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如同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统整性、要力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唯智主义。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唯语文倾向。 语文综合性学习统整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体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如果用这一观点来考察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展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师在组织教学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如果作为语文课外活动,这样的定位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单一狭隘了。实际上,以这就是我这一主题作为七年级(初一)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有其特别的内涵和用意的,除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容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结合课文学习──这一单元以人生、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贍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 ⑵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 ⑶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2、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实际上,这里的三个活动(可任选其一)尽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动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只是为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手段。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作文来实现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设置这一单元还有以下几个期望: ⑴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 ⑵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 ⑶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 3、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两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有的教师时有纳闷:这像语文吗?语文何以体现呢?这种担心实质上是传统的语文观念的表现,或者说是长期以来过细的分科课程教学观在语文学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课程中,学科界限已趋于淡化,越来越趋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谁不像准的问题。语文学科由于它本身综合性和工具性很强,所以目前尚属分科设置,但并不是说它必须和其他学科壁垒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语文作为母语可以通达各个学科,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的一种努力。语文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而学好其他学科也可以成为学好语文的基础。简言之,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在整体上提高,语文能力也就随之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切莫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中,而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完全可以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也只是提供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可是,就目前的综合性学习的实验来看,还缺乏现代语文教育资源意识和语文大课程观特别是新教材观。具体表现在: 1、过于依赖课本,而且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开放性特点;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没有认清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有的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接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做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突破,是对知识授受教学模式的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蜕变成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是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途径和广阔的天地,而绝不可不顾当地的学习资源和学生实际状况,把课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实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最好应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承担与完成,只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形态第一次进入语文课程的必修课,新教材才较为具体地设置了一些适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情境,给予了必要的示范与引导。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职能有了变化,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是:首要是组织与管理,其次才是指导与辅导。 2、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有的学校地处僻远山村或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相对而言,这些地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这些地方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开发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比如,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会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得多,等等。实际上,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砚,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要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目标在不断生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具有整体性、多元性,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新的教育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过程即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语文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可是,在目前语文综合性教学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对整体考虑关注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既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不确定性,丰富多采性和目标生成性,又忽视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如,感受自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主题活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决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写作题材,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秋游,而是如同课文要求的那样,投向自然的怀抱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导这一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投向对话结交的具体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调度、引导学生以心灵贴近自然,在与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遐思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现和言说方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但这正是要达成的活动目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发、激励,而不能是仅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再如,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也无意于让学生来解开月球之迷。而是让学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冲浪、凭此可以培养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与基本的科学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诗宋词的那个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游在亦幻亦真的迷宫里 当然,涉及到上述审美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评价,目前还不能像对待知识、能力那样构建系统的培养方法与检测手段,但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与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个性素质的生成过程,实质上是在具体情境中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下主体自我建构过程。因此,面对新的学习与活动情境,学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灵激荡了,真切体验了,感情融入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学生的个性素质获得了发展。那么,我们就应把目光聚焦在过程上、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和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上,及参与过程中情感反应上,而不能只关注那些可以通过结果来呈现、检测的知识与技能。 正是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目标的不断生成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两项主题活动,都有可能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底层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生活体验。由于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开发学习资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价值和达成的目标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家庭生活等学习资源的含纳,也有可能从某些角度展现、折射出学生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对待。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有善待之心和体察之智,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
⑵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有什么不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精神。那么, 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探索与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挖掘教材资源,有机渗透综合性学习,体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乐趣
综合性学习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得到协调发展。
在教《赤壁之战》之前,我曾教过一篇《苦肉计》,文中记叙了黄盖、周瑜为了诈降曹操,合演了一场苦肉计使曹操信服。我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有机渗透综合性学习,在教到黄盖怒火直冲、周瑜怒不可遏时,我随机让学生说出描写发怒的词语;黄盖被打时,我设计一处补白,让学生揣摩各种人物的心理活动,还组织学生写写黄盖给曹操的诈降信。
由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机渗透了相关知识,因而在教学《赤壁之战》时能得心应手,学生学完《赤壁之战》后仍意犹未尽,我又以本篇课文为出发点设计上了一堂语文综合活动课。
具体内容如下:
A.【辞海拾贝】1.重在让学生说出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如三顾茅庐、七擒孟获、桃园结义、神机妙算等。2.歇后语:出示歇后语的前半部分,让学生说出后半部分。如(诸葛亮弹琴,诸葛亮的鹅毛扇,关公照镜子,张飞穿针……)
B.【各显身手】 通过讲故事、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各施其才。
C.【开动脑筋】 重在让学生写一写、评一评三国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张飞、关羽、赵云等),通过开展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D.【开心一刻】三国主题歌,诗词鉴赏(《七步诗》《赤壁怀古》),三国地图(魏蜀吴地图、荆州图),三国连环画(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通过课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潜能得到了发挥,互助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本节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越学越想学,越学越乐学。通过课堂活动的实施,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表演能力、评判他人的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依据儿童生活实际,担当角色,参与表演,使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针对综合性学习这一特点,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我请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这篇课文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把握住了晏子和楚王的神态、语言、动作,揣摩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把人物表演得很逼真。虽然不能像专业演员那样技艺高超,但是他们演得很投入、很认真,积极性特别高。在担当角色、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受到了教育,达到了语文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实践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例如,在低年段学生中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低年段学生识字量很大,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加大识字量,巩固已认识的字,我们让学生认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字。如食品包装纸、同学的名字、商店名称、学习用品、路牌站台上的字。利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意识,及向人人学字的习惯。在高年段学生中开展搜集广告语、网络语言、店名门牌、产品说明书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
四、落实课后实践性作业,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新增了一些实践性作业,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找一找,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增长知识,增加才干。
总之,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没有现成的教材、案例,靠的是执教者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空间、时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创新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⑶ 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教案,谢谢。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次活动内容较多,共有两大板块:一是“成长足迹”;二是“依依惜别”。两个板块之间的活动前后承接,紧密相连,学生通过活动向师友、母校告别,既表达了情感,也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活动材料,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初步制定活动计划。
3.通过整体把握本次活动两大板块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分析能力,策划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投影往日的校园活动记录图片,校园四季风光……
2.教师导语: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紧张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向师友、母校告别。
二、浏览本组教材,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
1.师: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资料。
2.学生阅读后,明确:本次活动有两大板块──
(1)第一板块“成长的足迹”活动项目:
①学习“阅读材料”。
读一读别人的小学生活,感受别人对小学生活的感情。
②畅谈成长故事,写难忘的人和事。
忆一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把难忘的人、难忘的事写下来,作为留念。
③制作《班级纪念册》,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然后把制作的资料进行收集装订,制作《班级纪念册》,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2)第二板块“依依惜别”活动项目:
①写临别赠言。
为老师和同学送上真情祝福。
②母校做点事。
通过多种形式为表达对母校的感情。如:写倡议书、建议书等。
③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通过制订联欢会计划,锻炼学生策划能力,通过开展联欢会活动,增进同学友谊、展示学生才艺。
3.两大板块可供参考的资料有:
(1)描写不同时代的小学生活的文章5篇;
(2)书信、建议书、演讲稿、同学录、毕业赠言、抒情诗等范例。
三、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1.学生之间议一议,想要高效、有效地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应该如何安排,才能使活动与活动之间紧凑、有连续性而且不冲突、不耽误时间?
2.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设计活动开展的整体方案:
(1)成长足迹版块
①先学习“阅读材料”五篇文章。
②同时,围绕“成长足迹”的主题搜集自己在小学生活的照片、奖状、书本、日记本、旧玩具等纪念物品,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为“畅谈成长故事”、“写难忘的人和事”做准备。
③开展“成长足迹”交流、写作活动。
④探讨制作《班级纪念册》计划,分工完成相关工作,最后交流展示。
(2)依依惜别版块
①开展“写赠言”活动。
依依惜别版块中的内容,分为室内和室外,课内和课外。具体为:写赠言、些建议书倡议书等,制订联欢会计划等在室内展开;为母校做点事,为写作倡议书、建议书进行的调查以及,联欢会的报名在课外时间或室外展开。根据这种情况,先阅读“赠言”范例,开展写赠言活动。②安排室外活动相关事项。
“写赠言”活动结束时,及时布置“为母校做点事”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为写建议书提供材料等。
③写“建议书”“倡议书”等。
学生结合自己或小组调查情况,针对某些现象、情况,写建议书或倡议书。活动结束时,再布置毕业联欢会的报名分工,为制订联欢会计划做好准备。
④集体制订“毕业联欢会”活动计划。
⑤开“毕业联欢会”。
四、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活动安排进行适当调整,指导。
1.集中时间和精力,按方案完成第一板块。
2.总结第一板块的基础上,着手进行下一活动板块的开展,特别是第二板块中有室外、室内、课堂学习、课外调查等相互穿插进行的情况下,要注意统筹安排。
⑷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开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也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为此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点很重要。我认为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综合性学习的指导,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实施综合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品质,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的整合
二、能力的综合
三、学科的联合
四、课内外的结合
在这里我就学科的联合这一点谈谈我的看法。在我主教音乐的时候我看过这么一个片段:一位教师在教学《水乡歌》最后一节“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曲,万首歌。装满一箩又一箩,唱咱水乡新生活。”时,问学生:是什么装满一箩又一箩?有的学生竟说是“磁带”,这位教师立即说:“哇,一箩又一箩的磁带,该有多少歌呀!”接着教师就随机应变地教学生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这首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接着教师又问,有谁想唱这首《水乡歌》吗?于是教师将这首诗用简单的曲子配上教学生唱,同时展示原来准备创新情境指导学生朗读的动画,学生在听着音乐、唱着歌曲、看着美景,整个完全沉浸在江南水乡的生活之中。这里语文和音乐的联合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需要,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组织也完全满足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而在本学期的陈银老师的公开课中我又亲身感受到了学科的联合在教学中的发挥运用.陈银老师的公开课课前设计让我们首先听到的是一首充满着春节的热闹、喜庆、欢快的歌曲。接着是让学生谈论听歌的感受:喜庆、热闹、祥和、有年的味道而步入课题。然后让学生分组根据这几个感受去课文中找出表现这几方面的段落和相应的重点词和句。老师适时点拨。一节课学生在听觉、视觉和朗读中轻松愉快地主动的参与学习、突破了难点掌握了教学内容。陈银老师的这节课较好地运用了综合性学习中的语文和音乐的联合,这种联合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和表达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从这点上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学习,要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流畅地读、主动地说、大胆地唱、活泼地跳、自由地画……鼓励他们勇敢地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实现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
⑸ 如何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真的“活”起来
近年来,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使用、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如同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统整性、要力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唯智主义。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唯语文倾向。
语文综合性学习统整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特别是课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相体离。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如果用这一观点来考察当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验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展开。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工夫。例如,有的老师在组织教学这就是我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活动目标定位在口头作文训练上。如果作为语文课外活动,这样的定位也未尝不可,但是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单一狭隘了。实际上,以这就是我这一主题作为七年级(初一)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是有其特别的内涵和用意的,除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外,至少还应容纳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结合课文学习──这一单元以人生、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珍重生命,在自己的生命丰赡的过程中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
⑵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寻求别人理解的过程中理解别人,进而学会共处。
⑶在各种情境中,学会调适自己的角色,包括言语举止,学习在各种社会活动情境中发展自己,得体地推荐自己。
2、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有的教师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活动作文课。在这一观念下展开活动,学生势必为作文而选择活动主题,为作文而收集、取舍素材,为作文而制造故事。实际上,这里的三个活动(可任选其一)尽管都有作文要求,但作文不是惟一目的,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作文只是活动结果的一种呈现形式,只是为教师评价或学生评价提供一种手段。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作文来实现作文自含的教育功能。除了作文之外,设置这一单元还有以下几个期望:
⑴培养学生探讨、追寻、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生活的意识;
⑵在对家庭中平时不被注意的寻常小物小事的调查了解中,体验生活的底蕴及蕴藉的情意;
⑶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关爱,理解关爱,体验爱心,生发爱心。
3、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起源两个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有的教师时有纳闷:这像语文吗?语文何以体现呢?这种担心实质上是传统的语文观念的表现,或者说是长期以来过细的分科课程教学观在语文学科上的反映。在有些合科课程中,学科界限已趋于淡化,越来越趋于学科之间的融合,已不存在像谁不像准的问题。语文学科由于它本身综合性和工具性很强,所以目前尚属分科设置,但并不是说它必须和其他学科壁垒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语文作为母语可以通达各个学科,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的一种努力。语文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而学好其他学科也可以成为学好语文的基础。简言之,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在整体上提高,语文能力也就随之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课外、校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切莫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言,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自由度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序列结构的安排,不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逻辑体系中,而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完全可以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也只是提供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可是,就目前的综合性学习的实验来看,还缺乏现代语文教育资源意识和语文大课程观特别是新教材观。具体表现在:
1、过于依赖课本,而且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开放性特点;没有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没有认清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教学的根本区别。有的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接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做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是对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突破,是对知识授受教学模式的挑战。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蜕变成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是为学生提供活动情境、途径和广阔的天地,而绝不可不顾当地的学习资源和学生实际状况,把课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金科玉律照搬照抄。实际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方案、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最好应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承担与完成,只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课程形态第一次进入语文课程的必修课,新教材才较为具体地设置了一些适于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情境,给予了必要的示范与引导。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其职能有了变化,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是:首要是组织与管理,其次才是指导与辅导。
2、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有的学校地处僻远山村或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相对而言,这些地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这些地方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开发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比如,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会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得多,等等。实际上,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砚,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的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资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具有生成性、多层性,不要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目标在不断生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具有整体性、多元性,教育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在活动过程中生成新的教育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过程即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语文教学应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可是,在目前语文综合性教学实验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对整体考虑关注不够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既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不确定性,丰富多采性和目标生成性,又忽视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如,感受自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主题活动。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决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写作题材,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秋游,而是如同课文要求的那样,投向自然的怀抱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所以,在指导这一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投向对话结交的具体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调度、引导学生以心灵贴近自然,在与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相融、相知、交友、交心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遐思同学们可能有各自的不同表现和言说方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但这正是要达成的活动目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发、激励,而不能是仅在活动结束后来甄别优劣。再如,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探寻出多少月球的奥秘,也无意于让学生来解开月球之迷。而是让学生能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冲浪、凭此可以培养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与基本的科学方法,可以徜徉在唐诗宋词的那个古典的人文的月亮里,可以想像、漫游在亦幻亦真的迷宫里
当然,涉及到上述审美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评价,目前还不能像对待知识、能力那样构建系统的培养方法与检测手段,但这些非智力因素生成与发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个性素质的生成过程,实质上是在具体情境中在主客体的交互作用下主体自我建构过程。因此,面对新的学习与活动情境,学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灵激荡了,真切体验了,感情融入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学生的个性素质获得了发展。那么,我们就应把目光聚焦在过程上、在学生的参与程度上和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上,及参与过程中情感反应上,而不能只关注那些可以通过结果来呈现、检测的知识与技能。
正是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价值、目标的不断生成性,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抓住教育时机,用好课程资源,善于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而不是固守既定的教学目标。比如,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要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便于形成学习生活化和生活学习化,能直接通达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进入到学生家庭生活的某一领域和感情世界的纤敏之处,这给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等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和生动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给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深层问题。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两项主题活动,都有可能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底层和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生活体验。由于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开发学习资源的取向也就不同,因而教育的价值和达成的目标也就各有不同。另一方面,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家庭生活等学习资源的含纳,也有可能从某些角度展现、折射出学生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巨大反差,甚至触及学生家庭生活中的隐痛。这些问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存在,而语文综合性学习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对待。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有善待之心和体察之智,关爱、保护那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处于文化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使之共享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