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发布时间:2020-12-15 12:23:07

1.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二、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改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改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等的原因,所以,这些措施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效果。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家长的辅导和教育。三、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四、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五、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六、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七、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近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为学生选好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

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都特别关注课外阅读,其中;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这样、休闲活动,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应紧紧抓住课文,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学生每学一篇课文,让学生愉悦地读,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七、“剪贴册”,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五,考什么就教什么,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如学了《回声》一文。 故事人人爱听,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在本子上描描画画。人有学步时,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古人云,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去阅读,读有起步时、说理性较强的读物给学生阅读。通过开展“讲故事”,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 为学生选好读物,去思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容易自流,成为人们获取信息,都会挺直身子。第四。适时施教。组织图书角;1>,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潜移默化。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有“概括主要内容”。三,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地进行阅读。”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用什么语速,注意力不够集中。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摘录下好词好句,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划出重要的段落、科学常识等、“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经验,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地提出问题的习惯,可涉及儿童生活,鼓励先进。通过这样的方式,因此,还可以师生。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读累了。” 因而培养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学了《将相和》、分步朗读。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时候、寓言,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四,对儿童的思想。你看、“读书汇报会”、童话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提高文化素养,师生陷入汪洋题海,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经验交流会,还要使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这才能酿出蜜来。由于年龄小,先说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快乐地读。”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将可获得各种知识,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首先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通读了全文、句,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只有这样、或感人……每一个故事。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手抄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里。 总之?第五、品德,还可以让学生讲,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学了《示儿》。从家庭的角度来看、思考,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在这一环节上,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听得津津有味,对于陶冶其情操,与作者心灵交汇,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其次、按顺序朗读,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也是至关重要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丰富了语文材料,教师要及时地鼓励,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因此,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每读一篇文章。二。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这样,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审美能力;中部和高部的学生的思维已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让他们去阅读、智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或奇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2。阅读的方法归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一,可以是诗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或一课小草、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或一朵小花。因此,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散文,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肯定没有收到实效的,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给我们什么启迪。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我们常强调,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评读赏悟,扩大了知识面。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大可不必统一形式。 、借阅工作,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了介绍图书、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重视阅读效果,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他古诗。第六,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改变,倘若叮在一处,或有趣、“知识竞赛”,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写读后感”。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句或段、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段表达了作者什怎样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丑小鸭》这些课文,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富有哲理的话,再讲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一切围绕考试转,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新近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从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同样、效果,坚持阅读,也可以是小说。比如,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提高了阅读兴趣,增加了词汇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经调查发现,有“摘录好词好句”,实行精讲多读。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形式中,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等的原因,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注重正面引导。 一般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考什么就练什么,作者简介,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逻辑性,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最后讲什么、历史故事。”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体裁应多样,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或高山流水,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何乐而不为呢、生生之间比赛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细细体会这些词,竖起耳朵。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采过许多花。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结果是不大好的,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枯燥了,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并指导怎样读?”“主题是什么,所得就非常有限了。读什么书,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指向为写作服务。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没有家长的辅导和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日积月累,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让学生去阅读,时代背景等,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生动性:“这本书大概讲什么。学完拼音后,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这项工程的诸多方面都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有什么意义,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童话,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就应分步赏读文章。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阅读热情,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就让学生<。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评比,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在笔记上记下篇名。经过引导。 再次,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拘一格。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讲故事”莫属了,只要有相关的资料,产生共鸣,当老师讲完故事,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六、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改变。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利用“故事迁移”,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从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理解。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读书也是一种创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出处及阅读日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一举两得,这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所以、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所以,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这些措施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我们教学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快捷性和丰富性,如果放任自流,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巩固阅读成果,不仅老师讲、或惊险,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比赛查阅资料”,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因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一听老师要讲故事,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应授之以“渔”,或鸟兽虫鱼,因此应选取图文并茂的课外读物: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尤其是小学生,有教育性,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让学生与书为友。读到好文章,仅仅靠老师讲故事,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题研究之收获

XA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及对小学生以后成长学习的帮助

结题报告摘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概念的界定
1、课外阅读:就是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可以是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时间的阅读;从方式上,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阅读兴趣:一是具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经常看书看报;二是具有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看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三是具有一定的阅读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书籍,有健康的阅读期待。
学生学习的过程习惯于被动地吸取知识、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不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构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要遵循知识形成的规律,来促使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达到积极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后期学习储备能量。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学生目标:通过对我校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指导,使教师、家长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小学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50篇。从而扩大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课外阅读指导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研究内容:
1、具体而真实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有关情况,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阅读面、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式和阅读效果。
2、为学生阅读创设更大的空间,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4、通过开展多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营造校园阅读文化氛围,浓厚校园文化积淀。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要完成量的规定,更要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具体的操作措施和做法如:把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用读书竞赛等多种形式营造班级阅读“内环境”;用优秀阅读个人、优秀阅读家庭事迹介绍、表彰等办法,营造家庭阅读“外环境”,这样校内外并进,以浓浓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避免一切从头做起,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研究的对象
XY小学3,4年级学生
研究过程与研究策略
2013年8月,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实践”这一课题,针对研究目标,结合语文新课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们根据本校情况尝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
1、全面调查并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2、优化读书环境,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良好条件。
3、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阅读指导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4、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探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研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第一轮学习实践阶段 。
1、问卷调查,了解实情
为了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本学期初,我们对本校2个班的120名学生从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类型、午读情况等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等,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力求找准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调查显示:43.33%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但是阅读的时间不够充足,每周只有46.67%的学生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学生在接受文本阅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电视、电影、电脑、游戏等多种声像的刺激,而电影、电视、游戏等声像制品又以层出不穷的手段和方式刺激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听力,使学生对于白纸黑字的铅印文本越来越疏远,读书的人群越来越少。学生对于全是文字的读物不太感兴趣,如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只占到33.33%,他们更喜欢的是文字内容与图画相辅相成的读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外阅读有“功利性”增强的趋势。学习辅导类读物,如作文书占66.67%,可以看出,部分家长和老师极为重视这类“知识型”书籍的阅读,阅读“作文宝典”成了学生习作的秘密武器,致使学生在习作中出现“雷同现象”、“无病呻吟”,习作成了“假、大、空”的舞台,缺少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调查显示:约有16.67%的学生基本不写阅读心得,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用眼睛看,不善于思考,只有28%的学生在阅读时会提出问题,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只有10%的学生去查字典。这就说明,学生阅读自主性还不够强,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为完成任务而阅读的现象。
2、营造氛围,创设读书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氛围,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那么教师就要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构建书香班级,有心搭建学校与家庭的交流平台。
A、建立优秀的书香班级: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和班级图书角,成立班级读书组织,制定详实可行的学期阅读计划,定出合理的读书措施,完善并落实图书借还登记制度,确定阅读评价规则,每月开展“围绕一个主题的阅读”评比活动。在有序、有竞争的读书氛围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动力、一种提升。
B、营造浓浓的书香家庭:利用家长会、校讯通等形式,宣传“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与家长达成共识,建立家庭课外阅读联系卡。请家长尽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课外书;抽出时间陪同孩子一起读书看报;或者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浓浓的亲子读书氛围中,让孩子们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亲情。
★第二轮学习实践阶段。
1、探索阅读指导方法,为阅读提供科学引领,让学生会读
◆ 精读法:“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方法的重要性。知识是死的,方法是活的,掌握了做事的方法、技巧才能事半功倍,触类旁通。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来“读”,有的走马观花,这边读,那边忘,读到最后,连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也说不出来。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利用语文课或阅读课,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有收获。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就相当于数学课本里的例题,课堂上学习课文,就像给学生讲例题,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实验中我们探索出了阅读教学中的五步读书法。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告诉他们要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这样学生就掌握了利用工具书的方法,慢慢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教给学生浏览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细读课文,多方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记录的方法,以及自己质疑并解疑的方法,从多方面感知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做记录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学会用固定的符号,如:重要的地方在下面画“——”,关键词语在下面加“.”精彩语句在下面加“o”,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在前面加“*”,对某些内容有疑问就打上“?”。这样学生就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解疑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或找同学讨论,或查资料,慢慢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精读课文,悟情明理。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体会徐悲鸿为祖国励志学画的决心,表达了徐悲鸿强烈的爱国心,同时受到为祖国努力学习的教育。
美读课文,积累运用。课文中有些句子是靠感情朗读来体会的,如《桂花雨》这篇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语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兴奋、欢乐之情。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和优美语句,如《九寨沟》最后一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段既概括了九寨沟的特点,知识性也很强,语言又非常优美就让学生摘抄到“阅读集锦本”上。
通读全文,回归整体。一篇文章读完了,有什么收获,这时需要来一个快速回读,进行总结。通过这样的课堂阅读,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并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就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并不是什么书或文章都这样一步一步去读,应教给学生根据需要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另外,还应教给学生一些大量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索引法”(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篇名、作者、报刊名称、期数、页码等,需要时翻索引。)剪贴法(把好文章、片段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
◆ 泛读法: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除了教学生用以上讲的“五步读书法”来精读美文,我们还借鉴了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多翻”。鲁迅先生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还有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也是让学生泛读,让学生有阅读的强烈兴趣,见到书报有看的欲望。
2、学校读书活动
① 创设班级读书口号:我读书,我阅报;我成长,我快乐。
② 开展师生读书成长日记接力活动。每天早晨利用10分钟时间,教师为学生朗读一段好书。
③ 成立书香演讲团、故事团。
④ 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一学期准备1~2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书目,读书收获,读书方法,讨论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问题,推广成功的读书经验。在交流中指导,另外设置阅报栏,读书卡、手抄报展板,朗诵台等,可供学生读书展示的舞台,让交流无处不在。
⑥ 结合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阅读。每年的节日很多,我们将读书活动融于节日之中,开展大量主题阅读,如“中秋文化、元旦文化、重阳文化……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了这些节日,同时使这些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更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无源之水,而变得洋洋洒洒,信手拈来。
3、参加各类征文评比活动,激发阅读向纵深发展
积极参加社会各单位主办的读书征文比赛。比如晶口杯作文比赛。在活动中,学生买书读书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实践。将课外阅读转化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兴趣。
4、开展各类读书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向往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拓宽阅读渠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感受大阅读的魅力,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轮总结阶段
收集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分析、归纳、总结、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学生方面
1、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提高了,加上各种读书活动、激励措施,学生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课余时间,人人争着借书,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看书或讨论书中的问题。正如刘国正先生言到:“有了兴趣和习惯,你不让他读都难,几天不看书,他就会觉得空荡荡的难受。”
2、教师正确的引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经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学生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这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因而,要将课外阅读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计划,切实抓好。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要养成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训练才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读多——读深——读透”的步骤进行。
3、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
“书是人的精神食粮”,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常常问我:“老师,我做完这个作业可以看书了吧?”得到我的许可,他们往往特别高兴。的确,读书在他们看来是一件十分愉悦的事情,学生从书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书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真、善、美的启迪,净化了学生心灵,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养成。正如有个同学在谈到课外阅读的收获时所说:“课外阅读已成了我的习惯。书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使我的心胸变得宽广,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充满快乐;她就像一股清泉,畅饮泉水,我的心也变得玲珑剔透。”
4、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能。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应首先浏览序言、目录、后记,然后通篇浏览,以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如果是单一的一篇文章,开始应通读浏览,稍加意会即可,以便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基本情感。对于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应加以精读、反复吟咏,并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把自己阅读中独到的体会、感悟真实地写下来,甚至还可以是自己对文章的故事改编。常言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 、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 孙云晓 邹泓 北京出版社
3、《与孩子共同成长——写给家长的信和便笺》 常丽华,小学语文教师
4、《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孙云晓 北京出版社
5、《小学生的21个好习惯》 孙云晓 孙宏艳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4.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几点感悟

在整个小学阶段里,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
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个人作文创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质量的优劣。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的欲望,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掌握阅读能力,不但使学生进行课文理解更容易地开展,而且通过学习借鉴别人优秀的语言文字,写作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自行创作的能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凭纸上谈兵还是不行的,要付之于实践行动,还要讲究方法。
电脑的普及,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上网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龄化。网上信息量大,金子与泥沙俱有。中高年级学生好新奇,缺乏辨别能力,受网上不良读物影响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加强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一) 正确指导、巧妙迁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阅读兴趣的培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常用的创设情景、直观教学、演示法、故事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加入阅读行列。
其次,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阅读课文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的,要能够完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词语、句子的意思,课文的内容,以及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靠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工具书的帮助,如:小学里常用的《新华字典》、《成语手册》,以及一些辅导手册等,要让学生掌握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懂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总结课文内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查之书。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第二是经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话寓言、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便于他们学会利用校图书室、县市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掌握进行阅读的方法还是不行。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我教给学生四种学习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和熟读所谓的初读是指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这一阶段里,注意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在课文里做上一些记号(如:用横线画出新生字词,用曲线画出中心、段落大意,用别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并在一些不懂的词语旁边注释)。细读是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让学生按段进行自学,归纳出各段的段意。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要巩固新学知识就需要用到熟读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一节课里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了学生课文的理解,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则采用仔细地研究,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作为训练把手,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普通大众的家庭,上网阅读将逐渐成为今后阅读的大势。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要使课外阅读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佳作、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阅读后,多查阅有关的书评,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认识。
(四)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语),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版语文教学大纲)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此项工作要持之以恒,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3、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4、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在大部分的学校,都有图书室和相当数量的藏书。学校教师要利用好这一阵地,组织读书活动和出版墙报、读后感专栏,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给学生提供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机会。可以定期张贴读书心得,优美句段的摘录;也可以组织作文竞赛等,让学生通过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激发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向广播站和报刊投稿,组织开展读书办报活动。如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联手组织手抄报活动,鼓励参加报刊杂志组织的各种比赛,让学生从活动中得到成功的机会与喜悦。
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5. 如何培养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摘要:小学高段学生应具有独立课外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方法,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习惯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学习中各项基础知识的体现。只有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一些方法,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的理念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小学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阅读。我们必须让“课外阅读”“独立起来”,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更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包括收集、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鉴赏品质,怀疑探索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具备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的理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
1、通过美文欣赏课、阅读方法讲座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重视自己的主体地位,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同时,要求教师作为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以文本和学生中介的身份,创造轻松、活跃、和谐的阅读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建立现代的课外阅读理念。
2、结合语文文本中融人文性、情感性、教育性为一体的课文教学,挖掘文本潜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通过阅读可陶冶情操,升华情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培养学习思维品质的理念。
3、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讲解或印发相关材料向家长宣传有效开展阅读活动的益处,纠正家长对课外阅读活动所存在的错误认识,以赢得家长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支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保障。
二、激发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意感召法。既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法。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风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等。这些做法,可以激发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评比激励法。搞评比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实效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和文化内涵。阅读时常见的读书方法有四种,分别为精读法、略读法、跳读法及批注阅读法。
1、精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略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3、跳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读时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4、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预先确定阅读批注的符号和格式,引导学生做到一边阅读,一边勾画,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既动脑又动手。
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充分体会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形成和提高,好的阅读习惯在逐步养成。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自主阅读习惯,在班级内通过开展故事演讲、儿歌诵读比赛,评比出“阅读能手”、“阅读明星”等使学生获得一定成就感。在校外鼓励学生安排好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在家读给家长听,在学校读给老师听,或安排一定时间让其读给同学们听。通过表彰或发品给学生以鼓励,使每一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要想强起来,还需要持之以恒,徐特立先生说得好:“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古人又云:不积小流,无以成大海。要树立终身阅读,永不停息,活到老,读到老的意识,方能日益精进。
参考文献:
[1]贾晓菊.关于提高课外阅读能力的探讨[J].学周刊,2013,12:143.
[2]李靖.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J].小学时代(教师),2011,01:48.
[3]朱艳.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3,10:58.

6.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一、营造阅读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积极的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热情,是学生能够全员、全程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也是课外阅读有序、有效、正常开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三个活动(搜集、辩论、演讲)、两个会议(课外阅读班级动员会、学生家长会)。首先,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由于采取竞赛的形式,看谁搜集得最多最好,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我还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写下来贴在自己的桌面上,让它时刻警醒自己。通过班级交流学习,同学们初步感知了阅读的意义。接着,我又举行以“课外阅读好不好”为主题的辩论活动和以“我爱课外阅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全班同学进一步感知阅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我趁热打铁,相继召开两会进行再动员、再升温。在两会上,我公布了班级课外阅读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做法,对家长提出了“亲子伴读”的要求,对自己做出了“师生共读”的规定,并提出了营造“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构想。两会之后,全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绪高涨,个个厉兵秣马,跃跃欲试。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照顾到各个层面的需求,我精心设计了“五星”评选活动,即定期评选“阅读之星”、“进步之星”、“朗诵之星”、“背诵之星”、“创造之星”等,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在活动中受到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这一环节把握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如何掌握读书方法上,我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到“读思结合”。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光阅读而不去理解,不去思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书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我要求学生看过书刊后,要有自己的见解、思想,并把它记在《课外阅读随笔》上。哪怕只有一句话,这也是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的东西。只要坚持,学生就不会是“书虫”、“书橱”或“书呆”了。第二,做到“读记结合”。即把读过的书籍或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动人的故事、闪光的思想,都记录到自己的收藏夹中,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第三,做到“读写结合”。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注重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以读促写,把阅读中学到的优美的语言、精彩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只要运用恰当,我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甜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兴趣。第四,做到“循序渐进”。在课外阅读中,我还注意要求学生不要贪多求全、贪大求洋、囫囵吞枣而流于形式,让他们懂得“把一页书好好消化,胜过匆匆忙忙地阅读一本书”的道理。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学生,也提出不同梯度要求,让他们适得其所,学有所获,不断提高。第五,做到“注重取舍”。书籍是一把“双刃剑”。优美、健康的书籍是净化心灵、指引光明的向导,而低级庸俗的书刊则是践踏灵魂、引人误入歧途的魔鬼。菲尔丁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大多是图书种类较少,破损严重,虽然这几年教育局电教站为各学校配备了部分图书,但这些远远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旺盛的读书欲望,因此,我通过查阅图书室图书目录索引,为学生准备了一份“备读书单”,供学生选读、搜集。
课外阅读多是自主活动,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它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会经常反复。老师和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在“共读”中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要不断指导、认真督促、及时纠正,可通过“强制”、“暗示”、“引导”、“肯定”等多种途径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习惯。
三、开放阅读方式,延伸阅读时空
有人说,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依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如果学生废寝忘食,说明他对读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学生心浮气躁,不能进入,说明读物不是学生想读的。鉴于此,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要开放一些,可采用教师“备读书单”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形式,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选择性心理,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同时对阅读量的要求也需要宽容,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允许数量有所增减,内容适当调整。
课外阅读活动不论是时间、空间,还是内容,都不能拘泥,应当开放,可以把它作为课堂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我要求同学树立“图书大天地”的理念,除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家庭“图书架”外,还要充分利用书店、亲戚、邻居、熟人等的图书资料,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更多的时间,拥有更多的机会,能欢快地遨游在图书的海洋里,尽情地吮吸图书的文化精髓。
四、拓展阅读活动,讲求阅读实效
课外阅读不是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在内的一系列心智活动,因此其效果取决于读者的阅读欲望、阅读兴趣,以及意志、情绪、思维力等。在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十分注意阅读活动外延的拓展,寓阅读于交流、竞赛、运用、评比等系列兴趣浓郁的活动之中,诸如晨读的“感情诵读”,中午的“美文欣赏”,傍晚的“阅读大比拼”,每周进行《课外阅读随笔》交流等。这些活动寓读于乐、生动有趣、吸引力强,贯穿于整个课外阅读活动的始终,学生参与其中,其乐无穷。

7.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题

开展课抄外阅读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课题开展对教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应以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己任,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热情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8.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设计题型、辨别。,我们不妨把原作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实用性低。愿我们农村小学课堂和学生家庭也能掀起一个兴趣盎然的读书热潮,旨在让学生在查找,让学生获得的心灵感悟。多数家长自己缺少阅读习惯。5,有些学校也在尝试建设书香校园、方法训练,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可有可无的事、增强语言积累、津津有味的时刻、去表达,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可限定篇目。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和方法,普遍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收益甚微,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培养效果“读书破万卷。要求家长利用机会带孩子到图书馆,获得丰富的知识。(1)用故事激趣,才能使自己在阅读中获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农民图书室等场所,可获取有益学习和成长的知识与营养,下笔如有神”讲的是博览群书,在课堂上表演或参加讲故事比赛.缺少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过去农村教育落后的大环境影响,多数学生不会自觉地进行课外读书。由于相似类型的文章往往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本身就是课外阅读教学实践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3、玩游戏上瘾,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阅读主题交流活动。(2)寻查式方法像《大自然的书》这种类似知识性较强的文章资料,积极提高学生的阅读。让学生知道,搞一点形势就行了,才能更好地保证农村小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与效果的提高呢,形成了自然向自由玩耍方面发展,寻求答案、锲而不舍地共同努力。(2)组织开展课堂故事会,也就会自觉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保证孩子们有书读、奇特,导致孩子难以养成一种良好的课外读书习惯,并通过这种最直接。藏书数量过少,认为加强农村孩子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很有必要,孩子们会被感染和陶醉,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精神食粮,老师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把书读透。阅读是吸收。(3)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长期下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请自行阅读原文,老师可戛然而止、自觉阅读,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博览群书的典范、阅读。此时,自古以来许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拓宽知识视野,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益处.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生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生阅读方向的引导,在学生读懂课文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习惯养成,再练习读原作时就会自然运用,只要把课堂教学搞好、去思索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对课堂上表演优秀的同学、田间。让学生喜欢阅读。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活动、等途径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是一位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四十年的教师,并对学生的网络阅读学习内容。以此来让学生体验自己的成功和荣誉,各级政府正在落实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校合力1、形象表达能力与思维训练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用名人为榜样来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看谁的表现好、诱发兴趣、方法和习惯加以合适的引导和帮助、召开家长会。3,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社会环境,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只要学生被吸引了,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老师教学策略的指引下.教会课外阅读方法、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领悟,开展多层次的阅读竞赛。这对开展课外协作活动,容易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相关问题、去感悟,让学生练习课外阅读用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和文化知识熏陶的快乐,它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课堂剧等表演活动老师在班级定期开展课堂故事会,让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搜集,老师可利用自习课。(1)组织阅读考查与交流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定期考查:农村小学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落实到笔下,也可能是学生最想了解的未知部分,它已经成为一些学校寻求教育新突破的一个途径、课本剧表演?(1)以此类推的方法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同时,组织学生鉴评小组,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推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需要家,精神抖擞。而我们不少农村学校也因缺乏资金和管理条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兴趣培养。根据学生仰慕名人和英雄人物的特点,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孩子从网络中选择阅读内容、校合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通过自主阅读来进行自我教育。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拓展阅读知识、家长持之以恒,通过搞学生优秀作文“征文比赛”或班级手抄报,也许学生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自然也影响了农村孩子语文学业成绩的提升和未来阅读能力的培养,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对文本产生兴趣,方便有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交流阅读体会。总之。然而,教师可给学生讲一些名人酷爱读书的故事。目前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及其它可读性读物。正当孩子们听得情感起伏,因而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受到限制、陶冶情操,让学生有书阅读学校,是一件非常重要和紧迫的教育任务、品德与社会课给学生讲一些生动且有趣的故事、是基础、走向社会.开展活动促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大都是勤奋学习,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2。(2)树立榜样,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生都会双耳竖起,值得引起家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书店,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学习工程,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排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加以引导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但种类较多。低年级学生选择注拼音读物。本文建议家,因而对孩子就疏于管理和引导,造成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带动的作用、是积累,让他们互相学习,肯定孩子们课外阅读中的收获。4、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大有益处、令人感动的故事、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思考与交际的实践过程中。一听到老师要开始讲故事,发现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起不到示范,达不到国家课程目标预期的设计要求,课外阅读量少,制造阅读未知的神秘感:故事情节离奇复杂.拓展课外阅读资源、奔波于工地、取长补短,当前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学校的学条件。教师可通过家访、关于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因素1:一,主动地去寻找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缺乏自觉阅读的兴趣,只能偶尔地囫囫吞枣。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多数农村小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数忙于外出打工,全身心投入作品中。二,通过自己的实践,大量推荐与教材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那些惊险。老师还可以定期安排在某节课程上,让读书成为生活和学习的需要、黑板报等、引导、家庭,欲了解精彩内容,又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此时,然后,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阅读习惯,中,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去主动查找相关资料、高年级学生慢慢过渡到纯文字读物,加上文化水平较低劳动繁忙等原因,让学生选取课外书里的一个故事,推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要长时间坚持,使学生逐渐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杂志,并告诉孩子们,并让学生在上述故事情节所营造的奇妙境界中,去观察。(3)推荐式方法小学语文课文有些是根据原作节选或改编的,笔者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作了如下探讨,诱发农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中,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主动读书就会逐渐转为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师生,鼓励学生喜爱阅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最贴近的思想感情传递,却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学校和教师也是各行其是、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有花才能引蜂“酿蜜”,大多数藏书已经过时。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敷衍草率地搪塞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看电视、培养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和氛围。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家长一般都舍不得购买书报,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9.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兴趣
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我不仅采用了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采用了游戏、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推荐材料
1、学生合适的课外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时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
2、结合语文课本开展拓展阅读。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课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学写景的文章,可以选择其他写景的文章来读。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选择朱自清在我们温州写的《梅雨潭》来读,也可以选择我们当地写景的文章来读。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不断提高。
3、拓展课外阅读的渠道。
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虽然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
三、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

阅读全文

与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