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如何扎实学生基础

小学语文如何扎实学生基础

发布时间:2021-02-26 21:48:35

❶ 如何教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这是个好问、好答但不抄好实施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功夫在日常,功夫在“诗”外。
如果一说加强语文基础知识,就成本大套地给学生讲现代汉语,做语音、文字、词汇、短语、语法、修辞的练习,把老师自己和学生弄晕,其结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许多教师平时批改作文只注意结构、立意,而不注意选字用词造句,讲课时也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为主,到考试复习时才给学生劈头盖脸地讲一批所谓的基础知识,弄得学生“消化不良”甚至囫囵吞枣——这是作语文老师的罪过。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老师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背诵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一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了人民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第二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挤满”、“长”、“多”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人们一样沉浸在对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中。如此引导,学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有陶冶了情操。
三、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即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❸ 怎样打好小学语文基础

首先你可以看看语文大纲,弄清楚小学语文应该掌握哪些东西,然后根据这个有效地内进行训容练. 那么,作为小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拼音啊字词啊,这个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定要掌握扎实.每天多写多练,学生自己抄写,家长每天报词默写. 那么一些古诗词等等默写,则可以每天早上花个半小时背背,一般清晨的时候有助于记忆,可以背语文背英语的. 然后如果作业不多,可以让学生做一份语文卷子,可以隔着天做. 每个周末,让孩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最后,睡觉前半小时可以让孩子读读课外书,一定要读出来,可以培养语感的.

❹ 请问,小学生语文基础不好,应该如何巩固呢

从一年级课本开始,每天让孩子记忆课本后生字表,及时抽查,同时可以买几本儿童课外书,外加一本字典,固定孩子每天读一篇文章,不认识字查字典。也要检查。
我的学生,就是这样提上去的,只用了40天

❺ 浅论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奠定学生的语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奠定语文学习基础的启蒙阶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又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旧的教学模式仍在延续,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要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让学生真正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本文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反思,对如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了如下探讨。
小学语文是重点基础学科,对学生日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强调学生的地位,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在教学中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1课堂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就像浩瀚的海洋,蕴含了各种丰富有趣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去汲取知识。首先要注重的是课程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使用精彩的语言和有趣的活动,便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教《翠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许多鸟类的照片,让学生们辨认哪个是翠鸟,其它又是什么鸟,它们和翠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学生带着疑问积极参与其中,便会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1.2鼓励课外学习
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也积极学习。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资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外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小摄影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摄影知识,鼓励他们自己拿相机拍一些照片,录一些影像。然后在班级内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这种丰富的课外学习活动一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取有效教学策略
2.1问题教学法
即根据课本内容提出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去理解所学内容,积极动用思维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七色花》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依次呈现一些问题:七色花有哪些颜色?主角是怎样得到七色花的?她用七色花分别做了什么?你觉得哪一片花瓣用的最有意义,为什么?如果是你得到了七色花,又会怎么样使用它?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环环紧扣,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步一步加深,由课文过渡到自身,会逐渐引导出学生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2.2情境教学法
即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理解所学内容。这种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感受,是一种做到了以学生文本的教学策略。首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在讲《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在课件上滚动播放小兴安岭各种植物动物的照片和宣传视频,让学生想象置身于小兴安岭的自然景色中,可爱的动物们就围绕在身边,如此一来学生对它的美丽就会有更直观的感受,也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所蕴含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去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情境教学还可以利用真实情境,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进行实践,丰富教学形式。比如在《画杨桃》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拿一个杨桃到课堂上去,让学生花几分钟时间自己动手画一画,再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区别。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学生将对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还比如在讲《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文章时,若有充足时间和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去果园摘杨梅,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中去实践,学生的主动性将得到极大发挥。
3加强学生合作交流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在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鼓励大家彼此交流,互相进步。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形式,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地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小组学习将促进合作意识的产生,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我和向他人学习。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一旁引导,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去探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前提下思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方法,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以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❻ 如何更好的把小学语文基础打牢

首先你可以看看语文大纲,弄清楚小学语文应该掌握哪些东西,然后根据这个有效地进行回训练.
那么,作为答小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比如拼音啊字词啊,这个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定要掌握扎实.每天多写多练,学生自己抄写,家长每天报词默写.
那么一些古诗词等等默写,则可以每天早上花个半小时背背,一般清晨的时候有助于记忆,可以背语文背英语的.
然后如果作业不多,可以让学生做一份语文卷子,可以隔着天做.
每个周末,让孩子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最后,睡觉前半小时可以让孩子读读课外书,一定要读出来,可以培养语感的.

❼ 如何帮助孩子打好小学语文学习基础

多读中华传统诗词 多阅读一些名著

❽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性

我认为小学语文素质应当包括基础性素质目标和发展性素质目标。基专础性素质目标是掌握语文属工具的前提,如果连识字、听话、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基础都没有,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说基础性素质目标是发展性目标的前提和载体,在基础性素质目标学习中要渗透发展性素质目标,发展性目标是语文素质的更高层次,是在基础素质上发展起来的综合素质,它不可能脱离基础性素质目标凭空训练、培养。为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整个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

❾ 如何加强孩子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学习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专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属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❿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础

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工作,同时也要提高阅读量,保证阅读质量。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如何扎实学生基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