
三、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探索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形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提升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原则: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课题研究进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思考与探索。自课题立项来,重新解读学习了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理念,正确解读、全面把握这些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我们端正阅读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开展阅读教学研讨活动,阅读教学比赛活动。
遵循课题研究提出的“以读为本”的主旨,注重阅读线、生活线、情景线三线结合,加强实践自主性,制定有效策略,使活动有序进行。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及时作出阶段性评价。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方法。
以语文教学依托,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够把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背诵。其次,利用班级各种活动,带领孩子亲身体验,以亲身感受为依托,指导学生阅读。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二)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
(三)举行阅读小能手评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班内涌现出一批阅读小能手。
(四)关注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困惑
课题实施以来,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难以操作,能够有效的关注到每一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其次,如何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既关注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又兼顾到学生情感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提高,这一点是我在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研究的方向。
九、努力方向
我将在下阶段的研究中,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继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通过指导与练习,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时间,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增长见识,真正做到快乐阅读。
5.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阅读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是继承优秀文化财富、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并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养成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善于阅读,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介绍好书、好文章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推荐给学生的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些文章应力求文质兼美,能够体现现代意识和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童心童趣,能够折射出儿童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语言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故事诱读培养兴趣
小学生听说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现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当老师讲完故事,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书籍或文章,这时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激励学生想象激发阅读兴趣
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却是无限的。只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以“有尽”的“言”中领悟到“无穷”之“意”。如教学《小珊迪》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小珊迪被撞伤后是怎样嘱咐弟弟给先生送钱的。让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有兴趣与思考余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自然也就“爱读”了。
3、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低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我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扮演角色,表演课文内容,改变以往学完了课文后再表演的教学过程。在角色表演中,我还设计了各种道具,如"父亲"的衣服,"母亲"的假发、披肩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五官充分调动,主动参与,兴趣盎然。每次表演完后,我都安排了学生的互相点评。为了表演得出色,也为了评得有理,学生主动去学习内容,去探究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参与由原来的表面化向探究性发展,提高了参与的质量,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巩固阅读的兴趣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提高阅读质量,可以尝试开展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展示优秀读书笔记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
6.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也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的魅力在阅读课中体现,阅读的价值不言而喻。小学生处在个体成长的黄金时期,通过阅读可以丰富精神世界,拓宽眼界。为了发挥阅读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充分研究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使语文教学焕发生机,彰显魅力,同时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小学生实现“快乐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升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旨在发挥语文的学科魅力,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的意义,无论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对知识点的整理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前阅读,加强课前预习
小学生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完善,于小学生而言,课前预习阅读文章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课文的预习,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小学生将问题带进课堂,实现自主思考的过程,这也是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发展特点,让学生认识到课前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这也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前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例如对个别生字生词的不理解,对某一片段的不理解等。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查询自身疑惑的字词。可以说,小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在预习过程中明确问题并将问题带入课堂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小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迅速领会文章重点,掌握重点内容。
二、创造阅读环境,转变阅读场所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严重压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转变阅读场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阅读任务。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促进小学生实现高效阅读,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和“阅读区”,使学生处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让学生自主挑选喜欢的书籍阅读。另外,阅读教学的场所并不一定要局限在教室内,教室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并不是唯一选择。因此,教师要勇于颠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阅读场所。图书馆、阅览室、机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定期转换小学生的阅读场所,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为阅读课堂增添新鲜感,为小学生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实现快乐阅读,这也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设计的。
三、设置阅读任务,丰富阅方式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胜心且注意不稳定,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设置阅读任务,在阅读课中增添“任务阅读”环节,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以往学生消极厌倦的心理,促进学生有效阅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课前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课上相互交流,加强课堂互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防止学生出现注意分散现象。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播放文章,示范阅读,还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调动学生多感官共同参与阅读过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增强阅读课堂的新颖性。
四、加强小组合作,实现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探究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有效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可以实节省时间,分享阅读经验,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加深阅读印象,深入理解阅读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强组内交流,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遗漏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阅读感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形成良好循环,促进阅读有效性的提高。
五、优化作业设计,加强学科融合
根据新课改的指示,教师要优化阅读作业,为小学生“减负”,进行有意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说,优化作业设计是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所在,教师要让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高效完成作业。阅读作业应该具有生活化、实践性、趣味性的特点,还可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例如,教师讲述《乌鸦喝水》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将文章“画出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把乌鸦向瓶内投石子,瓶内水面升高,乌鸦最终喝到水的内容画出来,发展学生“绘画阅读”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这一方式,直观而形象地加深学生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见解,提高阅读有效性。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小学生所喜爱的学习内容,应该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学生制订合适的发展计划,才能真正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让学生喜欢阅读,实现“快乐阅读”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挥阅读价值,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郝翠梅.浅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约之美[J].新课程(下),2013(12).
[2]严霞.让阅读之花开放在学生的心田――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苑教育,2011(03).
[3]卞光敏.有效对话:让阅读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价值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0).
[4]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6):210-210.
[5]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0,12(9):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