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现象的过程。这里的实际现象既包涵具体的自然现象比如自由落体现象,也包涵抽象的现象比如顾客对某种商品所取的价值倾向。这里的描述不但包括外在形态,内在机制的描述,也包括预测,试验和解释实际现象等内容。
我们也可以这样直观地理解这个概念:数学建模是一个让纯粹数学家(指只懂数学不懂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的数学家)变成物理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甚至心理学家等等的过程。
数学模型一般是实际事物的一种数学简化。它常常是以某种意义上接近实际事物的抽象形式存在的,但它和真实的事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描述一个实际现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录音,录像,比喻,传言等等。为了使描述更具科学性,逻辑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性,人们采用一种普遍认为比较严格的语言来描述各种现象,这种语言就是数学。使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事物就称为数学模型。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但这些实验往往用抽象出来了的数学模型作为实际物体的代替而进行相应的实验,实验本身也是实际操作的一种理论替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各种问题的要求越来越精确,使得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学科学的地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或经济和科技的后备走到了前沿。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理伦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数学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要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和研究实际对象的固有特征和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广博的知识面。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械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培养高质量、高层次科技人才,数学建模已经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进行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和参加开放性的数学建模竞赛,将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培养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的个重要方面,现在许多院校正在将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法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的新思路,与我国高校的其它数学类课程相比,数学建模具有难度大、涉及面广、形式灵活,对教师和学生要求高等特点,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为了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经常性地想到用数学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尽量利用计算机软件及当代高新科技成果的意识,能将数学、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 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和气氛,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数举素质,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接受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赛前培训的同学大都需要学习诸如数理统计、最优化、图论、微分方程、计算方法、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数学软件包的使用等等“短课程”(或讲座),用的学时不多,多数是启发性的讲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主要是靠同学们自己去学,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潜能。
②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范文--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
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2.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学习几何、三角的测量问题,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现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思维过程、教学中对学生展示建模的如下过程:
现实原型问题
数学模型
数学抽象
简化原则
演算推理
现实原型问题的解
数学模型的解
反映性原则
返回解释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要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其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且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是据题意更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利息(复利)的数列模型、利润计算的方程模型决策问题的函数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
3.结合各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展数学建模形式的多样性式与活泼性。
高中新大纲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可设计类似利润调查、洽谈、采购、销售等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性问题。
例1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资料,确定该国人口增长规律,预测该国2000年的人口数。
时间(年份)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人中数(百万)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
分析:这是一个确定人口增长模型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应作如下假设:(1)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稳定;(2)该国的人口增长数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数量化是连续的。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认为人口数量是时间函数。建模思路是根据给出的数据资料绘出散点图,然后寻找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它们尽可能与这些散点吻合,该直线或曲线就被认为近似地描述了该国人口增长规律,从而进一步作出预测。
通过上题的研究,既复习巩固了函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数”意识和观察实践能力,如记住一些常用及常见的数据,如:人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习活动,活动一结束,就回课堂把实际问题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推铅球的角度与距离关系;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矩形圈,怎样围使围成的面积最大等,用砖块搭成多米诺牌骨等。
四、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由于数学模型这一思想方法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小学解算术运用题中学建立函数表达式及解析几何里的轨迹方程等都孕育着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我认为这就要求培养学生以下几点能力,才能更好的完善数学建模思想:
(1)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2)洞察能力,即关于抓住系统要点的能力;
(3)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4)“翻译”能力,即把经过一生抽象、简化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文符号表达出来,形成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对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推演或计算得到注结果能自然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5)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通过实际加以检验的能力。
只有各方面能力加强了,才能对一些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化繁为简,如下例就要用到各种能力,才能顺利解出。
例2:解方程组
x+y+z=1 (1)
x2+y2+z2=1/3 (2)
x3+y3+z3=1/9 (3)
分析:本题若用常规解法求相当繁难,仔细观察题设条件,挖掘隐含信息,联想各种知识,即可构造各种等价数学模型解之。
方程模型:方程(1)表示三根之和由(1)(2)不难得到两两之积的和(XY+YZ+ZX)=1/3,再由(3)又可将三根之积(XYZ=1/27),由韦达定理,可构造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模型。(4)x,y,z 恰好是其三个根
t3-t2+1/3t-1/27=0 (4)
函数模型:
由(1)(2)知若以xz(x+y+z)为一次项系数,(x2+y2+z2)为常数项,则以3=(12+12+12)为二次项系数的二次函f(x)=(12+12+12)t2-2(x+y+z)t+(x2+y2+z2)=(t-x)2+(t-y)2+(t-z)2为完全平方函数3(t-1/3)2,从而有t-x=t-y=t-z,而x=y=z再由(1)得x=y=z=1/3,也适合(3)
平面解析模型
方程(1)(2)有实数解的充要条件是直线x+y=1-z与圆x2+y2=1/3-z2有公共点后者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圆心(O、O)到直线x+y的距离不大于半径。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自学出现的实际的问题,根据当地及学生的实际,使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就能增强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数字化,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身边的数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强调数学应用及培养应用数学意识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意义十分巨大。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被提到了新的高度,通过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结合数学应用题的特点,把怎样利用数学建模解好数学应用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得到同仁的帮助和指正。
一、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的源于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与模向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有联系的应用题;与现代科技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保护、实事政治等有关的应用题等。
第二、数学应用题的求解需要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使所求问题数学化,即将问题转化成数学形式来表示后再求解。
第三、数学应用题涉及的知识点多。是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知识点一般在三个以上,如果某一知识点掌握的不过关,很难将问题正确解答。
第四、数学应用题的命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类别。往往是一种新颖的实际背景,难于进行题型模式训练,用“题海战术”无法解决变化多端的实际问题。必须依靠真实的能力来解题,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更具真实、有效性。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二、数学应用题如何建模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直接建模。
根据题设条件,套用现成的数学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注解图为:
将题材设条件翻译
成数学表示形式
应用题 审题 题设条件代入数学模型 求解
选定可直接运用的
数学模型
第二层次:直接建模。可利用现成的数学模型,但必须概括这个数学模型,对应用题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解题所需要的具体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中所需数学量需进一步求出,然后才能使用现有数学模型。
第三层次:多重建模。对复杂的关系进行提炼加工,忽略次要因素,建立若干个数学模型方能解决问题。
第四层次:假设建模。要进行分析、加工和作出假设,然后才能建立数学模型。如研究十字路口车流量问题,假设车流平稳,没有突发事件等才能建模。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③ 刚考进一所中学做老师,教初一语文,但自己没什么经验,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怎样教好初一语文呢?
一、认真调查。
调查是研究的第一步,我们要教好初一语文,自然应先研究初一学生。调查研究什么呢?是不是问问孩子们是否对语文课感兴趣?心中的语文课是怎样的?是不是希望现在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教学?自然,这些问题都得问,而且问了之后也对我们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帮助,但是,问倒是问了,能不能达到孩子们的要求那得看你的真本事了,我很担心虽然你看到了学生们的期待,但是或许这个艰巨的任务让你有些望而生畏,这个调查的价值是不是就显得有些飘渺呢。
所以,希望中的语文课当然可以调查,但是孩子们学习了六年的小学语文,他们过去中的语文课应该是感触最深的,自然调查可以针对孩子们过去的语文课设计,比如:你最喜欢的小学语文老师是谁?他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你喜欢小学老师的哪些上课方式?诸如此类的问题答案是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的,是生活的真实,是你努力之后能够达到的目标,如果你能博采孩子们小学语文老师的众长,定能让孩子们顺利完成从小学语文走向中学语文的过渡。 如果你不先调查调查,你的初一语文教学从何下手呢?你的这些方法虽然在过去屡试不爽,但是适不适合现在的这届初一学生呢?请记住,每一届的孩子由于不同的环境和不同老师的影响,他们对语文认识是千差万别的,没有调查就没有方法。 先说一说语文教研的方法分类。
这实际上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地方。关于教学研究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切分出不同的研究方法的名称来。如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质性研究、历史研究、系统研究、逻辑研究,但是,仔细一想,上面的说法似乎都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从外延上划分开来。如果再从研究过程的思维方法命名,则更加难以划分清楚,如归纳的方法、演绎的方法、分类的方法、归谬的方法、批判的方法、引用的方法、建模的方法等。
以上的方法分类能够给人来带理性的快乐,但是难以解决我们一般教师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的实际需要。笔者从大家熟悉的实用的角度,拟按照比较传统的叫法,介绍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辩析法、实验法等几种。
调查法就是了解事情真相的研究方法。为了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我们常常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实际上也在不断进行调查研究,以调整我们的教学教育策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语文作业的布置量以及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及阅读书籍的种类等,也常常在我们的关注之中,对这些问题的具体了解,实际上就是在做调查。当我们将这样的调查进一步具体化数据化之后,我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就具体客观和深入了。
要做到调查结果的具体客观,就必须注意调查的基本方式。
首先是不带有主观预设,不要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想法和自己个人的感觉,要尽可能的站在中立和客观的立场来进行调查。
其次是设计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一般分为三部分,即导语主体和结语。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说出调查的方式以及希望被调查者给出的配合,结语部分则是表示感谢之类的话。
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的设计,要注意不暴露自己的意图,不存在任何可能引起误导的提示,不涉及被调查者的隐私,不提出一时间难以回答的问题,当然,也不要设计出自己难以统计的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不要在问卷调查中说我们这次的问卷是为了了解大家对语文学习是否喜欢的问题,被调查者一看就知道你的调查意图是关于语文学习的态度的;或者说提出我们应该喜欢自己的祖国语文的信息,自然被调查者就知道不喜欢是不对的,这就是典型的在误导大家;也不要提出你家里每月收入多少气质灰色收入多少之类的问题,这就涉及了别人的隐私了;也不要提出你是如何学习好语文的这一类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也尽量减少诸如将你喜欢的学科进行排序,而现在学校里的学科数量很多,高中的文化课九门,艺体课3们,实用技术校本课程也不计其数,排序的对象超过了10个,统计的工作量就会大得惊人,可以多达3628800种结果,这还不包括如果每一次排列的对象不是10各二十或九个或八个或七个等情况。
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要尽量集中,不要什么问题都想在一次调查中都得到解决。最好是吐出一个主问题,围绕这一个主问题来展开,拟出准备性铺垫性的问题,在主问题之后在设计出验证性的问题。
譬如我们要调查学生考场作文时是否打草稿,准备性的问题就可以是你在考场上的时间常常是如何分配,这就包括了给作文留出了多少时间,如果说该学生常常是作文时间不够,离考试终场只有二十分钟才开始写作文,那么他后面所说的拟草稿就是假话,其结果应该不在统计之列。打不打草稿是我们调查的主问题,问题的提出不应该直接说你在考场上打不打草稿,而是通过文审题以后的写作行为来确定是否打草稿。主问题之后的检验性问题,可以设计为如果打了作文的草稿,会不会再做其他试题时草稿纸不够用,或者是否翻页使用草稿纸,或者其他的方法来检验前面的话是否是真的。我们调查教师是否阅读语文杂志,准备性问题就可以使有没有时间阅读,主问题之后则是常常在什么时间阅读。通过前后的不带暗示的问题设置,就可以判断是否阅读的回答的真假问题。检验性的问题还可以设置为最近三期的著名杂志的著名或主要的文章篇名,让其识别,也可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问题呈现方式,最便于统计的是是非判断题,其缺陷是信息量最少,如是否阅读语文杂志的下面就是两个选项:是、否。其次是单选题,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才有方式最多的是单选题,给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备选项,让被试只准选择符合自己情况的一项来填或者打钩。再次是刻度题,即调查被试所处的程度,如对某某书籍的态度,在认为符合自己实际的刻度上画圈,我们就可以在该问题下面划一直线,直线的两端分别给出两极的词语如“喜欢”“厌恶”,在直线上分别标上中点端点及两端的再等分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刻度上的点,得到被试的态度,五个点就分别一次代表着: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比较厌恶、厌恶等五个程度。
问卷调查是研究中最基本的起点,也是我们进行学科研究乃至于教育科学研究常常采用的方式。用数据说话是相对比较科学客观的思考与研究,得出的结论自然容易具有说服力。当然,此外还有图标式的、排序式的等多种问题呈现方式,只是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很不容易涉及和使用,因为设计问题的难度和统计的难度比较大。
使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报告,一旦公开或者刊发,常常需要我们将问卷调查表附在研究报告后面,以展示其研究调查 的客观科学程度,不然,只公布结果而不公布调查问卷本身常常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因为你的问题设计不科学,得到的数据及结论自然难以客观科学起来。
二、精心上课。
初一学生对中学的各门学科都是满怀好奇的,自然,如果你把课堂设计得趣味盎然拒绝枯燥乏味,定能深深抓住学生,进而让孩子们一开始就萌生了对初中语文的热爱。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趣味盎然呢?只要你能在备课时时刻不忘课程标准的理念,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具体的教学方法可就花样各异了,什么朗读比赛,什么辩论活动,什么想象表达,什么角色扮演,什么多媒体相助,什么课内外衔接,能用上的都得在初一语文中用上,总有孩子们所喜欢的方式。实在不行怎么办?别忘记你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你就在教学中主动邀请。实在没招,那你得在教学之余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前往别让孩子们在走进初一就发现亲爱的语文课堂居然是一潭死水。
三、培养习惯。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增加,你的语文教学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制胜法宝,比如上课习惯,提问方式、作业设计、预习要求、听课须知等等都有自己的一些颇有心得的细则,自然不能让它们在这些学生上失效,所以你要有什么要求,你要阐述好你的理由,你的理由要让孩子们十足的信服,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自觉跟随着你开始美妙的初一语文学习之旅。 另外,请别急着把你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全部用在这些才进初一的学生身上,毕竟他们与你的适应与配合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你在孩子们正对初中语文一头雾水之际,又抛出了一堆又一堆的规范、要求、准则,他们不害怕你才怪,学生害怕老师事小,如果因此而害怕语文那就千不该万不该了。
四、开展活动
我们很多时候总是说,孩子们的语文学得好,其实并不是语文老师教得好,而是孩子们自己学得好。君不见,语文尖子生、文科爱好者,哪一个学生不是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要让读书、写作在初一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时就在心中播下种,扎下根,你得先在班上营造喜欢读书、热爱写作的氛围,这与你自身的语文习惯密切相关。你喜欢读书吗?你经常写作吗?当孩子们看到你办公桌上的一本本课外书,经常读到你记录的一篇篇心情日记,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很快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当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意识,不得不说他已经开始了对你的崇拜,或者是对语文的兴趣,如果此时你能给予最及时的表扬,在班级中中给予最热烈的感染,语文学习会在最快的时间内成风。 多开展立足于生活实际语文活动:结合重庆市政府“唱红歌,读经典”的要求,开展《论语》诵读活动。
五、督促习惯
在我看来,初一学生必须养成的语文习惯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作业习惯、积累习惯等。语文预习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利用预习作业来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是一项不错的方法,久而久之也让学生掌握了如何为学习做好准备。 预习作业包括字词拦路虎、课文疑难处、语言闪光点、阅读初体验五个方面。 听课习惯:老师学生发言的机会,提醒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作业习惯:字迹工整、保质保量、约法三章 积累习惯:语文积累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积累好的学生往往对语文的兴趣较浓,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孩子们缺乏对语文的一种积累意识,所以我的积累给孩子们提出了两个要求:每天积累五个句子中的成语和两个文章中的好段,每坚持写两个随心所欲表达真情实感的随笔。
六、坚持反思。
教学反思应该贯彻的一个要求是“重视学生的学”,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 反思是教学走向成熟的开始,因为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总有一些闪光的精彩,也会有一些平淡的记忆,好有好的理由,差有差的原因,这些都是你教学经历中的宝贵财富,有了不断的反思,才有教艺的炉火纯青。
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赛车模型
模型赛车是依靠各来种动力从自而在地上跑的一种玩具。模型赛车的种类很多,有四轮的,有两轮的,还有多轮的……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多轮赛车中的一种——小白龙星际飚车王赛车。小白龙星际飚车王赛车外形成流线型,由各种生物为灵感的来源,如:狮、虎、鲸、鹰等。长约是宽的4.5倍。因此,赛道上可同时让多辆赛车行驶碰擦出火星点点,比四驱车比赛更有趣,更激烈。小白龙星际飚车王赛车名字琅琅上口,如:深海巨鲸、钢忍雄狮、雷火战鹰、雷霄煞虎等。结构有两种:一种是车面简单对合,用螺丝固定,配合FIT二段式低重心底盘;另一种是车面结构复杂,靠本身结构嵌合,不用螺丝固定,配合拼装难度高的FIT蛇腹式底盘。它们各有利弊,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FIT二段式低重心底盘由前、后两段组成,后端可更换后兵器。FIT蛇腹式底盘由前、中、后三段组成,前后段可更换兵器。前兵器有防御型前兵器和多滑轮前兵器。后兵器有飞轮攻击后兵器、摆动后兵器和双击打后兵器。它们帮助赛车发挥更大的性能,取得更优秀的战绩。小小的赛车有这么大的欢乐呢!大家一起加入进来吧 !
⑤ 小学语文评价手册一个甲烷气泡引发的灾难怎么写
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的漏油事故导致该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现已查清,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
出事前,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和原油突然朝工人们喷射而来,一直喷到高达70多米的高空上。当甲烷气体遇到附近的石油工人的宿舍处的火源,即刻发生爆炸,接着发生了一系列的爆炸,并燃起大火。“深水地平线”沉入墨西哥湾。沉没后大量漏油,造成周边生态环境被破坏。
甲烷这类密度很小的氢氧化物,在很深的洋底的巨大水压作用下可能成为固态。当这些固态甲烷由于某些原因而破裂后,可能成为气体而迅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水压不断减小,因而形成了越来越大并且急速上升的巨大气泡。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甲烷气泡,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蒙纳什大学的计算数学教授约瑟夫·莫纳翰通过计算机建模分析,当巨大的甲烷气泡上升到水面而爆裂的时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腔,轮船会瞬间坠入其中。这可能是导致百慕大三角地区和北海海域内海轮神秘失事的罪魁祸首。
气象学家一直担忧,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北极永冻地区冰层融化,释放出永冻层封住的大量甲烷。研究人员到北极地区的西斯匹次卑尔根海域。他们使用声呐探测到,从海底升起的甲烷气泡串数量超过250个。分析显示,这一海域的水温在过去30年里上升了1摄氏度,它30年前可以在海下360米处稳定存在,而现在要到400多米深处才能稳定存在。地球温度上升使得更多的永冻层融化,进而释放出更多的甲烷,整个过程往复循环,永冻层释放出来的甲烷令地球温度进一步上升。如果全北极海域都出现类似情况,那么每年将会释放出数千万吨甲烷,甲烷这种温室气体,吸热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这可能使全球变暖加剧,并陷入恶性循环。
也就是说,美国墨西哥湾的事故是天灾也是人祸,而且如果我们再不注意环保,类似的事故还会加剧产生,将来引发地球爆炸的可能也是有的。
⑥ 昆明建模教育是专做数学建模的吗有没有专门这方面的培训
昆明建模教育是多方面的,除了数学外,还有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虽然科目多,但是老师讲的很详细,每一科老师都很负责的,我自己切身体会过,你可以来了解一下。
⑦ 如何写“走美杯”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
先选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事例,然后将题目弄透
写的时候分几步:
1,摘要版 就是总体分析权一下题目及自己的写作思路
2,假设并建立一种模型
3,进行数学分析,数据分析
4,得出结论
5,对模型的评估和改进
6,标注参考文献
写完后最好找辅导老师修改斧正一下,注意与生活中的一些模型相结合
⑧ 数学建模:某小学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除校长外
好长啊,这个得废点脑筋
⑨ 小学课堂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序号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22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2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4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25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6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27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28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29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30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31 福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32 厦门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33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34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35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36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3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38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39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40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41 小学教师教学语言现状调查与分析42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43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44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45 放飞语文课堂 开辟求知天地46 “任务驱动型”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的构建47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造型之比较48 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9 中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与启示50 台湾电视节目对大陆中小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51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新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2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初探53 厦门市民办小学现状调查与研究54 新课程背景下讨论法的探索55 关于小学生视野中优秀教师的调查研究56 小学教师“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57 感悟:词义教学的新策略58 中日生存教育的比较及思考59 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结构材料”的研究60 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内容分类研究61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应用与设计62 农村小学开设科技活动课的初步研究——以福建省武夷山地区为例63 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64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65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6 小学古诗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67 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68 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69 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70 台湾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71 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72 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73 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74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75 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76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77 试论当前小学的科普教育78 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探究79 试论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0 试论金庸武侠小说对小学生的影响81 浅谈互联网对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82 高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教育功能——高等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小学教师素质之见83 “概率统计思想”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影响84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85 海峡两岸小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比较研究86 生命教育呼唤对话教育87 关于小学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若干思考88 Authorware和PowerPoint的比较89 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角色浅析90 厦门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调查研究91 电子档案袋在小学评价中的应用92 浅析小学生收集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