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苦了老师,害了学生。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全盘否定,而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之要求、与经济发达地区小学语文改革之形势存在突出矛盾之现状的真实反映。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阅读教学硬性灌输。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满堂灌、注入式,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情况在不少班级仍然普遍存在。没有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朗读、感悟、写作训练;课内阅读背诵的机会少,文学教育不突出,语感训练不到位。课文上完了,学生还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甚至整整一节课也听不到教师的范读、看不到教师对重点语句、难读语段的指导性朗读与感悟。许多语文老师上阅读课就是讲内容,讲思想感情,讲语言知识;把好好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讲解得味同嚼蜡;学生围绕老师设置的问题,或举手回答,或小组讨论,或看着“语文课本诠释”之类的辅导性材料回答得十分准确、完美。讲课几乎占用了全部课内时间,课外时间又几乎被大量的训练题挤满。课内学习不仅不能与课外阅读 有机结合,反而硬性切断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学生原本具有的阅读兴趣与好奇,在这种冗长的阅读教学中丧失殆尽。
作文教学脱离实际。教语文难、教作文课大为其难,这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究其原因,是作文的命题往往不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不能直接从课本的范文中得到借鉴。平时的指导既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写作时过细过严的要求又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作文量练习不足,又没有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批改反馈不及时,这些都挫伤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课文中优美的词汇、语句,不能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大自然相联系,也很少在习作中出现。写《妈妈的爱》就一定是“我病了,妈妈冒雨背到医院,妈妈出了许多汗,妈妈晕倒了……”写《我与同桌》,就一定是“先有矛盾,后又重归与好……”同时,学生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学生的文学语言积累匮乏,对生活素材的理解、整理、加工、利用,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习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之难、背诵作文、抄袭作文就不足为怪了。
㈡ 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实际中存在哪些问题,应怎样解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只能从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说。这几年大部分老师都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在课堂上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堂教学,但大多数只是流于形势而已。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当前语文教学,除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关注教材多,关注学生较少以外,主要有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形势化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合作学习”的要旨不能正确理解,只是把它当作了一种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而已。如,把几张课桌并在一起,同学间互相交耳,管他们在说什么就成了“合作学习”。
2、课堂提问不当,难易无度,不能把握合作的时间
在教学中,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问,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不加思索地随意提问,学生张口就能喊出。要不,问题难度太大,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只好胡乱八扯,行不成完整的答案,延误了时间,老师只好打住,转入新的内容。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还真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摸索。
3、课堂中过分的激励与表扬
学生都有显示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小学生。但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中,滥用激励与表扬,不管学生说什么都是一味地表扬,管它正确与否。学生说得好,好在哪里?学生说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他个表扬再说。
4、提问作用缺乏启发性
提问作用要具备启发性,它是指通过提问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否则只能做表面文章。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表面上气氛热闹活跃,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总是会不自觉地提一些琐碎的、肤浅的、甚至是无聊的问题。成了学生在课堂上不加思索的乱说、胡说现象。
我认为,为了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不断开展师资培训,使他们真正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新的课程标准,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使农村教育真正能够向前发展。
㈢ 如何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小学阶来段的重点教学自学科,也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科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加之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质量,也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
㈣ 语文教育的优点与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及发展规划
一、自我分析
本人自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自我感觉功底较浅,平时练笔很少,我更是认识到自己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及个人文化素养的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优势之处:
1、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开阔视野。善于思考,注重反思,能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善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2、积极提升自学能力。空闲时会阅读学校购置和推荐的教育名著、案例和反思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前提,能在课中尝试运用新型教育方法和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3、我能热爱教育事业,工作认真踏实负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尤其是具有一颗童真般的心,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4、 职业心态平和,严于律己,善于和他人合作,能正确的处理与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关系。
5、 平时能阅读一些体育教学方面书刊杂志和网站资料。
不足之处:
1、个人教学风格不明显,需培养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拥有较强的、独立的教学能力。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下,在学科教学中还需抛弃模仿和惰性,发扬自身长处,寻找语文教学中的创新。
2、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不是很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不断积累加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加强。
3对新的教育理念转换较慢,在对全教研组教师在教学教法、教学过程的更新、转换等方面尚需主动组织学习。另外,自己总感觉时间、精力不够,每天都过得很忙碌,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充电。
二.发展目标
1、“多做”、“多想”、“多听”,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将自己改变成一名主动学习者,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亲和力、轻松、快乐、幽默的老师,并逐步将自己打造成吃苦耐劳型的教师,使自己的课堂成为诗意的课堂,是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并能和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要。
2.坚持每周1-2小时的阅读,除教育教学类书籍,增加案例、课例的阅读参考,寻求在理论研究上有建树,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研究的能力,并结合实践有成效。
3、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促进自我展示与自我实践,自我监控与调整能力,同时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构建个性课堂教学模式。
㈤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课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死板的状况,日益走向开放,日益充满活力。但也应当看到,许多语文课堂不再是书声朗朗,课后学生对生字词依然陌生,课文主题一知半解。课堂上,说学逗唱、琴棋书画群英荟萃,就像是文艺汇演的舞台,并不再是师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1、双基倍受冷落。在新课程教学中,因为课标提出了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教材在课前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均将知识性内容作了弱化处理,有些教师便在教学中便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迁移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将“知识与能力”束之高阁。
2、课堂无限开放。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学科的学习,片面追求愉快教学,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从而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游戏、表演,有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实验、操作,有的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叠纸、绘画、唱歌,等等。这些活动使小学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有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多,实际上使小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少、慢、差、费的境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丧失,语文课程根本目标迷失,语文课成了大杂烩。
(二)教师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据新课程理念理解,教师应该是教学中的首席,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践行的机械,导致了一些课堂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看似平等,实质上却流淌着不和谐的音符。教师俨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启发无处不在。由于课堂中问题设计太多太碎,一个套一个,学生马不停蹄跟随;表面看,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在不停地思考,但这种缺乏系统性和弹性的发问,极易将学生引向单向思维的死胡同,长期以往,学生学会的是迎合教师的意图,而缺失自我富有个性的解读。
2、学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课堂流行一些这样的语言:“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你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由于不得精髓,不分场合机械追“新”,加之引导功力不够,不和谐的现象接踵而至:不少学生读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胡乱交流……此时,教师要不要收回成命,实施干预?退一步,学生奉命而动,但因能力所困,选择没有深度,游离于文本重点之外,又该怎么办?课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后依然是“专制”,是“注入式”!
(三)学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体
教师是“主席”是课堂的一个极端,而“学生是上帝”使得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堂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做上帝,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纷纷攘攘,畅所欲言;而教师则只作为点名者、赞赏者,于是,在“把学生失去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的绝妙好辞中,把课堂于“一言堂”一下子变为“大放羊”。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至上。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不上教师广大,生活体验比不上教师丰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师深刻……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对学生来说是“言者无罪”。但不少教师曲解了“个性化”和“独特感受”,对学生非理性的解读,不置可否,不及时纠偏,更有甚者视之为创新!对脱离文本主旨,对游离文本语境天马行空式的“独特体验”置之不理。
2、赏识“泛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为了保护学生自尊心,唤发他们的心理自信,赏识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然而在“赏识”评价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扬不绝于耳,绝对化高帽随便派发,赏识评价一统天下。教师否定了学生间的差异,漠视了学生表现的智慧成分,忽视了学生回答的个性化内涵,不同的答案贴上了相同的评价标签。教师好像既怕得罪了这个神仙又怕得罪了那个菩萨,本应是引导者、组织者、首席的教师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说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师片面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 “金字招牌”,仿佛课堂上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堂了!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结果只能是学习合而不作,各自为战,用个人意见替代小组观念。有的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随性乱说一气。有的小权威一言九鼎,学困生只能依赖盲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
(五)课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课件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但它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近年来,它却因为部分教师的不当适用由配角的身份摇身变成了课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现为:信息超量,学生只能在五彩缤纷的信息包围之中“如痴如醉”;整个课件都是已有的问题和“标准答案”,学生只能在课件的框架内戴着镣铐跳舞;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学生“乐不思课”,冲淡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六)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固然要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代替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一些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方面虽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现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重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中重工具而轻人文。如:着重讲字的笔画、结构和词义,段意等,而忽视其运用。考试中出现了字的笔顺,而且要学生不能写错顺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笔顺本身也有争议。这主要表现在对分数的追求上,只要学生能取得高分,不管这种教法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广的。比如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学生正在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试考条文,学生背是背会了,但却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还给老师了”。
(七)教学方法落后僵化
一是教案为主宰教学: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按照教案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决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学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赶着学生往指定的步骤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学目的也就算达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点在青年教师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奇制胜。这实际上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缺乏生气和乐趣。
二是以统一为标准的一致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习惯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强调以中间状态的学生作为授课的标准,这就导致超过一般水平的学生感到太简单,缺乏挑战性而出现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发展状况低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因跟不上节奏而十分吃力,产生失败和无助感。这种状况的存在,难以实现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目标。而在现在有不少课堂教学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较新鲜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却误以为自己引导得法,就跟着这些“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丧失了“发挥”的机会。这种现象在公开课中比较常见,违背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从而限制了大多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平等交往成为师生关系的主线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学任务主要在课堂完成。在这个师生交往的平台上,学生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微笑和赏识,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评价,更需要教师营造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精神层面深层次的平等。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1、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我们反对过去教师在教学中带强迫性地要求学生接受结论的做法,也反对现在过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而弱化教师主导性的现象。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设计的问题和步骤让学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组织者角色的职责的话,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素养,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把握和可能高于学生的深刻见解而对学生正确导向,开启思维,适时示范,精要点评,高效对话,就是履行了引导者角色的职责。试想,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就任由学生决定一切,一盘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话,那还要教师干什么?学校也许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2、处理好张扬个性与价值引导的关系。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必须清楚,新课标中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否则,我们的教育将在失重与倒错中制造隐患。语文教育的根砥就在于提契生命的韵味,陶熔人文情怀,蕴涵精神意韵……文与心一体,书与人俱化。
3、处理好赏识评价与是非分辨的关系。赏识评价的方向是对的,但教育不能没有批评和惩罚。在课堂中我们要根据思维的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问题,艺术地实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给学生明确的“是非准则”,让他们的思维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因而,在课堂上科学的做法是,弄清学生的思维轨迹,当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时,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肯定,放大“亮点”;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该不厌其烦地进行点击,培植“生成点”;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点”,从而让学生在平等课堂上有个性地发展。
(二)让自主合作成为学习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与时间,而是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教师要倡导的是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师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一是要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是要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三是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让文本解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要做到这些,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
1、解决好人文精神与落实双基的问题。新课程语文教学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视其工具性的一面,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教学目的上看,如果一个学生连字音都要读错,又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再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代价,来换取语文课堂的热热闹闹。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获得这门学科的正确的价值观。
2、解决好拓展创新与解读课文的问题。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文本没有充分研读,那么拓展和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倡导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语言,从而有所感悟,这是拓展和创新的基础。要让学生在充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和积累语言,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也要防止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与拓展,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3、解决好媒体运用与以课为本的问题。课件是课堂“要”件。但这个“要”并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们不能否认课件在课堂的某些环节与知识点上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它,课堂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它。我们始终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点,如果它起不到服务的作用,就是画蛇添足,就是喧宾夺主,我们的运用就是失败的。因此,课件制作者制作前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课为本;制作时,要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这样制作后才没有或少有遗憾,课件才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繁华过尽见真淳。
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新课抄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我只注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没有给予评价,也不及时批评指正,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也呈不平衡状态,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要及时的指导、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㈦ 怎样评价小学语文课堂的不足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他们自觉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否正确,我指名让学生读词语,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听讲效果。因此,充满期待,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行为会变得更加积极,孩子就会一头雾水,精神会变得更加兴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此时,并将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贯穿于整个课堂,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指引着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此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走进课堂。因此,心里充满自信,要大大方方地表扬孩子,如果教师视而不见,请你再来读一读,因此、不予以评价,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回答完问题时,要发自肺腑地表扬孩子,非常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评价。”相反有的学生读错了,改善课程设计。 比如在学习字词时,并没有挫败他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读对了,当他们得到表扬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我也会明确地告诉他,但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我会高兴地告诉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你读得非常正确。”此时,就像是完成一次抢答后,得到了改正的机会,等待评委的评判一样,回馈性的评价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回馈性的评价语犹如一盏明灯,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表扬性的评价语就像是课堂教学中的催化剂一样,更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你xx词读得不准确,读对的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读错的学生虽然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完善教学过程
㈧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比较多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如何解决语文课的枯燥乏味的问题。
㈨ 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
2、课堂容量增加以后,课变得粗、浅、薄。
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还值得深思。
4、整体性阅读与语言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