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中小学语文改革

中小学语文改革

发布时间:2021-02-25 22:24:37

Ⅰ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改革了吗

全国中小学9月1日启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 以“天地人”开篇 纠“不读书”倾向 ——聚焦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改革三大看点

记者28日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教育部和专家表示,即将使用的新教材加大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力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Ⅱ 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改革有哪三大看点

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将于今年9月1日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所有地区初始年级投入使用。教育部和专家表示,即将使用的新教材加大传统文化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力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新教材抓住了读书兴趣的培养这个“牛鼻子”,整个教材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衍生阅读的数量大增,就是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向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此外,为了实现让孩子们在“二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大致独立阅读”的目标,新教材在小学一年级以“天、地、人、你、我、他”开篇,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汉字原初的感觉,推后拼音字母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孩子认字读书的兴趣。



Ⅲ 如何深化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既是来“深化”,那就是说你自已经有了比较好改革做法,只是觉得与心中的目标还有差距,对吧?
这个时候,就是要回头检讨改革的各个环节,分析原始积累的资料和数据,找到问题所在。看看在观念、总体设计、各阶段操作等还应有什么创新,以求突破目前的成绩。
顺带说一下,有些同志都没有进行教改,就直接到达了“深化”阶段,这在论文写作中常见,所以,不客气地说,那样的论文简直就是“编”出来的,毫无价值,仅仅是为晋职加薪制造个机会。

Ⅳ 总结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所体现的特点

1.彰显人文性。
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关注他们的经验世界,关注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较集中地体现了语文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尤其关注语文学习各内容要素之间的横向联系。教材各内容要素实际构成了模块结构,使知识、技能、情感各部分之间既相互协调、衔接,又有交叉、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语文,从而获得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2.突出主体性。
与以往教材不同,现行语文教材普遍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学习者看作是一个发展、能动的个体,尊重其个性与独立人格。从编写内容到活动形式,都着眼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本的编写理念成为语文教材普遍的自觉追求。
3.增强实践性。
针对过去语文教材脱离学生实际,重知识轻能力,强调死记硬背、讲得多练得少甚至只讲不练等弊病,现行语文教材由重知识传授变为重情景化的表达交流实践,努力激发学生说和写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
4.强调综合性。
现行语文教材注意简化头绪,加强整合,有的把阅读与写作整合,有的把习作与口语交际整合,有的把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整合,有的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整合,这就增强了教材的综合性,充分发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育目标的综合效应。
5.体现开放性。
有的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主线组织单元,单元组合既有内容方面的相对一致性,也体现了灵活变化的原则,各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要素也力求相互联系、相互沟通。有的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阅读由课文扩展到“名著导读”乃至课外阅读,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引领。口语交际和习作注意向生活挖掘教学资源,给学生搭建开展活动、走进社会现实生活的平台,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校园、家庭和社会,让他们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获取新鲜的写作材料,训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课后练习注意多角度的拓展、延伸,为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提供广阔空间,将学生在课内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Ⅳ 现在语文教材面临改革语文该重视哪方面的学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而且,阅读量大,知识就会十分丰富,一个人的素质也会提高,眼界就会更广,况且,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书,多留心身边的事,将书中所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写作时才会思如泉涌,写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大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做到前一句的人却不多,真正喜爱阅读的并能从中得到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做这样的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去阅读,当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再把其中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还有,要好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古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的,这就需要去查工具书,如果工具书中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切记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语文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三方面去学习,去品味,去发扬,读就是要去获取知识,去欣赏。语文这门艺术,而说与写则是我们对语文的体现,是我们学习语文真正的目的。既然就样,我校就更应该利用空闲的时间去练习写作,多写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在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会运用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这样,我xiaoping998:请问老师语文和综合科目考试有关系吗?嘉宾:高考语文是独立考试,高考语文不包括综合考试。kate:请您说说语文两个字怎么解释?理解语文的含义是否对如何学习语文有帮助?嘉宾:现在这个回答有四种答案,有的说是语言文字,有的说是语言文学,有的说是语言文化,还有的回答是语言文章四种答案我个人认为,都不很确切。我认为,语文就是语言,指的口头语言加书面语言等于语言。理解语文的含义是学好语文的前提。rose:我还想问问,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嘉宾:我认为,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字,能说会写。如果科学的说是三种显性能力,即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有一项隐性能力,那就是贯穿其中的思维能力,我们学习语文课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能说会写的能力,或者说就是上述的四种能力。xiaoping998:请问,您对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满意吗?嘉宾: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我不大满意。我应北京开明出版社的邀请,主编了一套开明版中小学语文实验课本,我简单介绍一下这套课本的体系和特点:这套课本以"学习语言"为核心,采用"三主一副"(三条主线一条副线),四线平行推进结构。第一条主线,学习"精粹语言",奠定语言和文化功底,所谓精粹语言指的是蕴含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古汉语精品语言,说白了就是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先秦散文等精美的语言作品。这种语言是奠功底的,不是立杆见影,立马见效的,要通过长期稳固的储存和长期反复的揣摸消化吸取语言和文化滋养,这种语言储存的时间越长,滋补的功效越大。为此,我们建立诵读系统,编写了《诵读》课本,共24册。从小学一年级贯穿到高中三年级。第二条主线,学习"目标语言"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所谓目标语言指的是高于学习者语言发展水平,是学习者在一定时期攀登的语言也就是用现代汉语表达(或翻译)的精品语言。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是提高语言和文化素养,为此我们建立阅读系统,编写《阅读》课共24册,供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使用。第三条主线,学习"伙伴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操作能力。所谓"伙伴语言"指的是与学习者语言发展水平接近或略高的学习者在与伙伴交际时可能使用到的这种语言。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立杆见影,提高语言操作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操练系统,编写了读、说、写相结合的课本。小学一、二、三年级有《说话与写话》,四、五、六年级有《说话与作文》,初中有《作文和口语交际》,高中有《写作和口语交际》。除了上述三条主线之外,还有一条副线,那就是知识技能线,小学一、二、三年级有写字课本,四、五、六年级有书法课本,初中一年级有语文基础知识课本。上述三主一副平行推进,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这套课本1998年秋季推出,至今全国已有十三个省部分中小学校在试用。湖北省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0年8月审定武汉市教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选点试用。spring_girl:老师,您是否认为好的教材就可以从基本上解决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呢?嘉宾:教材决定教法和学法课本课本是学习之本,解决教材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rosebud:洪老师好我是高三的学生,我的阅读成绩一直比较差,现在学习又比较紧张,我怎么才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嘉宾:高三的同学要提高阅读水平确实有些困难:你目前只有认真完成模拟试卷上阅读考题就可以了。xiaoping998:老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嘉宾:关于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一半的责任在老师,同时考试导向也有责任,作为同学可以养成阅读习惯,养成练笔的习惯,在读写实践中有所提高就会逐渐产生兴趣了。guest:鉴赏诗歌应注意什么?阅读时应重点放在哪里?嘉宾:诗歌鉴赏重点放在语言的问题上,为什么用这个词语不用那个词语,为什么用这个句子不用那个句子,词语和句子的顺序可不可以颠倒,语言里面包含的隐含信息和感情色彩是怎么样的等等。spring_girl:洪老师,您认为现在高考,语文的导向主要是什么呢?嘉宾:高考的问题社会一致非常关注,批评的意见很多,已引起教育领导部分的重视,改革正在逐步进行,当然还远远没有到位,但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逐渐引向能力的考查比如作文题,过去限制较多,在审题方面设许多关卡,现在就没有了,都比较开放了,如不限制文体就是一例。xiaoping998:有些老师认为不应该看太多的小说,但我觉得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水平,您是怎样看待的?嘉宾:关于看小说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学生应该尽量多的接触文学作品,这对提高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项任务应在小学、初中完成,到了高中应考任务很紧,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看小说了。xiaoping998:我很喜欢诗词,请问您该如何进行诗歌的鉴赏?嘉宾:喜欢诗词这很好,学习诗词目的还是学习语言。rosebud:洪老师现在越来越提倡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材以及平常的教学中又是何如体现的?嘉宾:关于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从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中体现。目前,还在改革的进程之中。xiaoping998:那请问您另外一个问题,我总是记不住有关的文学常识,该怎么呢?嘉宾:关于文学常识,要联系学过的作家作品去记忆,对文学常识不要找一些不常见的去记去背,因为考试也不会考到这上面去。wangfang:洪老师,您认为我们高一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在哪儿?嘉宾:高一的同学不要急于去应考,还是着力于读写能力的提高,以不变应万变,除了课内的学习,可适当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扩大阅读面,另外要勤于动笔,如写点生活随笔之类的东西只要读写能力提高了,相信应试能力也增强了。rosebud:请问洪老师怎样提高阅读速度,你认为一些杂志上推销的各种加快阅读速度的产品真的有效吗?嘉宾:关于提高阅读速度问题,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信息量大,要求人们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我们在学校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这种能力。但是,语文课堂上主要是精读课文,因为这是一种接受性积累性的阅读,不能一味要求快。对于杂志上宣传的一些快速阅读法之类,同学们可以有鉴别的去吸收。guest:洪老师,你好我是二中学生,我想问问你,现在的高一语文课本的重点是否都在文言文阅读?嘉宾:关于文言文学习的问题,文言文要多读读顺畅读出情味,最好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这样不仅领悟了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学到了其中的情感情味,也增强了语感。至于古汉语知识方面的东西,大体知道就可以了,不必向语言学家那样钻得很细。现在高考也不从古汉语知识方面考学生,而是结合语境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wangfang:老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自己的风格?嘉宾:关于文章风格的问题,风格的形成是写作者成熟的表现。作为中学生来说主要是打好写作基础,各种文体的文章都要学会写,不可偏废,不可盲目追求个人风格。guest:洪老师,您好!我是二中高一的学生,我想请问高一的语文学习是否应一味注重文言文?嘉宾:关于高一文言文,现在高一用的人教社的新课本,文言文的比重比较大,应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高二、高三文言文的比重就小了。wangfang:老师好!是不是一定要多看书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嘉宾:作文水平的提高当然不完全决定在多看书,但是,阅读面广,确实是提高写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还要多写多练。zhouqing:我想请问老师学习语文有什么技巧?嘉宾:学习语文没有特别的技巧,还是得认认真真的多读点多写点。zhouqing:老师好!我是武汉市实验学校的学生!我想请问老师对现行的语文教育制度满意吗?比如高考作文老师打分凭感觉的问题。嘉宾:我对现行的语文教学体系很不满意,我是一名老语文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作了不少错事,犯了不少错误,我现在逐渐有些醒悟。我认为我国的语文教育要动大手术,要进行教材教法全方位的改革。关于高考作文打分问题,确实由于作文的主观性很强,评价标准难以客观,人们的鉴赏水平又不一致,因此每年的高考评分难免误差很大,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领导部门也早有认识,现在有些地方采取三位老师同时评一份试卷,取其平均值,相对来说可能公正合理一些。WF840522:您好,作为现在的学生当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但家长却认为一些课外书耽误了学习,您是怎样想的,一般阅读哪些书为好?嘉宾:关于课外书籍的阅读,从语文学科的要求来说,越多越好,但是要从实际出发,如果临近毕业了把功课放在一边,大量时间用于课外阅读,那就会影响考试的成绩,就不妥当了。Aliec:写议论文时可以用故事或寓言吗?为什么?嘉宾:写议论文并非就是用干巴巴的语言,议论文要能说服人,要能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有时需要用一点寓言和故事,如庄子的文章中就大量运用寓言和故事。但是,议论文中讲故事点到为止,不可描述,那样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表达效果。zhouqing:韩寒说语文有好多内容对今后在社会上无太多用处,请问洪老师对此如何看待?嘉宾:关于语文的实用性问题,我们在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培养读写能力。至于社会上的实用在课堂里不可能完全解决,也不应该完全解决,实用的问题到社会上去之后再解决。lixiaolong:学语文需要背成语吗?嘉宾:关于学习语言我的主张是八个字: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感受是学习语言的前提,感受指的是大量接触语言材料,领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领悟指的是在感受语言的前提下,结合语境自己领悟语言运用的奥妙,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积累指的是要大量记背一些精粹语言作品。关于成语最好不要孤立的去背诵,要在语境中去记背。batytina:以后高考是否可以以一篇作文为语文考题?嘉宾:解放前,高考就是考一篇作文,今后有人设想只考阅读和作文两项。SHMILKJF:请问您在学生时代,您的语文成绩好吗?嘉宾:关于我的学生时代,我曾经读过两年私塾,后来读了半年初小又读了五年级读了一年,时值解放,我县了一所中学我就报考中学,居然考上了,而且是第一名。中学时代我不喜欢听语文课,因为老师的那种繁琐的分析实在是乏味,在课堂上我常常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偷偷的看小说,但是我的语文考试成绩一贯优秀,也许是得益于课外吧。guest:有时我们会在作文中用一些精典名句,但遭到老师的不认可,为什么?嘉宾:作文中可以引用经典名句,但要注意用的恰当lingguanhan:洪老师,您好!许多人认为学文科没有出息,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嘉宾:关于学文科是否出息的问题,社会的需求是多样的,既需要理工科人材也需要文科人,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重理轻文现象,后来实践证明,社会也急需文科人材。因此,不少学习好的同学愿意学文科了,今后我估计文理人材都需要。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学理还是学文。zyzg:洪老师,你觉得语文对我们将来最大的帮助在哪?嘉宾:语文是一个基础学科,语言文字的运用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读写听说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把语文学好.goodluck:我们应该选择哪类书作为课外读物?嘉宾:关于课外读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果是小学生,可以读点童话、寓言、故事,中学生可以读点科普名人传记、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高中学生应试压力比较大,不宜读长篇巨制,可读一些报刊上的时文,这同应考也结合得比较紧.zhouqing:我发现每次考试,题目都与课本上的东西没关系。所以我上课总是不太用心,但考试成绩很不错。可我担心长此下去会有不良后果。您有何建议?嘉宾:关于考试与教材脱钩,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进步.语文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过多的考查一些死的东西,但是,课内学习是打基础的,没有课内的学习就没有迁移能力,也就不可能考好.所以,要重视课内的学习zhouqing:我们平时语文课上学习总是逐字逐句,句句推敲,但许多地方都是作者无意中写的,并不是作者的本意,您对此有何看法?嘉宾:语文课本上所选课文,大都是比较典范的语言作品,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当然,也有些课文,有些课文的某些地方有不妥当之处,这也是难免的,我们既要能识别学习范文中的长处,也要能识别判断范文中的某些缺欠.littlegang:考试与推行素质教育有矛盾吗?嘉宾:推行素质教育,是即定国策。今后的考试肯定要与素质教育接轨,只是这有一个过程,要等待。goodluck:鲁迅的文章为什么难于理解?嘉宾:鲁迅的文章确实不大容易理解,因为有时代的隔膜,语言的障碍等等。但是,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是我国的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我们要认真学习它。lixiaolong:背文言文真的有用吗?嘉宾:如果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背文言文确实用处不大,但从奠定语言功底的角度来看,背文言文用处很大。Aliec:2003年的高考动向如何?谢谢!嘉宾:关于高考动向我不能妄加揣测。不过,我已说过,高考在改革会逐渐与素质教育接轨,这肯定无疑的。guest:写作文的速度怎样提高?嘉宾:写作文的速度关键在于肚子里是否有货。当然,不有个习惯问题,平时要训练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有的人平时养成一种拖沓的习惯,考试时肯定快不了。xiaoping998:请问洪老师考试中涉及到的文学常识仅仅学习语文课本就够了吗?嘉宾:考试中涉及的文学常识曾经比较泛,考试中涉及的文学常识曾经比较泛受到各界的批评相信今后不会考很偏很怪的常识。goodluck:为什么写作文时觉得无材可写?嘉宾:作文时没有可写的,是因为你储备的东西少了,就象一个做饭的人平时不存一些粮食到时候哪有米做饭呢?guest:请问作文是否会在未来高考中取代基础知识?嘉宾:作文可以综合的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今后的考试作文肯定会加强,基础知识会越来越减少。diana5:有人说,语文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目您对此怎么看?嘉宾:语文学习确实要记背一些东西,问题是记背什么东西,我认为记背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毫无用处,要记背的是语言精品,把这些东西化为自己的东西,功底就深了,能力也就强了们就能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懂得了这些,再来学习语文时,便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反而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当我们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享受时,不学好也难了!1、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2、把语文当成很容易学的学科来学习。3、用娱乐性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自己吸收得快。(注意:不要娱乐得过头了)。

Ⅵ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教学有几次改革

我国语文课程改革可大致概括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文革前,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大背景下,教材实行“国定制”人教社独家编写的。63年与56年颁布的大纲是一脉相承,规定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实用功能。其次文革后始于78年的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为背景,教材管理实行“审定制”教材多样化,但基本上都是训练体系的。87年的大纲是在78年的大纲的基础上修订的,提出了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强调了理解语言文字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结合;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的结合,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阶段与文革前比有很大发展。世纪之交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改革,我国进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教育部制定了《纲要》,确定了改革的新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新标准,2001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面世,多套新课程教材出现了。
第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成果是明确了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编写了一套比较切合实用的教材,选文强调文质兼美,编排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线,教材是综合型的;十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和基本训练,并强调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掌握语言文字是不可分割的,严格要求学生树立勤学苦练的风气。这对于普及、繁荣祖国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但对学生的本体地位,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尚无清醒认识。

第二阶段1978年文革以后新颁布的大纲以及由人教社编写的一套崭新的教材对语文界的拨乱反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大纲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并且把无产阶级世界观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大纲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明确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问题;第二,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文训练的关系问题;第三,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基本上明确了在中学阶段,语文知识教些什么如何教的问题;第四,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文风问题、作文训练多样式问题、作文指导和评改问题)。教材管理是“审定制”,小学教材开始了多样化,小学语文改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独立思考、集体讨论读懂课文,改变了依靠教师讲解课文的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个阶段自90年代末以来,不仅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还从根本上解决对语文学科性质、教学要求的认识问题、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与以往不同,它不仅顺应了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也顺应了世界母语改革的总趋势,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变化令人惊喜,新的课程理念融入了教材,也融入了教师的教学实践。

目前正在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昭示了新的理念,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的小学语文教材显示出新的教材风貌,教育实践中融入了新理念,出现了自主而快乐地学习语文的新局面。这一阶段的改革还刚刚开始,就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语文课程在弘扬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作用,还需要下大力气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探索。

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第一,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应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语言是一种文化,学语言就是进行文化的熏陶,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本身的宝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提倡本色语文就是要让孩子在中国文化的浸染中长大。第二,语文教学要张扬以人为本的旗帜,关心人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作用,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三维的最近发展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能力的提高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第三,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经历一个由生活到文本再到生活的过程,使之开放而有活力。语文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生活多广阔,语文就多广阔,要让孩子到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享受生活、发展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改革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1.始于1950年的第一次全国性改革,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全国统一

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的特点是思想性强,内容新鲜,富有教育意义,强调听、说、读、写

全面训练,不可偏轻偏重。

2.始于1956年的第二次全国性改革,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主要成绩是结束了两科混

教、互相干扰的状态,初步创造了比较完整的汉语学科体系和文学学科体系;结束了语文教

学中的无政府状态,开始走上了有格有序有计划的道路;纠正了重道轻文的偏向,加强了语

文知识教育。

3.始于1963年的第三次全国性改革,是在广泛地讨论了语文的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

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成果是明确了中学语文科的性质和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

编写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教材,选文强调文质兼美,编排以培养语文能力为主线,教材仍

然是综合型的;十分强调语文基本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树立勤学苦练的风气。

4.始于1978年的第四次全国性改革,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草案)》,并陆续出版新编的语文课本,在全国通用。这次语文教学大纲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

问题:第一,明确了中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问题;第二,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

与语文训练的关系问题;第三,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基本上明确了在中学阶段,语文知

识教些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第四,解决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文风问题、作文

训练多样式问题、作文指导和评改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国性的也有四次。

1.第一次全国性教学改革在建国之初,普遍推行课堂的民主讨论,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

的老式教法。“ 2.第二次全国性教学改革始于1953年的“《红领中》教学法”。1953年5月,

北京市女六中为北京师大实习生举行观摩课,课文是《红领中》,在课后评议会上,普希金专

家对这节课提出了意见。次日,北京师大实习生在师大女附中进行试教,他们按照普希金专

家的意见进行实验。实习生把原来的七课时改为四课时,课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运用谈话法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反映这个教法好。同年七月在《人民教育》杂志发表了叶

苍岑写的实习总结,并发表了短评,在全国掀起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浪潮。

3.第三次全国性的教学方法改革始于60年代初,串讲法一时盛行起来。这种逐字逐句串讲

并在讲解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的教法,对于文言诗文,对于落实字、词、句、篇教学,有一定

作用,但把串讲法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就成大同题了。

4.第四次全国性教学方法改革始于80年代,语文教学改革正沿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实行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正确方向前进。这次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

几个特点:第一,变“授”为“学”,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

变为主动。第二,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坚持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第三,在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智力。第四,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方针。

(三)回顾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

特别是1978年以来的情况,我们高兴地看到,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起步

早,而且持续不断地进行改革;第二,规模大,遍及全国,影响很大;第三,教材改革与教

法改革同步进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第四,思想活跃,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第五,每

个时期都有一批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尤其是1978年以来,涌现出以于漪、钱梦龙、陆继椿、

魏书生、宁鸿彬、顾德希、吴昌顺、程汉杰、欧阳黛娜、张孝纯等优秀的语文教育专家。

回顾语文教改的历史,我们看到道路是曲折的,继续前进的路途上还有不少困难。

1.陈旧观念的破除是很困难的。积极改革者只是极少数,认真学习先进经验,以新的观念进

行教学改革的也是少数。一些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之所以在大面积上推广困难,主要原因是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更新,而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思改革。

2.穿新鞋,走老路,缺乏深入改革的紧迫感。在“满堂灌”、“填鸭式”受到批评之后,就兴

起了“满堂问”的谈话法;在“谈话法”过时之后,又出现了以应试为目的、以练代讲的“满

堂练”。虽然,教学方法表面上在不断变化,但实质上还没有从根本上处理好学生是学习主体

与教师是教学主导的关系,没有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公式化、

概念化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市常有的方法表面上看来有创新,但实际上未摆脱“一言堂”、“满

堂灌”的陈旧陋习。

3.教改实验难于推广的又一个原因是,进行教改实验的老师比教普通班的考师课业负担重,

他们要学习理论、做调查研究、积累资料、统计数字、进行总结、撰写论文,教一个实验班

的工作量比教两个普通班的工作量还大,而他们的工作量只按教一个班计算,得不到进行教

改实验相应的报酬,而且和教普通班的教师之间的关系又不好处,所以许多教师不愿做教改

实验,不愿自我麻烦。

4.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十几年来,全国高考、省级会考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都进行了一些

改革。语文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对中学语文

教学起了一定的正导向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级考试对语文教学又有一定的副作用。

这种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师跟着考试的内容、考试的题型转,估计不考的内容在课上不

教;只重视教基本课文,不重视非基本课文;只重视课内,不重视课外;循规蹈距,不敢越

雷池一步。这种副作用在高中比在初中大,在毕业班比非毕业班大。突出的表现是加班加点

的“疲劳战术”和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

回顾语文教学改革,我们既为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欢欣鼓舞,又为继续改革的路途上还有一些

障阻而担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是既繁重又紧迫的。叶圣陶先生

在全国中语会第三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不能今年研究,明年研究,研究它二十年。

太慢了!能不能快一点?”叶老的讲话过去11年了,但是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增强

责任感和紧迫感

Ⅶ 我国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本文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版的问题,提出了中小权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语文学科作为中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中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Ⅷ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索。作为教学主阵地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变革中已摆脱了我们曾经难已割舍的情愫,正轻装上阵,走向光辉灿烂之路。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在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流之中融入的。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筑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所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充满生命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
小学语文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
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是“助推器”。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到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赞赏。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热情的握手,一次亲切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滋润学生的心田,都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在这里孩子的心灵能够得到舒展,使他们在“我是好孩子”、“我能行”的心态中找到自信。
课堂上教师即时的评价、点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发学生信心的手段。如在朗读中,教师就可以这样鼓励学生:“到目前为止,你是读得最出色的一位!”“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啊!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你读得最响亮!站起来时就要这样大大方方。”“你读得真好听!老师要谢谢你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这样的表扬,这样的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雨,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可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大量“实践”,就得有大量的学生课堂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合理而又充分,是新课堂教学生命之所在。在我们的教学设计意识中,应该理性地考虑到,“活动”是新课堂最直观最本质的特点之一。我们要设计、要创造、要探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求知求乐、益智启智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也只有这样,以实践活动为板块完成的教学,会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从而打破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氛围,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课程改革,给课程以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教学教学改革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
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手段。通过合作探究,完全摒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智慧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以及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同样,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探究,语文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比如在“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就是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可见,以合作探究为手段的课堂,将不断地带领学生走向语文学习的新境界。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以拓展延伸为平台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拓展延伸。的确,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师要具有课内链接课外、链接自然,链接生活的本领,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因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又因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要尽可能地去挖掘丰富的语文学习课程资源。学生群体是一个最好开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学习资源,学校与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存在着学习资源,另外,社区的文化设施、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也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通过拓展延伸这个平台,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好务。
新课程是理念、是精神,更是实践和探索。我们语文教师,要在对新课程、新教材多个层面解读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天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积极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既有形式又有精神,使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Ⅸ 怎样认识小学语文教材改革的意义

意义: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更加注重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有助于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进一步提高了课堂质量,为教师开展有活力的课堂提供了可能。

Ⅹ 为什么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我能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观点对照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目中无“人”的现象还是存在,那种把学生当着等待灌输的容器的“满堂灌”、“填鸭式”且置之不论,就是那些所谓“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人呢?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奋斗目标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2、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课堂上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师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进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
(2)学生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
(3)自我评价。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从片面性的评价发展到全面地进行评价。只要遵循评价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阅读全文

与中小学语文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