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25 19:02:32

❶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数字化资源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也提出了版一定的问题,这些语权言文字经过老师的口头描述能形象地进入学生的大脑, 激活学生的思维, 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课件把事情的过程,语言、动作形象地展示出来,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发现朋友有了缺点,该怎么办》一课,上课伊始,我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勤奋好学,各项活动总出类拔萃,从不轻易犯错误,可是他做了错事,总不承认,爱撒谎,你们说该怎么办呢?接着,我用课件把这位朋友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针对具体的事情运用一些解决的方法。这样一下子进入了问题情境,把口语交际回归生活体验,打开学生话匣子,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交流欲望。

❷ 语文学科常用教学数字资源库有哪些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普及和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远程教育好象清风活水,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材特点、目的要求、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 ,有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发兴趣
上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1、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如:教学二年级《山寨》一课时,课的伊始我播放了配音乐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图片,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2、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来完成教学任务。 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峦耸翠”、“叠翠流金”、“秋高气爽”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我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我,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我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我马上从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将图片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笔者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
二、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弥补课堂上的不足
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或许没有听明白和不清楚,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我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利用农远资源的 空中课堂来来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打开教育网,点击空中课堂,就可以看到你在课上学到的文章和课,再看看就可以解决你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开通家校通,加强了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交流。我让学生和家长在家里利用网络和教师交流,利用邮箱给老师发邮件和留言,把不明白的问题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及时解答疑难。学生利用qq和教师及时交流,把在校没有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农远资源加强了学生、家长和教师、学校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1、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能力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审美因素,运用音乐、动画、制作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描述意趣横生的场景,创设一种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文章是以“言”表情,语言文字是表达情感的载体,只有让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景,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审情于文,有助于他们对语言表层意思的理解,使他们产生顿悟,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课文《丁丁冬冬学识字(一)》时,我向学生演示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即互联网上搜集北京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再配以清悠的音乐对全文进行感情朗读,学生情绪一下子涨了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随着音乐让自己再次漫游于北京名胜古迹内,并划出他们品味的好词妙句。可见,恰当地利用网络信息,使用多媒体手段,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从而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力等。
2、直观呈现、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
网络信息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常常会在某一点上“卡壳”甚至形成错误的概念,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多种感观同时受刺激,克服认知障碍,主动去获取、去体验,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例如:《瀑布》一文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瀑布的特点。课文的语言文字比较难懂,学生交流时虽然能模仿课文对瀑布的特点进行描述,但是理解得不够深刻,只停留在表象,所以在此,借助现代化为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即远景和近景的瀑布飞流下来的时壮观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味一下,他们就很容易理解重点词语,并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大自然壮阔的美及无穷的威力。
四、创设意境,孕育美感
小学语文大多数课文包含了语言美,自然美、色彩美和人格美等类的因素,利用网络,运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语文辅助教学,可将这些美的因素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让他们迅速、准确地把握,从而受到美的陶冶,提高美的感受。
1、走进网络,运用多媒体再现景色的自然美,领略祖国的山河美。
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的优美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民族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如:北京的颐和园、雄姿万千的天门山、庐山,那景色迷人的张家界等等,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因此,在教学中就网络信息利用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引导学生审美情趣,激发爱国热情。
2、声画结合,品析词句,体味语言美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出自名家之手,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等都体现了文章的语言美。
高洪波的《杨树之歌》一文,我把文章的第一小节文字以诗的形式打出来,并配上古筝曲,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总之,在实践与摸索中,我深刻感觉到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网络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时学生掌握了许多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赢得了新的教育方法,是教师的好助手,是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改变了古老而传统的教学形式,取得了惊人的成效。然而,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教无定法。因此,我们要科学地结合该班的实际情况,取舍整合,做到巧秒地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们的全能素质,真正体现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作用与价值。

❸ 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教学所用的资源全部进行数字化。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对于学生学习能容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
文化
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

❹ 教学中有效应用数字资源的模式有哪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到教育资源,什么是教育资源呢?概括起来讲,各学科教材课本、新闻媒体以及耳闻目睹的一些社会现象、自然环境、学生学习的方法、态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个人修养、教学手段等等,我们都可以称为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是普通的、传统的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照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这种资源是信息化时代的教育资源。
两种资源有什么不同呢?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处理技术数字化──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对它进行纠错处理也容易实现。 2、处理方式多媒体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形成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3、信息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4、学习资源系列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对系统进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系列的教学信息。5、使用过程智能化──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6、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教案、电子作业等)加入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有效应用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础设施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但是当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设备和资金却不能很好地将资源有效利用时,就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对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依据我的教学实践,浅谈数字资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如何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媒体组织教学。2011年,我市启动了网络班班通工程,班班通终端设备普及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随之进入到项目学校的各个班级(包括教学点),全市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教育信息化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师都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且能够得心应手地查阅班班通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借助平台上大量的资源信息进行备课和授课,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教学效果日新月异。记得在班班通资源应用教师培训的第一节课上,当培训讲师打开多媒体设备的一刹那,全体教师不约而同发出“哇”的惊喜声;正是这一声“哇”,引导着千百个教师在多媒体数字教学设备的海洋里徜徉。
2、充分利用多种数字资源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我们可以借鉴的数字资源主要来源于中央电教馆网站、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河南省远教工程资源网、郑州市教育信息网、班班通网站。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家校互动社区、远程辅导等。有一次开班会,我问学生:今天的班会怎么开?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看看名校的班会是怎么组织的?我又问:怎么学习他们的经验呢?学生说:看看班班通资源里有没有。于是,我打开了设备,搜索了相关的信息,还真的找到了好多相关的题材。还有一次,我在讲授一篇课文《POPULATION 》,文章有点长,而且数字很多。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我就试着让学生借助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可是效果不理想。我就想,要是能够把这篇文章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再借助一些动画或者图表之类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也就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进而提高记忆效果了。于是,我就在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上搜索关键词“世界人口”,很快找到了相关的知识链接。有了这些数字资源,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教学生活、开阔了师生的视野,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如今的课堂,一改过去填鸭式、教条式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3、充分利用多种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家校互动,优化家校联系平台。众所周知,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传授教育对其成长与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书本知识,学生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社会知识,以满足其生命成长的需要。然而,学生只要走出校门,好多信息老师们是捕捉不到的,在这种背景下,家长学校应势而生。在班班通平台上,我们专设了一个校讯通栏目,在这个栏目下面,还有一个互动社区,方便学校与家长沟通、方便家长与教师沟通。在这个互动社区,教师可以把作业发布到这个平台上,还可以把学生的表现及时通知家长,还可以把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公布在上面,及时接受家长的监督。可以说,有了这个开放平台,对学校管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组织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变革。
1、认识上的变革。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组织教学,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纲要》的具体体现,是教育部“网络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本质所在,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教学模式的变革。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组织教学,能够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数字资源的特点是图、文、声、画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教学效果的变革。运用数字资源组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轻松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教学,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创设、意境的再现方面,都难以使学生入情入境:而数字资源可以使无形的知识变成可感的声音,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使静的东西动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知识。同时,运用数字资源组织教学,可以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字资源进入课堂,能够给学生带来展开丰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得以光芒四射,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效果日新月异。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有效地使用数字资源,能够优化教学环境、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❺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中怎样运用才算恰如其分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平时上课也要多次用到数字资源,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上课一会儿播放音乐,一会儿让学生快餐式的读图,一节课几乎变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课,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后来我发现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我们老师对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解上有一定的误区呢?多媒体应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应该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可我咋觉得总有点作秀的感觉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数字资源才算恰如其分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同事们在一起探讨了以下几个课例,希望能从中寻找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这样的课让学生得到了视觉和听觉的美好享受,可是学生完全失去了探究和思考的主动性,破坏了文学形象朦胧的神韵,破坏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体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想像,去补充、去创造.实际上,通过阅读课文,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一幅美丽的荷叶图,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描述出来呢?
课例二:一位老师在讲《九寨沟》一课.上课了,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导入,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问:要想深入了解九寨沟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说出了读课文、查阅课外书、上网、看影碟等方法.现在同学们最想干什么?看影碟!异口同声.于是老师放影碟.学生看完后,接着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交流课前从书上、网络上查到的文字、图片资料,有风土人情、地形位置,甚至连旅行路线的介绍也进了课堂,还评出了多名信息之星.终于读书了,读到第三节,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给画面配音.学生不是读快了就是读慢了,最后终于图文相符,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教学效果又是如何呢?课后抽查几名学生,他们连课文都读不正确.
新课程标准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课文还是教学的首要凭借.过多的进行非语文活动,挤占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是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的.文本是教学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品读、体味和感受.阅读教学的感受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读,才能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课例三:这是一位下乡支教的老师在一个乡镇小学上的一节课,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文章写的是周总理在傣族村寨参加泼水节活动的事.当讲到周总理穿着傣族的服装,背着象脚鼓走出来,全场欢呼的场面时,老师拿出了一盘录像带,说:这个场面真是美极了,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当时的实际情景,老师带来了一盘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想看!学生们兴奋不已.老师又说:这是一盘独特的录像带,不用眼睛看,只能用心看.你们闭上眼睛,谁用心谁就能看到.学生们都闭上了眼睛,老师充满激情的朗诵着:周总理穿上了傣族的服装,.朗诵把学生带到了美妙的情境中,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朗诵完了,老师问:同学们看到了吗?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周总理来了.同学们欢呼啊!老师激励着大家.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学生们开始欢呼了.老师又说:有两个同学真的看到了,你们看,他们多么激动,挥着双臂欢呼着.全班同学都挥起了双臂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场面热烈极了,师生共同融入到课文当中,教室里许许多多听课的老师也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老师接着说:谁来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立即站起来好几个同学,他们绘声绘色的,像真的目睹了当时的场面似的.
语文新课标之一是: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以肯定的说,学生大脑里构建的图画,并不一样,他们描绘的场面也各不相同,正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样,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泼水节的场面.其实这一点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在思考.在这样一个训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职.正因为没有泼水节场面的图片,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思维的余地.
当然,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形象的声音和画面,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毕竟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多的让学生绕着媒体转,势必挤占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欣赏、想象思考和体验情感的时间,语文自身的美反而被伤害了.随着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的深入发展,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随意运用,有的学校甚至把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和评比中,实行多媒体技术一票否决.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要求运用多媒体,即使在教学的其他环节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仍会被毫不留情的淘汰.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才恰如其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这样认为:教师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模糊为清晰、变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将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多媒体技术这些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过多过滥,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针对多媒体使用过滥的做法,有专家指出,不应当夸大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作用,不能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否来衡量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他们建议,要避免教师投入太多的精力开发一次性课件,应当根据不同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对信息技术进行多样性的、创造性的应用,防止技术配置和应用上的一刀切.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学之中,应当适度、适合,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用的不恰当,反而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在教学方面,城市有城市的特点,农村有农村的优势,不必强求一致.为此,教师在运用数字资源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的媒体选用程序:首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必须有多媒体表现的教学内容.其次,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系统内的各个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益.第三,甄别供选择的媒体类型,包括掌握媒体的教学功能特性、教学效能,选择高效低耗的媒体以及设计媒体呈现的时机、方式、步骤、次数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媒体,其功能特性也不同.同一个媒体,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能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媒体,对同一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❻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中怎样运用才算恰如其分

谷旦镇张村小学 张小青 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平时上课也要多次用到数字资源,在平时听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上课一会儿播放音乐,一会儿让学生快餐式的读图,一节课几乎变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课,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后来我发现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就在想:这是不是我们老师对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解上有一定的误区呢?多媒体应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应该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可我咋觉得总有点作秀的感觉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数字资源才算恰如其分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同事们在一起探讨了以下几个课例,希望能从中寻找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这样的课让学生得到了视觉和听觉的美好享受,可是学生完全失去了探究和思考的主动性,破坏了文学形象朦胧的神韵,破坏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体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想像,去补充、去创造。实际上,通过阅读课文,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一幅美丽的荷叶图,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描述出来呢? 课例二:一位老师在讲《九寨沟》一课。上课了,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导入,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问:要想深入了解九寨沟可以用什么方法?学生说出了读课文、查阅课外书、上网、看影碟等方法。现在同学们最想干什么?看影碟!异口同声。于是老师放影碟。学生看完后,接着用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交流课前从书上、网络上查到的文字、图片资料,有风土人情、地形位置,甚至连旅行路线的介绍也进了课堂,还评出了多名信息之星。终于读书了,读到第三节,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给画面配音。学生不是读快了就是读慢了,最后终于图文相符,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教学效果又是如何呢?课后抽查几名学生,他们连课文都读不正确。 新课程标准强调由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课文还是教学的首要凭借。过多的进行非语文活动,挤占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是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的。文本是教学之本,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品读、体味和感受。阅读教学的感受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读,才能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课例三:这是一位下乡支教的老师在一个乡镇小学上的一节课,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文章写的是周总理在傣族村寨参加泼水节活动的事。当讲到周总理穿着傣族的服装,背着象脚鼓走出来,全场欢呼的场面时,老师拿出了一盘录像带,说:这个场面真是美极了,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当时的实际情景,老师带来了一盘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想看!学生们兴奋不已。老师又说:这是一盘独特的录像带,不用眼睛看,只能用心看。你们闭上眼睛,谁用心谁就能看到。学生们都闭上了眼睛,老师充满激情的朗诵着:周总理穿上了傣族的服装,.朗诵把学生带到了美妙的情境中,他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朗诵完了,老师问:同学们看到了吗?看到了!看到了什么?周总理来了。同学们欢呼啊!老师激励着大家。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学生们开始欢呼了。老师又说:有两个同学真的看到了,你们看,他们多么激动,挥着双臂欢呼着。全班同学都挥起了双臂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场面热烈极了,师生共同融入到课文当中,教室里许许多多听课的老师也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老师接着说:谁来把看到的情景描述一下?立即站起来好几个同学,他们绘声绘色的,像真的目睹了当时的场面似的。 语文新课标之一是: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以肯定的说,学生大脑里构建的图画,并不一样,他们描绘的场面也各不相同,正如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一样,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泼水节的场面。其实这一点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不是在思考。在这样一个训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扬起思维的风帆,插上思维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职。正因为没有泼水节场面的图片,才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思维的余地。 当然,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形象的声音和画面,开拓学生视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毕竟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多的让学生绕着媒体转,势必挤占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欣赏、想象思考和体验情感的时间,语文自身的美反而被伤害了。随着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的深入发展,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过程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偏差,有的随意运用,有的学校甚至把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在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和评比中,实行多媒体技术一票否决。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按照要求运用多媒体,即使在教学的其他环节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仍会被毫不留情的淘汰。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才恰如其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这样认为:教师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模糊为清晰、变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将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多媒体技术这些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过多过滥,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针对多媒体使用过滥的做法,有专家指出,不应当夸大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作用,不能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否来衡量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他们建议,要避免教师投入太多的精力开发一次性课件,应当根据不同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对信息技术进行多样性的、创造性的应用,防止技术配置和应用上的一刀切。信息技术运用与教学之中,应当适度、适合,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用的不恰当,反而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在教学方面,城市有城市的特点,农村有农村的优势,不必强求一致。为此,教师在运用数字资源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的媒体选用程序:首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确定必须有多媒体表现的教学内容。其次,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系统内的各个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选择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教学效益。第三,甄别供选择的媒体类型,包括掌握媒体的教学功能特性、教学效能,选择高效低耗的媒体以及设计媒体呈现的时机、方式、步骤、次数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媒体,其功能特性也不同。同一个媒体,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能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媒体,对同一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❼ 语文 数字资源 教学有哪些方法

我是借阅的,不知道怎么样, 从请您看看有一篇论文,你可以参看一下

题 目:浅析素质教育
作 者:人文学院/石蕾
摘 要:本文就什么是素质、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三方面对素质教育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本文将从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三方面对素质教育做简要的分析。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要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①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②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从根本上说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两种教育观所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完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教育观。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③它们的对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地,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素质教育则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国民素质,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2、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说,是重视高分。这就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即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3、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如语文、外语学科忽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在数理化学科中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动手操作,以致学生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
4、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形式、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
6、教育结果不同。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下,全体学生的潜能达到充分发挥,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21世纪已经到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我们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在实现现代化这一宏伟实践当中,在完成新的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着资金、技术、和物质资源不足的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素质和人才问题。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这正如十五大报告所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所指就是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实现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提高民族素质。正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2、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加快,新领域突破增多;学科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知识信息传播超越时空。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就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一个都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调整、提高、发展自己。在终身教育观、大教育观下,基础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个人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打好基础,养成基本素质,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发展自己。
3、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
我国正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指的是依据法律,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一定年限的教育。义务教育的实施,标志着社会教育观念从少数到全体、从权利到义务、从家庭和个人的事情到社会公务的革命性转变。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反映了义务教育的这一本质要求。
终身教育是我们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概念起初应用于成人教育,后来逐步应用于职业教育,现在则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个性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它首先关心儿童教育,帮助儿童过着他应有的生活。同时它的主要使命是培养未来的成人,使他们准备去从事各种形式的自治和自学。”④这就要求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以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倾向,为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违背了《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原则,影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实施,不利于青少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利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更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应试教育”的倾向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也正是在克服“应试教育”倾向中逐步明确、逐步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素质教育是我们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也是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影响的总对策。
三、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化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我国目前在一定范围 、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败、道德滑坡、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与部分国民的素质不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离开国际大环境孤立地进行,我们将长期面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华民族要振兴、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素质教育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要承认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2、转变学生观。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基础教育应对儿童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自尊、自重、自主、自律。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要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来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二是要研究文化传统问题;三是要吸收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此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素质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某些素质的形成,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往往比课堂教学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

注 释:
①《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3200页
②《面向21世纪中小学素质教育论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
③《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5页
④《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0页到为止全是我看借阅,希望对您有帮助。

❽ 历史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当中,有不少课文都和历史故事相关,从这些历史故事中可以学到一些思想品德方面内的容内容.但是由于历史故事和现代社会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会导致学生在认知上出现偏差.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历史知识进行巧妙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

阅读全文

与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