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也就是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性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语文素养,这个基本的语文素养,能够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基本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本保障。听、说、读、写样样本领都少不了。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应聘工作时较好的通过了笔试,但到了面试的时候却木讷慌张、吞吞吐吐、辞不达意,不能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可能就遭到了淘汰。反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加快提高孩子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速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探究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研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把握和处理教材,设计教程太重要了!居高 才能临下,游刃才能有余。教学设计是对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第一线工作的能力最大的考验了,我们要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提倡积极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科学的教学设计,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能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根据学生的状况,更要根据《语文教学标准》的精神,独树一帜,百花齐放。这里,仅仅是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摸索而已,仅作参考。
1、三维设计,相互渗透,螺旋上升:一般说来,过去的语文教学设计,是平面的,比较单一的,因而显得比较单薄,较片面。语文知识部分,教师们比较容易把握;至于能力,则较为笼统;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就可管可不管了。而新课标采用了三个维度的设计。这样,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2、直奔重点,辐射全文,整体升华: 直奔重点,辐射全文这样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主要是使学生有了读书、思维的自由和空间,便于长文短教,中心突出,避免平推式和繁琐的分析,更避免牵着学生,使之完全没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以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明确主旨,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整体感知出发,再联系上下文读书。培养学生养成读书时善于抓住重点词句的良好习惯,掌握阅读方法。如《匆匆》一文的教学,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质疑问难以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三、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开展自学式教学科学化研究。自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自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阅读过程是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就像别人为你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要靠你去咀嚼、消化、吸收所需要的营养一样,需要自我反省,即自我反馈、内化活动。学会自学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自学方法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一把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举一反三。四.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提高其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毋庸质疑的人文作用。当然,它一定是在语言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实现的,所以,人教版第九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训练重点就一直贯穿于高年段的学习之中。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始终应以文本为先,以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或思想感情为先。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文本作为客观事物、社会、世界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体现了时代精神、现代意识,具有典范性。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内涵,都包含着许多的真、善、美,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材的编者也是精挑细选,斟酌再三才将其选入。反过来说,一旦教材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就会因为其生命力的耗尽而消亡。
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心理品质引进教学
有经验的老师一定都有深深的体会,课上得好固然重要,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预习习惯,良好的听讲习惯,作笔记习惯,良好的书写、检查、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以及兴趣、动机、情绪、意志、自信心、独立性,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坚强勇敢等等非智力因素,在一个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中占有相当的一席之地,成为学生有效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不仅学生是这样,即使是老师,我认为也同样不可缺少对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较好的素质和表现力能上好一节公开课,也能自觉地,默默地,不厌其烦,吃苦耐劳地批改每一个作业本,进行每一次作业讲评,辅导每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的教学要有效性,绝对少不了学生和老师都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这是我体会很深的一点。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教学质量较高,一个好的作法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把课讲精讲到点子上;一个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严格要求,自己也精心批阅作业。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Ⅱ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要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然后达到算(估)得准确、迅速的目的。
(1)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草稿纸就演算了几麻袋。通过这样生动典型的事例可以唤起小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2、培养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1)持之以恒、打好基础。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查。
(2)知难而进、不怕困难。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3)一丝不苟、全面考虑。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一丝不苟的品质。通过对作业书写的要求,使学生养成态度认真、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建立病题卡的习惯。对做错的计算题,让学生建立病题卡片,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病号、症状、诊断、治疗四个程序填卡登记。
(3)口算和估算的习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算,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通过口算训练、口算比赛等途径提高口算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估算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Ⅲ 非智力因素往往更能决定学生的成就大小吗
今天的课堂教学已逐渐在向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转轨,几年的教学中我悟出这样一个不变的道理: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素质,让他们真正地学有所长,活泼主动地发展,改革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充满青春的活力,积极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认知领域就是智力活动因素,情感领域就是非智力活动因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而且要重视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意识、兴趣、动机)。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四化需要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资料表明: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因素有着促进和调节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学习积极因素的重要源泉。据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颇有成就者与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并不仅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取决于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及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孰优孰劣。许多心理学家也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成长的关键。“发明王”爱迪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成就,其非智力因素起着很大作用。同样,要把语文课学得明白,除了与其智力因素有关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难发现,对于同样内容、同样方法,在同样外部环境中的教学,即使有着同样的知识基础,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太明显,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亦不尽一样,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可变性不大,而非智力因素则可以改变。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活动起着消极或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保护、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成才。因此,最大限度地调节非智力因素,刻意去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正是为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这里就语文教学中如何采用情绪激励教学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情绪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和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精心设计教学程度,精讲多练,用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情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人学习。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场合和机会,让他们在课上多读、多说、多表演、多思考,加大锻炼实践的机会。在学生做题、回答问题以及阅读的同时,要多鼓励、少挑剔,多表扬,少责备。当学生上课发言时,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一味挑剔、找毛病,这样势必要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尊心。所以教师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运用积极鼓励不泼冷水,具体称赞不讲套话,委婉批评不责备的方法进行情感激励。
二、树立学习自信心,增强毅力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可见自信是相当重要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法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使每个人都看到自己的长处。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设计问题,做练习,使他们都能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完成任务。从而树立了信心,笃信能学好,坚信能掌握,确信能成功;毅力则是动力功能较强的非智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人才层次的高低往往是毅力强弱的序列。一个有毅力的学生,会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持之以恒,能排除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和干扰,顽强地学习到底。可见,增强自信心和顽强的毅力在学习中是尤为关键的。
培养和开发非智力因素,除了激发兴趣、情绪,增强信心与毅力外,还可发展个性、强化意志,端正动机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等,这里就不加赘述了。
由上述可知,非智力因素能促进和调节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的提高同样会对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起促进作用。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态,采取高度负责的态度,关心爱护他们,积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善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索,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学观,这样,学生就有希望由热望变成进取,由进取变为成功。
Ⅳ 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注重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 4 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精心导入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教学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做了铺垫.一位老师在执教《“红领巾”真好》时,是这样导入的:清晨,天蒙蒙亮,小花、小草睁开了睡眼,小动物们都从睡梦中慢慢地苏醒过来,树林里又开始热闹起来.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听到了什么?(伴随着的是一阵动听的鸟叫声),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了有许多快活的小鸟的图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整个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
从有效的导入新课,我认识到成功的教学导入要实现两点:其一是激发兴趣;其二是启迪思维.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新课伊始,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导入,再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听觉上的冲击,使学生得到情感上共鸣,心灵上的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用一种良好的状态去学习新的内容,克服学习的厌倦心理,被动心理.据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很难保留在记忆里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开了好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提高.三、以读助写,注意读写结合
我们在开设“大阅读”课的同时,学校组织编印了《春蕾》、《新芽》等有关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材料发给学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手抄报,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方法科学化、读书笔记规范化,并力争让学生的读书笔记上档次、上水平,不但具有利用价值,还具有珍藏价值.为了促进学生多读多写,我们学校定期开展读书笔记、手抄报和古诗文诵读竞赛.就拿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吧,一学期下来,每人摘录的格言警句、诗词名句近一百多句,并基本上能做到口头背诵,对于小学阶段已学过的古诗也都能熟记.手抄报出得图文并茂,读书笔记做得美观实用……
四、加强阅读实践是保证
如果把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则前者是领悟方法的阶段,后者是应用方法的阶段,也即实践的阶段.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离不开阅读实践.教师对实践活动应有全面的认识,要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为学生创造阅读实践机会.比如利用新旧知识之间总是有联系的特点,合理地组织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预习课文,可以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识字、理解词句、分段、归纳段意).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阅读实践,课堂上教师注意多进行阅读点拨、引导,也可以起到直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作用.而课后阅读则犹如实战,是检验和巩固学生阅读所学的好时机.一篇篇的课外读物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解答.如理解难理解的字词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其阅读能力能否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引导科学,学生必将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会真正得到提高.
Ⅳ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而忽专视非智力因素对学属习的影响。殊不知非智力因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急需探讨的重要问题,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此进行分析。
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专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属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Ⅶ 小学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小学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尤为关注,往往忽略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想要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学习,就必须要学会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培养孩子自信心
1. 鼓励学习,增强自信
面对陌生的世界,每个正常的儿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发后的一切事物都会作出反应,要试验,要探索。成人要接受儿童的好奇心,向他们打开学习的绿灯。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却不是这样,例如:小明拆卸新买来的玩具汽车,就会听到不要动;在花园里,他伸手去捉一个从未见过的虫子,又听到“不要动!这虫子太脏”。屡次受挫,他感到探索不大安全,久而久之,好奇心处处爱到掏,学习热情丧失殆尽。所以,我们的家长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因小失大。
父母和教师要鼓励孩子学习,真诚地赞扬他们所取得的微波的成绩,使他们切实认识到,我能学好!从而增强自信心。自信自强的孩子的信箱是我行,我能干,我有事可干!从而开足马力向前冲。小宁歪歪扭扭地写出了自己的名字,父母把它端端正正地摆在写字台前,她很高兴,今后会写得更好。小方学会了算术,爸爸要他为单元里的住房算电费,他兴奋异常,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
2. 发挥特长,促进自信
孩子们的智力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父母要了解孩子,激发他的优势。小田学习成绩不拔尖,但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朗育起课文来神情并茂,老师和家长充分发挥他的特长,让他担任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他不仅发挥了特长,成绩也提高了很多,从而促进了自信心。
3. 多让发言,培养自信
要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贫乏的语言环境妨碍学业的进步。要尊重儿童的意见和感情,创设安全的气氛,让孩子畅所欲言,要鼓励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不错误地认为不声不响埋头学习就是好孩子。
4. 指导实践,提高自信
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解决总是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学科学习还是非学科学习,要指导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总是,常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高。
高度的自信和自由奔放的创造性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表明,只有具有自由创造才能的儿童,充满自信,沉着镇静,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够聚精会神,专注于个人的学业,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第二节、培养孩子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形成完善品格的重要条件,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孩子们到学校去学习,动机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希望像哥哥、姐姐那样载上红领巾,有的想跟同学在一块儿玩,有的是由于父母的启发和要求......动机虽然多种多样,但共同的特点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更谈不上深刻。
一般说来,低年级儿童学习动机是直接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他们主要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本身:手里的小棍,书里的画面等等,对学习的结果如何,常常不大关心。小学中高年级儿童会逐渐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明确学习的责任,义务感会大大增强,从要我学逐渐过渡到我要学。
1. 因势利导,激发学习动机
家长们可利用一切教育的契机,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孩子喜欢小动物,就带他们到动物园去观察,给他们看一些介绍动物的画片、图书,教育他们多读书,以后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动物学专家。孩子喜欢漂亮的房子,可以因势利导,要他们学好数学、美术等,将来成为建筑师。总之,可以利用一切具体的人和事物及时教育孩子主动地、认真地学习,逐步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
2.及时反馈,端正学习动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学习的内容和结果越来越注意。在学校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低年级的课堂提问中,孩子们乐于举手回答教师的提问,对回答的内容和结果不够注意,甚至站起来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从中年级起,孩子对老师的提问变得慎重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回答的好坏反映了学习的成果,涉及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到了高年级,家长要注意及时向孩子反馈他们学习的成果,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与程度,正确地评估他们的成绩,以鼓励为主,不断提出新要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三节、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孩子对知识的一种积极认知的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给予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随地都在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做家长的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 珍视孩子好奇心
对孩子的好奇心、兴趣和才能,一不推,二不捧。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许多问题缺乏耐心,往往采取回避或粗暴的态度,“去,去!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就你问题多!”这些粗暴的做法就是推,它把孩子的求知欲望摧毁了。对子女的好奇心和兴趣、才能要热情鼓励,给予支持,但不能捧,尤其不能把孩子的才能当作家庭的小摆设,在大庭广众、亲戚朋友中炫耀、吹捧,那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以致误了孩子终身。
2. 明确学习目的
目的和兴趣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孩子对某一事物认识的目的越明确、具体,对该事物的兴趣就越大。仅仅由某事物或现象的生动性或趣味性引起的儿童兴趣是肤浅的,而由明确的学习目的支持的学习兴趣,才是深刻的、稳定的和持久的。在小学生的课程范围内,有些知识是相当枯燥的,比如数学中的某些知识,它们很难以其本身的生动性引起儿童的兴趣,但是,如果家长能向孩子说明这些知识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作用,并启发或带着孩子去亲身体验,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孩子可能会乐于学习这些知识。
3. 帮助积累知识
假如说一个孩子对某方面的知识发生兴趣,那就是说,他必然是已经接触了这方面知识,并且有所体验,感觉到它的有趣。如果一个孩子在这方面的知识是零,那么,他说对它有兴趣,则只不过是一句空话。是没有没基的,不可靠的。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发展,例如,阅读兴趣,需要以识字为基础,识字越多,可读的书的类别越多,范围就越大;学习历史,知道的历史事件越多,历史开象越多,对历史的兴趣可能越浓,参观历史博物馆将能帮助孩子积累这方面的知识。
4. 督促完成学习任务
兴趣是需要的表现形式,没有需要产生就根本不会有兴趣发生。给孩子提出需要守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到有必要去观察、思考,并寻求结果,则兴趣会伴随着发生。例如,让孩子惧十种树叶,做植物标本,但自己家的庭院里或宿舍楼旁边却只有五种树,孩子便只好到山上或公园里树叶,凑够十种,这个问题便能调动孩子对公园里或山上的各种植物的叶发生兴趣,树叶标本做好了,再要求孩子说明它们分属于哪些树,这些树有什么牲和生长规律,这样孩子便要进一步观察,并翻阅图书,惧这方面的知识,这可能促成孩子对某些植物方面的阅读兴趣。
5. 恰当运用竞赛方法
竞赛能激起孩子争上游的欲望。这种欲望会无形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孩子一人埋头做题,他可能做一会儿就烦了,但如果适当穿插一些心算竞赛,则可能激起和保持孩子算题的热情和兴趣。父母和孩子,三人参加,第三次父母中有一个出题并兼裁判,一人同孩子比赛,十题一组,采用抢答方式,最后计分,看谁优胜。一组题算一盘,可比三盘,三盘两胜,也可比五盘,五盘三胜。又例如,语文作业中的由字组诩训练,也可以由父母同孩子比赛,每出一个字,看谁组词多,而且不限于两个字组的词,也可以是三个字,四个字,甚至五个字组成的词。例如一字,可以组成一旦、一行、一贯、一味、一律、一般、一瞬、一系列、一言堂、一马当先等。
6. 营造孩子兴趣的环境
要使孩子学得有兴趣,学习的内容必须贴近孩子的生活,方法也适当变化。同样是要孩子写一篇作文,甲家长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今天是星期天,你必须写一篇作文。”孩子冥思苦想,无话可说,兴趣全无。而乙家长先带孩子到公园去游玩,让孩子说游玩的过程,适当地予以指点,再让孩子记下来,孩子兴趣盎然,文章便会写得有声有色。再如让孩子算一个月的生活费,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等等。
第四节、培养孩子学习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情感既是学习的重要目标,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以理激发情感
情感以认识为基础,只有哓之以理,才能动之以情。要培养孩子对某种事物的情感,首先要让他们狼心狗肺有关的知识,懂得有关的道理,知识越丰富,道理越深刻,感情就会越深厚。如,教孩子动物和植物的知识,告诉他们如果不保护动物和植物,生态就会遭到破坏,我们人类也要受到洪水、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的侵害,激发他们的情感后,孩子就会觉得更认真、更自觉。
2.以情激发情感
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要想使孩子感动,首先家长要感动。高尔基年轻时在一艘轮船上为厨师长念书,读到动人处,读者与听者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很认真、很投入地和孩子讨论学习问题,倾听他们的意见,将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3. 以行激发情感
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和推动情感的动力。孩子们学会了一些字词,家长请他们读报;学会了加、减、乘、除,家长就请他们为家庭生活做一些小小的计逄,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情。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巴金写的《春蚕》,说的是母亲养蚕的过程,赞扬了母亲勤劳、善良的品质。结合课文内容,家长可安排孩子做一些家务劳动,让他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懂得每一位母亲的辛劳。美术、自然等学科更有许多孩子们可以实践的内容。
第五节、 培养孩子学习毅力
毅力是指在明确学习目的情况下,克服和排除学习中的内外困难和干扰,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学习任务的品质。当儿童具有了这种品质以后,他们就不会因一时的困难而气馁,也不会因内外干扰而分心。人的认识活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人的意志总是与克服各种困难相联系,并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表现出来。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学为重要。”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毅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育孩子从小立志
教育孩子从小立志,“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源于崇高的理想”。家长可用古今中外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志向与坚韧不拔,终至成功的事迹去教育孩子,如,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一辈献身于桥梁事业,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南京秦淮河上有一座文德桥,有年端午节游人为争看龙舟竞赛被挤塌了,许多人掉到了桥下,有些孩子淹死了。事后,家人就带茅以升观看倒塌的文德桥,茅以升小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造坚固耐用的大桥,也由此语重心长了茅以升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崇高理想。
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新元素,花了二十多年时间,做了一千多次试验,仅实验废物就上千吨,最后终于炼出了镭;再如,焦耳没有上过学,他的知识全靠自学获得,为了证明热是能的一种形式,使用种种方法,做了四百多种试验,历经了无数次的失败,最后终于获得了热功的大量的数值;数学家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沾满鲜血的利剑面前,临死还高喊:“不要动我的几何图!”要让孩子懂得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同时还要使孩子意识到个人的学习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为了贴近学生的实际,还可以用同龄人的榜样来教育孩子,如某某学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可学习。
2. 鼓励孩子不断克服困难
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是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通过不断克服困难发展起来的,困难是培养孩子毅力的磨刀石。孩子学习上的毅力,也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形成的。有家长说:我要求孩子一年级总分在班级进入前十名,二年级进入前八名,六年级时要进入全年级前十名,设立这样的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个过程就培养了孩子的毅力。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其总是有两个方面,一是这些目标是否切合孩子的实际,是否属于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果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遇到的全是失败,毅力从何而来?二是部分的前几名,排第几位,受各种因素制约,本身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目标。正确的做法是,从具体问题入手,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断地给予他意志与情感的鼓励,“我知道,这道题你一定能够须知出来”,“不要怕,只要理解努力,深入思考,才答对了这道题,祝贺你”,让孩子从亲身的意志行为中尝到快乐。家长还可根据孩子特点,有意地设置一些困难,即让他跳一跳摘果子,激发他尽力跳起,从而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
3. 引导孩子体验成功感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与他们是否浓度到战胜困难的成功感关系密切。孩子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徨往复中,才能形成毅力。家长要以其自身的经验,启发孩子多种思考,教会一些行之有效的技能技巧,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必要时,降低学习的难度和要求,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要知道,培养孩子的毅力,不只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有的孩子学习有障碍,家长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使其获得成功,再逐步提高,也能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毅力。
以上就是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教育孩子主要在于引导,希望孩子们都能茁壮成长,天天向上,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Ⅷ 小学语文教学的非智力因素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民盟晋江安海支部 陈榕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控制因素。智力因素指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非智力因素指动机、意志、情感和性格。控制因素指教师的讲授和指导等。其中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指出:对一个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非智力因素)占80%。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活动中起启动、定向、强化、调节、补偿等作用。可见,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力提倡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非智力因素,说到底,乃是对人的“资源”的开发。对“资源’’开发的程度如何,怎样开发,将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或在良好心理品质的弘扬中升华素质,碍的压抑中漠视素质,排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或在畸形心理障降低效率。语文科是一门情感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容易引起学生酌兴趣,但语文科学习的课时多,花的时间长,见效慢,往往容易伎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教学技巧,适时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教学及时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语文教学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保证。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人的求知活动需要兴趣。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形式产生了兴趣,其时,学习就会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下进行,就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学习起来就会全神贯注,不知疲倦,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反之,假如失去了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学习时就会采取消极被动的方法,这样,自然就难以掌握知识了。鉴于这种认识和体会,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都注意讲究教学艺术,不断点燃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之火,让学生在趣味中,在审美中产生一种想要学的欲望和能学好的信念。每教学新课之前,本人都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导语到作业,都讲究趣味性和艺术性,力求从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精神准备,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拿教学《群鸟学艺》这一课来说吧,一开始,我就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问: “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爱听!”“好,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听老师讲故事。”说完,我边在黑板上画画,边用娓娓动听的语言描述着: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居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愉快的生活着。凤凰姑娘是它们中间的佼佼者,她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心灵手巧。她搭的窝漂亮结实又暖和,许多小鸟儿都慕名而来,想向她学本领……”刀事讲到这里,我让学生睁开眼睛。这时,学生看到黑板上出现了一幅妙趣横生的图画,有郁郁葱葱的树木,碧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儿,各种各样的鸟儿……都忍不住欢呼起来,兴致勃起。我又抓住学生:“欲知后事如何”的求知心理,相机提出问题:都有那些鸟儿来学艺,学得怎样?谁学得最好?为什么它学得最好?请大家带着问题读课文。再造的情境,深入探究的心理,诱使学生的读书欲望油然而生。课中,我尽量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促其乐学。如让学生动手拼图,把各种鸟和鸟窝的图片相对应的拼贴在一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带着头饰扮演小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强化理解和记忆。课即终也不马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演简单的课本剧,学生做得兴致盎然,从表演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这样结束一节课,让学生产生一种“回味”,一种“思念”,为课后的复习反馈做好铺垫。即使是布置作业,我也力求布置趣味性、创造性较强的作业。因为单调乏味的家庭作业容易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惧学和厌学的情绪。精心设计作业,将学生从单一的“写”中解放出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还可以使“减负”落到实处,可谓一石二鸟。
二、培养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语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学好它,单靠兴趣是难以长期坚持的,只有形成一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让学生从内心觉得自己需要、愿意接受并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才能持之以恒。用发展的眼光看,就是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社会需要才能够发展为个体的需要,并推动和鼓励学生去实现为之奋斗的目标。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褒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揭示人物心灵美的课文。文中那些鲜明的道德形象和动人的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视战士如亲人、忘我工作的自求恩大夫, 《雷锋日记》中“对待工作象夏天般火热”的雷锋: 《爱迪生》中克服种种困难、追求科学真理的爱迪生,这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对科学、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都足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和启迪,视为楷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使之成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体系,并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情感。如教《我的弟弟》,这篇课文的情感因素十分强烈,教学中,假如能够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弟弟“小萝卜头”在监狱那种十分恶劣的环境里和极差的条件下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又用比较的方法来感受自己今天的学习生活的优越,对增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学习的意志一定能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经过这样长期的熏陶,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学习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少年儿童作为21世纪的主人,要迎接更多的挑战。有无坚定的自信心,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开发自身潜力,精心设计自己的形象,让自信伴着自己成长,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人。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适当的赞许、善意的鼓励,都是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教师_句热情的话,一个亲昵的动作都足以让学生回味上几十次,上课提问多说几旬“回答得不错”,参加竞赛之前多说几句“你能行”,学生作业本上多写几句“写得不错,相信你会写得更好”诸如此类的话,肯定能在学生心灵之处激起自信的火花。我班同学陈少强,上课时总是心神不定,作业质量差,成绩低下,他也自认是朽木不可雕,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对他,我真是伤透了脑筋,不管怎么劝说,他总是那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后来,我发现他的美术基础很好,每当布置根据课文内容绘画的作业,他总是表现得特别兴奋。第二天的作业他总完成得最好,图画得很认真,栩栩如生,作业展示时,总赢来同学们的啧啧称赞。我就不失时机地给以表扬和鼓励,帮他找回自尊,找回自信,并因势利导地引导他把自己的才能渗透到学习活动中。课堂上稍有机会,就让他上台表现,画简笔画。一次又一次地成功,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坚定了他的自信心,上课积极主动了,作业质量随之提高了,与同学的差距慢慢缩短了。又如学生高招弟,三年级从乡下转入。她性格腼腆,问她话时结结巴巴,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课堂上从不见她提出问题或主动要求回答问题,也不参与小组讨论。于是,我经常出现在她的课桌边,有时暗示她一两个问题的答案,有时暗示她上课可以提什么问题,然后,在课堂上为她创造发言的机会。有时她一紧张,-语不达意,惹得同学窃笑,我会意味深长地提醒大家:“把爱心献给别人。”又对她说:“把信心留给自己。”用自己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鼓励她把话说完,当她毫不容易回答完问题后,我会走过去,拍拍她的肩,摸摸她的头说: “很不错嘛,象这样努力下去,你会成为一个提问专家的。”“你今天表现得很棒,希望每天都有这么出色。”我还要求学生多与她接触,谈心、讨论,让她在感受成功,感受老师、同学对她的关心的同时,不断积累自信,从敢说到能说、会说。现在的高招弟已今非昔比了,能说会道,成了令“难缠的小家伙”了,哪一节课没有听到她的声音,那情况肯定有些异样了。以上案例,可见自信心的“威力”有多大呀!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多关心少年儿童,利用学科优势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起自信心,靠自信心战胜困难,.靠自信心成才,靠自信心去创造美好未来。
总之,要取得学生发展的最佳效果,就应该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机地统一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两者不可偏废。只要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品质的整体力量,才能达到开发智力,提高人才素质的目的。
Ⅸ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落实教学目标的方法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客观合理
有效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宗旨,是“灵魂”。要想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就要在总的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的具体情况,制订好客观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确保在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机动实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最佳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全面的发展。
二、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途径――言语实践
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都是围绕主旨的一个有机整体,有明确的思路、清晰的线索,不是简单的字、词、句、段堆砌,而是有机组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各自独立,也不能剥离出来孤立理解,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分析理解。汉语与英语最大的区别就是非常注重言外之意,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截然不同。言语实践是一种感悟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细细品味语言形式中的丰富内涵。
三、做好语文教学目标评价
素质教育理论下,首先,必须摒弃唯分数至上的思想,要用新的评价工具、新的评价机制,多方位、多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其次,要积极提倡形成性评价,不唯结果,要注重过程,让评价激发师生的活力,成为促进教与学的动力。不搞一刀切,要在过程中多次评价学生,让多次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第三,要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使评价个性化,评价中注重个体的参与,从而促进“自我”的内省与反思。
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一、教师要有亲和力,让学生争做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师要放开学生,让学生勇于实践
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放开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撒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样就会使得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虽然,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课堂上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做出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学生通过实践,借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物质世界,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
三、教师要运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激活课堂
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重点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顽强的学习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使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还可以运用竞争方法,因为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争取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的进步。教师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班级要形成关心理解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班集体彼此尊重、共享快乐,从而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从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