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解开对学生来的束自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有自己合理的要求,满足学生内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置的作业也应该具有不同层次,体现课程的选择性,适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当某种事物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能立刻创设这种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情境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激情的。
2. 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语文三维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本人试着从以下内容进行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而它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原则及实施,也必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实际,一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二、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 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 本,不拔高、不牵强。 第三,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第四,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 三、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 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教学目标并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过去教学大纲从来没有的。这既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弊端反思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深入课堂之后,就明显感觉到,在具体的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对三维目标的表述却存在着共同的问题。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要求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如何针对具体课文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问题。我们必须看到问题,找准对策。为此,下面从表述的角度,就三维教学目标表述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直接反映出教学设计者的观念问题、方法问题。从教学实施中,最普遍的问题是下面两种。 1.表述的传统化,忽略方法与过程。 先看案例: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在这里,我们从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只看到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把握什么、积累什么,突出的是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而没有过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标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达到这一的目标,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达到“把握”?通过什么途径?是通过揣摩语气,还是分析语言,或者是通过与其他文章的比较?都不清楚。这些最关键的东西都未能在教学目标中表述出来。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没有任何区别。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与传统教学目标表述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融入其中。而传统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学习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联系起来,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教学目标设计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视的是结果,而忽略实现结果的过程,这必然造成教学上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杂与分割 请看案例: 《秋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诗歌的朗读能力。 (3)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加强诗歌的朗读技巧训练。 (2) 重视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 (3) 通过音乐、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从上面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上来看,虽然全面,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没能将三者有机渗透、融合。事实上,在教学中三者是无法分开的;二是多而杂,一篇文章共确定了11个目标,一般说来,在课堂上是难以达到的,不够符合教学实际;同时,表述中其内容还有重复之嫌。在很多学校中,这样的确定和表述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比较普遍,值得探讨。
3. 如何准确定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语文三维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本人试着从以下内容进行论述.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而它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原则及实施,也必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实际,一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二、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第一,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第二,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 本,不拔高、不牵强.第三,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第四,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三、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教学目标并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过去教学大纲从来没有的.这既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弊端反思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深入课堂之后,就明显感觉到,在具体的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对三维目标的表述却存在着共同的问题.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要求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如何针对具体课文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问题.我们必须看到问题,找准对策.为此,下面从表述的角度,就三维教学目标表述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直接反映出教学设计者的观念问题、方法问题.从教学实施中,最普遍的问题是下面两种.1.表述的传统化,忽略方法与过程.先看案例:《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内容.(2)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在这里,我们从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只看到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把握什么、积累什么,突出的是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而没有过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标中,“要求了解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达到这一的目标,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何达到“把握”?通过什么途径?是通过揣摩语气,还是分析语言,或者是通过与其他文章的比较?都不清楚.这些最关键的东西都未能在教学目标中表述出来.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没有任何区别.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与传统教学目标表述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融入其中.而传统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知识的学习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联系起来,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教学目标设计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视的是结果,而忽略实现结果的过程,这必然造成教学上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2.表述上的繁杂与分割 请看案例:《秋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2)培养学生诗歌的朗读能力.(3)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 加强诗歌的朗读技巧训练.(2) 重视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3) 通过音乐、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提高效果.(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诗歌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3)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从上面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上来看,虽然全面,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没能将三者有机渗透、融合.事实上,在教学中三者是无法分开的;二是多而杂,一篇文章共确定了11个目标,一般说来,在课堂上是难以达到的,不够符合教学实际;同时,表述中其内容还有重复之嫌.在很多学校中,这样的确定和表述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比较普遍,值得探讨.
4. 如何确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备受社会关注的一门课程,也是所受非议最多的一门课程。回望过去,肩负着传承祖国母语教育任务的语文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却始终难以摆脱高耗低效的困境,甚至落得个“误尽苍生是语文”的骂名。沉思现在,面对着轰轰烈烈、方兴未艾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抹上了新课程的色彩,可依然徘徊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展望未来,我们祈盼语文能成为学生的最爱,每一个生命会因语文而流光溢彩;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能应和时代的脉动、顺应社会的需求、浸润生活的芬芳……下面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确立的策略简单地谈谈。
一、凸显目标的学科性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的任务及阅读教学的特点。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学科,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首先要体现工具性。浙师大 王尚文教授在《语文是什么》这一报告中呼吁广大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这条缰绳。他提出构成语文的核心要素是语言文字,凭借字、词、句、段、篇,培养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天职。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这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我们的着力点应该从阅读教学承担的任务上进行概括。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既考虑通过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又着重考虑在阅读训练上使每一课时的教与学活动,都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当然,鉴于阅读教学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目标的文字表述上应该更加准确,更合乎语言规范,切勿模棱两可。目标的表述不仅要反映出“语文阅读课”的特点,而且也要力求反映出“小学”的特点。如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个老师这样设计了其中一项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我本人觉得这一目标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试问,“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不就意味着“整体感知”?我觉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显得贴切,明了。这样既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又符合第二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阅读教学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累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二是学生的层次性。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自然而然地体现出这种差异,作为教师则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而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如一个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四(上)《观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①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②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学有余力的学生仿写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项教学目标:“理解‘潮来前’的景色特点,积累描写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标,是要求全班学生都要达到的。而让学生仿写片断“雷雨前”,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预设的个性化的目标。
三、突出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
当阅读教学目标确定以后,课堂教学就应该环环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落实。由于一些教师独立设计阅读教学目标的能力较弱,加上文本蕴涵的多元性,教材知识体系较散,尤其是人教版的阅读教材是以文化主题来构建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两张皮”现象,既有目标定位的盲目性问题,也有教学活动过程的随意性的问题。因此,制定阅读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仔细斟酌目标的数量与难易度,防止目标脱离了学生实际;其次要研究学习内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既适应学生学习又能与教学内容“合拍”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处理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仅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内容。最后,要研究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一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疑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正确选择与有效运用。当然,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要求。”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学目标也要随时做必要的调整,教学活动内容也要做相应的变换处置,促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始终保持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四、把握目标的发展性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弘扬学生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目标的过程与采用的方法具有激励性,能有促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所谓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可以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教学,如果不针对学生基础,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一定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动作技能与情感态度为基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阅读教学目标,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必将实现。
五、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在实现目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内容应是可操作的,在目标的达成与否,达成到何种程度上又是可检测的,这样的课时目标才是有意义的。首先,目标表述应该是具体明确的,目标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联系紧密。如用词过于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标不突出或目标条目过多等等,是不利于操作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其次,目标表述的内容是集中精细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一目了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当点明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怎样的人、事、物等。如“引导学生认识潮汐的成因及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等目标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而教师怎样“引导”,怎样“培养”,用什么手段,那是不具体的,无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的表述越清晰明白,在课堂教学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也就越高。
当然,在设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除可以采用以上这些策略以外,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去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目标。总之,我认为,当前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研究,我们应投入更多的关注。作为语文教教师只有了解基础、实用而又具体、明确的小学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发展的体系,才能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只有使设定的教学目标更合理,更科学,更精细,更适应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才能使作为课堂教学坐标和灵魂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应有功能,从而为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长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现象提供现实的可能。
5.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什么
1、主张“和谐”。在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和谐统一;在阅读体验上注重尊重儿童独特见解和遵循文本特点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手段应用上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2、主张“本真”。语文教育应基于本真的儿童,应真正从儿童需要出发,遵循儿童认知特点,联系儿童生活世界;语文教育应追求本真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切实,教学过程应当真实,教学风格应当朴实。
(5)小学语文怎么确定目标扩展阅读:
语文教学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会)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6. 如何确定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要求循序渐进。学生识字、写字、词语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阅读和写作更需要一点一点地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所教学年段的总目标,还要有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落实好教学目标。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它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二、教师要制定好每个单元和课时目标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不同的内容构建单元,每个学期课本有八个单元。前五个单元都有不同的综合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个部分。
教师要根据单元的这一设计安排好课堂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单元目标成为课时目标的指导。课时目标要权衡所教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来制定。单元和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要突出出来,课时之间的承上启下要做好,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的适当扩展。
(6)小学语文怎么确定目标扩展阅读: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7. 小学语文应该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一: 肃然起敬:表现出恭敬的神态和流露出钦佩的感情.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回子明白过来答。 四、除了《鲧禹治水》《大卫》《夸父逐日》《天上偷来的火种》《女娲造人》所认识的神话人物,你还知道哪些,请写一个来,...
8.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如何确立
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应针对所教年
段学生
的
认知水平
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