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藏戏教案

小学语文藏戏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23 22:39:06

『壹』 小学六年级简单的《藏戏》的教案

北投位于大屯火山群、金山断层上,为台湾百年来最著名的温泉乡。走过日据时代的浴场风光、光复后的声色风月,北投近年来正快速从没落颓寂中复生,温泉博物馆、亲水公园带来久违的人文风雅与清泷绿茵,加上观光温泉旅馆区蓬勃更新,韵致幽幽的北投,正以怀旧而清新的风貌,重新蜕变为温泉休闲的热门去处。

北投原为凯达格兰族北投社人聚居之地,因大屯山上终年云雾缭绕,神秘莫测,故称之为Pakto("女巫"之意),译成汉音即为"北投"。日本商人平田源吾因流连于北投的温泉与美景,遂与在此地成立第一家温泉旅馆--天狗庵,从此开启了温泉乡的发展史:旅馆、温泉浴室和俱乐部竞相成立,到北投洗温泉,是许多走过日据时代老人的旧情回意。

北投温泉的泉源主要来自地热谷及行义路底的龙凤谷,地热谷涌出的热泉澈绿似玉,称为青磺,属盐酸酸性泉,因泉水中又含有少量的放射性镭,也称为"镭温泉";由龙凤谷接管引来的白磺又称为星汤,属酸性硫酸盐泉,两种泉质均有治疗慢性关节炎、肌肉酸痛、慢性皮肤炎等疗效。时至今日,也有许多爱汤族喜欢晨昏来北投泡泡澡,再漫步一遭,格外神清气爽。

北投的温泉游憩多集中在北投公园周边地带,北投公园内花木扶疏,石造拱桥古朴典雅,游人特别喜欢于此徘徊留影,台湾早年盛极一时的台语片电影,就经常在园内捕捉外景,或迳借宿温泉旅社作为拍摄场景,难怪北投曾有"台语片的好莱坞"之称。而昔日的北投温泉公共浴场就座落在公园一隅,曾经是全岛最负盛名、规模最大的公共浴场,如今经过重修复原,已成为极具历史意义的温泉博物馆。北投溪畔,新辟的木质栈道曲折通幽,路旁斜坡上还有雅致的公共石砌浴池,民众可在此享受难得的露天汤浴。

近年,不少观光级旅馆林立山区,或为日治时期留存改建,或是全新建筑;到北投,住宿温泉旅馆享受一晚温泉乡情调,或是泡个温泉澡当日往返,都有不少选择:如光明路244号的泷乃汤,已近90年历史的泡汤文化,男女大众池,分池而浴;原名星乃汤的逸屯及幽雅路上的吟松阁,其木造建筑及庭院仍保留着日式情调,提供泡汤休息、住宿用餐;春天酒店是国际级温泉渡假饭店,属最高价位的享受;其他还有热海、泉都、嘉宾阁、新年庄饭店等提供一般住宿。

来北投不仅可洗温泉,附近山径也有不少值得流连细赏的景点,如幽静的北投儿童乐园、须踏上苔斑石阶方得登临的普济寺,都很适合浴后漫步。

◆阿里奇观 :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为2663

『贰』 小学语文《藏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艺人们唱着,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叁』 小学语文藏戏课文问题求解.

《藏戏》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内容、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①描写内容不同:《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藏戏》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②表达顺序不同:《北京的春节》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③表达方法不同:《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藏戏》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④语言风格不同:《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再如,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藏戏》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肆』 藏戏课件

、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②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传奇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③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④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⑤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⑥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对词语的理解。

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吞食。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女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敦厚:忠厚。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

招徕:招揽。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可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西藏地区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片,丰富学生对西藏、对戏剧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第一步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第二步在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此教学环节中,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第三步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可以是受到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老师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比较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好方法。教学中可以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老师在此过程中既要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又要站起来作引领;既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

4.在学习了两篇介绍民风民俗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小练笔,引导学生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5.本课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领会编者意图,根据儿童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过度发掘。知识方面对宗教、活佛、高僧、巫女等不必深究,对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精神不作过多过深的人文内涵挖掘。重点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6.本课好词佳句多,文学色彩比较浓。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在语言环境中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并采用有效方法积累词语。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课文一开始,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1—3自然段)。从这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

师:你很会读书,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在课文的8—16自然段。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朗读8—16自然段。)

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在16自然段,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师: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分工汇报,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谢谢你们。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谁能再具体地说说?

生:我来说。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了。

师:补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戏的面具,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全文,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大家仔细想想。

生: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而且用反问形式,情感非常强烈。

生:我想,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相关链接

1.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唐东杰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以后,唐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修桥造船补路,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他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随处表演。演戏化缘得来的钱,作为专用资金,调集了设计师和冶炼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连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铁索桥。人们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活佛”。

唐东杰布在募集资金、解除众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剧的过渡。他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具有人物性格和舞蹈、唱腔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使过去那种单一的跳神舞逐渐地戏剧化,表现手段也不断加强,并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藏剧艺术的雏形。因此,藏族人民把唐东杰布尊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464年,唐东杰布逝世,享年79岁。唐东杰布一生为西藏交通的开拓,为藏戏的创立、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人们用各种形式歌颂他,纪念他。至今在许多藏戏演出场地,看戏的观众首先要在唐东杰布的像前敬献哈达,以示谢恩;在唐东杰布的故乡,甚至还保留着一种传统仪式,每逢大家观看藏戏表演时,都要带一些青油和羊毛,将这些礼物送给戏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铁索上,以保存好唐东杰布所建的(早不复存在的)铁索桥上,使其不锈,永存于世。另外,在西藏的一些寺庙里,也常可看见供着一位白须白眉、神态安详、和蔼可亲、手持八节铁索的唐东杰布画像或塑像。

2.关于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其他地方戏曲

4.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回答者: 筱∵蕹 - 魔法学徒 一级 3-11 22:04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3 个人评价

66% (2) 不好
33% (1)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第12册《藏戏》教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北京21世纪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课文目录
• 很简单的问题,如果满意追加135分,在线等!
• 人教版9课和田的维吾尔教案
查看同主题问题:藏戏 教案
其他回答 共 8 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

『伍』 7、藏戏 教案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从内容看,《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京味浓郁,耐人寻味,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②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人(和尚)。传奇故事: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

③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④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得以保留?这个句子作了精当的回答。句子的前后部分是因果关系:“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⑤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⑥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对词语的理解。

剧种:戏剧艺术的种类。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吞食。

雄浑:本课指歌声雄壮浑厚。

活佛:本课指喇嘛教中用转世制度继位的上层喇嘛。

女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和发挥。

敦厚:忠厚。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本课可作表演、表现来理解。

招徕:招揽。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鼻祖:比喻创始人。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可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西藏地区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片,丰富学生对西藏、对戏剧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第一步让学生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第二步在引导学生读熟课文,在整体把握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此教学环节中,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第三步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句段画画批批,交流收获体会(可以是受到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老师在此过程中穿针引线,释疑解惑,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比较阅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好方法。教学中可以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老师在此过程中既要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又要站起来作引领;既要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又要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

4.在学习了两篇介绍民风民俗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小练笔,引导学生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5.本课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领会编者意图,根据儿童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过度发掘。知识方面对宗教、活佛、高僧、巫女等不必深究,对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的精神不作过多过深的人文内涵挖掘。重点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6.本课好词佳句多,文学色彩比较浓。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在语言环境中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并采用有效方法积累词语。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课文一开始,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1—3自然段)。从这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

师:你很会读书,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在课文的8—16自然段。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朗读8—16自然段。)

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在16自然段,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师: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分工汇报,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谢谢你们。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谁能再具体地说说?

生:我来说。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了。

师:补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戏的面具,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全文,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大家仔细想想。

生: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而且用反问形式,情感非常强烈。

生:我想,作者仅仅在开篇这样概括介绍藏戏的特色,读者并不能具体了解藏戏到底有什么特色,所以课文后面又浓墨重彩地描写,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相关链接

1.唐东杰布(1385—1464)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作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的铁木工匠的“祖师”,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唐东杰布幼时家境贫穷,牧羊为生。成年后当过兵,做过生意,后削发为僧,僧名尊珠桑布。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博学多思,成为一名有造诣的学者和得道者,被众人誉为唐东杰布(意为“千里平原上的国王”)。唐东杰布亲身感受到西藏地域辽阔、山高水险,交通极不发达,给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于是,他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广泛地向民众讲明了搭桥的意图,赢得了许许多多的人信赖和政府官员的支持。终于于143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首次建成曲水铁索桥。

以后,唐东杰布为了募集更多的资金修桥造船补路,邀请了山南琼结县白纳家的7名貌似天仙、能歌善舞的姊妹,共同组成了歌舞演唱队,他亲自教授她们演唱自己创作的作品,把自己设计的各种款式不同的服装,装扮在这些美丽的姑娘身上,随处表演。演戏化缘得来的钱,作为专用资金,调集了设计师和冶炼工匠以及大量民工,因地制宜,连年施工。在他一生中,共建筑了58座铁索桥。人们亲切地赞誉他为“铁桥活佛”。

唐东杰布在募集资金、解除众百姓交通不便之苦的过程中,又完成了佛教跳神舞蹈向藏剧的过渡。他将佛教经典中的传记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内容融在一起,创作出一种具有人物性格和舞蹈、唱腔相结合的表演艺术,使过去那种单一的跳神舞逐渐地戏剧化,表现手段也不断加强,并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藏剧艺术的雏形。因此,藏族人民把唐东杰布尊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464年,唐东杰布逝世,享年79岁。唐东杰布一生为西藏交通的开拓,为藏戏的创立、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人们用各种形式歌颂他,纪念他。至今在许多藏戏演出场地,看戏的观众首先要在唐东杰布的像前敬献哈达,以示谢恩;在唐东杰布的故乡,甚至还保留着一种传统仪式,每逢大家观看藏戏表演时,都要带一些青油和羊毛,将这些礼物送给戏班子表示用青油、羊毛擦在铁索上,以保存好唐东杰布所建的(早不复存在的)铁索桥上,使其不锈,永存于世。另外,在西藏的一些寺庙里,也常可看见供着一位白须白眉、神态安详、和蔼可亲、手持八节铁索的唐东杰布画像或塑像。

2.关于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

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其他地方戏曲

4.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陆』 藏戏的教案

《藏戏抄》教学设计(A、B案袭)

A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藏戏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